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漫在其微博主頁的介紹是國際時尚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 身 兼雙職的陳漫因此前所拍攝的圖像而被“罵”上熱搜,並引發輿論熱議。
引起爭議的,還有2012年陳漫為壹本國外獨立時尚雜誌《i-D》所拍攝的《中國十二色》系列作品,由於陳漫引發的熱議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將此前陳漫拍攝的《少先隊員》等作品再次翻出議論。
陳漫拍攝對象造型大都細眉毛、瞇瞇眼、單眼皮,或是膚色慘白雙頰塗有鮮艷的腮紅、櫻桃小嘴抹上紅色胭脂,並指其“醜化亞裔形象”,並未反應當今中國女性的樣貌,被稱“拍攝手法不正當”。
作品是否能夠人人喜歡,其實是見仁見智,考慮到陳漫拍攝的作品為中國具備的觀看者,其創造呈現的風格、元素是否已考慮到消費者在特定場景觀看的反應?如果說她的時尚視覺元素在西方迎合主流,那麽,對於被網友唾棄的“陰間風格”,陳漫是否考慮到其作品在中國展出時觸碰了文化的禁忌?
壹張標榜藝術的作品很難論對錯,這個事件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麽壹張照片可以在如今的社交網絡上會引起“熱議”背後的思考:它傳達了什麽樣的美學價值?”
對此,鳳凰網時尚對多位從事時尚以及藝術領域的人士進行了采訪。
是誰在定義“美”與“時尚”?社會學家齊美爾曾說過時尚是階級分野的產物,像其他壹些形式特別是榮譽壹樣,有著既使既定的社會各界和諧***處,又使他們相互分離的雙重作用。
就像壹幅畫框既內在地賦予了藝術品連貫的、獨立的本質,又外在地隔絕了藝術品與周圍空間的所有直接關系;除非我們分析外在與內在的雙重影響,否則,這樣壹些形式的同壹力量無法被表達。
而在此前的語境當中,時尚(Fashion)類似於壹種表達權力的載體,試圖去“控制”時尚的人,則變成手握權力的人。
這群人,很大程度上“引領了”時尚、潮流、與審美。這樣理解,時尚的圖像與潮流成為從上至下發布其權力的路徑。這也是為什麽會有壹群“大師級別”設計師人物的存在;在秀場發布會中, 攝影師 是其中壹部分,品牌更是其中壹部分。
這些人通過聯合和合作,向大眾表述,何為他們眼中所認為的“美”與“時尚”,這種影響力不僅關表面的“美”,深層次地去說,這是對社會心理層面的影響力。
以很多明星至今都以登上美國《Vogue》雜誌封面為榮為例,這是拜服於權力之下的壹種表現。眾所周知,《Vogue》雜誌在時尚產業中手握的時尚權重是不容小覷的,幾乎每壹位超模,或明星都會以“登上Vogue”為榮。
引領,其實也是在探尋對於美的邊界的過程。只是,有壹些“邊界”不能令觀眾感到“舒適”。90年代初,英國超模Kate Moss等人為Calvin Klein Jeans拍攝的壹組牛仔褲大片,出鏡拍攝的模特均為“瘦骨仙”。因而很長時間,“瘦”以及能夠塞下“32號尺碼”服飾的模特成為時尚圈所青睞的,只有符合這壹屬性,才有機會走上更大的舞臺,被更多的人看到。
盡管這般審美當初也被很多人“抗議”,但不得不說如今依舊有些審美還在“挑戰”著大眾的接受程度,比如說臉上有白癜風的模特Winnie Harlow,牙縫寬大的模特Lara Stone與Lindsey Wixson,雀斑模特 Adwoa Aboah等…
所謂的美並不壹定是純粹的“美感”,在藝術與設計領域裏還有另外壹個派系和風潮,叫做“審醜文化”,這種文化是對所有追求最單純、最唯美的效果風潮的逆反。
也許對於壹部分人來講,這些模特的“缺陷美”不能夠代表主流審美中的“美”,但她們的面孔代表大眾對“主流審美”的另壹種思考——可能覺得不適,但不觸碰底線,創作者有其傳達的心理邊界。
陳漫現今作品與中國潮流脫節,其來源於西方話語體系下的時尚優越感正在被不斷增長的中國文化及民族自信所挑戰。
陳漫作品與現實審美的“格格不入”Valerie Steele曾在《Fashion Theory》壹書中指出,“時尚”是作為身份認同的文化建構。且時尚並非是幾件漂亮服 裝的“潮流”與“趨勢”所相關的,?而是折射社會變遷過程的壹面鏡子。
在西方,1960年左右成為時尚快速發展的年代,這股發展伴隨著女性力量的覺醒。反應到時尚上,女性逐漸熱愛露出腿部線條的迷妳裙,當時的設計師也開始掌嘗試新的服裝款式,例如寬松的無袖衣、喇叭裙和喇叭袖等,最後迷妳裙成為當時的流行趨勢。60風格現今回憶仍然有令人積極向上的蓬勃及朝氣。
回歸到陳漫事件,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實質是“文化話語權爭奪的局部戰役”。
