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集美鰲園門票10元/人;
集美歸來堂門票— 10元/人;
陳嘉庚先生故居門票—10元/人。
龍舟池,陳嘉庚先生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劃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辟了壹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倡導“誠毅”精神,壹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壹”,堅持到底。 《集美學校校歌》
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
山明兮水秀,勝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與黌;英才樂育,蔚為國光。
全國士聚壹堂,師中實小***提倡。
春風吹和煦,桃李盡成行。
樹人需百年,美哉教澤長。
“誠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龍舟唱晚”集美學村音樂節
2013年10月25日至2013年10月26日,“龍舟唱晚”集美學村音樂節正式登場,20多支樂隊和數千名高校學生、市民遊客壹起,以音樂形式***慶集美學校百年校慶。
微電影《這就是集美》獻禮集美
微電影《這就是集美》片長不到13分鐘,以壹臺相機為線索,通過講述“丟失相機——尋找相機”的故事,巧妙地將集美的城市風貌展現其中,匠心獨運的構思、生動傳神的人物、唯美流暢的鏡頭,演繹了壹個發生在集美的浪漫故事。
首屆集美學村藝術節
從2014年10月23日至2014年01月09日,首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從開幕到閉幕歷時近3個月,藝術節以“弘揚嘉庚精神,建設人文集美”為主題,先後組織了4項論壇活動、13個比賽項目和11場展演活動,以及開幕式、閉幕式和頒獎晚會,各項活動數量達到30余項。
集美學村文化研討會
2015年01月10日,首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壹——集美學村文化研討會在集美區行政中心召開。此次研討會由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大學黨委宣傳部、集美學校委員會主辦。
首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閉幕式
2015年01月13日,首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集美龍舟源於嘉庚文化
舟文化起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集美的龍舟賽,則是在陳嘉庚先生的努力下壹步步發展到現今的規模。早年陳嘉庚先生十分敬重愛國詩人屈原,痛恨“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主張國人要強身健體,報效祖國。新中國成立前後,陳嘉庚先生在致力於回國參政、興辦教育和故鄉建設的同時,不顧年事已高,仍奔走呼號,大力弘揚民族體育文化活動,把能夠彰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龍舟賽活動,引入集美學村。這不僅活躍了學村師生和村民的文化生活,還大大增強了師生及村民的體質。當時集美是個小漁村,大部分村民以海為生,練就了壹身好水性和劃船功夫。陳嘉庚先生在致力於辦教育的同時,還積極倡導水上運動。他將村民們組織起來進行劃船比賽。最早劃船比賽是在集美東南端的海面上進行的。時值端午節,潮水大約在下午3時漲滿,鼓聲拉開了壹年壹度的劃船比賽的序幕。歡呼聲響徹天宇,好不熱鬧。參加龍舟賽最初都是挑選些身強力壯的男人,自由組合。更有趣的是曾讓結婚的男子與未婚男子比賽結果,常以未婚的青年男子不敵已婚男子告終。集美的龍舟賽,由最初單壹的男子參加發展到男子、女子都可參加,由村民自發性的比賽,發展到學村教工、學生參加的比較大規模的學村龍舟競賽。50年代前後,比賽由海面逐漸轉移到中池(現集大水院養殖場)舉行。從此,學村龍舟賽便有壹個比較固定、安全的活動場地。 教學規模
八十多年來, 集美學校不斷充實擴建, 已擁有學領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12所院校、具備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學村了。集美學校***有81131名畢業生, 他們遍布世界各國和臺港澳地區, 有不少是著名科學家, 社會活動家, 實業家和專家學者。集美學校擁有在校師生員工15000余人, 其中學生12000人, 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00余人, 設50個專業, 開設課程800多門。集美學村變身現代大學城,邁向國家級教育強區。
獲得榮譽
2004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僑聯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廈門市十大城市名片”、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福建省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學村規模
