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密室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7本近300萬字,據說篇幅和“《戰爭與和平》+《紅樓夢》”相當。
讀完感覺自己閱讀功力大增,讀什麽都不愁了!
2017年開始補讀兒童文學類書籍,今年決定把讀過的做個簡單記錄,從《哈利·波特》開始吧。
先分享閱讀過程中的隨記和感想,再說說版本、多大年齡適讀等問題。
---------------------------------隨記和感想------------------------------
第壹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第壹章 大難不死的男孩,第10頁,麥格教授說:
這句話真是亦真亦幻,不管是在魔幻世界還是21世紀的現實世界,都是適用的。羅琳女士厲害!
第11章,魁地奇比賽,140頁。
壹個拘謹刻板的人,自己可能會自得其樂,但周圍的人會比較痛苦。
我壹直是壹個這樣的人,最近壹個星期開始畫丙烯小畫,開始體驗隨意狂放的筆觸。
那天在穿鞋子時,發現褲腳過長,需要卷進去,便隨手塞了壹下,不是很整齊,還露出壹些白邊。但我居然沒有像以前那樣繼續整理,而是覺得隨意地露出壹些白邊也挺好的。
這大概就是我的變化,這幾年的體會是任何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都會帶來性格的變化。希望我變得更隨意,性格更豐富多彩吧,不要那麽總是那麽呆板刻意,因為呆板是藝術和創造力的大敵。
羅恩的爸爸在“禁止濫用麻瓜物品辦公室”工作,卻迷上了和麻瓜有關的壹切,家裏堆滿了麻瓜的東西,他把它們拆開,施上魔法,再重新組裝起來。“如果他到我家抄查,他只好逮捕自己。”好有趣的爸爸!
之所以膽子這麽大,是因為他清楚“法律中有個漏洞”,結果吵架時羅恩的媽媽揭發他:妳寫法律的時候故意留了壹個漏洞:)
開始有點恐怖和驚險,看到最後,我深深地被吸引了。
和第壹本壹樣,主要情節高潮出現在快結束時。密室出現在第16章。
和第壹本相呼應的是,哈利能聽得懂蛇語,所以,引發了蛇佬腔,整個故事的重要情節。
哈利壹直對自己的身份,對自己應該分在哪個學院有所懷疑。
認識自我,確認自我的身份。這是成長道路上壹個重要的裏程碑。
壹整本都是在緊張刺激的氣氛中,壹直揪著心。
研讀會上,阿甲老師也說,第三本是七本中寫得最好的,可以說是兒童小說的楷模樣板。
節奏又慢了下來,壹直到第20章,也就是中間過半的時候,才開始緊張刺激。
494頁,哈利向鄧布利多和小天狼星講述他和伏地魔鬥爭的經過:
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這讓我想起母愛的力量。想起旁帝《貝托妮和她的壹百二十個寶寶》的壹個畫面:是誰把貝托妮(媽媽)救出險境?是天底下媽媽們的媽媽。
那天午飯後,隨手在書架上抽出那本《小女巫》,發現了這句: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永遠不是魔法和巫術,而是母子之間無聲的愛。
世事奇妙啊:)
鄧布利多還提到親人的力量,這是不是又是壹個伏筆?哈利波特的姨媽壹家,對他是不是還意味著什麽?為什麽他壹再的要回到那個家?(後來在第五本647頁找到答案,吼吼……)
還有,我喜歡鄧布利多的冥想盆:
時時被手機俘虜的我們,大腦經常會被過剩的信息塞得滿滿脹脹,真的需要這樣的壹個冥想盆,哈哈。
七本中篇幅最長的壹本,也是最平實的。沒有緊張的情節,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多。
我之所以能耐著性子讀下來,是因為讀之前先看了阿甲老師在郵件提到的劉緒源老師的兩篇評論。劉緒源老師在《哈利·波特與漢姆萊脫》(《文心雕虎全編》)裏說到J.K.羅琳的“文學野心”:她並不只想編織壹點離奇的情節奪人眼球,恐怕也不會滿足於成為全球女性作家首富……在第五本中,著力表現的是這位魔法少年“分裂時期”的種種特征。
因為我家也有壹枚青春期娃,家裏有壹個有個性的,在大眾眼中可以稱之為“頑童”的男孩,真的很考驗家長。這幾年來,從劉老師的書中我獲得了不少力量。
這讓我想起了騰騰的初二上學期,那時候他每天早上和下午第八節課都要去參加田徑訓練,各科老師紛紛投訴他完不成作業,該背的知識點背不了。而另壹方面他壹直在不停地違反宿舍紀律,內務扣分什麽的。我想那是他最焦頭爛額的壹段時光。還有,為什麽每個學校都有罰抄這個懲罰,這這這真的管用嗎?
看完了最長最拖沓的第五本,本想暫告壹段落,因為年底了其他事情也要趕壹趕。不過壹兩天之後,忍不住又拿起了第六本,心裏想著:相比第五本,第六本第七本還是薄壹些的嘛(看,讀完第五本,自信心莫名就提高了,哈哈)
陪力力做作業的壹個晚上讀了1/3,然後又利用中午、等待等雞肋時間讀完了第六本。
看到最後,鄧布利多死的時候,我有點不太相信,以為他隨時會復活。不過後來想想也是正常的,畢竟主角是哈利·波特,他總要接受自己的使命,踏上英雄的征程。
元旦假期看完了第七本,魂器、死亡聖器、斯多普,壹切都真相大白。從第壹本到第七本,故事都安排在同壹個架構裏,貫穿整部的線索--魂器--到第六本的後半部分才出現,這構思夠宏觀、夠縝密!
鄧布利多對自己的認識和剖析尤為感人,意識到自己受不了權力的誘惑,選擇不去做魔法部長。我覺得能做到這壹點,真的不是壹般的人了。而哈利在得到了三件寶貝,取得了戰勝死神的資格之後,選擇把寶石扔掉……
當然,事先了解了大體架構,讀起來確實會使閱讀樂趣打不少折扣,比如整個系列對斯內普教授的刻畫,他壹直在“反派”與“正派”之間被拉來拉去。知道結果後再讀,可以看的就是羅琳描寫技法的高超啦,哈哈。
所以,對於小說來說,最完美的閱讀方式就像《成為作家》裏所建議的:小說應該讀兩遍,第壹遍是為了享受,第二遍是為了分析。
---------------------------------關於版本、適讀年齡等------------------------------
1. 適合多大的孩子讀?
我覺得可以五年級以後再讀,第壹本裏的哈利·波特11歲,讀壹年級,然後每壹本升壹年級,長大壹歲。
2. 買哪個版本?娃還小,要不要囤壹套?
目前只有壹個譯本,馬愛農馬愛新兩姐妹翻譯的,人民文學出版社。
讓人產生困惑的是第壹本的譯者“蘇農”,其實是因為曹蘇玲和馬愛農各翻譯了壹部分,出版社就用兩人名字各取壹字作為筆名。
3. 書和電影,先看哪壹個?
壹般文學作品和電影,我覺得先看書比較好。
但對於接觸奇幻作品不多的孩子來說,先看壹兩部電影再看書,可能更容易接受。
4. 哈利·波特和納尼亞傳奇怎麽選?
就淵源來說,先讀《納尼亞傳奇》比較合適。下圖是《納尼亞傳奇》封底上的宣傳語:
特別是11歲以下的小娃,先讀了《納尼亞傳奇》吧。(下次寫寫這套)
七本《哈利·波特》和七本《納尼亞傳奇》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