夏商屬涼州,周屬壩子,秦屬巴縣。東漢建安二十壹年(216),劉備芬隱忍設陽曲郡,治今長灘城,為萬州郡設之始。蜀漢建興八年(230),陽曲設南浦縣,城遷至萬州區南岸。西魏二年(553年),南浦改玉泉縣,遷至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北周時期(557-584),玉泉縣先改為安鄉,轄新洲、萬川兩縣。隋初,萬川縣被廢,開十八年(598),安鄉改為南浦縣。大業三年(607),巴東郡位於廢棄的新洲,南浦郡隸屬巴東郡。
唐武德二年(619),設南浦郡,統領南浦、武寧、梁山三縣;八年廢州,九年改南浦州為周浦。貞觀八年(634),周浦改萬州,天寶元年(742),萬州改南浦縣,甘源元年(758),復萬州,仍治南浦縣。宋代萬州先劃歸夏川路,後劃歸夔州路。其開寶三年,以梁山為軍,統領南浦、武寧兩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南浦郡入萬州,領武寧郡。明洪武四年(1317),武寧郡入萬州,六年(1373),萬州降為萬縣,屬夔州府。民國初改東川路,後改為東川路。十七年(1928)設萬縣城,二十四年(1935)設萬縣區,轄萬縣(在沙河)、開縣、城口、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石獅。
萬縣專區成立於1950,屬川東行政區。萬縣機構設在萬縣市,轄萬縣(位於沙河)、開縣、城口縣、巫溪、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忠縣。1952萬縣區屬於四川省領導。原屬川東行署直接管轄的萬縣市,劃歸萬縣署領導。轄1市8縣。1953,萬縣市改為省轄市,委托萬縣負責。屬於原大竹地區的梁平縣劃入萬縣地區。轄1市9縣。1970萬縣地區更名為萬縣地區,位於萬縣市。轄萬縣市和萬縣(在沙河)、開縣、城口、巫溪、巫山、奉節、雲陽、忠縣、梁平9個縣。
1992 65438+2月11、國務院批準(國函[1992]194號):撤銷萬縣地區、萬縣市、萬縣縣,設立萬縣市(地級),管轄原萬縣地區。萬縣市新設龍寶區、天成區、吳橋區三個市轄區。龍寶區轄龍寶鎮、武陵鎮、19個鄉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龍寶鎮;天成區轄31個鄉、3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天成鎮;吳橋區轄吳橋鎮等5鎮43鄉,區人民政府駐吳橋鎮。龍寶區萬縣市人民政府高筍塘。
1997 12.20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撤銷萬縣市及其龍寶區、天成區、吳橋區,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萬縣區。龍寶區、天成區、吳橋區變更為龍寶管委會、天成管委會、吳橋管委會。萬縣區轄龍寶、天成、吳橋三個管委會。萬縣移民開發區受重慶市委市政府委托,管理開縣、忠縣、雲陽、奉節縣、巫山、巫溪縣。
1998年5月22日,經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國函[1998]37號),重慶市萬縣區更名為萬州區,萬縣移民開發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萬州區轄龍寶管委會、吳橋管委會、天成管委會。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撤銷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管理的奉節縣、開縣、雲陽、忠縣、巫溪、巫山縣直接歸重慶市管轄。龍寶管委會、吳橋管委會、天城管委會更名為龍寶移民開發區、吳橋移民開發區、天城移民開發區,下轄萬州區,下轄32個鎮、45個鄉,14個街道辦事處,1277個居委會、村委會。2004年,萬州調整了鄉鎮(街道)的劃分,由原來的92個鄉鎮、街道調整為53個;2005年4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撤銷龍堡、天城、吳橋移民開發區,萬州區直管鎮街,轄14個鄉鎮,28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有壹條萬州文化藝術街,妳可以去看看。。至於嘛,還是分分合合。。我不知道。
具體位置是:新城路中段,上圖白巖路另壹側的壹條巷子附近~上面還寫著幾個類似“文化街”的大字。
至於萬州民間藝術。多塞特。。。
首先,打架應該是詩。。。
