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形成變化
琉璃廠街因燒制琉璃瓦而得名。琉璃廠文化街位於和平門以南,以新華街為界,分為琉璃廠東街和琉璃廠西街,全長690米,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遼代琉璃廠位於項燕海王村,離燕京東墻不遠(核心部分在今宣武區廣安門壹帶),屬京郊。晉朝就是它造成的。元四年(1267),在金都城東北角修建都城時,在王海村修建了釉面窯,燒制琉璃瓦。清乾隆年間停窯,後遷至門頭溝琉璃渠。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崇文門、宣武門附近造屋“邀商住貨”。當時形成了琉璃廠附近走廊的頭條、二、三、大柵欄。琉璃廠周邊開始發展商業網點,開始形成商業區。明末清初,京城書店和古玩市場的中心位於大明門以西的黃成店,後遷至廣安門大街以北的慈仁寺(今國保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史靜大地震,慈仁寺被毀,書店、古玩搬到琉璃廠,文化街初具規模。此後,書籍、古玩等商人紛紛來琉璃廠經營,市場日益繁榮。到民國初年,經營文化用品的店鋪和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譽海內外的文化街。
琉璃廠文化街成因:清朝順治元年(l644年)十月,聖祖皇帝宣布“滿漢分市”。第五年(1648),詔書“漢人官商壹律移民程楠”。於是,在朝鮮工作的漢族官員、文人、商人紛紛遷居琉璃廠周邊居住,清朝歷史上稱之為“宣南士人之鄉”。因為他們住在琉璃廠附近,經常逛琉璃廠,所以確立了街上的文化精神,影響了街上的管理基調。從清代的古文評點到漢學的興盛,書籍的編撰蔚然成風。據《內務府書》記載:“康熙十九年(1680),武英殿內左右回廊為圖書修復所,主管圖書出版、裝裱。”康熙年間,他編輯了57種書籍,5418卷。清朝雍正年間,圖書的編纂進壹步發展,編纂了72種圖書,有11998卷。清代乾隆年間,圖書編纂進入鼎盛時期,圖書307種,19838卷。其中最著名的《四庫全書》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命名編輯的,歷時10年。內府修書的繁榮,對琉璃廠以古書業為中心的文化街的形成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翁方綱《伏初齋詩話》記載,每天早晨,官員們都要來國子監整理《永樂大典》、《內府大臣》和各省收集的民間書籍。“每人要考某壹本書,詳細列出書目,逛逛琉璃廠書店。”可見內府圖書的修復還是離不開琉璃廠的,同時也助推了琉璃廠書店及其古玩、文房四寶等商業文化的繁榮。乾隆年間,朝鮮著名學者洪曾多次來京遊覽琉璃廠。《外集延吉琉璃廠》壹書中記載:“城中書、碑、丁儀、古玩甚多。玩雜物的都是商人,周楠很多讀書人都要找官。所以,遊客往往有名人。建造壹座城市可能長達五英裏。其欄桿雖應不及其他城池豪華,但滿是珍寶,古樸古樸,沿襲徐步。如果妳進入波斯珍寶市場,妳會看到它是腐爛的,但妳不能整天欣賞任何東西。”足見乾隆年間琉璃場的古色古香。琉璃廠周邊都有會館,很多都是全國各地考生住的地方。他們考完試就成了琉璃廠的遊客。1918年,海旺財公園建成,燈籠市場遷到這裏,包括位於琉璃廠的老廠店、土地廟、呂祖廟會,遊客蜂擁而至。這也是文化街形成和發展的原因之壹。
