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神童,1985年生人,年近三十。\x0d\被冠以“中國考古第壹大家”,但知名收藏人士馬未都稱“不知道這個人”。\x0d\很多報道說郝笛為北大歷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劉雄明確表示:“當然不是。”\x0d\第壹個采訪報道郝笛的天津《每日新報》魏孝民:“他是壹個商人,不是神。”\x0d\微信中最近熱傳的考古神童報道\x0d\其實是多年前的舊聞主角如今已年近三十\x0d\“5歲開始迷戀文物,八九歲就賺了17萬元,12歲發現‘白金三品’和‘魚腸劍’、撰寫出《發現魚腸劍後的探索》《棘幣初探》等多篇論文,21歲身家過億?”\x0d\這是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瘋傳”的壹篇“神文”。在這篇標題為《震驚:他生下來就已經5000歲神童郝笛,21歲身家過億》的“神文”中,天津壹名叫郝笛的年輕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稱號,並被形容為“頗像壹座無人能夠探知的古墓,充滿懸疑與傳奇”。\x0d\不過,不少網友壹邊轉發,壹邊發出質疑聲,有的幹脆在標題後面寫上“求戳穿”。\x0d\很多報道說郝笛為北大歷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劉雄明確表示:“當然不是。”劉雄告訴記者,他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鑒定學是博物學的範疇,沒有神童也沒有神話。”\x0d\“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聖?記者多方聯系郝笛未果,但找到了“發現”郝笛的記者、熟識郝笛的文物專家,通過他們,戳穿了壹些“神話”,大致“考證”出壹個“不是什麽神”的郝笛。\x0d\第壹個報道郝笛的記者說\x0d\他是壹個商人,不是“神”\x0d\微信上流傳頗廣的這篇“神文”,並沒有註明來源,也沒有發表時間。經過百度檢索,多家網站註明轉自2007年4月的《大連晚報》。不過,這並非郝笛首次見諸報端,自2002年起,每隔壹段時間就有媒體對郝笛進行報道。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每日新報》《福州晚報》《大連晚報》、安徽電視臺、央視十套等多家媒體。\x0d\這些報道剛開始還不太離譜,但隨著壹波壹波的媒體“轟炸”,故事越來越離奇、玄幻,郝笛也就越來越“神”了。\x0d\在可以查到的消息源中,最早的報道來自天津《每日新報》,於是記者赴天津,輾轉聯系到了第壹個采訪報道郝笛的記者魏孝民。\x0d\雖然距離采訪郝笛的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魏孝民對當年采訪的諸多細節仍十分清晰。魏孝民稱,早在2001年他就給郝笛拍了壹個圖片新聞,網上流傳的很多郝笛在家中研究收藏品的照片都是他拍的。\x0d\作為為數不多親自采訪過郝笛的記者,魏孝民對郝笛的印象是,“挺有城府,不像同齡的孩子。面對采訪鏡頭,壹點都不緊張。”\x0d\魏孝民稱,報道郝笛的想法,源自他與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會長何誌華的壹次聊天。“何大爺說協會有個喜歡研究古幣的孩子,我壹聽挺感興趣,就聯系采訪了。”\x0d\報道郝笛的稿子刊發後,經常光顧天津沈陽道古玩市場的郝笛,從普通常客變成了收藏新星,“很多古玩商人圍著他,誇他,捧他”。郝笛的父親對此很激動,壹次吃飯時對魏孝民說:“魏老師,以後妳就是孩子的幹爹了。”\x0d\“壹開始我覺得這孩子年齡小、愛好收藏,挺好的,可沒想到出名後就和過去不壹樣了,不單純了。”據魏孝民介紹,郝笛後來熱衷壹些經營活動,口碑也就大不如前了。