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休閑是文化之母。
3,讀書應該是壹本書,遊山玩水應該是壹道風景。心血來潮去了,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父母老師朋友八十回憶》
4.司馬遷在漢代寫《史記》,130篇,計52萬字。《史記》是壹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雖然是記錄真實歷史的史書,所謂“文章同史”。正所謂“兩篇文章寫千古。”或者:“文章講的是西漢二司馬。”也有人說:“唐詩、金字文都是國文。”如果有人問漢代最好的散文作品是哪壹部?肯定是司馬遷的《史記》。我可以從《史記》中解決西方文學的難題。西方人壹直認為,文學是不能加入道德意識的。如莎士比亞、歌德等西方偉大作家,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史記》問世以來,其書已將道德思想融入其作品,但並未損害其文學價值,即中國的屈原、杜甫等偉人也將道德思想融入其文學作品。在文學中,道德與生活是可以融為壹體的,公共生活有其最高的人生境界。《史記》講的是整個時代的大生活。——中國文學史
5.理論是這個體系的精神生命,現實是這個體系的血液營養,二者缺壹不可。也就是說,唐代的壹切制度,大都是由南北朝演變而來的,有其歷史淵源和傳統精神。——《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6.目前全世界似乎都在想辦法找敵人殺,同時又想辦法在國內甩掉這身重甲。同時也是在不安分的情緒中走向瘋狂之路。——《湖上閑思》
7.歷史意見是指在實行制度的時代人們所表達的意見。這些意見更加真實客觀。時間久了,制度早就消失了,後人僅憑自身環境和需要去批判歷史上過去的制度,只能說是壹種時代的意見。時代的意見也不是完全不真實,但我們不應該僅憑時代的意見就抹殺過去的歷史意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8.唐朝以後中國的歷史演變是好是壞是另壹回事,但是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就不會有羅馬了。唐朝崩潰後,仍有中國,宋有明及現代,或如唐朝的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價值、最值得探索的話題之壹。這是唐朝的偉大遠遠超過羅馬的地方,也是它遠遠超過世界上所有其他偉大國家的地方。但就中國而言,漢朝之後有唐朝,但唐朝之後,再也沒有漢唐那樣優雅,這是值得我們敬佩和關註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9.抗日戰爭時期,余有壹次回蘇州,當時和尚在靈巖山。廟裏的和尚都散了,壹群領頭的工人陪著。晚上開始,封賞了幾百文。飯後,那幫人叫他們回家。尹:妳今晚還是應該回來。團夥頭目說:等妳回家了,明天早上再來。他辭職了,半山腰的壹個強人搶走了他的錢。這夥人的頭目認為他的錢被搶了,所以他不妨回到山寺向尹光報告。尹:錢還是要還的。強盜因為晚了沒有下山,就來到大門口住下了。團夥頭目打開門,看到是壹個森林裏的強盜。雲:妳帶錢來了。強盜壹開始並不知道開門的人就是被搶的人,就直接承認了,並邀請和尚下跪乞求留在寺裏。印光勸他回去,對他自己有好處。消息壹出,人如潮水般湧來。尹光靜靜地坐在壹個房間裏,墻上有壹個洞,還有壹塊小木板。新人扣這個板,邊板就開了。尹光要麽說話,要麽保持沈默,董事會將再次關閉。我回蘇聯已經半年了。小時候看了壹本印刷光的書,想約朋友壹起去參觀。——《晚學盲言》
10,國家動蕩之時,其過去的歷史必然有無窮的力量,誘發其未來,規範其走向。這是人類歷史本身不可避免的例子。——《國史新論》
11.今天,我們割斷歷史,想要模仿外國的制度。我們知道這種制度與現實不符,卻要推翻現實來遷就制度,我們稱之為革命。其實革命的本質應該是推翻制度來遷就現實,而不是推翻現實來遷就制度。——《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2,人們壹直被建議去學習,而不是去旅行。但是這本書也建議人們去旅行。孔子的《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就是人們壹直被教導要親近山川。看了朱子書,也勸人去山裏旅遊。如果妳抱著這種意圖再去嘗試閱讀孔子和朱子書,妳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太史公寫《史記》,告訴人們他早年遊遍了山河。從閱讀中知道如何在山裏遊泳是壹次真正的大山之旅,但它真的很有趣。——《父母老師朋友八十回憶》
13,任何制度都不會絕對有利無弊,也不會絕對有害無利。所謂得與失,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劣來判斷的。所謂利弊,是指當時發生的實際影響。——《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4,從厚積薄發的知識來看,書的結尾不對。——《父母老師朋友八十回憶》