1980年,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做出了重建琉璃廠文化街的決定,並撥出巨資。經過四年多的改擴建,於1984竣工,建成59家具有古樸典雅民族傳統形式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000平方米。琉璃廠東西大街由壹座漢白玉石橋隔街相連,橋額“據古”。有吉谷閣、天宮閣、金昌、石寶齋、燕京書畫社、墨園閣、松韻閣、余雲齋、文聖齋、嶽古齋、月牙堂、北京文物商店采購部、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振環閣、敦化齋、翠文閣、博翠閣、寶金齋、千年老店、靜雅齋、槐蔭堂。紅古齋、聚寶齋、惠雅閣、紫竹閣、紅玫瑰、全友齋、壹方齋、郵局、宣武區文化館、如意閣、聖堂齋、和光山亭、老鄉、卡鋪、平古齋、紅光閣、寶古齋、瑞成齋、燕湖齋、壹德閣、建國閣、槐蔭山房。西街包括:孔芳齋、寶榮齋、銅鼓齋、米青閣、卓錦齋、文物出版社門市部、紫雲閣、蔡華文化公司、正宗齋、文奎堂、古籍書店、蘭寶堂、官府齋、青雲堂、古錢幣店、來尋閣、朝華書畫社、華夏書畫社、空山堂、崔振。
2002年,享有“九城要道之精華”美譽的琉璃廠開始致力於打造北京乃至全國的傳統文化產業中心。規劃中的琉璃廠文化產業園統壹規劃商業區和手工業區,占地81公頃,其基本框架概括為“1248”:“1”指壹個中心區,即東、西琉璃廠;“兩”是兩個標誌性建築——“東方仿古藝術大廈”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是指四個文化專業區,即商業區、傳統工藝區、景觀區、綜合發展區;“八”是指形成八條文化商業專賣街,即圖書街、玉器街、陶瓷街、雕塑街、青銅器街、字畫街、文房四寶街、樂器街。琉璃廠工業園建成後將成為北京最大、檔次最高的文化藝術集散地和古都風景區。
二、新老書店
明代,琉璃廠有兩家書店。康熙年間,國保寺書店遷至琉璃廠,古籍業開始發展。乾隆三十八年(1773),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四面八方的眾多書法家蜂擁至琉璃廠經營古玩書業。有二遊堂傅氏、文光樓石氏、文寶堂曹氏、山城堂饒氏、大文堂劉氏、正文齋譚氏等30余家。到光緒初年,這條街上已有220多家書店。甲午戰爭後,新學、西學的翻譯大量湧入,舊書幾乎無人問津。1911年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在此開設分店,後來的文堂、廣智、廣益、天下幾家書店、神州國光社也陸續擠進琉璃廠街。主要有書屋、復文堂、、、錦華書屋、博文書屋、中原書屋、書屋、文慧閣、同善堂、來廬堂、三槐堂、文明齋、李廣閣、積善書屋、書屋、、懷文堂、劉、景叢農。張宗興、聞道堂、李根祥、復古堂、書業堂、西古堂、弘文堂、瑞明齋、龍威館、魏谷山館、書局公司、聞味堂、牛金夫、文華堂、修本堂、靜業堂、松雲閣、孫進德、袁景偉、王恩貴、李富榮、韋文堂。聚金堂、福潤堂、山城堂、多文堂、二友齋、博文齋、槐蔭山居、闕古齋、友仁堂、古風閣、福生齋、寶華堂、唐聞生、明真齋、漢文齋、正文齋、孔群書店、代丘書店、實學書店、古巷書店、松骨堂。、文德堂、崔、聚谷堂、瑞芝亭、寶仁堂、劉、、亭、吳本堂、文有堂、文錄堂、閑雅堂、李恒潭、直隸書店、書店、戚家齋、二喜堂、靜逸堂、龔亭,等等。大有堂、書店、石渠、元文林、尚有堂、瑞書居、建齋書屋、香花書屋、、溫潤堂、大存堂、書店、唯壹書店、書文堂、漢友堂、煥文齋、館、壹古書屋、恒古堂、震旦書屋、賈。姬神書店、九經堂、九經堂新集、溫雅堂、寶經堂、鴻寶閣、童雅堂、健古齋、書谷堂、迎文齋、文還堂、同浩齋、蘭清圖書館、翠文齋、森寶堂、九安堂、小仙閣、來尋閣、山城堂東集、寶卿。