\x0d\天津市沈陽道古玩市場德寶齋的老板對記者說,“以前經常能看到郝笛,壹個人來買點古錢幣、青銅器啥的,大概2008年左右突然就不來了。”在他看來,郝笛“很勤奮,但眼力不咋的”。\x0d\對於近幾年網上流傳的關於郝笛的東西,魏孝民稱,他都看到了,但“不信”。\x0d\“我當初去他家采訪,他父親就說郝笛晚上睡覺時,壹枚古幣攥在手裏,能追溯到相應的朝代。這些話,我不信。”魏孝民遲疑了壹會兒接著說,“他父親是壹個商人。至於郝笛,他是人,壹個商人,不是什麽神。”\x0d\壹同采訪過郝笛的白冬梅也對近來網上流傳的把郝笛描述成“神童”的文章感到很奇怪,“十幾年前的報道了,怎麽現在又炒起來了?網上的東西我也看了,感覺都變質了。”\x0d\事實上,1985年出生的郝笛,現在已年近30。但在每隔幾年就會出現的各種傳奇故事裏,他壹直是少年。\x0d\熟識“神童”的文博專家說\x0d\郝笛出名後,“就有些不好的苗頭”\x0d\6月30日,在“神文”中對郝笛佩服到五體投地的司馬南發了壹條名為《被逼出來的我的壹點說明》的微博。他說,十幾年前在南方某衛視的談話欄目中,采訪過壹個據稱認識古錢幣等文物的孩子。現場幾樣東西是孩子自己拿來的,或是家裏人拿來的,還是記者從哪裏拿來的,他現在記不太清了。但主持人所提的問題是記者預先設計好,並且事前溝通過的。\x0d\司馬南在微博裏寫道:“假如大家現在在網上所傳的這個考古天才少年,就是當年我采訪過的那個小孩兒,未免離題萬裏言過其實了。”\x0d\記者註意到,媒體報道中,在介紹郝笛時,無壹例外地都提到,郝笛曾獲得過天津第六屆民間收藏展金獎。\x0d\據記者調查,天津民間收藏展是由天津文廟博物館和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同承辦。而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正是引見魏孝民采訪郝笛的何誌華。\x0d\7月11日,記者在天津文廟博物館院內見到了何誌華,壹聽記者想了解關於郝笛的事情,他長嘆了口氣。“我都十幾年沒見著他了。”何誌華確認,郝笛曾是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的會員,“當時跟著會裏研究錢幣的專家王宗發老師學習古錢幣”。但自從被媒體報道後,郝笛就再也沒有來會裏參加交流和學習了,“算是自動脫會了吧,現在已經不是我們的會員了”。\x0d\雖然何誌華已年過七旬,也不會上網,但他聽別人說過網上關於郝笛的那些報道。對此,何誌華的評價是:“就是對古錢幣熱愛,談不上天賦,不可能有與生俱來的天才、神童。”\x0d\對於郝笛是否獲得過天津第六屆民間收藏展金獎壹事,何誌華稱:“我們委員會搞展覽,以前都由博物館出錢,發壹些參展的證書。那次,可能因為經濟緊張,博物館沒有投入,結果就說,誰如果願意要證書,誰就自己出錢制作。”\x0d\“據我所知,那壹屆所有的證書上面寫的都是金獎”。\x0d\據何誌華介紹,媒體報道郝笛不久,他就發現“這孩子有壹些不好的苗頭”,“喜歡在外面搞經營”。何誌華還曾讓郝笛的父母帶著郝笛來會裏談過,“別把孩子給害了,要真喜歡研究這個,就去專業的學校學習,多向協會裏的老同誌請教,別老搞那些上不了臺面的經營,壹沾上那個就靜不下心學習了。”\x0d\“但是他父親聽了就不大高興,還得意地說帶著幾十萬塊錢和郝笛去西北買文物去了。”“能說文物買賣嗎?國家都是明令禁止文物買賣的,那些個東西害了他。”何誌華說。\x0d\在諸多關於郝笛的報道中大都提到這樣壹個細節:郝笛壹年裏有大半年時間應邀到青海、寧夏、甘肅、陜西等地考察交流和鑒定文物。\x0d\七八歲就給故宮文物挑錯?\x0d\馬未都:分明是瞎扯\x0d\與吸收郝笛入會的何誌華、第壹個采訪報道郝笛的魏孝民相比,古錢幣專家、天津市錢幣學會理事王宗發認識郝笛時間要更早些。\x0d\王宗發回憶,初識郝笛是天津民間收藏委員會在歷史博物館搞的壹個展覽上。“我是負責錢幣這壹塊的,當時展臺都安排完了,有個人進來介紹說,壹個小孩想參展。我見是壹個十幾歲的小孩,想著這麽小就好古錢幣,好事,就臨時給他安排了壹個櫃臺。”