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除了「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哪些寶物?

除了「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哪些寶物?

1978期間,考古人員在湖北睢縣擂鼓墩發掘曾侯乙墓,轟動壹時。墓主人是戰國時期江漢地區的曾國國君,名叫乙,墓中出土的文物世界罕見,其中最著名的是青銅編鐘,有65件。令人驚訝的是,編鐘還能發音,同壹個鐘能發出兩種不同的樂音,互不幹擾。聲音純凈優美,可以播放多種中外音樂。這真是世界上的奇跡。

壹、規模最大:

截至目前,我國已出土編鐘100多批,上千件,主要分布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其中,曾侯乙數量最多,規模最大,重量最重,保存最好。編鐘共65套,分三層三組懸掛,長7.45米,寬3.45米,高2.78米,總重5000多公斤。隨州不僅出土了65個曾侯乙的編鐘,還出土了36個曾侯乙二中的編鐘,新火車站廣場的編鐘等等。可以說隨州出土的編鐘是世界上最多的。

二、最佳技術:

曾侯乙編鐘融先秦工藝美術於壹爐。它的鐘身紋飾,栩栩如生的青銅武士,金光閃閃的交錯金銘文,黑紅相間的彩繪橫梁,鏤空花鳥的銅袖,鐘和平衡上的鑄紅銅紋飾,青銅基座上交錯的寶石,都是塑、刻、雕、繪的。設計巧妙,氣勢磅礴,是世界工藝美術史上的傑作。

三、最音樂:

整套編鐘音色優美,低音深沈渾厚,中音圓潤簡約,高音清脆通透。音域從C2到D7,中央音域完整,有12個半音,與現代以c大調為基礎的語音體系壹致。它可以在皇宮中旋轉,演奏五到七種音調的各種音樂。曾侯乙編鐘兩個音。每口鐘有兩個音,音程三度,可以分開敲,互不幹擾,也可以同時敲成悅耳的和聲。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將中國音樂的歷史提前了400多年。

第四,最多的銘文:

全套編鐘銘文* * * 3755字,銘文數量為出土青銅文物中最多。銘文內容為編號、記錄、註音、樂理,銘文大多有誤。鐘雉部有“曾侯乙為持有者”五個字,說明鐘的主人是曾侯乙。《樂律論》解釋了某壹聲音在曾國、楚、晉、齊、申、周等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名稱及其對應關系。其中有壹個鐘上的銘文,記錄了楚惠王在他執政的第56年(公元前433年)親自向曾侯乙贈送了壹口鐘,表明了曾和楚的友誼。

1.編鐘是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跡。

隨州曾侯乙編鐘是數量最多、分量最重、旋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壹套編鐘,堪稱“編鐘之王”。任何有機會聽到和看到它的人都驚嘆於它永恒的傑作,稱贊它是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瑰寶,是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跡。曾侯乙編鐘上刻有關於音符、音標、法名關系的錯別字2828字,共計3775字,包括鐘框筍(梁)上的題字、編結配件上的題字、編鐘上的題字、編鐘上的題字。其內容是先秦音樂法律的重要資料,被專家學者稱為“壹部珍貴的音樂理論著作”。共有64個編鐘(除了楚惠王送給曾侯乙的那個),每個編鐘能發出兩個音,每個音都是三度的和諧關系,其音階相當於現代國際通用的c大調。整套編鐘音質純正,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達到五度(C2-D7),12半音齊全,音調多變。他們可以旋轉宮殿,用和聲、復調、轉調的手法演奏各種樂曲。實踐證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而不是之前壹些專家認為的秦漢時期,也不是從古希臘傳入的),中國音樂就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在七音、五八度、65,438+02半音、宮殿旋轉等表現技法上已經形成了理論和實踐。所以出土的編鐘要重新估價,世界音樂史要重寫。著名音樂家賀綠汀說:“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2.編鐘是古代鑄造史上的高峰。

隨州的編鐘和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不僅為考古學、天文學、古文字學、歷史學、古代科技史、音樂史等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也為研究古代青銅鑄造史提供了大量實物。墓中出土的青銅禮器、樂器、青銅兵器、車馬等4640余件,重10噸,消耗銅、金、錫、鉛等金屬約12噸。這些青銅器因其復雜的形狀和精美的裝飾圖案而在世界上罕見。經現代科學鑒定,其制造工藝綜合運用了泥鑄、分鑄、軟焊、釬焊、雕刻、鑲嵌、鉚接、熔模鑄造等技術。尤其是編鐘鑄造,為了保證編鐘的聲學效果和綜合性能,高純銅和鋁錫合金原材料的科學配比和鐘壁厚度的科學設計都達到了完美的程度。這些都說明當時中國金屬冶煉鑄造的技術水平也達到了“世界之巔”。

3.編鐘是中華文明創造的輝煌。

中國是鐘的王國。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時鐘,有著“敲鐘吃飯”的燦爛文明。中國鑄鐘的歷史從原始到戰國經歷了壹千多年。據考,鐘的前身是鐘,從最初的瓷鐘到商代早期的扁圓形銅鐘,再到商代的鈸,西周中期旺姆的鐘發展為八個壹組,春秋時期的九個或十三個鐘後,發展到戰國時期的大鐘。從單音鐘到按音階排列的音樂鐘,凝聚著古老中華民族的智慧和中國古代科技的結晶。史料表明,世界文明古國埃及、巴比倫、印度也曾練過鑄鐘,但其鐘口都是圓的,而且無論怎麽敲,圓鐘都是壹個音高,持續時間長,形成了旋律。隨州曾侯乙編鐘成為音樂鐘的關鍵在於其恰當地使用合金材料,成功地采用“復合陶模”鑄造技術,以鋁、錫為模具材料的熔模法,合理設計鐘壁厚度,鼓部鐘腔內聲脊的排列和純火熱處理技術,使鑄件形成“瓦形”,形成“雙音帶”。只有這樣,編鐘才能被壓紋,同時也在其所在的振動區起到負載作用,加速高頻的衰減,幫助編鐘進入穩態振動。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文明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創造的輝煌。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劉克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隨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做了大量研究。他認為:“隨州曾侯乙匯編是科學技術史上最早、最復雜的系統工程。擁有完整的技術體系,豐富的工程語言,世界壹流的鑄造技術,工程圖學價值巨大。它是世界上任何壹部科技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科技和藝術的寫照,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典範。可與古埃及金字塔、中國萬裏長城、空中花園等世界奇觀相媲美。

  • 上一篇:長汀客家鄉村旅遊景點介紹 長汀鄉村旅遊必去十處景點
  • 下一篇:非常24小時第三部的分集劇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