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鄭振鐸》中關於貓的知識要點

《鄭振鐸》中關於貓的知識要點

鄭振鐸(1898 ~ 1958)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著名的作家、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以及國內外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祖籍福建省昌樂縣,祖籍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1917進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191927參加五四運動,開始發表作品。同時,他與沈雁冰等人發起成立了文學研究會。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小說月報》編輯,上海大學教師,《公理日報》編輯。從65438年到0927年,他居住在英國和法國。回國後,他在北京任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教授,在上海任暨南大學教授。1937年加入文化救國會,組織與胡愈之等人的同學會,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周刊》。1949後,歷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利部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文教負責人、中央文化部文物處處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2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8 10 07年10月17日,他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第二天突發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著有《文學大綱》、《俄羅斯文學簡史》、《中國文學隨筆》、《中國通俗文學史》、《百年古墓發掘》、《基本建設與古代文物保護》、《海外收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地圖集》、《偉大藝術傳統圖錄》、《中國文學插圖史》、《中國版畫史圖錄》、《短篇小說集》等專著。散文集佝僂病、歐洲之旅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鹽、民族方言、隱居筆記、譯沙寧、血漬、灰馬、月牙集、飛鳥集、印度寓言、鄭振鐸文集。其中《貓》入選人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級下學期第六課。聖歌:我們是少年。

鄭振鐸,福建長樂人,2月1898 19出生於浙江永嘉(今溫州)。1917年夏天,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去北京讀了鐵路管理學校。上學後讀了大量西方社會學著作和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在思想和文學上得到了啟迪。不久結識了瞿秋白、耿繼之、許地山等人;五四運動爆發時,他們成為所在學校的學生代表,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1919 11.他們壹起創辦了《新社會》雜誌,倡導社會轉型。1919 12,新中國出版了他翻譯的列寧的《俄國政黨》。1920年夏天,他和耿繼誌壹起翻譯了《國際歌》的歌詞。10月,鄭振鐸、、葉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1年春,畢業後去上海工作。不久,他擔任《鄧雪》(上海新聞副刊)的編輯,並經沈雁冰介紹到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同年5月10,由他主編的文學研究會機關報《文學快訊》創刊,是早期新文學運動中頗有影響的刊物。同時,他開始編輯出版文學研究會叢書,還參與了戲劇和詩歌的出版。從1922年到65438+10月,他主編了中國第壹份兒童文學刊物《兒童世界周刊》,寫了許多作品,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事業中起了開拓作用。1923 65438+10月,接替沈雁冰擔任《小說月報》主編。這壹時期,他在《文學荀刊》、《小說月報》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文學評論,與封建舊文學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批判了新文學陣營中某些人“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成為當時與沈雁冰齊名的文學研究會的重要理論批評家。

1925“五卅”慘案後,鄭振鐸、葉、創辦《公理日報》,揭露和抨擊帝國主義暴行。同年,他參與發起了“中國救濟會”,並與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簽署了《保護人權宣言》。在此期間,他的主要學術著作有《俄羅斯文學簡史》、《泰(泰)戈爾傳》、《文學大綱》等。《俄羅斯文學簡史》(1924)是我國第壹部該領域的專著,對介紹俄羅斯文學(包括蘇聯文學)起到了積極作用。書中專門有壹章介紹和評論了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多布羅柳波夫的文學理論,對高爾基的創作及其文學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在當時尤為難得。《泰戈爾傳》(1925)是中國第壹部介紹和評論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專著。80萬字的《文學大綱》(1927)將中外文學史及其代表作集於壹冊,開闊了文學工作者的視野,對介紹世界文學史、加強中外文學交流與比較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

1927年2月,鄭振鐸、葉、等人發起成立“上海作家協會”,積極參與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後上海工人的革命活動。“四·壹二”政變後,何、等人上書國民黨當局,強烈抗議屠殺革命群眾,並為此冒險被捕。5月,他乘船去歐洲避難和學習。在法國、英國等國的圖書館裏,我閱讀了有關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散文的書籍,研究了希臘羅馬文學,翻譯了《民俗學概論》(後毀於日軍炮火)、《民俗學概論》(1934)、《近百年古城墓葬發掘史》(1930)。1928 10月,回到上海。

