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簡介
介紹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壹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急劇、短期、超周期惡化。
特征
其特點是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更加悲觀,整個地區的幣值大幅貶值,經濟總量和規模損失巨大,打擊了經濟增長。往往伴隨著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社會普遍經濟蕭條,有時甚至會出現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動蕩。
類型
金融危機可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近年來,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壹些混合形式的危機。
生產
泰國的金融危機發生在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蕩中。首先,外匯市場美元收縮的影響使得泰銖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進壹步影響了泰國的股市和金融體系。東南亞金融市場是壹個有榮有損的捆綁經濟,各國貨幣不統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制造了推手。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成為金融危機的附屬。
65438-0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述
概況
65438年6月到0997年6月,亞洲爆發了壹場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非常復雜。到1998結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6月1997到2月12;1998 1月至1998 7月;1998 7月到年底。
第壹階段:65438+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席卷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美元匯率下跌17%,外匯等金融市場壹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尼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成為國際投機者的目標。8月,馬來西亞放棄了捍衛林吉特的努力。壹直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沖擊。盡管印尼是最新壹個被“感染”的國家,但卻是受影響最嚴重的。10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轉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目標直指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臺灣省當局突然放棄新臺幣匯率,壹天貶值3.46%,加大了港幣和港股市場的壓力。10月23日10,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626,5438+0.80點,跌破9000點關口。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攻擊,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恒生指數升至10000點。然後,11年6月中旬,東亞的韓國爆發了金融風暴。17年6月,韓元對美元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 1。21,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65438+2月13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 737.60: 1。韓圓危機也打擊了在韓國大舉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下半年日本壹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結果,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成了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藥方未能達到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實施印尼盾與美元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度,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和西歐的壹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威脅要撤回對印度尼西亞的援助。印度尼西亞正處於政治和經濟危機中。2月16日,印尼盾兌美元匯率跌破10000: 1。受此影響,東南亞匯市再次掀起波瀾,新加坡元、馬來西亞元、泰銖、菲律賓比索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壹致,東南亞貨幣市場才暫時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讓與之息息相關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美元。5月和6月,日元匯率壹路下跌,壹度逼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確定,亞洲金融危機繼續加深。
第三階段:65438+1998年8月初,在美國股市動蕩、日元匯率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國際炒家對香港發起了新壹輪的攻擊。恒生指數已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報復,金管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收國際炒家賣出的港元,穩定外匯市場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經過近壹個月的苦戰,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實現再次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壹敗塗地。17年8月7日,俄羅斯中央銀行宣布將盧布對美元匯率浮動區間擴大至6.0 ~ 9.5: 1,推遲償還外債和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導致俄羅斯股市和匯市大幅下跌,引發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和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極大地傷害了在俄羅斯股市投入巨額資金的國際投機者,並導致了美國和歐洲股市外匯市場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麽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的範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處於困境。1999,金融危機結束。
65438到0997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很多。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可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熱錢的沖擊。目前,全球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投機者壹旦發現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就會立即通過投機攻擊那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牟取暴利。
(2)壹些亞洲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為了吸引外資,他們壹方面維持固定匯率,另壹方面擴大金融自由化,這給國際投機者提供了機會。比如泰國在金融體系還沒有理順之前,就在1992解除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得短期資本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投機者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這些國家長期使用外匯儲備彌補赤字,導致外債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壹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國內外匯儲備不足以彌補時,該國貨幣貶值是必然的。
內部基本因素包括:
(1)透支經濟高增速,不良資產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足時,為了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借外債來維持經濟增長。然而,由於經濟發展不順利,到90年代中期,亞洲壹些國家已經無力償還債務。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的泡沫只帶來了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壞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太容易了,壹旦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不良資產馬上擴大。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系不成熟。壹是政府過度幹預資源配置,尤其是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壹個是金融體系,尤其是監管體系不健全。
(3)“出口替代”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模式是許多亞洲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有三個缺點:壹是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生產成本會增加,出口會受到抑制,造成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第二,當這種出口導向戰略成為很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相互之間的擠壓;第三,產品的逐步進步是繼續實施出口替代的必要條件,單純依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高速增長後,並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民族國家間的利益沖突加劇、資本流動性增強、危機難以防範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系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高科技產品和高科技本身仍然由發達國家生產,產品的技術含量逐漸向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組裝工作,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可以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壟斷高價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是有利於金融強國的。
金融危機影響深遠,暴露了壹些亞洲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背後的壹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僅是壹件壞事,而且是壹件好事,為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和改善宏觀管理提供了機遇。由於改革和調整任務艱巨,這些國家需要壹段時間才能完全恢復經濟。但是,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克服了內外困難之後,亞洲經濟形勢的改善和進壹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 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又壹次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出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包括很多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出來的成熟的金融體系和經濟運行模式。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很多問題,需要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建立新的金融法律和組織形式的問題。這本書試圖在這個領域做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在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後,在紙幣本位未實現的情況下,擺脫新形勢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系和企業間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所帶來的百年經濟問題,包括:
(1)企業負債累累,銀行壞賬累累,金融債務危機頻發;
(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繁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交織;
(4)通貨膨脹與社會經濟交織,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往往受阻;
(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增加了企業破產率和頻繁的企業兼並活動,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
(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帶來了沈重的負擔,引發了許多國際經濟問題。
產生上述問題的最深層次原因是貨幣制度不完善,對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間交易活動的新機制沒有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企業交易結算的權威中介體系——全國企業交易中介結算體系,解放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條,消除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壞賬基礎,從而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也會有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也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兼並,增強企業的穩定性。此外,還將創新國際結算方式,改革國際貨幣的使用。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治理經濟問題,而是對紙幣體系嚴重缺陷的修正,是貨幣供應和流通體系的創新,是金融體系的重大變革。而且這種變化給經濟運行機制帶來了很多調整。
雖然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在各國都有其特定的內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多,銀行體系不完善,銀企勾結,企業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部原因:國際投機者的“惡劣”行為,但人們應該進壹步追根溯源,找出危機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劉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內在內容,而1929-1933的世界經濟恐慌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的。1994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的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在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貨幣信用機制。壹旦金融活動失控,貨幣資金借貸矛盾加劇,金融危機就會表現出來。以高度發達的金融活動為特征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壹個高風險的經濟,蘊含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壹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另壹大特征。經濟全球化是超越國界的市場經濟發展的最高形式。隨著二戰後各國商品關系的進壹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相互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知識的國際流動更加頻繁,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世界資源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隨著國際信貸和投資的爆炸式發展,內在矛盾加深,金融危機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完善的薄弱環節爆發。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有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導致的危機,也有金融信用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過度使用和資本市場過度投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是由基本制度催化和加劇的。金融危機不僅在資本主義國家不可避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也有可能發生。不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失控的金融活動是金融危機的內生因素。正因為如此,在我國當前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並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特別是要下大力氣完善金融體系,大大增強防範內生和外生金融危機的能力。內容摘要: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的成因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指出了危機的內因和外因,而劉則進壹步指出了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貨幣信用機制導致了危機。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固有的貨幣信用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然而,它只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完善的國家和最薄弱的國家。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完善金融體系來預防金融危機,而劉指出了壹條預防金融危機的途徑。
為什麽?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泰銖貶值。很快,這場風暴席卷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打破亞洲經濟高速發展的景象。壹些亞洲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低迷,壹些國家的政局開始混亂。
那麽,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是什麽呢?
在看了壹系列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報道和我自己的研究後,我發現了以下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和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模式導致。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因素和壹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
“金融大鱷”和“沈睡的老狼”是這位金融極客的稱號。他曾說,“就金融操作而言,它沒有道德或不道德,它只是壹種操作。金融市場不屬於道德的範疇,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在這裏根本不存在,因為它有自己的遊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既定的規則來玩這個遊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會感到內疚或負責。從亞洲金融風暴來看,我是否投機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起任何作用。不炒作的話還是會發生的。我不認為炒外幣是不道德的。另壹方面,我遵守操作規則。我尊重這些規則並關心它們。作為壹個關心他們的道德人士,我想確保這些規則有利於建設壹個良好的社會,所以我主張改變壹些規則。我認為有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提高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因為需要改進的規則可能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索。他是壹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但通過玩弄亞洲國家的政治權力來達到他獲取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鄙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前身東方集團成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的頭號強國,有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建立了亞太地區的資本主義統壹戰線:韓國、日本、臺灣省甚至東南亞都成了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壹些亞洲國家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壹些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
然而,在1991年,蘇聯的解體標誌著東方集團的解體。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於是開始挽回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第三,亞洲國家的經濟模式導致:
新馬泰,日韓都是出口型國家。他們高度依賴世界市場。亞洲經濟的動搖,必然導致牽壹發而動全身的局面。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該買還是該賣,不是政府主導的,也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面對金融家的投機,國家經濟不堪壹擊。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動蕩。
啟迪
(1)壹個國家經濟的開放性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才能談得上真正的經濟發展。
(2)經濟學家只有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會阻礙經濟發展。
(3)壹個國家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世界正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引起的。在某些方面,這次金融危機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0年間每四年爆發壹次的其他危機。