琉璃廠的書店自清代乾嘉以來,延續了200年。在此期間,書店的數量已經改變了數百家。乾隆年間李文藻的《琉璃廠書屋》,清末江陰苗的《琉璃廠書屋後記》,平易近人的總校老板孫殿起的《琉璃廠書屋三事》,都做了詳細的介紹,是考證琉璃廠書屋故事的名作。特別是孫的《琉璃廠三章》更近更詳。
以前琉璃廠有很多書店,主要在路的南邊,琉璃廠的東邊。從工廠的東門,遠到火神廟、王海村公園、小沙園胡同,每隔兩三個門面就有壹兩個書店,家家都是牙簽插架,琳瑯滿目。從外面看,有的書店只有壹兩個或者兩三個房間寬,但是裏面的進步是很深的。有的前後相連,就是俗稱“勾搭”的鴛鴦房。其實是六個房間,所以店鋪很寬敞。店鋪四周都是書架,前室和後室之間的部分隔斷也是書架,裏面擺滿了各種線裝書。書櫃的壹端有壹張白紙,標明書名、作者、時代、格式。客人來了,可以互相拜訪,隨意看書。如果是熟客,會讓他們在衣櫃裏休息壹下,服務員會奉上茶水和香煙,然後再談生意。說說最近買了什麽,問問最近在店裏收到了什麽,拿過來看看。好東西,大家都能欣賞,買不買。如果妳想要,那麽妳可以談談價格,並建立友誼的業務關系。這種經營方式,它的起源應該說是很早的。
在琉璃廠書店,有很多不同時期的版本和目錄專家。最近如正文齋主人譚篤生、匯文齋主人何厚福、韓逢源(綽號韓大頭)、同學齋主人孫殿起、文錄堂主人王金清、寶坻縣(綽號宋版劉)、衡水縣小等都很有名。其中以孫和王較為突出。1911年以來的《倫哲儒先生藏書紀事詩》中所謂“孫耀清、王晉卿先勝藍”指的就是這個。而他自言自語道:“故都書店雖多,但知版者少,除非對博覽會印象深刻,否則光說這些是不夠的。我認識的壹般學生孫耀慶和王金慶,溫綠堂,差不多。孫的《賣書偶記》、《叢書目錄》、王的《文錄堂訪書記》等書,都是知識淵博,譚篤生、何厚鏵所不及的。”除上述兩部書外,孫氏還有《清代禁書書目(補遺)》、《清代禁書誌》、《琉璃廠誌》等著作。當然,這些人都是琉璃廠的行家。除此之外,那些普通的書店朋友也需要壹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工作。
所謂知識,就是熟悉各種書目,首先是四庫書目,其次是南北、古今的私家書目,比如金毛的吉谷館、聊城的海原館、寧波的天壹閣等等。熟悉各種版本,如宋版、元版、簡版、蜀版、白口、黑口、賈版、方版等。能夠做到苗所說的“宋謝,壹見即知,蜀版閩版,不欺目”,那就是接近技巧了。
技巧就是整理古籍,重新裝訂,重新換護頁和書衣,準備書皮,抄寫手稿,抄缺頁。中間有不同層次的時間。壹本破破爛爛發黴的宋版書到了高明大師手裏,重新拆開,輕輕壹張壹張地攤開,去掉發黴的痕跡,在上面貼上紙,補好腐朽的地方,壹張壹張地折起來,拉直,先用紙絞好,壓平,再配以舊紙頁,栗色殼色或瓷藍色舊紙的書皮,用珠線(即粗絲線)裝訂好,貼在上面。正是有了這份壹絲不茍的工作,壹本破破爛爛的舊書變成了全新的珍本。高明大師的作品真是得心應手,妙筆生花。最近,服裝裝飾大師王中華很有技巧。他曾為北宋傅增湘重裝樂府詩。傅在後記中稱他為“補舊書,題佳”,並說“修已之事,整理清楚,面貌壹新”。像雕版家楊、張老席,都是琉璃廠文化技術中的佼佼者。每個書店或藏書家都有舊紙,平時他們會把多余的舊書、封皮、書頁等替換、堆積起來。整理舊書時,以便修復宋、元版等珍貴善本。至於重新裝訂普通舊書,就更明顯了。