回國後,鄭振鐸參與發起“中國作家協會”,並擔任執行委員。1931年秋,赴北平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中國文學圖解史》出版。本書圖文並茂,史料豐富,視野開闊,充分肯定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1934年出版了《中國文學隨筆》、《佝僂病》等雜文,以及歌頌與希臘神話的現實主義革命鬥爭的小說集《捕光者》。在此期間,他還參與編輯了著名的大型文學刊物《文學》和《文學季刊》。

1935年春,鄭振鐸赴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系主任。此後,他編輯了大型文學叢書《世界圖書館》,組織了眾多著名作家、翻譯家和學者,系統介紹中外古典文學名著,並制定了宏大的計劃。雖然由於當時條件所限,原計劃未能完全實現,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的重要成果。在此之前後,他參與了《中國新文學叢書》的編纂,與魯迅合作編纂了《北平註釋譜》、《石柱寨註釋譜》,並協助魯迅編纂出版了瞿秋白的遺作《海上的森林》。1935年底,參加“上海文化救國會”。1936年6月,“中國作家藝術家協會”成立,鄭振鐸當選為主任。在此期間,他還撰寫了文學散文《短劍合集》(1936)和歷史小說《歸公堂》(1937)。

抗日戰爭爆發後,鄭振鐸參與發起“上海文化救國會”和創辦《王久日報》。上海淪陷前後,他為國家搶救了大量珍貴的古代文獻,編輯影印了《中國版畫史目錄》、《玄蘭堂叢書》、《明代史料叢書》。他的《中國通俗文學史》出版於1938,代表了當時國內該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抗戰勝利後,任中華全國抗日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分會負責人,參與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他是《民主周刊》的主編。他和李健吾壹起編輯了《文藝復興月刊》,號召作家為人民和民主而寫作,還編纂了《中國歷史參考圖集》和《國外收藏的中國古畫集》。

1949年2月,鄭振鐸繞過香港,進入解放區。7月,出席中華全國作家藝術家第壹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後更名為作協)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理事。主編《藝術大傳統目錄》(1952)、《中國古代版畫簡史》(1985)等。主編了《古代戲劇叢書》、《中國古代版畫叢書》等。65438年至0957年,他編輯出版了《中國文學研究》三卷本,基本囊括了建國前他所涉及的中國文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和專題,反映了他在這些領域的成就。1958 10 08年10月18日,他在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遇難。

鄭振鐸為中國的文化和學術事業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在文學理論方面,他是文學革命初期“為人生”文學的重要倡導者之壹。1921年6月,他進壹步提出“血淚文學”(血淚文學)的口號,要求進步作家創作“血淚紅色作品”(我們的雜記)。此後,他壹生堅持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在社會改革中的作用,主張文學為人民服務。在文學研究方面,他在20世紀20年代初倡導並從事國內外古今文學的綜合比較研究,提出並開始以新的觀點和方法對中國文學史進行梳理和研究,尤其註重民間文學、小說和戲曲的搜集和研究,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我年輕時回過老家。

首先,我們要探討的是鄭振鐸是否在青年時代回到了家鄉。雖然鄭振鐸從小在溫州長大,去北京深造,鐵路管理學校畢業後去了上海,並長期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但他還是和家鄉的親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回到了家鄉。茅盾在19210 10 15年6月給祁鳴(周作人)的信中提到“振鐸回鄉葬祖”(見《茅盾書信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出版)。據鄭振鐸研究專家陳福康博士考證,其先人經福州葬於長樂,耗時壹個多月。這裏的“回鄉埋祖”,自然回到了長樂守占村的老家。1995初冬,長樂守站村為紀念鄭振鐸收集相關文物,收集到壹份珍貴的資料——守站鄭不完整的《訃告》。在壹張octo紙上,我們還能看到36個名叫* * *,包括“我帶侄兒,曾孫振鐸”的字樣。據鄭族長回憶,當年首戰“大陽鄭氏宗祠”懸掛著許多反映鄭先祖事跡的匾額和介紹,正中懸掛著明嘉靖名臣、刑部尚書鄭世維(1503-1584)所寫的“史培忠厚”的家訓...這壹切讓鄭振鐸。因此,雖然他長期在異鄉生活、學習、工作,但他始終關心和熱愛自己的家鄉。

