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簡介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簡介

《魏書·釋老誌》:道之原,出於老子。所以道教起源於春秋。楚人崇拜巫術儀式和原始宗教壹樣具有神秘色彩。老子以水來喻道的構思,無疑也是站在多水之楚地而激發出的靈感。老子文化誕生並形成於楚地,屬於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神秘性和創生性的楚文化,為老子文化的萌發提供了肥沃土壤。張道陵是道家正壹派的創始人,師從太上老君。

中國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道祖。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後漢書 本紀·孝桓帝紀》:(延熹八年) 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延熹九年) 祠黃、老於濯龍宮。

道教發源地在中國安徽渦陽。亳州渦陽天靜宮,老子故裏,天下道源,是中國先秦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和道教的祖庭。

老子是安徽渦陽人。歷史上沒有什麽爭議。同時港、澳、臺也都認為是渦陽,和鹿邑沒有關系。苦縣、谷陽、真源、衛真都是現在的渦陽。谷陽和鹿邑是並列的,不是壹個地方。鹿邑《舊唐書·地理誌》:亳州,望,隋譙郡。領1譙、2城父、3谷陽、4鹿邑、5酂五縣。 真源,漢苦縣,隋為谷陽,乾封元年改為真源,載初元年改為仙源,神龍元年復為真源,有老子祠。

公元前571庚寅年二月十五日老子出生於陳國故都“相”。取名李耳,李耳10歲,請著名大賢商榮老先生私塾(商榮是商容後代,商容是周武王討紂時期的重要人物,武王重賞而不受,族氏與周室要員尚有往來,能夠請到名望賢人為師,說明李耳家世顯赫,對很多文化哲理有所熏陶)。李耳天資聰慧,三年就學完了商老先生的所授,商老先生就舉薦給師兄周室的太學博士(周朝的國子監官員)。這也說明李耳家世出身也是非同壹般。

周室太學博士,學識淵博,心胸曠達,愛才敬賢,以樹人為生,以助賢為樂,以薦賢為任。家養神童數位,皆由民間選來(此太學博士可能就是“儋”氏成員,其使命是為周室儲備與舉薦人才)。不要衣食供給,待之如親生子女。

於是,李耳入周室,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特別喜愛,遂在16歲推薦李耳入周室守藏室為吏(上古時期,朝廷稱王室,大型機構都稱室,守藏室相當於現在的政協,管百工,納諫言。記錄、編譯、收藏柱下史等尊貴史官觀察記錄歷算預測謀略的典籍,以及歷代傳承下來的典籍,屬於皇家重器,代表文明)。守藏室史為太史儋氏(後有“太史儋使秦”的記錄。太史是王室執掌天學、星學、歷法機構的負責人,上古時,天學星學神學必須專人來學,旁人學就違法,只能世襲的人才能學,所以,儋氏學天學應該是世襲的,且儋氏是王族,世襲太史職位可信),守藏室是天下文化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李耳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兩年後,19歲的李耳結婚,可能娶儋氏女子,拜於儋氏門下(從後來的百工跟隨起義推斷,儋氏執掌柱下史及守藏室,管百工。這個規矩是伏羲時代第壹個柱下史***工流傳下來的),次年,20歲的李耳遷任守藏室史(升遷之快,且居王室要職,必為儋氏家族成員,要麽義子,要麽姻親,要麽祖上也是王室血脈,而只靠才智是不能出任王室要職的。李耳才智過人,深得王族大夫喜愛而收於門下是符合人性與邏輯的),從此,名聞遐邇,聲播海內;成為周室中儋氏集團要員之壹(古人的原則是學而優則仕,大學問者做大官)。當時朝中執政的***有九大家族,分別是召氏、尹氏、劉氏、單氏、甘氏、鞏氏、儋氏、毛氏、賓氏。其中,單氏為首卿。有了身份後,為示忠誠與族別,李耳謚名“聃”(儋),意寓聽命效忠於“儋”氏家族;號伯陽(有地位後才可以有號),別名老聃;上古受依賴的人、能商議要事的人,被尊稱“老”。老聃就是對李耳成為“儋氏”團隊的軍師謀臣的簡稱。儋季的兒子儋括、儋翩都是周大夫。儋翩與老聃年紀相仿,介卿儋括(副宰相)因反對周景王繼位,擁立王子佞夫失敗後出走晉國;儋翩繼襲大夫,是周景王、敬王時期的重要人物,因此可以推斷,老聃直接參與或協助儋翩在景王、敬王時期做了很多大事(這個切入點可從儋季儋翩的歷史記載中挖掘)。即參與了治國理政的研究與實踐(老子留下來的言論都是治國方略)。