看那流動的杯池。。。是李白。。。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_+
太白巖也是李白嘎,位於三峽,詩人的搖籃,有壹首關於何其芳的詩~上次CCTV10跑太白巖,有詩朗誦節目。。。詩的氛圍也是壹種老~
還有三峽石和根雕藝術。。。
然後想想妳小時候都吃什麽?。。
什麽腰鼓隊,車糖,和面人。。。魚春榨菜與詩仙太白。。飲食文化等等。。
我記得有個民間藝術網。。。
/索引/索引. asp
壹.概述
這是壹個美麗而寧靜的山城。這是壹個有400多年歷史的古鎮。是壹座歷史文化名鎮,古跡眾多,文化氛圍濃厚。這就是重慶邊貿重鎮之壹的羅田鎮。它以田園風光、自然和諧、文物古跡、魚米之鄉而聞名。
羅田鎮位於重慶東南邊陲,萬州區東南部,東徑108 36 ',北緯30 36 '。與湖北省利川市接壤,位於風景秀麗的齊嶽山腳下,距萬州市71km,面積81.7km2,管轄65438+。
羅田鎮邊貿活躍,是重慶邊貿重鎮之壹。地處渝鄂交匯處,緊鄰湖北利川市謀道鎮、建南鎮、白勝鄉。古代周邊無田,自古商貿活躍,輻射半徑30公裏。它是重慶和湖北邊境貿易的經濟中心。古代為川鄂兩省必經之地,素有“老318”國道之稱。在古代,川鄂各路商人絡繹不絕,路上行人絡繹不絕,使得邊貿繁榮。時至今日,盛況不減。每到趕集日,重慶、湖北人來人往,車輛上萬輛。商業門面100余家,從業人員300余人,年貨物營業額約4000萬元,顯示了羅田強大的邊貿優勢。
羅田鎮交通便利,道路連接各村,三條出口幹線四通八達,距318國道22公裏,全面硬化。距離石灣高等級公路15km,即將硬化。石灣高等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將為羅田帶來便捷的交通優勢,“1小時萬州,3小時重慶”快速便捷。即將建成通車的宜萬鐵路貫穿四村(居),並建有壹個二級火車站,與羅田古鎮緊密相連。宜萬鐵路的建設將極大地改善羅田的交通格局,也給羅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宜萬鐵路的建成通車,羅田將隨著火車飛馳的車輪,走出重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羅田鎮有許多歷史遺跡。“普濟橋、字塔樓、四合院、古墓、羅漢水井”等古建築是羅田古鎮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展現了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獨特的文化景觀。有400多年歷史的古場古鎮保存完好,有渝東的店鋪、典當行、布村等遺跡。從現存的街道、寺廟、作坊、南北延伸的石板路,隱約可見羅田鎮的繁華和獨特的人文氣息。普濟橋、古墓葬、紫庫塔、金華家大院分別於1999、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濟橋、古墓葬、金華家大院修建年代久遠,雕刻精美,氣勢磅礴,保存完好,為重慶罕見。原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何教授對他們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他們完全有資格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包括集奇、幽、險於壹體的紅巖石林。海拔1600米,林業面積2000畝以上的大小村;碧波蕩漾的楓香坪水庫;美麗的百丈溝,“桃源般”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
二、歷史沿革
羅田古鎮始建於明代,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末這裏有壹個大土包,圓圓的像個指南針,四周是良田。它也是四川和湖北的交通要道,被稱為羅振天,或簡稱羅田。當地村民開始在這裏建房居住。清乾隆十七年,他們修建了更多的田地,逐漸形成規模,至今已有200多年。清末民初,為十大都會之壹。1941,羅田鄉從馬頭鎮劃出,駐地為羅振田。1949二月解放後,1950年初設立羅田鄉,同年八月劃歸第十區管轄。1951年,設立羅田區,轄羅田、馬頭、中山、谷雨、大興、謀道、百勝,駐馬頭場。1955撤銷羅田區,設立羅田鄉,改為龍居區,中山、谷雨劃歸走馬區管轄,大興、謀道、百勝劃歸湖北省管轄。羅田人民公社成立於1958年,65436年10月改名為友誼公社,1975年恢復原名。1992 10四川省撤地設市時,羅田鎮由馬頭鄉和羅田鄉合並而成,隸屬於萬縣市吳橋區。馬頭鄉1998 10單獨成立馬頭鄉,羅田鎮保持原名。2004年6月,劃入萬州區行政區劃。
三。歷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風光
