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是壹群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都知道官場的腐敗和富商的敲詐。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貧富差異,結合自身經歷,對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他們常常對受苦的人深表同情,並代表他們發出憤怒的聲音。但由於他們受的是封建文化的教育,而當時清朝正處於鼎盛時期,他們的感受和不滿無法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籬。其中,官員努力建號,讓百姓安居樂業,以維護封建秩序。無心官場,就潔身自好,不合習俗,標榜自己有遠大理想。而他們又不可能擺脫對地主、官商的經濟依賴,所以往往處於思想矛盾的極度痛苦之中,在犬儒主義之外不得不妥協求生。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燮留下了很多評論,可謂揚州八怪中的思想家。李善作品中的矛盾是最痛苦、最激烈的,他成了攻擊的主要對象。
“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調個性表現。他們崇尚原創風格和“獨立”。他們公開宣稱自己的作品是為了賣錢謀生,撕破了文人畫家曾經把繪畫創作視為“高雅事物”的面紗。在作品的題材上,他們壹方面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以梅、蘭、竹、菊、松、石為主要描寫對象,以表現畫家的清高、孤傲和庸俗。另壹方面,他們還運用象征、比興、比喻等手法寫詩賦詩,賦予其作品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思想表現形式。如李的《風竹圖》,以不畏強風的壯竹象征倔強不屈的性格;黃慎的《討圖》和羅聘的《賣牛歌》表現了他們對現實社會的細致觀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了社會的不公。在畫風上,揚州八怪主要繼承了前人繪畫中水墨寫意的技法,並在水墨上進壹步發揮專長,以高度凝練的方式塑造物象,不拘泥於枝葉之形。在筆墨中,他們天馬行空,馳騁自如,直抒胸臆。因為他們的作品與當時流行的含蓄淡雅的花鳥畫風格相悖,所以經常受到評論家的嚴厲批評,被稱為“怪”。
“揚州八怪”藝術雖然只流行於當時的揚州及其周邊地區,但它對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水墨寫意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揚州八怪”的大部分興趣都融合在詩詞書畫之中,絕不會粉飾太平。他們用詩和畫來反映人民的疾苦,發泄內心的憤怒和苦悶,表達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鄭板橋的《兇班》、《夫子路》、《逃離荒野》就是如此。
在那個封建制度極其殘酷,文字獄興盛的年代,他們敢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難怪某省長搖頭稱之為“奇怪,奇怪”。
鄧拓曾寫道“宋吹揚州怪名,蘭竹影伴書聲”,可以算是對他們“怪”的特點的概括。
金農(1487-1764),本名壽門,本名東信,杭州人,人稱八怪之首。他博覽群書,多才多藝,50歲後開始畫畫,壹生清貧。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尤以水墨、梅花見長。他的畫造型古樸簡約,布局典雅,構思新穎。作品有《迷因圖》《月亮花圖》等。他創作了壹種隸書,自稱“漆書”,另有情趣。
黃慎(1687—1768),福建寧化人。小時候家裏窮,學懷素書法受益匪淺。他以草書作畫,自創風格,擅長寫意,人物畫造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為主,也有不少反映下層民眾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蘇武牧歌》等。
李姍(1686—1762),宗揚人,號,江蘇興化人。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十六歲時就成名了。曾任山東滕州知府。他受徐渭、石濤的影響很大,畫風粗放,不拘壹格,潑墨淋漓,色彩淡雅,以至於“水墨交融成趣”。作品有《秋葵圖》、《松柏青玉圖》等。
李(1695—1755),江蘇南通人。曾任縣令、知府約20年。與金農、鄭燮為友,善畫松、竹、梅、蘭。晚年,他畫梅子作為比喻。他在題詩中寫道:“此梅花普普通通,無筆可閱。畫師隨時不了解風俗,怒不可遏。”作品有《魚遊圖》、《瀟湘風竹圖》等。
高翔(1688—1753),揚州人,西塘人。高翔過著艱苦的生活,為人孤傲。他欽佩石濤壹生。他擅長畫山水、花鳥,喜歡畫枝頭稀疏的梅花。作品有《彈指亭》。
王(1685—1759),安徽休寧人。小時候家裏很窮。我住在揚州,以賣畫為生。我窮並快樂著,學藝術,擅長畫梅子。他與金農、高翔、並稱為“畫梅四大家”,其作品有《梅梅圖》等。
羅聘(1733—1799),本名荀福,祖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他是金農的弟子。他是“八怪”中最年輕的,但學識水平很高,文筆不凡。他做了壹輩子官,以賣畫為生,壹生落魄。作品有《鬼趣圖》《醉鐘馗圖》。
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人。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秀才,他是乾隆的秀才。曾任山東省範縣、魏縣知縣。他因為開倉庫救助災民得罪了老板,憤然辭職,住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思想特別活躍,頗有創見,詩畫造詣很高,善畫竹、蘭、石。他還創造了集真跡、草書、隸書、篆書於壹體的六部半書法風格。人們稱之為“石頭鋪成的街道”。他是壹個具有強烈人民性的畫家。他在魏縣任縣令時,為知府畫了壹幅竹子圖。碑文寫道:“齋雅臥聽瀟瀟竹,疑是民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官總是在意他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