公元前539年,老聃33歲,晉沒落公子文子約老聃遊晉,並拜老聃為師。老聃在晉,壹定是見了對周朝有另類觀點而去了晉國的儋括,也可能就是有某種原因必須要與儋括商談求證,才以遊晉的名義前行,以掩目的。回來後,通過現象推理、預測周天下的衰落,進諫周景王改革,被執掌朝政的利益集團單劉氏族阻擊、詬病、彈劾,周景王無奈,同意罷免了老子守藏室史之職,時年老聃37歲,從此,老聃便卷入周室的宮廷之爭,而身不由己了。

為了躲避遺禍,老聃在儋翩的安排下,出遊了魯國,並在巷黨幫友人安排喪事,與17歲孔子第壹次相見,產生交集。之後五年,楚國勢強,齊晉勢大,周室衰落卑退,振興急需人才,公元前530年,老聃42歲,遊蕩的老聃又被儋氏召回守藏室,任柱下史(伏羲時代就創立“天道觀測系統”叫“重儀”,通過八索八風進行天文觀測,在“重儀”之柱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測、記錄、歷算、天人交通的巫覡,稱為柱下史,他們把天文歷算、觀測、預測的結果,記錄形成文獻,就有了典籍。巫覡是專門的典籍史官。他們是氏族的貴族,世代相襲,即成“有典氏”。上古講究“師出有名”,“柱下史”負責其“名”。從“***工”開始,“柱下史”就輔佐君王,地位相當高。之後以立“柱”為皇權的象征,如羊角柱、神農柱、華表柱等,至周朝“柱下史”仍是皇家重臣,代天輔佐君王),成為要員貴族(大夫),為周室復興出謀劃策,成為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從此,被尊稱“老子”(“子”是對有影響力的大學問者的尊稱)。之後,王道、霸道同民道的關系,是周景王等抑制私***損公的邦霸主義變法的核心:道政和法制是其變法的手段,無射經文和無射鐘是變法的具體措施,變霸道的“身”天下、“邦”天下為王道加民道的“天下”身、“天下”邦是變法的目的。老子支持並參與了周景王變法,並為周景王撰寫了改革章程《無射鐘上律文》(鄭店村出土有關老子的文物,就有“敕撰”二子的殘片),在公元前524年被景王欽定,其後兩年鑄鐘時被單穆公汙蔑為“三年之中有離民之器二焉”!此“二焉”壹是指“鑄重幣”的金融改革,壹是“無射鐘”的“老子文”。景王變法的目的在於發展王道、統壹諸侯。景王的“無射”變法是:“六日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當時的“哲人令德”就是指“老子文”。“哲人令德”的變法,是人類歷史上王道克服霸道向民主邁進的歷史革命,可惜後來景王突然離世,變法被反對派阻撓並推翻。經過運籌,周室延喘,楚君自孽,周圍相安無事。

公元前523年,老子49歲,29歲孔子帶弟子南宮敬叔赴洛陽問禮於老子。老子教授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臨別老子贈言:“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