(壹)古建築歷史悠久。
1,羅田古昌鎮:建於明末,清代初具規模。是川鄂兩省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三條老街蜿蜒曲折,面積1.8萬平方米,房屋720間,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老街總長391米,寬65438+。在古代,周圍50英裏內沒有城鎮,貿易總是很活躍,有40多家商店、當鋪和作坊。中場關帝廟是當地人供奉關羽而建,也是人們祭神燒香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閑、講道理、講故事的地方。場上原來的“禹宮”是供奉龍王的,是人們在幹旱的時候用來祈雨的。每年除夕、大年初壹、元宵節及重大活動,都有人來祭拜“萬壽宮”,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石質公廁,全是石頭砌成,屋頂百余年來滴水不漏。羅漢井,是給人和動物在場上喝的,肚子很大,左手拿著書,右手拿著扇子。他已經坐在他的腰上笑了200多年了。龍口流出壹股泉水,路人都要在這裏喝壹口甘甜的泉水,放松心情。街道兩旁的房子都很古老,尤其是永興場40-42號四合院保存完好,占地35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小巧玲瓏的天井,獨特的門窗,回廊建築,排水系統,具有典型的渝東古民居建築風格。走在街上,依然感受著羅田的淳樸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2.典型的四合院古建築
(1)金華家大院,始建於民國26年(落成時間在廳堂中梁有明確記載),最早印有“祖業傳承的美麗田園,世代傳承的華東豫園”對聯。這座樓是大地主給鐘石和晁氏兄弟(後人給全福,孫翔鳳還活著)修建的。坐北朝南,庭院式布局,三個院落橫向壹體,占地面積2310平方米。原有56套房屋,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獨特,磚木結構,壹層壹底,吊梁和鬥梁框架混合結構。在低層建築的中間有壹個木制舞臺。東房鬥式結構,三開間,青石天井101平米;西室為鬥式結構,三開間,80平米青石板天井,壹石池;下層房間和三個醫院是相通的,有的門窗是歐式風格。飯堂的前墻上,畫著壹條生動活潑的鯉魚。魚的上方是壹只喜鵲做梅花的小圖案,抽繩惟妙惟肖,就像壹幅古老的掛圖,但仔細看,卻是畫在墻上的。大門口樓上的美女椅是原裝的,大門口的觀察眼,16炮眼的設置,庭院裏的木質建築風格,都讓人驚艷。該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湛,保存完好,中西建築風格融合,實屬罕見。唯壹美中不足的是,醫院曾經是糧站的倉庫,壹些石雕和木雕在文革中受損。
(2)鍋圈洞院,建於清代,呈四邊形布局,鬥式結構。壹樓和二樓鋪著綠瓦和堅硬的山形屋頂。門窗具有典型的渝東地域特色,墻上的壁畫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底樓防潮防水設計獨特。共有4戶,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
(3)石中壩大院建築有2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大門兩側壹對石獅子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防潮建築別具壹格。這個院子現在住著6戶人家,他們中的壹些人仍然喜歡古老的建築和精致的木椅、木床和書桌。後兩個院落的堤壩上嵌有明顯的標誌。大廳的對面和梯子壹樣寬,垂直嵌著兩塊間距2米的石板。
3.古墓牌坊的石雕藝術
距離古鎮2公裏的永平壩,與三座四合院融為壹體的古墓群牌坊,尤為精致完整。建於光緒十壹年,碑高6.5米,寬5.7米。它原本是壹個三重拱門。第壹座牌樓已損毀,兩側立有瞭望塔,四周雕石環繞,* *占地17。牌坊上刻有“八仙過海”、“桃花運”、“梁祝看風景”、“賽龍舟”、“喜結良緣”等字樣。雕刻非常精美,工藝有淺浮雕、深雕、鏤空雕等。特別是原來墓碑的右上角有壹個石海螺,曾經有人用嘴吹它發出“吶喊”的聲音。各種石雕五花八門,栩栩如生;其墓誌銘為清代萬州區翰林、書法家趙所撰,書法藝術水平較高;離它不遠處,是民國五年修建的向榮讓(向誌揚之子)墓。墓碑牌坊高8.6米,寬7.5米。雕塑和建築大氣美觀,書法和雕塑同等重要。“山高石馬高,脈環口鎖河龍”;“雖然寫壹千字很難,但離兩個城市近,自然就好了。”