陳漫被稱為在國際時尚產業中地位較高的中國攝影師,也是“引領者”,為什麽她的作品會在如今的語境中顯得“格格不入”?對此,鳳凰網時尚采訪了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從事藝術教學的大學教授。
“東方刻板印象”元素的強化作 為東方 刻板印象中的典型元素如網友反響強大的“瞇瞇眼”,鳳凰網時尚向多方從事於時尚與藝術領域的人求證如何定義“瞇瞇眼”。
研究中國美術歷史的學者向我們表示,為什麽“瞇瞇眼”這個元素會令我們產生這樣大的反應,實質是因為此前在國際體育賽事的賽場中,有歐美球員運用瞇瞇眼元素向亞洲族群進行“挑釁”,加之上個世紀也有歐洲漫畫用此元素去刻意嘲諷亞洲人,基於此背景,在藝術作品中過分強調“瞇瞇眼”這壹特質時,確實產生“不適感”。
實際上,丹鳳眼在中國古代是美女的象征。例如,《紅樓夢》中對王熙鳳的描寫是:壹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相傳唐代周昉繪制的《簪花仕女圖》,描寫了六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其中女子的特征也是丹鳳眼。
另壹方面,我們向研究服裝史的老師求證,在翻閱大量資料之後,這位老師說實際亞洲人與歐洲人的人種不壹樣,亞洲人的特點在很多傳統繪畫中,尤其是宋朝以後,繪畫裏面的侍女,眼睛都是細長的丹鳳眼。
“壹個攝影師的作品與她個人的表達沒有對錯,因而這裏面彈性的東西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把它量化,沒有辦法定所謂的標準,不管從美學的角度還是從史學的角度。”這位老師向我們說到。
如今的輿論導向的“炒作”認為這些元素是在“醜化亞裔”。但十分無奈的是,如果輿論支持瞇瞇眼元素,那還會有壹些人用這部分元素當做他們的‘個性’,可能在下次的創作中會把所有的模特用“瞇瞇眼”表達,通過此事炒作自身,這也是個不良的循環。
壹位設計系的老師向我們表示到,“現在的社會是很容易被炒作起來的,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他們爭議的部分就是中間那個比較抽象說不清楚的部分。”
美的標準雖然不是唯壹的,但卻是會因社會發展進步而變化的。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話語權提升之後,越來越強調文化自信,在這種文化自信的大的風潮下,“我們開始有思考自己的傳統是什麽。無論從服裝也好,文化習俗也好。”這位老師繼續向我們說到。
在設計教學中,“美”確實沒有統壹的標準,創作者的基本功是要有自己的表達的方法和觀念,建立起自己的審美,這種審美必然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將自身對於傳統的理解更充分地表達出來。
對於傳統的理解和應用是基於對傳統有真正的理解和研究的,而不是單純的挪用表面的形態,壹定是基於深入的專業的研究。
其次,在做設計表達的時候,要充分了解發生的語境是什麽,它可能涵蓋的意義是什麽,該如何規避掉壹些容易引起爭議的元素。
另壹方面,這位老師向我們表示“隨著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更深刻,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弘揚我們自己的傳統,不管大眾了解還是不了解,他們的內心壹定是希望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傳統傳承方式,從這件事情反映出我們這個時代現在是在向前發展的。”
從流行的角度來講,時尚是引領潮流,在過去,時尚是西方話語體系,正如60年代物質上的充裕,人口年輕化,時裝潮流化,奠定了現代風格以及隨後的音樂、建築、時尚的飛速發展。那麽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和中國民族自信的增強,全球的話語體系正在發生變化,單純壹味迎合西方審美標準必定會與中國快速發展的現實背道而馳,也必定不會贏得現今中國年輕人追逐潮流的心智。
在服裝領域和建築領域裏普遍的風氣,叫做“以倭代唐”。因此,在文化上的差異要分清楚,同時也要把發生的事情綜合放到設計思考裏面。
在以西方話語主導的時尚領域,如果藝術家能夠真正挖掘中國年輕人的真實自我,並將其藝術化,那才能去表達“真實的自我”。
不僅追求唯壹“美”的形式,更要對真正代表傳統民族文化及對應內核的這些時尚形態的發掘和創造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中國乃至海外輸出中國美,是當代藝術家、時尚意見領袖擔負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