在這兩百年間,琉璃廠不僅是壹個出售書籍、繪畫和古董的文化和商業區,也是壹所特殊的學校。這期間不知道培養和培育了多少文物藝術方面的專業人才。都是師徒,代代相傳。孫殿起的《賣書傳薪》對近代書業做了詳細的記錄,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
方可琉璃廠的刻書作坊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有山城堂、文成堂、聚珍堂、漢文齋、來尋閣、佳雅齋、尊古齋、直隸書屋、福晉書屋九個作坊,刻有《醫學生必讀》、《孫子兵法》、《經典釋義》、《西廂記》等書籍。琉璃廠的刻書作坊先後有福文堂、山城堂、文成堂、半松居、五六居、二友齋、龍威閣、老二友堂、正文齋、友義堂、寶敬堂、陳文閣、寶樹堂、書業堂、文光樓、二友堂、來祿堂、文廓堂、友善堂、榮祿堂。修虛堂、文錄堂、同學齋、早語堂、弘壽堂、書店、書局、直隸書店、文典閣、修文堂、福晉書屋、甲雅齋、北知文昌、尊古齋、金文齋、龍、永盛齋、龍光齋、銅鼓堂、米青閣。
健介
(1)鹹豐年間成立的來尋閣,前身是收藏、出售古琴的來尋閣琴房。古籍自1911開始出售,叫來尋閣秦書辦事處,主人叫陳連斌。1922,侄子陳航參與經營,店鋪開始紅火。萊訊閣分店於1940在上海開業。店主經常去南方和內陸省份搜尋舊書,購買各種珍本書籍。陳航還四次去日本收書賣書。清康熙五年施耐庵、羅本、李贄、明萬歷、石渠館捐贈的《忠義書》、《水滸傳》(100卷,28卷)現藏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的《西廂記》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完整雕版本,也是這家店購買的。這家商店出版了十多種書。著名學者有錢、劉半農、胡適、周作人、陳垣、、沈、馬毓藻、、謝國楨等。
②文魁堂,創建於清光緒七年(l881),由河北束鹿人王雲端創建。該店位於琉璃廠西街。文奎堂曾是清末城內外最大的舊書店。商店不僅分發書籍,還收集、雕刻和出版書籍。除了古籍,這家商店還經營文房四寶、字畫、飾品等。
③韓文齋,店家漢芯,河北衡水人,光緒十二年(1886)在琉璃廠創辦。漢文齋碑文為內閣大學士孫、所書。李文藻、李欽博、苗收藏了幾十本書。開店後,幾年間已經站在了各大書店的對立面。光緒二十年(1895),其子韓接掌事業,與著名學者盛博壹、王等壹同歸來。清末民初,故宮收藏了壹批圖書。1956後成為中國書店門市部之壹。
④亭由河北衡水人劉創建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店鋪成立時位於琉璃廠西街106。開店之初主要經營古籍,也賣雜誌。它在畫廊的頭條開了壹個紀文閣的分號,在東安市場開了壹個同語言的書店。宋因其在雜誌搜求方面的成就而被譽為“雜誌之王”。兒子劉殿文編的《中國雜誌知識目錄***4卷1.25萬篇。除了出版書籍,各種地方誌也是其業務特色之壹。如今主要經營字畫、工藝品、藝術書籍。
⑤普通學習監獄,成立於1919,由河北省薊縣人孫殿起開辦,北京大學倫明教授投資。孫楚在鴻景堂書店當過學徒,在鴻寶閣和文慧齋當過服務員。開店後,他多次到外省尋書,搶救出壹批古籍。他還寫了幾部作品,包括1936年出版的《書商偶然筆記》,1957年出版的《清代禁書及其補遺》。此外,還有《琉璃廠書坊三記》、《森林筆記》、《古籍記載》、《北京風情頌》、《琉璃廠書坊四記》等。