這兩個銘文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墓碑牌坊上,有萬州盟員劉生元的題詞。整個墓碑兩側雕刻人物、動物、植物,栩栩如生,書法結構嚴謹,蒼勁有力,不拘壹格。牌坊雕刻精美,尤其是墓碑牌坊頂部雕刻的慈祥老人和六個孩子的石像,寓意深刻。碑體雕刻形式多樣,雕刻精美。不遠的項母(項容讓之妻)墓,看起來更嬌小,但卻是保存最完整的。無論是墓碑石雕還是拜臺,幾乎沒有受到什麽損傷。墓碑上,兩只石獅子,壹左壹右,雕刻得雄渾有力,各種人物、花鳥也栩栩如生。至今,墓前還保留著壹個弧形的平臺。平臺是石頭做的,上面蓋著石檐。石頭與石頭配合緊密,即使是薄薄的刀片也很難嵌入。像這樣的,有6座建於清末民初的古墓,墓碑牌樓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在重慶也不多見。從這些墓葬中,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當年項家的繁華,曾經有過糧倉,有過富貴的壹面。
4.美麗安靜的普濟橋
普濟橋,建於道光十七年,是重慶萬州發現的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約100年。它是用當時幾位名人的捐款建成的。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百丈溝。是當時川鄂交通道路上的主要橋梁。該橋長24.7米,寬6.6米,高12.9米,長18.4米。龍珠在橋龍頭口,龍尾掛在石拱中間。據說是為了保護石橋而鑄的,洪水從來沒有超過這個水龍頭。橋上有石獅、石像等雕塑,精美絕倫,栩栩如生。橋兩側建有亭臺樓閣,壹邊刻有“德留侯廣”字樣和“察地理位置通南北,盡己所能相濟”的對聯。從字面上看,它們是較早建立“和諧”思想的例證,“普濟橋序”和“功德碑”也刻在上面。壹方面有壹尊觀音像,是古代人們燒香拜佛用的。橋的兩邊有十級石階。橋拱像個雞蛋,橋面中間有塊石頭叫“魯班石”。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當時工匠在修橋的時候,設計了橋,但是他受不了。他看到橋頭有個賣雞蛋的老婆婆,在地上賣,方方正正,又平又穩,他恍然大悟。為什麽不把橋拱設計成蛋形?橋面合攏上,據說無法合攏,修橋人用盡全力移山造石。當時有個穿得像乞丐的人路過,說他在那裏打了塊石頭,放在老婆婆家,正好適合它,就照做了,從老婆婆那裏買了十米。真的很“完美”。人們懷疑魯班下凡,把這塊石頭當作“魯班石”。
這座橋在1999被萬州區人民政府評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公益宣傳片《萬州是個好地方》中作為背景。多漂亮啊。壹座古橋披著長滿青苔的衣裳,搖曳著古藤的手臂,它有力的脊梁和臂膀,擁抱著兩岸青山中的壹座古鎮。石拱橋上遊200米處,有兩塊巨石,天然形成壹個高3.5米,寬2.4米的洞穴。走過這個山洞,眼前豁然開朗,風景優美,流水潺潺,瀑布飛流。走過石橋就是古鎮。古橋、古鎮、流水融為壹體,美麗而靜謐,如同畫圖。
5.高聳的字體塔
字體塔位於古鎮的盡頭。塔為仿木重檐亭石塔,建於清末,高7.5米。塔頂呈花瓶狀,塔身鐫刻對聯:“今人敬言,教古聖文明”“蝌蚪雲發光,日頭照月色”。其書法蒼勁壯闊。相傳該塔是因當時羅氏家族與劉氏家族在羅田田的爭鬥而建。羅氏家族信了風水先生的話,建了壹座石塔,用來打壓繁華的劉氏家族。現在羅田劉家真的後繼無人了。事實上,那座塔是當時人們用來燒紙的。當時羅田田的文人、知識分子寫的文章、論文,都要在塔裏燒掉,禁止在外面亂燒,所以有“壹言以蔽之,價值千金”的說法。它是古代人們尊重文化、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該塔於2006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田鎮原來有五座字塔,現在只有壹座,所以非常珍貴。
(二)獨特的自然景觀
1,第二寨子:海拔近1600米。它住在古鎮的隘口,地質險峻。只有崎嶇的山路可以爬上懸崖。48座小山錯落有致,遠看像兩座寨子,因壹大壹小而得名。村內古樹參天,森林面積2000多畝,各種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水杉、針葉林、馬尾松等高大喬木。已經初步發現,這裏有野豬、野兔、猴子、斑鳩、喜鵲等物種,時不時會發現野豬和野兔的蹤跡,各種鳥類在樹梢上飛來飛去。如果雨後天晴,那是上寨子采蘑菇的最佳時間,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蘑菇遍布森林。冬天來臨,村莊銀裝素裹,白雪皚皚,賞雪成為都市人難得的休閑方式。運氣好的話,還能獲得壹簇簇罕見的“雪菇”(當地人的叫法,有待考證)!村裏水源充足,水質異常清澈,真是奇跡。從村子向西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萬畝田園風光,彎彎的山脊構成了壹幅美麗的曲邊圖。夏天,妳突然陷入霧海,宛如人間仙境。東村腳下的壹大壹小兩個水庫,就像鑲嵌在綠色地毯下的兩面鏡子。當陽光斜照,微風習習,水面會泛著銀光,仿佛妳已經生活在人間天堂。
