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壹夢,十裏春風,多少人想在此溫柔鄉藪壹擲千金。
可問題來了:古代人將錢放在腰間,怎麽放?
查遍了知乎百度,不是不靠譜,就是沒說清。
史書沒寫,錢該怎樣往腰間揣,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明代《西遊記》,給了個腰間纏錢的辦法,可以壹試。第89回,“二十兩銀子,著壹條搭包兒打在腰間裙帶上。”
呵呵,不過是將銀子裝條形包中,系到腰間。上廁所都不用解,外面衣裳壹蓋,安全啊!
不過,這種帶銀子的方式,在明代《金瓶梅》中的西門慶老板看來:土麅子壹個,最多也就算是個現金會計。
“腰纏十萬貫”,顯然是窮人想出來的豪奢夢,帶錢方式就露了馬腳。
那麽,明代人要付款什麽的, 從哪兒拿錢?難道是錢包嗎?
告訴妳:與今天壹樣,還真是“錢包”。
只不過,這個錢包在大明朝,不叫錢包,俗氣!叫茄袋,順袋、銀包兒。
茄袋是錢袋的形狀,像是茄子下大上小。順袋,也是方便的別稱。
《金》書第3回,西門慶道:“小人也見不到這裏,有銀子在此。”便向茄袋裏取出來,約有壹兩壹塊,遞與王婆,交備辦酒食。
這茄袋如同荷包,有帶子系在腰間,是有身份人才配戴的,在長袍子的裏面,外面是看不見的。
《金》書第19回,西門慶“在馬上摟起衣底,順袋中還有四五兩碎銀子”。
看看這個細節,“摟起衣底”。這顯然是在外衣的裏面。
西門老板錢包裏就不帶零錢。萬歷時壹錢銀子,是壹個人壹天工資。以銀子為貨幣,只有大明朝如此。
23回,與西門慶亂搞的來旺媳婦宋惠蓮,向西門慶要錢買首飾。西門慶道:“我茄袋內還有壹二兩,妳拿去。”說著,西門慶要解她褲子?
呵呵,有錢任性啊。
西門慶的錢包叫作茄袋、順袋,有時也叫“銀包兒”。第15回,“西門慶吩咐收了瓜子兒,打開銀包兒,捏壹兩壹塊銀子掠在地下。於春兒接了”。
看西門老板牛逼勁兒,賞錢給下人都扔地上。
但別以為錢包只有男人有,女人也壹樣。西門家女眷也配戴這樣的錢包。
《金》書第23回:“婦人(宋惠蓮)便向腰間葫蘆兒順袋裏,取出三四分銀子來,遞與玳安”,道:“累妳替我拿大碗,湯兩個合汁來我吃。”
註意,小宋的錢包,不是茄袋,是葫蘆形狀的女包,系在腰間。後面78回,寫吳月娘的錢包是“紫遍地金八條穗子的荷包”。
這個小宋,雖說是仆人,可搭上西門老板後,穿著打扮,基本按老板通房大丫環標準看齊。
她拿腔作調花錢大方的浪勁,最讓潘金蓮忌恨。
《金》書23回,(宋惠蓮)叫傅大郎:“我拜妳拜,替我門首看著買粉的。”那傅夥計老成,便精心兒替她門首看著,等買胭粉的過來,婦人買了兩對髩花大翠、兩方紫綾閃色銷金汗巾兒,***七錢五分銀子。“婦人向腰裏摸出半側銀子兒來,央及賁四替他鑿,稱七錢五分與他?別的還塞在腰裏。”
許多時候,古人將錢寫塞在腰裏,只是種簡略的說法,給咱後人留下多少困惑,以為古人是袋鼠呢。
小結:
有人可能會問:古人的衣袖是怎麽回事?常見古裝影視劇從衣?中掏銀子啊!