⑥中國書店,最早的集采訪、發行、出版為壹體的國有古籍專業書店。位於宣武區琉璃廠西街。隸屬北京市新聞出版局,1988被列為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實行計劃單列管理。建國初期,北京的古籍業處於癱瘓狀態,古籍文物損毀、流失嚴重。在專家學者的倡議下,1952 165438+該店於6月4日正式成立,旨在統壹領導、團結和改造北京古籍行業,搶救和保護古籍文獻。郭沫若題寫的店鋪牌匾,位於北京東四南大街。到1958,有111家民營古玩書店通過公私合營並入店內,中國書店成為北京古玩書店行業的主體。l963年,中國書店遷至宣武區琉璃廠海王村公園舊址,總面積21.2萬平方米。員工總數478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51人(國家版專家4人)。中國書店不僅在北京收集圖書,上門收購,在廢品站挑選有用的古董書刊,還深入全國城鄉收購古董書刊。“文革”期間,不僅店裏所有的書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還從社會和造紙廠搶救出了許多古今文獻。到1994,* * *已搶救保護珍貴古籍文獻600多萬冊,其中5000多冊珍本善本永久收藏在國家圖書館,如《北宋刻本寶藏》、《說文解字五蘊譜》、《蘇轍宋版詩集傳》、《宋版朱註》、《宋代楚辭》。修復珍貴古籍20余萬冊,增補重要古籍近萬冊,如《清代古今圖書集成》青銅活字版。收購和銷售古籍7000多萬冊;搶救珍貴文獻2萬余份;收集整理中外文期刊報紙8000多種,30多萬套;整理出版古籍2000萬冊,其中木刻230種,圖書4.65萬余冊;已經發行了5億多冊新版圖書。
三、古玩字畫
琉璃廠開古玩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至此,康熙十壹年(1672),松竹齋在琉璃廠西街開業,是琉璃廠文化街最早的書畫收藏銷售店。清道光中期(1831-1839),博古齋孫漁創立於琉璃廠,主要經營金石、書法、繪畫。此後,孫玉山、趙佩齋在琉璃廠開了如故齋。後來趙佩齋在琉璃廠開了大官寨。清鹹豐元年(1851),劉震清在琉璃廠開設德寶齋。清同治四年(1865),袁厚民在琉璃廠開了壹家鋼筆畫室。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黃興福在琉璃廠開設尊古齋。清末,陜西人楊在琉璃廠開辦了青雲堂。根據琉璃廠的記載,從康熙到宣彤,琉璃廠共有40家古玩店。1919,顧臻齋由蘇提夫在琉璃廠開設。1923年,林華亭在琉璃廠開設了洪光館。1944年,邱震生在琉璃廠開了壹家寶庫。到1948,琉璃廠* *古玩店31家,其中字畫生意有文展齋、真雅齋、墨園亭、如故齋、抱古齋、輪古齋、嶽古齋、真古齋、抱真齋、雲古齋、古歡閣、啟新、波波。經營瓷器的有陸濤、博文齋、鑒真齋。經營陶瓷、書法的有韻古齋、簡古齋、齋、新古齋、鑒賞奇齋;經營金石學和陶瓷的有花古山房、燕古齋和古光閣。還有青雲堂,經營石碑之類的。管理硯臺和印章的雲韻·翟鎮;雲松館經營青銅器、古錢幣;有壹個經營古銅古玉的古亭;有經營玉器的雅文齋;有壹個經營古董和雜項的寶庫。
健介
(1)榮寶齋康熙十壹年(1672),明末在琉璃廠101號創建“松竹齋”。業務範圍分為三部分:壹是字畫用紙,以及各種版塊、裱好的生日快樂屏風對聯、挽聯、畫冊頁等。;二、各種筆、墨、硯、墨盒、水碗、印泥、秤等。三是書畫篆刻家的筆單。乾隆年間,掌管店務的第四代掌櫃張玉鳳,善於以優質產品吸引顧客,利用政府背景,生意興隆。道光年間,店家自稱陽山是有名的書法家、篆刻家,畫家趙、吳大成是他的好朋友。此時的松竹齋主要經營古玩和南紙。鴉片戰爭後經濟蕭條,連續兩代店主經營不和諧。他們好交朋友,知識淵博,揮霍無度,松竹齋迅速衰落。掌櫃張立世聘莊虎臣為經理。