\x0d\“說實話,他展覽的幾十枚錢幣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王宗發評價稱,“當時這孩子挺內向,不言不語,不喊不鬧的。”\x0d\展覽結識之後,郝笛經常主動與王宗發聯系,“我發表的壹些學術文章都給他看,我在博物館講課他也過去聽,也常打電話向我請教壹些問題。”王宗發說。\x0d\但王宗發發現經過媒體報道後,郝笛和家人都變得不壹樣了,“媒體壹炒作,他和他父親就飄飄然了”,王宗發稱他也曾找郝笛的父親談過,奉勸說:“孩子小,妳別讓媒體把他炒成這樣,這樣對孩子不利,孩子如果研究這個妳得讓他去專業學校,讓他逐步深入地學習。”\x0d\“他父親很不以為然,甚至很不高興。後來我也就不說他了,我有十幾年沒見過他們了。”王宗發說。\x0d\對於諸多報道中對郝笛的壹些“神奇”描述,王宗發苦笑不已。\x0d\“神文”稱,2001年11月30日,天津紅橋區復興路工地文物發掘現場,十幾位考古專家仔細端詳著壹塊剛出土的鐵疙瘩,沒人能說明白它的來龍去脈。壹籌莫展之際,16歲的郝笛出現了,並說:“這是清鹹豐年間福建寶福局鑄造的鐵錢,因工藝粗糙沒有流通,就運到天津當炮砂!再往下挖還會有***。”10分鐘後果然挖出壹顆直徑4厘米的鐵***。\x0d\“報紙上報道的所謂郝笛在(文物挖掘)現場說的話、他所了解的情況,那些都是我研究出來的。他關於古錢幣的壹些言論全都是我發表在文章裏的壹些東西,那些文章我都給他看過。”王宗發苦笑道。\x0d\諸多報道中都提及,復興路工地“壹鳴驚人”之後,天津許多大型考古挖掘現場都邀請郝笛到場鑒定。\x0d\“考古是壹個特殊的專業,專業考古隊有他們的規章制度,工作非常嚴謹,有些甚至是保密的,絕對不會隨便邀請外人去參加鑒定。”王宗發說。據了解,王宗發對古錢幣研究造詣很深,名氣很大,但即便如此,也從未接到過考古隊的邀請。\x0d\“神文”裏還提到,郝笛收藏了大量古錢幣,“20萬余枚銅錢,且無壹重復”。“可笑,不可能!這都是外行話。銅錢是古代流通貨幣,鑄造時都是壹提壹提鑄造的,不可能20萬余枚,無壹重復。”王宗發說。\x0d\“有些報道說,郝笛七八歲時就在故宮博物院給文物挑錯了,這純粹是胡扯。壹個七八歲的孩子,他的文物知識從哪來?”王宗發對此質疑。\x0d\王宗發的質疑也得到了知名收藏人士馬未都的贊同,“稍正常的人壹眼就能看出這是瞎扯,文物鑒定是壹個技術活,妳沒有壹定的積累,幾歲就能怎樣怎樣,怎麽可能?!”\x0d\針對“神文”提及的學術成就,@汗青微博指出:“《發現魚腸劍後的探索》、《棘幣初探》,沒有任何刊載信息,核心期刊裏沒有,普通搜索引擎裏也沒有任何刊載信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杜撰的。從我對古兵器學術論文的關心,我推測,壹,可能完全不存在;二,了不起是報屁股上的豆腐幹文章。”\x0d\有壹說壹\x0d\古玩界缺乏鑒定標準\x0d\偽專家甚囂塵上\x0d\郝笛被冠以“收藏神童”,但馬未都稱“不知道這個人”。\x0d\馬未都向記者介紹,文物圈裏的鑒定,都是自己對自己的名聲負責,沒有壹個社會公認的體系。現代媒體的炒作,以及拍賣行的刺激,使收藏漸漸由小眾行業變成大眾矚目的熱點,而社會上真正有本事去鑒定的人遠遠滿足不了鑒定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收藏的江湖裏,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x0d\“在收藏界,這些事兒非常多,只不過因郝笛年紀小,更引人關註。其實有些老先生也不懂,但他也冒充專家給人鑒定,這種事兒挺多的。”馬未都對此分析說。\x0d\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劉雄在接受記者采訪中也提到,古玩界確實缺乏基本的鑒定標準,偽專家甚囂塵上,這門學問需要學科化、科學化。
上一篇:送奶奶什麽禮物實用?下一篇:銀杏葉拍照怎麽發朋友圈 形容銀杏葉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