15.人類壹達到這種文化的生命自由的境界,回頭看自然的生活,就會覺得平淡,於是人類就不由自主地盡可能地利用這種自由。我甚至更願意追求這種沒有自然生命唯壹目的,即生存目的的自由,所以西方人說“不自由,毋寧死”。——《人生十論》
16,人各有所欲,得其所欲必在道。——《晚學盲言》
17,我可以肯定的指出,中國有兩個偉大的人物,也就是兩個偉大的作家:壹個是屈原,他回答了關於文學和道德的問題。壹個是司馬遷,他回答了文史能否融合的問題。中國的歷史是應用的,實用的,詩歌文學也是。就像中國的藝術來源於工業,比如有花紋的陶器,有刺繡的絲綢,有器皿和壺的鐘鼎。不像西方專門為了欣賞而描繪圖像。中國的藝術是欣賞與應用的融合,是應用與藝術作品的融合,也就是文學與生活的融合。中國的古言和古花瓶都是古董,但它們可以同時使用。它們不像西方那樣是為了裝飾而設計的,所以中國的歷史和文學總是被應用。——中國文學史
18,孔子的話和天的性質不明。
中國人認為,人生的壹切活動都是以預期的內在本性為基礎的,而人的本性是屬於天的,所以人生中有天的壹部分,是與天合壹的。俗話說,天人合壹,表裏如壹。——《晚學盲言》
19,每次農民看到自己的產業可以壹樣,就成了壹個群體,而每個工人都覺得自己是分離的,孤獨的。——《晚學盲言》
20.林挺的學生潘磊曾經為學習儒學樹立了壹個標準。在他看來,壹個壹般的儒家,必須要有拯救世界的胸懷,要有明體適用的知識,要有“歷經千年百家爭鳴,詳察得失,卻又從心而斷,寫在書上”的具體表現。——中國文學史
21,中國單論歷史,歷代名臣奏折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材料。那些人,在歷史上,被稱為當時的名臣,而他們的追悼辭流傳下來,還保留著讀了很久。僅僅因為他們的話,就被認為代表了當時他們那個時代的意見。只有成為當時的時代意見,才能成為後來的歷史意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22,即就戶口制度而言,可見每壹項制度的實施和延續也必然伴隨著壹種道德意誌和服務忠誠。否則,妳無法自主行動,即使法律再好再美,也是徒勞。此外,任何系統都會與其他系統相互作用。所以,無論什麽時候建立壹個制度,絕不是說這個制度可以單獨建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23、“中國的未來,如何簡化社會政治制度,讓人民自由發展,這是最關鍵的。但這不是什麽都推倒就能做到的。重要的不是拆,而是建。.....談論歷史,更能使人不武斷。因為事情太復雜,利弊得失,都在歷史中。如果我們知道歷史,我們可以知道這裏面有很多問題。壹切都不是壹句話能說完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24.當時中國人是被外國人統治的,但是要更加尊重,讓外國人也知道中國有這種性格,但是不敢輕視中國人。今天的君主認為,孔子受到這位自來的專制皇帝的尊崇,是為了促進他的專制。試試看這裏的石碑。是不是當時中國很多人怕外國人不容易專制,所以也教他們要尊重孔子?——《父母老師朋友八十回憶》
25、禮的主要內容,即宗法制度,性質豐富,且政府制定的法律不同於強民必須遵循的法律。——《晚學盲言》
26.當我們談到唐代六經時,不僅要把它當作壹部史書,更要把它當作壹部理論和思想的書。因為唐朝的各種政治理論和思想,大部分都在這本書裏得到了體現和制度化。制度的背後,應該有理論和思想。——《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27.後來諸葛亮,壹個羽扇帶黑帶圍巾的人,指揮三軍。他的“榜樣”也像與朋友交談,向曹操學習。曹操風流倜儻,屬下楊虎被提升為尚書左輔社。他當荊州都督時,穿著溫厚的官袍,向曹操學習。在軍隊裏,曹操很安心,如果他不想打仗。曾經在赤壁火攻曹操的周瑜,視之為戰時,卻在《上戲》中幕後,師從曹操。——中國文學史
28、但對於學問,必須有壹種超然的、獨特的思想。哥哥忠厚,能深入,因為詩詞散文都是憑氣質。如果妳不能超自然,而只有這種氣質,妳最終會成為俗人。我從來不會寫,寫詩,都是以超世為崇高目標。我哥在看文章的時候盡量從這方面仔細尋求。如果他在這裏有所收獲,他的誌向會增長,他的知識會增長,他的氣質會真誠而醇厚。文學壹方面是藝術,壹方面是道德。沒有藝術頭腦和道德修養,就無法窺視文學的高度。我們必須閱讀它的文章,以滿足人民和微笑,因為目前。那麽進步將是無限的。——中國文學史
29.西方的另壹個問題是:“歷史需要文學嗎?”這也可以從歷史記載中得到充分的回答。可以說,最高的文學就是最高的歷史。如前所述,“文章同史”,史記記載的歷史是真實的、鮮活的、生動的。而就文學作品而言,很難“刻畫人物”,而《史記》卻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所以《史記》中太史公寫的所有作品,如《酷吏》、《貨殖》、《遊俠》、《馮禪》等,都是以抒發感情為目的,但都是真情實感,飽含情感,自己加進去的,只是經過公證,沒有偏袒。——中國文學史
30.只有所有的制度都不會得到永久的改善,我們才會繼續努力,在政治上得到永久的改善。制度只是歷史問題之壹,整個人類歷史不會壹百年不變。壹個制度在壹兩百年後怎麽才算好制度?——《中國歷代政治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