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fǔ](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
他的父親趙與告(又名趙與訔),曾任宋朝的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宋朝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恃禦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元世祖贊賞其才貌,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
楷書大家
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董其昌的評價。不過,作為入門規範訓練,還是不錯的。
趙孟頫與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
趙孟頫壹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
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壹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
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恃禦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汲黯傳》、《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註》、《松雪齋文集》12卷等。
孟頫所著,有《尚書註》,有《琴原》、《樂原》,得律呂不傳之妙。詩文清邃奇逸趙孟頫簡介,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天竺有僧,數萬裏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其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尤精致。前史官楊載稱孟頫之才頗為書畫所掩,知其書畫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經濟之學。人以為知言雲。 子雍、奕,並以書畫知名.
趙孟頫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逝於吳興。其子趙雍等將他與管夫人合葬於德清縣洛舍東衡裏“陽林堂”別業東南側。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元代“趙孟頫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衡裏趙孟頫墓保存尚好,有鄉間小路可達,四周修竹茂林,綠樹成蔭,周圍河港交叉。墓前石人剩二尊,石馬壹匹,散置於露天民居旁,局部已遭塗料汙染。
此墓穴為趙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的合葬墓。墓地坐北朝南,地處“龍穴”,北倚雞籠山、勤王山,左有雞山,右有赤山,南臨彎曲的小河,遠處有屯山、張家山,是極典型的“堪輿學”思想的物化,符合道教“堪輿陰宅”的地形地貌,是水晶宮道人趙孟頫
趙孟頫與東衡這片土地的姻緣,主要發生在兩個時期。
第壹次是在南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蒙古鐵騎先鋒部隊由大將伯顏率領,駐馬湖州,虎視臨安。為避戰亂,21歲的趙孟頫,因為大母李氏乃德清人士,倉皇南逃之德清境內,幾經周折,於當年冬天在德清縣千秋鄉東衡這個偏僻的鄉村安頓下來,前後度過約11年的時光,壹直到1286年春北上大都步入仕途生涯。
第二次發生在元貞元年(1295),此時的趙孟頫已入仕元朝九年,官居從四品。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趙孟頫借病乞歸,於當年夏秋之交得準返回闊別十年的故裏。這次
關鍵人物
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壹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那麽,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梁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後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末趙孟頫簡介,引發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承前啟後
作為壹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壹是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
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壹,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壹
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他被稱為是王羲之二代。
趙孟頫是壹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壹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
趙孟頫的詩文
嶽鄂王墓
元代: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詠史懷古,悼亡,同情,興衰
蝶戀花·儂是江南遊冶子
元代:趙孟頫
儂是江南遊冶子,烏帽青鞋,行樂東風裏。落盡楊花春滿地,萋萋芳草愁千裏。
扶上蘭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雙蛾翠。萬頃湖光歌扇底,壹聲吹下相思淚。
春天,寫景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元代:趙孟頫
潮生潮落何時了?斷送行人老。消沈萬古意無窮,盡在長空淡淡鳥飛中。
海門幾點青山小,望極煙波渺。何當駕我以長風?便欲乘桴浮到日華東。
風情,寫景,寫水
查看更多趙孟頫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