的確,古代人衣?中是有衣袋的。但決不是所有的衣服都有。只是那種寬袖衣才有。
窄小的袖子,想在袖子裏摸錢,連手都伸不進去。
《金》書第四回,“西門慶便向袖中取出壹錠十兩銀子來,遞與王婆。”
第15回,“西門慶向袖中掏出三兩銀子來”,遞與桂卿:“大節間,我請眾朋友。”桂卿不肯接,遞與老媽。
在《金瓶梅》書中,十兩銀子是從衣袖裏拿的最大面值。
古代衣服袖子,寬寬大大,裏面還有內衣,在內衣袖子的內側縫制壹個口袋,袋口朝斜上方,只固定袋口,袋底不固定。
盛物後,無論胳膊怎樣動,口袋自然下垂,東西不掉出來。
但是,這可決不是古人的錢包啊!縫在衣袖上的囗袋,若放不少銀子,非把口袋輪掉了不可。
這個是比順袋、茄袋更貼身的口袋,所以,放的是更貼心的輕東西,放錢那也只是順便。
我們看看西門老板的袖袋裝了些什麽。《金》書第11回,西門慶“便向袖中取出汗巾連挑牙與香茶盒兒,遞與桂姐。”
只是手絹、字條、口香糖以及牙簽之類的小物件
第57回,西門慶“袖中取出壹包香茶桂花餅兒遞與他。那愛月兒不信,還伸手往他袖子裏掏,又掏出個紫縐紗汗巾兒,上拴著壹副揀金挑牙兒,拿在手中觀看,甚是可愛。”
這?袋與順袋的區別是極其微妙的。袖袋的感覺是更貼身,更具安全感。
《金》書中,西門老板妓院包的女人桂姐,與家裏小妾潘金蓮爭風吃醋。桂姐要西門慶剪小潘壹縷頭發,證明西門慶更愛她。
這段描寫極細膩。第12回,“西門慶拿剪刀,按婦人頂上,齊臻臻剪下壹大縷來,用紙包放在順袋內。”小潘痛哭不已。
等西門慶到了妓院,桂姐便問:“妳剪的她頭發在那裏?”西門慶“便向茄袋內取出,遞與桂姐。打開看,果然黑油也壹般好頭發,就收在袖中。”
西門慶輕視小潘,剪她的發放入笳袋,桂姐要用這發做蠱壓鎮金蓮,頭發很重要,所以,她是放在?中。
這樣的微妙,79回時再現。
79回,西門老板的情人,王六兒送來了禮物。“西門慶打開紙包兒,卻是老婆(王六兒)剪下的壹縷黑臻臻、光油油的青絲,用五色絨纏就了壹個同心結托兒,用兩根錦帶兒拴著,做的十分細巧。又壹件是兩個口的鴛鴦紫遍地金順袋兒,裏邊盛著瓜穰兒。西門慶觀玩良久,滿心歡喜,遂把順袋放在書廚內,錦托褪於?中。”
不愧是老司機,將最珍貴的青絲編的同心結,放入袖中。這東西落到別的女人手中,那還了得。
小結:
前面說了,袖子與錢包都是貼身之物,大小有限,放不了多少錢!
更何況,大明帝國中期以後,銀子成為生活中的主要貨幣,形成了以白銀為主、銅錢為鋪的貨幣流通制度。
雖說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八年發行“大明通行寶鈔”,由於措施不當,紙鈔不斷貶值,到明中期,已名存實亡。
萬歷年間,首輔張居正“壹條鞭法”改革,稅收力役都要折算為白銀繳納。白銀更是大行其道。
影視劇中,讓古代土豪腰纏上百兩銀子,分明要累死這個二貨!這想像力,真難為編劇導演了!
其實, 順袋裝不下十幾兩甚至幾十兩銀子,在明代還有更大的包,叫書袋、直袋。
這種包雖然能裝大錢,也不是由老板背著的,沒幾個仆人跟著背包,還出來混啥?丟人!