結交京城名流。光緒二十年(1894)以榮寶齋的名義重新開業,店鋪改為琉璃廠86號..榮寶齋取“以文為友,以榮為寶”之意,同治年間狀元陸潤庠著書題寫牌匾。莊虎臣經理靈活的管理方法使榮寶齋迅速繁榮起來。光緒二十二年,副經理張仲儒在甘井園胡同2號創辦了“榮寶齋糊本”,並聘請木刻大師戴光齋、王等。此後,他雕刻、印刷、銷售文具,不僅優於其他同行,也為木刻水印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次出版的《官錄》是莊虎臣花錢買官銜抄來的。它不僅準確,而且印刷精美,成為首都壟斷的熱門產品,為榮寶齋增加了利益。1925年,王仁山出任經理,將榮寶齋帶入鼎盛時期。L928開南京分公司;上海分行1931開業;洛陽分公司1932開業;武漢分公司1934開業;1936在南京開了第二家分店;天津分公司於1940開業。當時著名書法家壽世恭曾寫下“榮寶高齋誌兩京,瑯琊妙手終身重要”的詩句,“瑯琊妙手”指的就是王人山。1937年8月,北平失陷後,榮寶齋逐漸消沈。
1950年初,在徐悲鴻、鄭振鐸、吳曉靈、周揚的斡旋下,由國家出版署投資。5月完成公私合營手續,在榮寶齋後面加上“新紀錄”,於是6月19正式開業。因為榮寶齋辛集原有的業務與實際需要脫節。由於舊債尚未還清,債權人向法院起訴,判決榮寶齋拍賣房產還債。本案中,國家代為清償債務後,在1953開頭全部收歸國有,去掉了“新紀錄”字樣。自此,榮寶齋成為國有文化企業。1960後,我們開始研究、發展和完善傳統技藝,同時收集零散的書畫文物。收藏的名人字畫中,稀世珍寶按規定送往故宮博物院收藏,其余收藏於最好的店鋪,以木刻水印名揚天下,成為獨家“偽藝術品”。齊白石也很難辨別自己作品的真偽。五代古的《韓熙載夜宴圖》生動地刻上了水印,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震動。毛主席、周總理曾將木刻水墨畫《戴花仕女圖》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在65438-0959萊比錫國際圖書藝術展上,榮寶齋木刻水印作品全展廳獲得“特別金獎”。榮寶齋有徐悲鴻的《奔馬》、齊白石的《芭蕉下鳴蛙》、趙霽仿張軒的《遊春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木刻水印。該店的木質水印畫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並在48個國家舉辦了展覽。榮寶齋還擅長修復技術和臨摹古畫。唐寅《伏羲是女媧圖》新疆出土,帛書抄本已碎;山西應縣木塔藏在佛體內800多年,因受潮像棍子壹樣粘著。經榮寶齋之手,它要麽完好如初,要麽再現原貌。榮寶齋在故宮博物院和遼寧博物院臨摹和收藏了近百幅繪畫作品。金振之臨摹的《江雪歸巴圖》,清代臨摹的《疊翠圖》,王臨摹人形獅齊,陳林齋臨摹宋代馬的《馮唐圖》,郭慕熙臨摹唐漢皇的《文淵圖》,孫天牧臨摹宋代《漁村小雪圖》。榮寶齋還擅長裝裱古今字畫。人民大會堂的大型山水畫《山中有這麽多美人》是由著名裝裱大師張貴同帶領的團隊裝裱的。壹位美國朋友想掛壹幅巨幅油畫,但他來到了離萬裏不遠的榮寶齋。登上後,他滿意地回來了。1972和1984年,榮寶齋兩次改擴建,新建兩棟兩層營業樓,分為東寨和西寨,總營業面積6750平方米,生產用房2300平方米。1987,榮寶齋有限公司在九龍加連威道開業。1989年在香港舉辦了第壹場拍賣會,共拍賣清朝光緒以後的書畫作品263件,日成交額2000萬港幣。1994年,榮寶齋員工240人,營業額10多萬元,利潤500多萬元。