2.紅巖石林:集陌生、幽靜、危險於壹身。真是別出心裁,極其壯觀。各種石林五花八門,栩栩如生,或像老人,或像椅子,或像拿著扇子的羅漢,或者什麽都沒有,但每壹個石林都有自己的特色,是壹道獨特的風景。
3.百丈溝:長20公裏,風景優美。有“將軍石”、“犀牛滾水”、“銀赫石”等48處景點。
因為羅田海拔高,夏季氣候涼爽,所以遊客來羅田是為了在盛夏享受涼爽的夏天。目前,萬州區水利局、龍居管理處等單位已啟動旅遊前期開發,楓香坪水庫管理處已改造具備接待遊客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眾所周知的。
羅田鎮自古以來文化繁榮,人才輩出,藏書無數。自宋清以來,進士21人,其中36人。康熙年間,譚的三個階段至今廣為流傳。張譚封了傅侯,覃逸和譚紅分別封了華侯和木易侯,其中木易侯譚紅最為耀眼。當時是川北地方長官,封地廣闊。譚厚虎的人生軌跡至今在當地流傳。據說譚後虎要在馬頭廠立皇城。當時他很厲害,威脅中央政府。皇帝派將軍馬帶兵去救他。將軍馬被譚後虎壹箭射下了橋。為紀念馬將軍,現稱石將軍。張入蜀,敗於譚後胡。光緒年間是九省知府,不識字,力氣很大,家世顯赫。現在很多關於99興衰的故事廣為流傳。
現代名人烈士高天柱,又名高,1915,羅田鎮新馬村人。1938省教師時加入中國* * *產黨,1940回老家教書。曾任小學校長、代理鄉長、中寺農會名譽會長。在此期間,他利用總統的職位,巧妙地打擊了敵人,為黨和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6月1948,17,因叛徒出賣,為戰友掩護被捕。1949 165438+10月27日死於重慶中美合作社渣子洞集中營,享年43歲。目前重慶渣子洞仍有畫像和資料介紹。
羅田鎮至今仍保存著淳樸的民風民俗,如迎新迎親、婚喪嫁娶,至今仍沿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舞獅、鑼鼓、新年笛子等慶祝方式;人們仍然以傳統習俗慶祝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是正宗的,具有濃厚的傳統氣氛。人們在勞動的時候,往往是壹個人領著唱,其他人唱割草的歌,唱搬石頭的歌,夯打錘子的歌等等。,歌詞簡單易懂,古韻十足。有人去世後,每晚下葬前,民間藝人都會唱孝經,表達對逝者的無限哀悼。他們以七法的形式,寫下厚厚的“家祭”,列舉逝者的功德和痛苦,以悲愴的口吻唱給世人聽,等等,無不體現了當地人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淳樸民風。
四、羅田鎮文物保護措施
(壹)領導高度重視組建專項小組
鎮政府成立了以鎮長陶蓉為組長,郎邦富、萬程、魏大東為副組長,郎正清、毛、黃東、張健、李武誌、鄧永誌為成員的歷史文化名鎮申報和文物古跡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今後壹個時期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目標,落實了工作責任。
(二)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
開展了大量的《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條例》的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在全鎮形成了“熱愛文物、保護古跡、促進發展”的信息。
(3)實施保護措施。
壹是在各文物保護點設立了標誌,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和保護;二是鎮、村、組、農戶簽訂了文物古跡保護責任書;三是整治和規範文物古跡保護區內的建築、堆放、開山取土等行為;四是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嚴厲查處破壞、盜竊、販賣文物的行為;五是鎮文物保護隊每季度現場巡查壹次,解決存在的問題;六是組織人員對流散在民間的文物進行鑒定登記;第七,文物古跡保護所需經費要納入財政預算,優先安排。
五、羅田鎮文物發展規劃
