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支流詳細介紹:
壹、湘江
又稱湘水,為長江主要支流之壹,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裏,全長856公裏,歷年平均徑流量722億立方米。
二、資江
資江又稱資水,湖南四水之壹,長江的主要支流。資江分南源與西源,主源為南源即大夷水,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資源縣,流經資源、湖南新寧、邵陽等縣市。西源為赫水,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青界山黃馬界,流經武岡、隆回等縣市。兩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後稱為“資江”。流經邵陽、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縣,至益陽市甘溪港註入洞庭湖。幹流長度653公裏,流域面積28214平方公裏,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217億立方米。
三、澧水
澧水(拼音為lǐ shǔi)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壹,澧水幹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於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於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於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於桑植縣南岔匯合後東流。沿途接?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囗註入洞庭湖。幹流全長388公裏,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裏(湖南1550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四、沅江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於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後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舞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註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裏(湖南568公裏),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裏,其中位於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五、漢水(Hanshui) 又名漢江。
長江最長的支流。它發源於陜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寧強縣冢山。向東南穿越秦巴山地,流經陜南和鄂西北丹江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陽,在武漢市匯入長江。全長1532公裏,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裏。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漢水河道曲折,自古有“曲莫如漢”之說。丹江口以上為上遊,兩岸高山聳立,峽谷多,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丹江口至鐘祥為中遊,流經低山丘崗,接納南河和唐白河後,水量和含沙量大增,多沙洲、石灘,河道不穩定;鐘祥以下為下遊,迂回在江漢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緩慢,曲流發育,河汊縱橫,且愈近河口,河道愈窄,呈倒置喇叭形,泄洪能力差,容易潰口成災。在長江支流中漢江是洪水災害最嚴重的壹條。詩人李白曾為它發出了“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的驚嘆。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為了征服漢水,1956年在下遊興建了杜家臺分洪區,1958年又興建了丹江口和黃龍灘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杜家臺分洪區和丹江口水庫相配合,使漢水下遊基本上解除了洪災威脅。漢水是陜西省南部和湖北省的主要水運幹線,流域工、農業發達,聯系產煤基地的焦枝、襄渝、漢丹等鐵路與之相交。為了增加煤炭、工業品等運輸能力,“七五”期間被列為我國最大的壹次內河航道整治工程。目前漢水通航能力已從100噸級提高到千噸級,年吞吐量已從30多萬噸上升到1000多萬噸。
六、雅礱江
長江宜賓以上最大支流。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為壹東西寬約100~200km、南北長約900km的狹長地帶,夾於金沙江——大渡河之間。雅礱江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自西北流向東南,其中在理塘河口河道轉向北東再折回南流,繞錦屏山形成著名的雅礱江大河灣,於攀枝花匯入長江,是典型峽谷河流。幹流全長1571km ,總落差4420m,流域面積128444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4m'3/s,年徑流量604×10'8m'3。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鮮水河、力丘河、理塘河、九龍河、安寧河等。
雅礱江流域地跨四川、青海、雲南3省的29個縣市,是以藏、漢、彜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流域中上遊地區地廣人稀,是四川畜牧業基地之壹。下遊地區人口集中,工農業生產較發達,雅礱江河口的攀枝花市是鋼鐵、釩、鈦冶金工業基地,西昌衛星城所在安寧河流域,是雅礱江流域乃至川西地區糧食和蔗糖生產的重要基地。有以攀枝花和西昌為中心的公路網聯結各縣和鄰近省市,並有成昆鐵路通過。
七、嘉陵江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古稱閬水、渝水。因流經陜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為白龍江和西漢水。前者發源於四川省若爾蓋縣的郎木寺;後者發源於秦嶺西南,因在漢江之西,故稱西漢水。直至陜西省略陽縣兩河口以下始稱嘉陵江,與白龍江相匯於四川省廣元縣昭化。全長為1119公裏。昭化以上為上遊,行經高山地區,多暴雨,有“壹雨成災”之說;昭化至合川為中遊,有航運之利;合川以下為下遊段。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裏,超過漢江,居長江支流之首。河口流量2120立方米/秒。嘉陵江切穿華鎣山南延3支脈後。形成風光奇麗的瀝鼻、溫塘、觀音3峽谷,於重慶匯入長江。
八、贛江
贛江是長江的支流,南北流貫江西省的最大河流,年流量比黃河大,但是由於年水量分布不均勻,河床淺平,航運並不方便。東源貢水為正源,出武夷山黃竹嶺,由綿水和湘水匯合而成。西源章水出大庾嶺。章、貢兩水在贛州市匯合後始稱贛江。曲折北流,經吉安市、樟樹市、豐城市到南昌市,分四條支流註入鄱陽湖。全長991千米,其中幹流長751千米,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千米
九、岷江
岷江水系岷江又稱汶江、導江,以“岷山導江”而得名。岷江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裏,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裏;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遊水量最大的壹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遊,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遊,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壹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遊,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條,上遊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遊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遊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十、沱江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記》“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上遊有綿遠河、石亭江、湔江三個源頭,均發源於九頂山。沱江進入成都平原後,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條河、青白江於金堂匯入沱江,所以沱江與岷江被稱為“雙生”河流。沱江流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裏,主要流經盆地丘陵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