三年後,公元前520年4月,老子52歲,周景王帶滿朝文武到北邙山狩獵,準備借此除掉大臣單旗(單穆公)和劉康公之子劉狄壹黨。誰知狩獵途中,心病發作病逝,遺詔立庶長子王子朝為太子,繼承王位,由賓起為顧命大臣。單旗(單穆公)和劉狄趁機作亂;殺死賓起,假傳遺詔,立景王的次庶子猛為王,為周悼王。從此,兩王展開了十八年的王位爭奪戰。老子隨儋翩擁立應該正統繼位的王子朝,協助王子朝爭奪王位。六月葬完景王,王子朝便聯合舊官、百工之失業者,與靈、景之族謀取奪回王位,調動軍隊討伐單穆公、劉狄。劉狄逃回劉國,單穆公逃到平畤,王子朝帶群王子追之。單穆公反擊,殺死了王子還、王子姑、王子發、王子弱、王子鬷延、王子定、王子稠等七王子。王子朝緊逼京城(今洛陽西南),但是,劉狄已占據王城,反而調動軍隊討伐王子朝,被王子朝大敗。單穆公急忙向晉國求救。七月,周悼王逃到平畤,又到達圃車,停留在皇。單穆公派王子處守王城,盟百工於平宮。王子朝命鄩肸伐皇,鄩肸大敗被俘,單穆公下令將其火焚於周王城的市場中。八月,司徒醜以王師敗績於王城,百工再叛,局面已不可控制。由於晉國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與劉狄氏族有姻親,故晉國支持單、劉。十月,晉國將軍籍談、荀躒率九州島之戎及焦、瑕、溫、原之師,護送悼王入居王城。十壹月,悼王憂懼而死。單穆公擁立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為王,立為敬王。於是,晉軍和周敬王的軍隊***同討伐王子朝,王子朝受挫。

公元前519年,老子53歲,晉國軍隊撤退後,王子朝率軍攻打王城,敬王的軍隊不堪壹擊,王子朝入居王城。敬王逃到狄泉(又作翟泉)。從此,周王室兩王並立,稱王子朝為西王,敬王為東王。於是,周朝執政的九大家族也分成兩派。賓氏、儋氏、召氏、毛氏、尹氏、鞏氏、甘氏這七大家族支持王子朝,單氏、劉氏支持周敬王。各諸侯國也分別支持兩王,晉國支持周敬王,楚國支持王子朝。王子朝得到民眾的支持,敬王則是晉國扶植的單氏控權傀儡天子,歷史稱為“單氏取周”。此時,老子成為王子朝集團的核心人物(主要謀臣或帝師,由柱下史借天意,召集天下)。

次年,公元前518年,老子54歲,孔子34歲帶眾徒赴洛陽拜見老子問道。

和平是短暫的,兩年後,公元前516年,老子56歲,王子朝的大臣召莊公、上將南宮極相繼去世。敬王復請兵於晉國。晉國遣大夫荀躒率兵入周。王子朝率眾拒守,城被攻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老子等攜周之典籍逃往楚國的鹿邑、渦陽壹帶,此地也是老子的故鄉(逃亡的去處、方向等必須經柱下史測算,才能服眾願從);王子朝集團能逃亡到老子的故鄉,說明老子對王子朝的影響非常大,甚至聽任老子的安排,王子朝又封老子兼司空,負責協調寄楚的土地疆域及要事相商。

王子朝到達楚國鹿邑後,便發布詔書將周王室動亂的真象傳告各國,指責單穆公誅殺眾王子,扶立偽王,而晉國則助討為虐,請諸國***同伐晉,以獎王室。但周室已衰,各國早有不臣之心,又都畏懼晉國,不願站出來主持公道。反而,單穆公為了報復楚國,與楚國的宿敵吳國結成聯盟,牽制騷擾楚國,使楚國自顧不暇,無力幫助王子朝集團東山再起。