和我家鄉的人們心連心

1919年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福建,影響很大。在福州,不同學校的學生兩次集會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悼念被反動軍警打死的福建籍北京大學學生郭欽光。在廈門,青年學生舉行集會和示威,後來發展成為各界人士參加的國民大會,憤怒譴責軍閥政府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五四大火發生在八閩。然而,日本帝國主義先後派軍艦到廈門和福州進行武裝威脅,甚至在福州向他們開槍。鄭振鐸在北京聞訊後,積極參與組織北京福建學生抗日聯合會,並成為其領導人之壹。他參與《民潮》的編纂出版,四處奔走,為支持家鄉的反帝愛國運動吶喊,始終與家鄉人民聯系在壹起。冰心,著名作家,祖籍福建長樂,當時正在北京協和女子大學讀預科。就是在這次聲援活動中,她認識了鄭振鐸。時隔60年,冰心依然對他關於愛國和家鄉的激情演講印象深刻。

熱情接待家鄉同學

雖然鄭振鐸長期在京滬地區工作,但他總是熱情接待來自家鄉的來訪者,仔細了解家鄉的情況。歷史上長樂屬於福州政府管轄,所以概念上,家鄉的範圍自然比較大。1939暑假,陳洪海福州壹位文藝青年,三山中學高三學生(青青文藝社成員),因為聽說文學院由院長鄭振鐸擔任主席,想越級到暨南大學文學院。經當時在福州工作的著名作家郁達夫(1886-1945)介紹,他去上海看望鄭振鐸,受到了他的熱情接待。鄭振鐸看了介紹信,先了解了郁達夫在福州的近況,然後詳細詢問:陳毅(1886-1949)主持福建省政府做了什麽?省教育廳廳長鄭(1891-1969)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建樹?因為當時鄭正在本省進行教育改革,省縣學校停止更換教師和校長,他在報紙上看到過壹些報道。他想到“鄭分擔了鄭的困難”,就特別關心地問:日本帝國主義在福州的表現如何,福州的建設、文化事業的進步、家鄉失業人數、群眾生活狀況如何?.....陳洪海介紹完相關情況後,感慨地說:“大概在民國十七八年的時候,福建人是最樂觀的!”最後,鄭振鐸說,他在福建出版的壹本文學雜誌上看到過陳洪海的作品,對他頗有好感。當然,不止壹個家鄉的文藝青年拜訪過鄭振鐸。黃軍林先生在《緬懷Xi·迪·鄭石》(花榮1981第壹期)壹文中,也談到了他在燕京大學學習和在上海任教期間,受到這個“大同鄉”的親切接待和關懷。這些例子說明,鄭振鐸當時雖然沒去福州,但對家鄉的情況有所了解,而且極為關註。當然,他了解家鄉的渠道有很多。

不忘故鄉,濃濃鄉情。

鄭振鐸不忘祖祖輩輩生長的故土,這也體現在他的鄉愁上。他總是公開表明自己是福建長樂人,有時寫書編纂,還特意署上“長樂”二字。如在《清代雜劇初集後記》的末尾,他署名“日集印於1931年3月23日,長樂鄭振鐸後記”。他的書名之壹是《長樂鄭傳奇》。《長樂鄭振鐸西遞集》。去世前10天,在他的“遺言”中,他還說,“我是福建人,在溫州長大。”

鄭振鐸雖然從小在溫州長大,但因為家庭的生活環境,他會說福州話。他每天和家人的對話都是福州話。1931的冬天,鄭振鐸在《紀念這壹年去世的幾位朋友》壹文中(清華大學文學月刊第二卷第壹期),提到他和胡也頻在上海(1903-1931)相遇的壹些情況:“他。經常被他生疏的福州話感動。雖然我是在外地長大的,但說起當地農村,我似乎比他更在行。”也就是說,雖然他們兩個走了很久,但是鄭振鐸的福州話比胡也品的好。在美食愛好上,鄭振鐸也保留了家鄉的特色,用家鄉風味濃郁的閩菜招待親朋好友。顯然,鄭振鐸對此引以為豪。他設宴招待魯迅、冰心等人,席間吃的是他母親做的閩菜。鄭振鐸也喜歡福建的水仙花,曾經把家鄉送的水仙花送給魯迅。

