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以小見大又大俗大雅。壹般人的小品(雖然其他人也有好的作品和表演),有的雖然很搞笑,也流行壹時。但趙本山被稱為“小品王”。今年春晚過後,又有很多評論“趙本山小品”的文章,有誇他的小品如何超棒的,有批他的小品怎麽低俗的,議論紛紛,昭示著趙本山的“人氣”之旺。我今天不評價趙氏所演小品的或“棒”或“低”,只就“趙本山小品”這個問題,談點兒看法。
趙本山參與演出的小品,或者也可稱“趙本山小品”,因為他演技高超、風格獨特、名氣震天,更仿佛他就是那小品的靈魂呀。即使與老趙多年搭檔、相映成趣、庶幾匹敵的喜劇明星宋丹丹小姐,也不能遮了老趙的光芒——就沒人稱他倆演出的小品是“丹丹小品”嘛。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看熱鬧的老百姓,只知道怪才趙本山在臺上逗自己噴飯,就把他演的小品叫“趙本山小品”,無妨。但是,評論家壹味但見“趙本山”,則差矣!
據我所知,所謂“趙本山小品”,只是“趙本山演出的小品”
而已。小品有“微型話劇”之稱,實際上是截取生活中戲劇化的片段,把它加工後搬上舞臺,以娛樂大眾。別看這樣的迷妳場面,沒有精縮的戲劇要素,成不了局。壹個小品好與不好,關鍵還在腳本。劇作家在這裏起著舉足輕重作用。請問,所謂“趙本山小品”,哪壹出是老趙本人創作的?他可能在討論劇本和排演時出過主意,提過建議,但是沒聽說他是哪壹個小品的作者。
“趙本山小品”的作者是誰呢?何慶魁,他寫了《賣拐》三部曲和《昨天今天明天》等十分搞笑的作品。而《昨天今天明天》的續集,據說是壹位叫張猛的先生寫的。今年的《火炬手》,作者為徐正超。我認為劇中那些沖突、包袱、經典臺詞等等,應該主要出自作者之手,而非演員趙本山。
我認為,說壹種藝術風格,或壹部作品是“誰的”,就是指那風格或作品的主創者和靈魂是誰的。而趙本山只是演繹別人的創意,他演的小品嚴格說不可以稱為“趙本山小品”。喜劇大師卓別林演的電影,才堪稱“卓別林電影”呢。咱們渾然亂貼“趙本山小品”招牌,就是說那小品好,榮耀歸於老趙壹身;小品不好,臭罵也由趙先生壹人承受。實際上,輿論的或揚或抑,都是沖趙本山去的嘛。可榮譽,應該有幕後英雄壹份兒;問題,也要相關者***同承擔——如此方顯公平。
比如有人批評“趙本山小品”糟蹋農民和殘疾人,說農民出身的老趙“忘本”;有人譏諷“趙本山小品”越來越媚俗,拿肉麻當有趣——這老趙就有點冤乎哉了。好像趙本山名氣大了,腕粗了,“王”氣淩人,就由著自己性子胡來了。其實他還不是按策劃人、編劇和導演的旨意行事!他在幕前表演,只是幕後那些人為達到他們目的的壹個活載體。老趙的表演越出神入化,那些人所要的效果就越彰顯。然而苦的只是老趙。
即說今年春晚小品《火炬手》,讓那麽老態龍鐘的農民老倆口兒,以極度的狂熱爭當“奧運火炬手”,還怪裏怪氣地回答壹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將機智化為滑稽,聽著叫人難受。白雲訓黑土的話“伸左手倒水,伸右手閉嘴,蹺左腿揉腿,蹺右腿親壹口——記住沒,死鬼”,據說引來了人們“熱烈健康、酣暢淋漓的笑聲”。可老夫我缺乏幽默細胞,即使趙宋二位賣力作秀,我還是笑不出來,反而有點惡心。當然我不怪老趙。在這個集體吊詭的氛圍中,單單揪住趙本山不放,顯然弄錯了主要對象。
總覺得缺點什麽,不是文化和生活底蘊不夠,就是品位還不夠高,或者小題大作,牽強附會,上春晚的大雅之堂似乎有些勉強或還達不到這個檔次。趙本山的小品確實達到了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又大俗大雅,老少皆宜,雅俗***賞,有很強的親和力。因為趙本山的小品雖然說的也是壹些小事情,但選材大多都精當嚴謹,挖掘很深,能以小見大,壹般都有較為深刻的寓意,能使人在笑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
二是詼諧幽默和機智過人。趙本山的小品在藝術風格上最大的特色應該是詼諧幽默和機智過人。由於趙的形象天生就是演小品的,特別是他得意自詡的那付“腰子臉”,寫滿了農民的善良和幽默與機智,有時甚至有些狡黠。所以,他的壹舉壹動,壹顰壹笑都可以今人捧腹。再加上他“腦筋急轉彎”式的“抖包袱”,更是充滿了滑稽和幽默,機智而不牽強,誇張而不過分,滑稽而不做作,內容鮮活生動而不無聊,達到了天衣無縫、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使人嘆為觀止,望其項背而壹時難以企及。
三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真實可信,淳美自然。趙本山的小品獨到新穎,獨樹壹幟,但不會使人感到荒誕怪異,沒有胡編亂造之嫌疑。這主要是他的作品生活底蘊很深厚,作品的情節和細節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非常典型生動又使人覺得真實可信,散發著黑土地淳樸醉人的芳馨。所以他的表演,不需要胡逗亂捧;他總是讓觀眾先笑,自己後笑,或者自己忍住不笑,只聽觀眾笑。的確沒有嘩眾取寵之意,只有“實事求是”之心,完全靠真功夫來“忽悠”和征服觀眾。在詼諧幽默中透露出嚴肅認真。反觀有的演員,自己上臺就笑,而觀眾還覺得莫名其妙,和趙相比的確還要認真反省和下功夫。
自趙本山壹登上春晚,就把小品的表演藝術大大提高了壹個檔次,也把春晚的藝術水準和觀眾的欣賞水平提到了很高的檔次(上去了似乎就難以降下來)。而審視目前的演藝界,在小品表演藝術以及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上要突破和超過趙也許還有較大的難度,需要加倍努力。這正如春晚總導演陳臨說的:“觀眾想用新人取代趙本山的想法是好的,但絕對不是壹朝壹夕能實現的……”所以,與其說“用新人取代趙本山”是個很好的建議,倒不如說應該努力向趙學習,走創新求精之路,在表演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上狠下功夫。因為不管是誰和用什麽藝術流派和表演方式,最終還得靠作品說話。而且即使本山大叔不再出演,春晚也許不會降格以求。有人說春晚成了“雞肋”,愚以為:如果春晚要繼續辦下去,就壹定要辦好,否則就不如不辦。但是,我們寄希望於新作和新人,期待天才,渴望驚喜!也更希望趙本山能突破自我,再上層樓,給全國人民的春晚盛宴帶來更多的喜悅和歡笑!趙本山參與演出的小品,或者也可稱“趙
本山小品”,因為他演技高超、風格獨特、名氣震天,更仿佛他就是那小品的靈魂呀。即使與老趙多年搭檔、相映成趣、庶幾匹敵的喜劇明星宋丹丹小姐,也不能遮了老趙的光芒——就沒人稱他倆演出的小品是“丹丹小品”嘛。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看熱鬧的老百姓,只知道怪才趙本山在臺上逗自己噴飯,就把他演的小品叫“趙本山小品”,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