(1)羅田鎮文物古跡發展規劃遵循“保護古跡、挖掘資源、發展經濟”的總體思路。在城鎮建設中,要把文物古跡的保護放在首位,在開發現有文物古跡的同時,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力度。
(2)規劃上要立足實際,分期實施。近期要以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申報為重點,多方籌措資金,進壹步加強保護,完善部分基礎設施;從長遠來看,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名鎮的品牌,從提升形象、促進經濟發展的高度,把羅田的旅遊業做大做強。
(3)走合作發展之路,充分利用宜萬鐵路和石灣公路開通帶來的交通便利,加強與旅遊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省際“旅遊經濟圈”。
在人們的印象中,羅田鎮風景如畫,有著動人的形象標簽,有著著名的前皇家貢米,有著壯觀的萬畝梯田,有著奇特陡峭的石林。
不為大家所知的是,以“悠久的文化脈絡、眾多的歷史遺跡和冰川遺址”著稱的羅田,有兩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中國綠色名鎮和重慶歷史文化名鎮。而這正是萬州獨有的“桂冠”,顯示了羅田不同尋常的內涵。
雖然沒有郊區優勢,但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風景迷人的邊貿古鎮,在重慶第二大城市的波瀾壯闊的建設進程中,抓住機遇,揚長避短,以全新的發展視角,依托資源優勢,亮出了三張“名片”。壹座座獨具鄉村特色的魅力文化旅遊小鎮,壹座座生態古鎮,正在破殼而出,處處驚艷。
庫區有壹批著名的古代石雕房屋
作為重慶歷史文化名鎮,羅田除了明清古鎮之外,還有著令人羨慕的豐富內涵。境內至今仍有近10處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是萬州最大的古建築群,呈現典型的巴渝風情。徜徉其間,讓人仿佛來到了清朝或者民國的壹個大家族。
其中最著名的是氣勢磅礴的金甲院、壺洞院、石中壩院。金甲大院,建於民國26年,四合院式布局,占地2310平方米。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大院規模宏大,建築奇特。采用提梁穿鬥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頂,木梁架檁條,梁托架彩繪雕花。工藝精致細膩,融合了中西建築風格,透露出壹種古樸厚重的文化底蘊,十分難得。
四合院布局的壺穴院建於清代前期,鬥式結構,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門窗具有典型的渝東地域特色,山墻上端的彩墨壁畫清晰可見。石中壩院正門兩側各有壹對石獅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有精美的雕花木椅、木床、文具盒...
不僅如此,距離古昌鎮2公裏的永平壩,與三座“四合院”融為壹體的古墓石刻,在庫區也頗有名氣。
這裏有12座古墓,每座古墓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清光緒年間的芷陽夫婦合葬墓牌坊尤為精致完整。墓內有兩座牌坊,刻有“八仙過海”、“桃花婚”、“梁祝觀風景”、“龍舟賽”、“婚禮”等文字,十分精美。技法有淺浮雕、深雕、鏤空雕。各種石雕五花八門,栩栩如生。該墓誌為清代翰林、書法家趙所作,書法藝術水平很高
其他清代至民國初年修建的古墓牌坊,也是雕刻與書法並重,氣氛優美,人物、花鳥栩栩如生,雕刻形式多樣。
有了這樣得天獨厚的祖傳遺產,高舉“鄉村特色文化旅遊”大旗的羅又開出了第二張“名片”——整合資源,打造永平古文化展示區。
"繼承和保護文物古跡是我們的責任."在蔣培華看來,古民居、古石刻極具考古、觀賞和旅遊開發價值,大有可為。“如今,人們在旅遊時已不滿足於簡單地觀賞自然風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更受歡迎。”羅田有這樣的資本,關鍵是建設好,展示出來。
記者采訪時,正巧羅田鎮政府回購黃金鐵甲大院。蔣培華說,這只是動作之壹。目前已委托專業機構設計金華家大院、石中壩大院、牌坊、古墓石刻等文物古跡的修復加固方案。依托羅田獨特的古民居和古石雕群,規劃建設永平民俗文化古村落旅遊區,展示羅田精湛的石雕技藝和獨特的庭院文化,生產銷售石雕旅遊產品;展示舞獅、鑼鼓、割草秧歌、扛工人號子等土家族傳統民俗。同時,建設農耕文化博物館,吸引遊客參與體驗農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