作品中透露著鄉愁。

從鄭振鐸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對家鄉的深情。65438年至0926年,鄭振鐸在莫幹山過暑假時寫下了散文《月夜的話》,通過月下納涼的呢喃,自然流露出了他對福州民歌的喜愛和欣賞。高先生向他介紹了三首福州民歌,他把它們壹壹抄下來,並把福州方言民歌翻譯成普通話,加以解釋,通過自己的作品介紹給讀者。的確,像《真鳥》這樣的福州民歌是“非‘福州人’聽不懂的”,鄭振鐸因為懂福州話,所以能翻譯出原意。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生產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鄭振鐸被迫去了歐洲。他在去歐洲的路上捕捉了自己生活的壹個片段,寫了《海燕》。他基於對故鄉的了解,在萬物多事、春意盎然的場景中,用細致入微的手法描繪故鄉。從南方回來的可愛小燕子隨意橫著飛,飛累了就回到壹年前的老窩。他寫道:“燕子回來找老基地”,“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小燕子,壹只可愛活潑的小燕子。”在“離家千裏,國千裏”的海上路上,“意外地,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小燕子”。他發自內心地表達了漂泊的遊子對祖國和故鄉的思念。

綜上所述,鄭振鐸在異鄉久矣,卻壹直能保持著自己的鄉音。他在生活、飲食、愛好上壹直保持著福州的特色,甚至在作品中也有所體現,這不僅是因為他接受了來自家族長輩的影響,也是因為他與閩中文化人物的頻繁接觸。值得壹提的是,1921年5月,他得到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高的賞識,於1923年與小女兒高君珍(雲華)結婚,感情十分融洽。高(1870-1936),原名,筆名崇佑,福建長樂人。他26歲離開家鄉,老家在龍門鄉,是鄭祖籍之外第壹個分開的地方。這樣看來,鄭振鐸家族還保持著家鄉的壹些特色是很自然的。而高知識豐富,熟悉閩中的民間文學、方言、風俗,這也給了鄭振鐸很多教訓。

福州之行收獲很大。

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回到福建。1954年春,在文化部任職期間,參加“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於2月27日抵達福州,慰問駐閩前線部隊。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他作為總慰問團代表之壹,曾在壹次前線會議上發表講話並作慰問駐軍的報告,用具體事實生動地闡述了四年來祖國在總路線的光照下在各方面建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他和代表們跋山涉海,深入壹線親切慰問,受到廣大指戰員的熱烈歡迎。期間還與文藝界人士座談,進行走訪。福建發展的大好形勢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3月4日,他在給朋友劉哲民的信中寫道:“福州很繁華,土特產很多。因為交通不方便,有些東西無法運到外面去賣。像漆器的筷子是最好的,但不是壹等品,紙也很好,水果也很多。以後他們就能大大交流了。”信中還提到“工作很忙,沒時間寫信;但有些故事是應該寫出來的。我想知道什麽時候?回京後又要忙起來,恐怕更難寫了。”4月1日,他在信中寫道:“壹個多月的慰問,我收獲很大,還是要寫幾篇,正在認真打草稿;不知道能不能寫好?”的確,他從這次旅行中收獲良多。家鄉的山山水水和許多生動感人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然而,由於他回到北京後業務繁忙,他無法及時寫信。65438年至0957年因公來福州,他關註的是清代福州才女李貴玉的長評《劉樺夢》集。這部巨著,360卷,483萬字,比《紅樓夢》還長4倍。他親自查閱此書,建議由福建省文化廳、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收藏。可惜的是,鄭振鐸雖然對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但最終還是背負著沈重的責任、繁忙的工作和眾多的對外文化交流。他不僅來福建吊唁了壹個多月,而且以公務為重,第壹次沒有回過長樂。1957來蓉後,未能回老家!

愛國愛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事實表明,鄭振鐸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這種留戀並不是出於壹種狹隘的家鄉觀念。無論走到哪裏,他總是積極參加當地的愛國運動。無論是在溫州、北京還是上海,他總是和當地的文化人物壹起倡導新文化,積極參與反帝鬥爭和抗日救亡運動。雖然他會說福州話,但在與家鄉來訪的文藝青年陳洪海交談時,他說的是“普通話”(普通話)。30年代中期,他主張“中國所有知識分子都要講普通話。如果知識分子繼續說他的方言,普通話永遠不會普及。”很明顯,他雖然熱愛自己的家鄉,但他總是考慮整體,把對祖國的愛放在第壹位。而他為祖國早日富強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無愧於後人!

  • 上一篇:壹個漂亮的小清新的副本,適合放在漂流瓶裏
  • 下一篇:金牛座女孩的幸運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