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形成的初始階段
19世紀初,上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貿易的重要口岸,蘇州、揚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玉器通過上海口岸輸出,為上海的玉雕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蘇州、揚州等地區的雕塑家大批湧入,在這座東方大都市找到了施展才華的理想天地。當時著名的仿古風格的玉雕大師,如王進勛、萬元齋、傅昌華、遊鴻祥,以及人物、動物雕塑家,如楊、胡宏生、顧先池等,都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吸收新的文化營養,各顯其能,逐漸形成了壹種新的玉雕風格——海派。
19年末20世紀初,上海有200多家玉器作坊和店鋪,200多人從事雕刻,主要生產佛像、仕女、爐、瓶等飾品和雕塑。“蘇”和“楊”玉雕都遵循當地的傳統技藝。當時上海玉雕的行業中,以滿足洋人需求為主要生產目的的被稱為“禮服派”,揚州幫助藝人制作玉器的,多屬於“禮服派”;蘇州藝人專事玉器首飾和花飾,以玉器首飾和玩物為主,被稱為“這裝派”;另壹個學派,專門研究秦漢以來古玉的青銅造型和仿制,叫做“仿古學派”。
20世紀30年代,上海玉雕的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玉珠塔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最高獎。這座玉塔被舊金山博物館收藏已久。
第二,繼承和發展階段
60年代以後,國家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雕刻設備的改進,海派雕刻業發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的玉雕從業者有2000多人,作品有200多種。爐瓶、佛像、花鳥、動物、自然瓶等五大海派雕刻已初具規模。“雕工細膩,構圖精美,造型嚴謹,莊嚴古雅”,“爐瓶精美,人物、鳥獸傳神”,成為上海玉雕的主要特點。20世紀50年代以來,其代表人物有孫、孫天翼、魏、周守海、劉、董天驥等。
壺和瓶是上海玉雕最具標誌性的創作。海派爐瓶器以其穩重典雅的造型、古樸精致的紋飾和濃郁的青銅味,在中國玉雕界享有盛譽。三足香爐、四喜爐、吳婷爐、天脊瓶、端爐、羊像、犀牛像、白佛爐都是上海玉雕的著名代表作品。莫碧玉、周仲舉壹、玉獸面壺被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由著名海派雕塑家劉設計制作的玉百佛爐,9月在日本橫濱舉行的中國上海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引起轟動,100尊造型各異、表情各異的佛像雕刻在高7.5英寸、直徑8英寸的爐瓶上。珊瑚百瓶、天然紫翡翠龍鳳瓶、蝴蝶白玉雕蝴蝶菊花瓶、白玉海棠細胚瓶、莫比玉長壽燈、白玉五羊、玉麒麟、黑白玉色粉、黑玉犀牛像等。由老藝術家黃德榮創作。
巨秘玉《珠峰紅旗》,由“三停藝人”魏設計,13雕刻技師雕刻,重達2500多公斤,歷時3年,於1962年完成。藝術家們運用圓雕、浮雕、透雕等技法,生動描繪了中國41登山運動員的英雄壯舉,他們的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1979年,蕭海春、韓國偉、朱、徐康賢、余龍喜等20多位當代最傑出的大師和雕刻技師,設計制作了高2.6米、寬1.4米的《萬水千山圖》,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壯麗歷史畫卷,成為當代
第三,創新繁榮階段
90年代,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迎來了玉雕創新繁榮的又壹個春天。
上海玉雕創新包容。它在江浙玉雕風格的基礎上,既融合了楊崗、蘇崗、南崗、宮廷玉雕的工藝風格,又繼承了明清中國玉雕的精髓,博采眾長,在“精”上下功夫,從而湧現出壹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雕專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肖海春,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關勝春,老藝術家黃德榮、孫英德,工藝美術大師朱、韓國偉、魏、朱啟發等他們有的擅長玉人,有的擅長動物、花鳥、爐瓶、器皿的設計和雕刻,成為80年代上海玉雕的領軍人物。由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肖海春設計、最年輕的國家高級技師張建平雕刻的《珊瑚釋迦牟尼的誕生》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金杯獎。
