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陳家林對陳家林的解讀

陳家林對陳家林的解讀

杜應國/文

我壹直認為嘉林是書法的現代派。雖然我知道他是從傳統開始的,從來沒有遠離過傳統,但是從我見到他的那壹刻起,我就覺得他的書法屬於現代書法風格,他走的路是別扭的,扭曲的,奇怪的,笨拙的。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很難欣賞。林佳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法集《陳加林當代書法名家作品集》(以下簡稱《名家作品集》),他好心給了我壹本。在此之前,2002年,他有壹本陳家林書法作品集(以下簡稱作品集)和壹本曾贈。閑暇時拿出來看,意外地發現,所謂現代的外表下,其實是傳統的加林多。

(1)

說來也怪,在中國,書法大概是眾多傳統藝術中最晚受到西方文化感染的壹種,同時也是第壹個受到現代化步伐致命打擊的藝術。壹百年前,科舉的廢除,學校的提升,徹底終結了書法在謀求職業經濟上的實用功能;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繁榮,現代印刷業蓬勃發展。具有現代科技力量的鉛筆、鋼筆,因其方便、適用、易寫等特點,成為新的書寫工具,隨著教育的普及,更容易被接受。硬筆取代了軟筆,中國的文人迎來了第壹波換筆運動。傳統書法全面衰落,逐漸退居為少數人擁有的壹種愛好或修養。直到文革爆發,大字報到處都是,大家都是潑頭發。全國潑墨革命隨之而來的是壹個副產品,中國書法的普及。加林生於20世紀60年代,他的學習書籍是否受此影響,這不是壹個判斷的問題。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文革後書法在全民中的流行與這種韻味有關。按說,80年代的書法熱潮,應該是壹個恢復傳統,回歸傳統的時期。然而,壹旦中國封閉太久,新鮮空氣從外面湧入,形成西學東漸的又壹輪高潮。在這股蓬勃發展的西風中,西方現代主義思潮乘虛而入,立即對中國的書業產生了不可抗拒的誘惑和影響,於是現代書風應運而生。被壓抑太久的年輕壹代,掙脫了束縛,放開了手腳,在新打開的世界裏自得其樂,展現了自己的力量。於是,各種膽大妄為、令人震驚的異常、怪異層出不窮,甚至變得正常、習以為常。80年代初剛剛嶄露頭角的加林也無法置身事外,擋住了這股洶湧的浪潮。更何況他當時生活的環境是對各種新思潮異常敏感,信息傳播最活躍最密集的大學校園。因此,現代書法風格的浸入是林佳這壹代書法家不可避免的命運。這壹點在早前出版的作品集裏有很明顯的說明,比如裝飾意義很大的《古典-現代》、《具象氣息很強的家》、《純粹追求線條表達的非文字系列精選之壹》,都屬於現代書風的作品。我曾經親眼看到加林揮筆,發現他不僅是中鋒和邊鋒,還有豎筆和橫筆,以至於有時候我看到他不是寫字,而是畫字。當然,這不是發明。米芾評價黃庭堅,說山谷是“畫字”。只是當時不理解,以為加林是故意離經叛道,現在才明白加林的用意其實是在探索筆法的多樣化和漢字結構變形的效果。難怪戴名賢先生後來評價加林,說他“用了筆的四面,同時用了五色墨。”我想,如果沒有那段“現代性”的嘗試和探索,恐怕加林的文字很難達到這種奇效。

(2)