《金》書31回,西門慶家新來了仆人。“改喚了名字叫作書童兒。與他做了壹身衣服,新鞋新帽,不教他跟馬,教他專管書房,收禮帖,拿花園門鑰匙。祝實念又舉保了壹個十四歲小廝來答應,亦改名棋童,每日派定和琴童兒兩個背書袋、夾拜帖匣跟馬。”
這書袋可不光裝書紮啊,那是老板的錢包。《金》書11回,“西門慶呼玳安書袋內取兩封賞賜,每人二錢。”
這看是小包的銀子,可架不住多。
也是11回,西門慶要梳籠(包用)桂姐,那院中老鴇精明,早已看破了八九分。她姐桂卿在旁吹風:“我家桂姐從小兒養得嬌,生得靦腆,不肯對人胡亂便唱。”
“於是西門慶便叫玳安書袋內取出五兩壹錠銀子來,放在桌上”,說道:“這些不當什麽,權與桂姐為脂粉之需,改日另送幾套織金衣服。”
這錢不少了,明季妓女包月費用壹般月20~30兩,縣長年薪才40兩銀子。
第68回,“西門慶就起身。壹面令玳安向書袋內取出大小十壹包賞賜來:四個妓女每人三錢,廚役賞了五錢,吳惠、鄭春、鄭奉每人三錢,攛掇打茶的每人二錢,丫頭桃花兒也與了他三錢。”
小結:
那麽,裝銀子,拿銀子,在大明朝最高級的逼格是用啥?用拜匣。
捧著拿來,恭敬之極、頂禮之極。
《金》書第1回,“只見壹個才留頭(15歲)的小廝兒,手裏拿著個描金退光拜匣,走將進來,向西門慶磕了壹個頭兒,立起來站在旁邊說道:“俺是花家,俺爹多拜上西門爹。?特使小的先送這些分資來。”
西門慶拿起封袋壹看,簽上寫著“分資壹兩”。
排場就是氣場。有錢就是不壹樣,壹兩銀子讓下人這麽捧著拜匣拿過來,要的就是這個譜。
當然,西門慶也壹樣。西門慶要娶寡婦孟玉樓,孟玉樓前夫的姑姑,向西門慶要“棺材本”。
《金》書第7回,西門慶笑道:“妳老人家放心,所說的話,我小人都知道了。只要妳老人家主張得定,休說壹個棺材本,就是十個,小人也來得起。”說著,便叫小廝拿過拜匣來,取出六錠三十兩雪花官銀,放在面前。”
錢是砸人的東西,可這東西要是加了外包裝。,砸人效果翻番!
拜匣裏拿出的銀子,感覺都增重了。第57回,“西門慶聽了薛姑子的話頭,不覺又動了壹片善心,就叫玳安拿拜匣,取出壹封銀子,準準三十兩,便交付薛姑子與王姑子”,說“即便同去經坊裏,與我印下五千卷經。”
拜匣,在明代,本來是裝拜帖的名片盒。
可大明的腐敗,拜匣成為上層社會送禮的錢盒子。第55回,西門慶“叫玳安封下許多賞封,做壹拜匣盛了,跟隨著四個小廝,復乘轎望太師府來。”
這個拜匣封的銀子不是給太師送禮的,是賞太師府仆人的。
看下去就會知道,遠赴東京送的大禮是牛皮匣。是明朝官員用於盛放文件銀子等物的壹種拱頂鼓腹的朱漆便攜式官用皮匣。
西門老板最講究器物與場合搭配。謁太師府,這樣的官皮匣最合適。
56回,“西門慶叫書童去對取皮匣內壹包碎銀來,書童取了壹包銀子遞與西門慶”。西門慶說:“這壹包碎銀子,是那日東京太師府賞封剩下的十二兩”。
這種皮匣是用生牛皮蒙在木模上用皮條線縫制,牛皮幹硬後取出模型多次髹漆而成,輕便防雨宜攜帶。
明代長途運軍晌,就是這種皮具。兩個搭在牲口背上,絕對不會出現硌傷。
當然,能放銀子的東西多了,只要妳能想到。比如,食盒,李瓶兒的三千兩銀子就是用食盒擡到西門家的。
錢包是壹個時代的時尚,每種時尚都有自己的傳承和變化。
但歸根結底,錢這東西放哪兒,放錢包裏還是縫內褲上,妳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