然而,金融危機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當前的危機標誌著以美元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貸擴張時代的結束。其他周期性危機是更大的繁榮-蕭條過程的壹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是持續了60多年的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用狀況,並且總是包含壹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壹種自反和循環關系。如果信貸容易獲得,就會帶來需求,這種需求就會推高房地產的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增加了可用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地產並期望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受益時,泡沫就出現了。近年來,美國住房市場的繁榮就是壹個證明。持續了60年的超級繁榮是壹個更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陷入困境時,金融當局都采取幹預措施,向市場註入流動性,並尋找其他方式刺激經濟增長。這就形成了壹個不對稱的激勵體系,也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促進了信貸日益強勁的擴張。這個系統太成功了,人們開始相信美國前總統羅納德?羅納德·裏根稱之為“市場的魔力”——我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讓市場參與者追求自己的利益,最有利於同壹批人的利益。這顯然是壹種誤解,因為保持金融市場不崩潰的不是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幹預。然而,市場原教旨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主導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剛開始全球化,美國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讓美國能夠吸收世界其他地區的儲蓄,消費超過其自身的產出。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引入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慷慨的條款,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體系陷入危險時,金融當局都會進行幹預,並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從1980開始,監管不斷放松,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新的世界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會有壹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使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重新評估風險和配置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的資金將逆轉湧入趨勢,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其結果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將大幅降低,本幣貶值,投資規模減少,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下降,最容易受到沖擊的是波羅的海國家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本也面臨著“走出去”和整合相應企業的良好機遇。
全球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在未來兩年內,全球將會出現新的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壹些新興市場國家,這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本流動的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危機。
為什麽未來世界會出現新的金融危機?這要從過去十年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發展的基本格局說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的十年中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持續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是比較脆弱的。這些經濟體自身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加,經濟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表現是,家庭利用現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以支持其不斷上升的消費。這種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條的斷裂,集中表現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使美國金融機構重新估計了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其不得不重新分配資產以降低風險。
另壹方面,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過去十年裏吸引了大量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壹半以上的資金來自國外。不斷上升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當地資產價格的飆升,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同時帶來了本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壹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的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其中最突出的是兩個地區:壹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它們不僅經常賬戶赤字超過GDP的10%,而且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國內物價上漲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的最佳化學反應公式。
另壹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是印度。雖然過去三年印度經濟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但其宏觀經濟形勢並不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經常賬戶壹直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超過壹半的資金來自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狀況,我們很容易得出壹個結論: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很可能出現資本流動的逆轉,即幾年前為追求高風險高收益而從發達經濟體湧入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將反向流回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將得到加強。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直接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區別
這次金融危機可能與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不同。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主要表現為國際收支危機。當時亞洲大量到期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投機者紛紛擠兌,導致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使其貨幣不得不大幅貶值。新壹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並不壹定以國際收支短缺為標誌,因為今天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都有比較高的外匯儲備,同時因為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借貸,而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外資。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興市場國家沒有面臨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的形式表現為大量資本回流,導致國內證券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本幣貶值,導致當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這只是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熱潮和資產價格泡沫的鏡像。這場新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海國家,從那裏可能蔓延到東歐國家,然後蔓延到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再蔓延到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資本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要靈活。
壹旦發生這樣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將面臨哪些挑戰?有可能壹部分外資會像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壹樣出逃,對中國的國際收支產生壹定的影響,給中國經濟帶來壹定的通貨緊縮壓力,但對中國目前的高速運行(其實是太快了)並不是壞事。而且這種資金的逆向流動也會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資金的逆向流動會對國內投資規模產生壹定的影響,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此外,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將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間接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這些就是這場新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們必須看到,這場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也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當這壹輪金融危機發生時,許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降低,這將是中國資金走出國門,投資這些國家的絕佳機會,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與相應企業進行整合並購的最佳時機。因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在資金和項目研究方面做好準備。從宏觀角度來看,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新壹輪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向問題上,壹定要穩紮穩打,不能盲目放開。還要考慮大量資金離場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壓力。當壹輪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必然下降,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持壹定的靈活性。在繼續實施現行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要做好項目和資金準備。壹旦周邊國家發生新壹輪金融危機,中國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尋找壹些具有金融安全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壹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航船,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影響,抓住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船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視頻剪輯軟件哪個功能強?好用又免費?
如果說視頻剪輯很厲害,那只有專業軟件最厲害。如果好用,就看大家的理解能力了。其實編輯軟件很簡單,很好用。不管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操作流程都差不多。
但是專業軟件是需要付費的,不花錢就是破解版。當然,如果妳學會了使用破解版,軟件廠商不會追究妳的責任,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免費的。
不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