現代人崇尚自我,張揚個性,喜歡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在這方面,現代書風的興起可以說是與之不謀而合,適應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審美趣味。而且現代藝術中自由流動、隨性自發的壹面,也暗合了壹些傳統書法中少有的即興狀態,如草聖張旭,沈湎於墨,醉心於寫。但書法畢竟是壹門藝術,有其不可侵犯的基本規律和規則。它並不真的像西方現代主義的種種,任何武斷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藝術,至於有些人把傅山的“寧拙不工巧,寧醜不阿諛”推到極致,他們笨手笨腳,以醜為美,視筆法如無物,那麽連書法都無從談起,更別說藝術了,在對傳統與現代的評價中,我最欣賞戴明賢先生的“有備”論。王先生有壹句話:“如果說‘晉人喜韻,唐人喜法,宋人喜意,明人喜態’,那麽我們今天該怎麽辦呢?我們要‘有備而來’,提倡書法幾千年積累的壹切方法、藝術、書法風格、人格。”(書法:藝術界的孤行者)所謂思千年,看透萬裏,有如此深厚的功底和寬廣的胸懷,何愁書中無個性,筆下無自我?所以,認為現代人如果能把“有備而來”的觀念和現代人的“崇我”、“獨立(獨立、獨特等)的觀念結合起來,是很愚蠢的。)”,很有可能讓中國的書法開創新境界,闖出新路,開辟更廣闊的天地。當然,現代人當中,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浮躁的,容易被現實利益誘惑的。所以書壇難免也有無聊的人把看中當做新奇,把淺薄當做榮耀。他們每次都是用所謂驚艷的文字或者動作制造壹些噪音來吸引眼球,這是違背書法之道的,就不要管了。

而加林的價值在於,即使在他最熱衷於現代書法風格的探索和尋找的時候,他也從未放棄對傳統筆法的學習和訓練。壹個朋友告訴我,加林寫作多年,有時甚至到了呆在家裏十天半月也看不到痕跡的地步。我相信這壹點,只要看看林炎真情在作品集裏的“祭侄”壹帖,就不難理解他在傳統筆墨上的努力了。也有朋友說,加林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學書方面極其有靈氣。他的藝術感非常敏銳,對新事物極其敏感。他特別善於吸收、提煉,東偷壹點,西偷壹點,為我所用,化腐朽為神奇,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書風和書貌。這也是知之論。看看最新的名家作品集裏的很多作品。它們不僅寫得好,而且有條有理,如“抱琴觀鶴去,倚石待月歸”的草書,陳的草書軸,陳鴻覺《樊華河》詩的草書軸,三首詩的草書橫幅。隸書“妙畫無心,殘缺書深思”,寫得舒緩從容,飄逸平和。中國書法分為碑學和帖學。總的來說,平板電腦笨拙而巧妙。漢魏是碑學的高峰,晉唐以後是鐵學的勝利。自引領中國書法千百年的二王誕生以來,書法學習成為壹統天下的主流,由此演變而來的亭體成為科舉制度中以下人的必備技能訓練;直到清代,隨著網絡的涼意和學界復古思潮的興起,碑學才取代了書法學,成為書法的正宗之學。加林對自己說,他更看重笨拙,他多年追求的就是那種笨拙。但笨拙有兩種:幼稚的笨拙和厚實的笨拙。前者單薄,枯燥,無心,更不用說筆法了。後者需要廣泛搜索和學習,做到拙中有巧,平凡中有奇,有嚼勁,耐人尋味。這就是所謂的匠心。《名家集》的書法風格以草書為主,體現了他長期攻碑、抄書的特點和路徑。但總的來說,無論他的筆法還是結構,我們都可以看到他以草書攻諸體,以碑帖為重點,以碑帖合壹,不愧為加林書法追求的又壹概括。

我不敢說嘉林已經到了“準備就緒”的狀態,但是他的開放的心態、潛水的心態、努力的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讓他站在了壹個難得的高度,他總能保持自己的前沿姿態,處於潮流之中而不被其迷惑甚至攜帶。他以難得的學識和清醒,咬定青山不動搖,壹路下來,終於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成為壹省之長。他的作品不僅獲獎無數,還被許多藝術單位收購或收藏。

(3)

書法史上有壹個著名的故事,講的是清代兩位書法家——翁方綱和柳永之間的壹場爭論。柳永有個學生叫葛,是翁方綱的女婿。有壹次他拿了壹本柳永的作品,向翁求教。翁看後不屑壹顧,說:妳問問妳的老師,他的哪壹部作品是古人的?葛把這件事告訴了柳永,柳永反駁說,妳問尊翁他的哪壹件作品是自己的?