②尊古齋,位於琉璃廠西,建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其創始人為黃,湖北雲夢人,繼承人為黃伯川,於1939年關閉尊古齋,在東琉璃廠寶名堂書店舊址開設銅鼓齋,於1945年繼承其父。經營者精通青銅器,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蟒泉、蟒衡都是這家店收購的。
③包谷齋,創建於1944,為河北三河縣人邱振生所有,以經營歷代書畫為特色。邱早年在紅光閣當學徒,出入於右任、易培基等人家中,特別是隨天津收藏家張樹成,成為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
④清韻堂,開於清末,原屬陜西人楊所有,1931年由河北吳縣人接管。以經營碑刻為特色,由李鴻章、陸潤庠題寫名稱。張早年在李古齋碑店當學徒,掌握了收、賣碑、拓碑、裝裱等技藝。他聯系了王大邊、梁啟超、於右任、張伯英等收藏家。開店後,他走遍全國各地購買藥片,結識了柯、郭沫若、陳叔同等。1956後,成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國家文物局顧問委員會委員,撰寫碑文、珍本碑文。新北京圖書館金石部的很多資料都來自這家店。
第四,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是紙、墨、筆、硯的總稱。琉璃廠文房四寶的興起,與“宣南秀才之鄉”及其周邊眾多會館有著密切的關系。街上最早經營文人紙的松竹齋,開於康熙年間,兼營南紙。墨的經營者還是“壹德閣”,清同治四年(1865)開始營業,是中國最早做墨的。創辦人謝,繼其弟赴京試工後,在琉璃廠東街64號開辦墨坊,生意興隆。謝題對聯贊墨,“壹技之長足以天下,古人所書多矣。”店名取自對聯的第壹個字,牌匾是謝所寫。老店由謝家弟子經營後,分別在長店和廣安門內大街325號開設了油墨廠和“卷煙作坊”,並在天津和鄭州開設分店,在上海和安開設加盟店。1956,各門店成立壹德閣油墨廠。其墨有“油煙”和“松煙”兩種。“熏”有雲頭煙、藍煙、亮燈、桐煙、大單胎、雙胎、熏等品種。,是寫小字和工筆畫的好產品;“嚴嵩”包括阿膠、五老松、小松等品種,特點是墨色鮮艷,抗水性強,書寫流暢,寫後易幹,石頭紙,永不褪色,適合裝裱,香味濃郁。20世紀50年代以後,通過科學的檢測和分析,研制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新配方和新工藝,改變了“油燈取煙,電飯鍋煮膠,手工研磨”的老方法。研磨采用電機,灌裝流水線化,建立現代化的產品檢驗室。年產量達到654.38+00多萬瓶,其中約20%銷往海外。現在墨水產品分為五大類:京墨、書畫墨、國墨、壹光閣墨、嚴嵩墨。壹德閣生產的八寶印泥,墨水壹樣好。“八寶”是紅寶石、紅珊瑚、珍珠、金罐、朱砂、麝香、冰片和存放100年以上的老蓖麻油。經過太陽曬幹,冬天自然冷凍,四季皆宜。其特點是色澤純正,密封清晰,不怕曬、火、水,長期存放,氣味芳香,永不褪色。用這種印泥蓋上的印章,光亮美觀,可保存百年。即使紙被燒成灰燼,印章依然鮮紅。
戴1916由創立。代斌·玄月,浙江湖州人。小時候來北京在赫連青筆店學美術。到期後自己創業,在東六廠開了壹家自己名字的制筆店。壹個門面,前店後廠,制筆材料都是湖州的。戴親自制作的鋼筆,必須是尖、齊、整、健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