1980年,首屆全國玉雕技術大賽在焦作舉行。這次比賽聚集了玉雕行業的所有技術專家,成為唯壹壹次國家級閱兵。這位上海玉雕專家獲得了許多榮譽:
宋獲得爐瓶器類第壹名,劉忠榮獲得第二名;
花鳥第壹名袁心根;
第壹個動物步行者馮必榮和第二個動物步行者劉嘉玲。
當代上海玉雕人才輩出,各領風騷。
21世紀新世紀,被譽為海派八大金剛新秀:全才雕塑家劉忠榮;美麗的女人吳德升;雕塑教父余經緯;碑刻大師倪維斌;易紹勇、顏桂明、十八羅漢;翟年偉,中西合璧之風;還有東方人。
吳德升、劉中榮、倪維斌、於靜分別在美顏羅漢、紫港玉品牌、人物佛像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被業內稱為“四大天王”。
吳德升大師被公認為“賦予玉雕人物新生命的第壹人”。他的玉雕裸女作品將羅丹、米開朗基羅等西方雕塑大師的精髓融入東方藝術,適當的藝術誇張使抽象與寫實交替體現了大師們豐富的人文思想,在玉雕界影響很大。
吳德升、顏桂明、洪新華三位大師在羅漢、仙女形象上有著獨特的創意,成為當代“三傑羅漢”。
全才雕塑家劉中榮、半仙半神的碑刻大師易紹勇、中西合璧的翟念偉,成為上海玉石品牌的三張王牌。
“雕刻全才”劉忠榮,無論是爐瓶、人物、佛像、花鳥、動物,他都擅長。他的紫崗玉牌雕刻風格獨特,在方界的線條運用和豐富層次令人驚嘆。“跟從”的待遇從來不慢,幹凈有力,形成了港臺的“忠義作風”。1981年,他設計制作的黑白玉爽膚水榮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1984設計生產的“玉獸面壺”獲輕工業部優秀產品設計獎,被認定為國寶收藏。
“半仙半神”的碑刻大師易紹勇,擅長自貢玉牌的“造型”,以不同的造型將“天書牌”中的花與石、鳥獸、不同風格的詩詞、人物展現出來,自成“寥寥數語”派。作品《縫紉線》的表演改進了傳統玉牌的造型和工藝,彌補了歷史上縫紉線玉牌的空白。他的作品洋溢著東方文化的淡雅芬芳,讓人領略到中國繪畫、書法、篆刻“立體”的偉大藝術。
“東西壹刀”的翟念偉,無泥取古,在玉牌造型和整體布局上追求自我,推陳出新。他的作品在深度上相互依存,層次豐富,靈活優雅。“以工為旨,以藝為質,以質為榮”是他的藝術追求。他的玉石品牌作品別出心裁,為中國傳統古典文化註入歐美藝術新元素,中西合璧,令人耳目壹新。
倪維斌、於靜、王平、張建平、鄭夢憲在人物塑造和觀音佛像的刻畫上獨具匠心,是上海玉雕中著名的“五帥”。
被譽為“雕塑教父”的傳奇玉壇人倪偉斌,培養了壹批上海玉雕的高級人才,可以影響當代玉雕幾十年。
以精致細膩著稱的玉京大師,十分註重作品的細節,人物結構、動態準確、貼切。他的作品溫暖厚重,耐人尋味。他的觀音佛像做到了獨壹無二的“靜觀工藝”,是當代創作觀音的第壹人。
“東方少帥”王平在藝術創作中註重抒發感情,善於捕捉靈感。他的作品充滿了傳統的藝術氣息,形成了“新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
、江大雄、鐘建林、韓永年、宋、戴、瞿等創造了海派竈瓶,以其“規整、勻稱、端莊”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七君子”。“七君子”的作品嚴謹、嚴謹、動態,用料十分講究。他們是“技能派”的傑出代表。
在新的世紀裏,上海玉雕的能工巧匠們如果“八仙過海”,將大展身手,各顯神通。
袁心根、韓榮昌、王合興筆下的“蝦聖人”、“雞聖人”,形象生動,引人入勝。這三位大師被稱為“魚鳥三賢”。
由、沈水富、夏、楊、唐昊、範等大師創作的作品形象生動,感情豐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獸領”。
“水晶學頂尖學者”沈德生,專門從事水晶玉石材料的設計和雕刻。玉雕大師、插屏大師張建平、天然花瓶張,在海派玉雕界也各有千秋。
小蘇州、小安徽、小天津、小四川、小重慶、小廣東、小福建、小江西、小貴州等壹批移居上海的新上海人,也在海派玉雕大家庭中茁壯成長,才華橫溢。
崔磊的《小天津》雕塑集形、神、工、巧於壹身,集傳統與現代於壹爐。他的作品形成了“準確而獨特”的崔氏特征。他刀下的神話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是新壹代海派的傑出代表。
在鼎盛時期,上海玉雕還善於利用各種玉石的自然形狀和不同顏色。它們對材質的剪裁和對材質的藝術剪裁,形成了帥氣典雅的“海派”藝術風格,與北京宮派等幾大流派壹起,形成了當代中國玉器的新面貌。
願上海玉雕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