其實我和我自己的這場爭論涉及到壹個藝術本質,就是書法是否應該表達自己?僅僅是現存古筆法的再現嗎?還是也應該反映作者的心靈或者性格,是作家審美意識的壹種表現?可以說,這是書法藝術面臨的永恒矛盾。

書法脫胎於漢字的書寫,所以對漢字有著不可分割的眷戀。即使作為壹門獨立的純粹形式藝術,書法本身的獨立品格和審美功能也必須建立在書寫內容的基礎上。這就內在地註定了書法藝術的某些狹隘性和局限性:它只能在漢字構成的有限空間裏尋求其無限的表達。漢字作為壹種約定俗成、高度成熟的文字符號,其筆畫、筆畫的排列組合等形態結構都是按照壹定的規律固定和模式化的,不能隨意拆解。書寫既要符合書寫的規範,也要符合筆法的規範。那些看似簡單的點線面動作、筆畫、筆畫都必須嚴格遵循技法,每壹筆都有其淵源,所以經過反復臨摹和長期訓練才能運用自如。這就是所謂的法度。這樣就構成了對書法藝術的雙重制約:書寫規範的制約和技術規範的制約。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矛盾和張力也在這裏:既要遵循規範,又要超越規範;必須既有我,又有我;既要循規蹈矩,又要超規蹈矩。換句話說,書法也是壹個悖論——它在凝固中求變化,在有限中求無限,在* * *中求個性。真的很難。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壹個訓練有素的作者,在他的筆飛墨舞中,那些線條的軌跡和節奏,往往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作者個人的興趣、心境、教養、個性甚至性格,從而傳達出超越某些字形意義的信息,賦予其作品獨特的審美意蘊。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是壹種技能,不僅僅是壹種技能,而是壹種形式,並且超越了它。

在壹次私人談話中,加林曾經語出驚人,簡短地說:現在的書法,只是徘徊在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還沒有指向藝術的本質,達到大美的境界。這句話讓我深思:純形式的書法是否也是壹種有形的追求?那是什麽?所謂藝術的本質與美,就書法而言是什麽意思?

我由此想到了跳舞。舞蹈壹直與書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人們經常用壹邊跳舞壹邊這個詞來形容書法;最著名的例子是草聖張旭,因為看了公孫大娘舞劍而受到草書的啟發。今天,李澤厚先生直接把書法稱為“紙上舞蹈”。在發揮宗白華先生把書法比作音樂的論點時,他寫道:“它像音樂壹樣從聲音世界中提取樂音,按照自己的規律獨立地展開旋律、和聲這樣經過凈化的線條。以其脫離和超越物理模擬的筆畫(後世成為所謂八字法)的自由,在紙上構造出壹段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樂舞以供使用。所以他說書法是壹種“有意味的形式”。這種所謂的“意”,其實就是作家想通過自己獨特的形式表現,以及自己獨特的美感來傳達的某種情感或信息。就此而言,書法的確是壹種“紙上的舞蹈”,是筆的舞蹈,是線的舞蹈,是人的舞蹈。作為壹名舞蹈演員,在四處遊蕩時,陶然自滿、癡迷、陶醉,忘記了自己。他終日致力於書法藝術的追求,把書法藝術視為自我精神的外化,視為旺盛之道,超出了他的功力,超出了他的技巧。真正做到相應的心手,意寫,和諧流暢,發自內心。如果這樣,羈絆就沒了,藩籬就沒了,僵化的形式化就是靈魂飛翔的翅膀,精神漫遊的載體,自我飛翔的助力...書達到這種境界,才稱得上大美;人到了這種境界,就自由了。這不就是所謂的藝術本質及其形而上的追求嗎?

(4)

中國奇石博物館館長李稱贊陳家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有壹個朋友送的奇石,石面黝黑,橫向突起,像中柱延伸的效果壹樣出現壹個自然的“壹”字。他的筆力渾厚有力,筋骨舒展,意氣風發。賈林珍如獲至寶,特意將翟命名為“壹石齋”。“壹”在中國文化中有非常豐富的含義,如蘇軾的“以小見大,以大中見小,壹為千萬,千萬為壹”;有壹個完美的比喻,比如天衣無縫,天衣無縫;有比喻原物或原物的,如老子的“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天清,地平...萬物生壹”等。後者其實有道的意思。嘉林的“壹石”之名是否象征著他在書法上的追求?這是什麽追求?科技與道家融合?憑本事?或者說,有來自無我的我(或者反過來)?從有限中求無限?

藝術無止境,前路漫漫。舞者加林當然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回答。我對此深信不疑。

  • 上一篇:趙孟俯簡介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世界遺產名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