公元前515年,老子57歲,範蠡12歲。文子聞老子還鄉,也因魯平王不聽其言而懊喪,便赴“相”與老子回合,老子讓文子參與守藏室與司空職責(文子計然是大地理學家,非常熟悉地理風俗人情等)。同時範蠡要師老子,老子矚文子收為徒。此年,吳國專誅刺殺了吳王王僚,公子光立為王,稱為闔閭。

公元前512年,老子60歲,孫武為吳王重用,吳王闔閭開始大舉攻楚,楚師疲於奔命。公元前510年,老子62歲,吳國攻打越國。楚國稍得喘息,老子與王子朝集團養精蓄銳,圖謀再起。並辦了“弘道堂”,教化精英。

公元前508年,老子64歲,天下大亂,孔子再見老子,請求藏書於周室,以求能保存書籍免於戰火,老子自顧不暇,沒有答應孔子的請求。

公元前506年,老子66歲,吳軍大舉伐楚,孫武,伍子胥攻入楚國都城,鞭屍楚平王。

公元前505年,老子67歲,楚國淪陷,王子朝集團失去保護,淪為流民。於是,周敬王、單穆公派刺客到楚國殺死了王子朝(周室典籍包括老子著作就都秘藏或隨葬了,因為楚國以破,不能獻楚,也不能歸周,只能自藏)。王子朝集團沒有退路,遂潛回洛邑,由儋翩、老子、尹氏之族為首發動了壹場大起義,並占據了谷城(今孟津橫水東)、簡城、儀栗(兩城均在今洛陽附近)、盂(今沁陽西北)四邑。周敬王逃出成周,居於姑蕕(周邑)。

次年四月,公元前504年,老子68歲,周敬王命單武公、劉桓公平叛,與尹氏戰於窮谷(今新安縣倉頭鄉境),尹氏戰敗。晉國派籍秦迎敬王入居王城。此時,儋翩、老子仍占據著四邑。

第三年春,公元前502年,老子70歲,周敬王命單武公、劉桓公伐此四邑,老子等人的起義遂告失敗。又退回鹿邑,遂遣散家奴、隨員,避難隱居,成為了叛逆逃犯(之後,左傳中再無記載了);此後王子朝後裔改姓“晁”,隱居在鹿邑附近。

公元前501年,老子71歲,孔子51歲去鹿邑問道於老子。傳書與孔子(易等)。孔子愛不釋手,有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壹遍壹遍的翻閱,竟把穿連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次。公元前500年,老子72歲,孔子52歲,為魯相,齊魯會夾谷。兩年後,老子74歲,孔子53歲,因魯國國君沈溺於玩樂,不理朝政,孔子遂棄官離魯去衛。

公元前493年,老子79歲,柏矩,揚朱等人問學於老子。公元前491年,老子81歲,孔子帶徒再次拜見老子,至城父。公元前490年,老子82歲,勾踐、範蠡被夫差放回,文子計然到越會範蠡幫越復興。公元前486年,老子85歲,計然、範蠡輔佐勾踐。公元前485年,老子86歲。輾轉隱居,沒帶出關通牒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留下著書《道德經》。同樣處於安全考慮,尹喜將老子迎接入關後,並未停留,壹直將老子送到過西安70公裏的周至。這裏是尹喜的家鄉。尹喜在這裏建了壹個觀星樓,壹有閑暇,常常在樓上觀星望月,研究天文。這個觀星樓後來被人們稱為樓觀臺。

老子出關之後,沒有繼續往西走,而是調整方向,沿虢國古道,經桃園(今靈寶)過盧氏,翻越大石河,走三川紅葉嶺,進入了古鸞州(欒川),修煉於景室山(老君山)。最後在洛寧去世,葬於洛寧壽安山。古竹書《老子葬其造》中載“老子葬壽鞍山,其周所四龍圍繞”。北宋林靈素《水鏡相術論》前言中載“老君者李耳,卒葬於永寧(洛寧)之壽安山”。

  • 上一篇:運動會4×200接力賽燃油稿。
  • 下一篇:世界歷史文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