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壹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 弟花雄,母親姓袁,壹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壹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
說到籍貫裏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誌》說她是完縣人,《大清壹
統誌》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誌》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誌》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麽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壹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壹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壹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
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
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
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
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
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壹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壹種社會
中。
這時立國已壹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裏。”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
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誌,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
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麽的急促緊張,是多麽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
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壹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壹
個世界。暮色蒼茫中,壹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
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麽
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鍁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沈沈,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
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裏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壹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
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壹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
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麽?過去與妳壹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
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麽自豪。
------------------
建議是買壹本《上下五千年》或《二十五史》。那裏故事比較多,也很詳細。
隋唐瓦崗起義,
薛剛反唐。
隋朝歷史很全的網站
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sui/sui.htm
隋代文學的作者:
基本上由兩部分人組成:壹是北齊、北周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陳入隋的文人,如江總、許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還有隋煬帝。
隋朝著名人物: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花木蘭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根本原因
當時正值隋朝和朝鮮開戰的時期, 為了運送糧食的需要
而開鑿了大運河,由此可見南方已經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因此選南方經濟的發展
其實開鑿大運河還有皇帝的主觀因素,為了個人享樂.但這不是根本原因.
--------------
隋朝王通的<止學>
隋朝 文中子(王通)
智卷壹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
用勢卷二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兇也,智者不衿.
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於力也,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眾成其勢,壹人堪毀.強者淩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利卷三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禦小人而莫禦君子矣.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辯卷四
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譽卷五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忌焉.
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
賞名勿輕,輕則譽賤,譽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德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
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情卷六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壹,鬼神莫測.
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癡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蹇卷七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大,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釋怨卷八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心卷九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誌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修身卷十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
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如何評價隋煬帝及隋朝
/question/5401081.html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