民國2年(1913年)3月,陳嘉庚在集美小學假借陳氏祠堂開學後,出資2000元,購買村西壹口面積約數十畝的魚池作為校址,費資1.6萬元建築校舍,奠定集美學村的第壹塊基石。此後,集美學村的集中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為民國7年至14年(1918—1925)。這段時間,陳嘉庚經營海運和橡膠業連獲巨利,總資產達1500余萬元,將資金大量用於校舍建設,也是學村建設的黃金時期。這壹階段建設的建築按樓群分布,可分為集美小學校舍、師範和中學校舍、水產航海與商業學校校舍、女中與女師校舍、農林學校校舍、幼師與幼稚園校舍、公***機關建築。校舍建築有居仁、尚勇、立功、立德、立言、約禮、博文、尚忠、誦詩、即溫、明良、延平、允恭、肅雍、文學、敦書、務本、崇儉、瀹智、葆真等20樓,累計50層,481間,建築面積3.6萬余平方米;公***機關建築和生活服務設施有大禮堂、醫院、圖書館、科學館、音樂室、電燈廠、宿舍樓、住宅樓、廚房、膳廳、水房、浴室、廁所、倉庫、植物園、養殖池等,總計建築面積約26萬余平方米。第二階段為1951—1961年。集美學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多次遭受敵機和炮火的轟炸,校舍大半被毀。陳嘉庚1950年9月回集美定居後,將在新加坡企業股份紅利和李光前、陳文確、陳六使等僑親的捐助,加上人民政府的資助,***籌得人民幣1256萬元,均用於集美學校的恢復和建設。從制定規劃、設計到備料施工,事必躬親。每日兩次巡視工地,來回步行數華裏,從未間斷。這壹階段的建築,可分為南僑建築群和以南薰樓為代表的大型建築兩部分。南僑建築群為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校舍,擁有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膳廳等大小建築25幢,建築面積35082平方米,可容納近4000名學生上課和350名員工辦公和住宿。其中,以“南僑”命名的16棟,分作4排,逐排加層,由低到高,整齊雅致。南薰樓高達54米15層,擁有教室近百間,建築面積8105平方米。整座樓宇呈飛機形狀,中間宛如機身,兩側猶如機翼,聳立於海濱,時為全省最高建築,也是集美學村的標誌性建築。另有道南樓、海通樓、克讓樓、黎明樓、福東樓、延平樓(重建)、新圖書館、新體育館、航海俱樂部、遊泳池(大、小各壹)和福南大會堂。福南大會堂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可容納5100人開會。這壹時期的建築尚有龍舟池、鰲園、集美解放紀念碑等。據統計,10年間擴建校舍和公***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為1949年以前校舍總面積的3倍多。第三階段為1994年集美大學成立前後的校舍建設。至2007年,集美大學建有教學大樓、行政大樓、圖書館、文科大樓、理科大樓、實驗中心、學生公寓、生活中心、禮堂、體育館和田徑場等設施,占地73.33萬平方米,新建校舍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新校區綿延2千米。
教學條件
集美學校建校90多年來,遵循陳嘉庚辦學的宗旨和思想,以“誠毅”為校訓,兢兢業業地進行辦學實踐,為教學活動提供壹流的教學設施,創建壹流的學習環境,組建壹流的師資隊伍,努力將學校辦成全國壹流的學校。集美小學創建伊始,陳嘉庚即十分重視教學設施和設備的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除了建築寬敞的教學樓以外,還建築了為教學服務的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美術館、音樂館、印刷廠、自來水廠、電燈廠等。早在1930年代初期,學校圖書館庫藏的中外圖書已多達13746種;科學館置有理化儀器設備、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人體生理標本數千種;水產航海學校置有實習船4艘,設有水產養殖場、水族館、漁具實習場、信號實習場;農林學校辟有農林場、附設加工廠;商業學校開設實習銀行、商店;學校建有遊泳池、大型足球場和400米跑道的大操場。校園占地面積達224.23萬平方米,生均44.7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65.45萬平方米,生均33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29億元(不含集美小學和華文學院),館藏圖書325.29萬冊。集美學村三面臨海,波光靄影,碧海藍天,環境優越。各校在做好校舍和基本設施建設的同時,註重校園環境的建設,為教學活動創造幽靜的環境。經過歷年建設,各校校園栽植榕樹、芒果、柏樹、鳳凰木、四季青等花木100余種55萬余株,鋪築花圃草地5.46萬平方米,辟建水池3.33萬平方米,栽種綠籬7700余米,建亭25座,雕塑、文化石、文化柱27座,綠化總面積71.8萬平方米,校園綠化率達32%。走進校園,綠蔭遮日,花木扶疏,紅墻綠瓦,飛檐畫棟,水榭亭臺,構成了壹道美侖美奐的校園風光。陳嘉庚辦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敦聘名師或高級專門人才來集美執教。其中有學者錢穆、楊晦、阮真、吳康、馬瑞圖、蔣希曾;文學家吳文棋、許欽文、王魯彥、潘訓、汪靜之、方瑋德;農學家章文才、彭家元、陳緣;林學家葉道淵、殷良弼;體育專家吳振西、莊文潮、吳德懋;畫家林學大、張振鐸、張書旂;經濟學家黃綬銘、陳慶瑜、陳式銳、葉書德;水產航海專家馮立民、張榮昌、楊振禮、沈漢祥;教育家葉淵、蘇師穎、黃則吾、張宗麟、陳村牧、王秀南等。並曾邀請魯迅、蔡元培、馬寅初、馬敘倫、林語堂、胡漢民、朱執信、吳稚暉、李石曾、林森、余日章、淩冰、丁作韶等國內學者名流和美國的杜威博士、克伯屈教授、艾迪博士、俄國史祿國教授等來校指導。解放後,教師隊伍不斷發展,至2007年,上述8校,***有教職員工4007人,其中擁有大專學歷的1197人,本科1548人,研究生89人,碩士878人,博士21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840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73人。
教學業績
90多年來,集美學校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各種人才。至2007年,集美學校畢業生總人數125596人。其中,小學畢業生17821人,中學畢業生34382人,中專畢業生20105人,大專畢業生17160人,本科畢業生24040人。各類畢業生中,在各界卓有成就的不乏其人。科技界有美國著名醫學家李景昀、葉蕓英,臺灣國際農業經濟學家王友釗,著名物理化學專家蔡啟瑞,水稻專家蔡俊邁,茶葉專家莊晚芳,獲全國自然科學壹等獎的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張乾二;在海洋化學研究方面受到國際海洋化學界矚目的廈門大學教授李法西,山東海洋學院教授沈漢祥,原中國科學院廣東分院院長邱秉經;文藝界有著名作家白刃、馬寧,中國新聞社社長洪絲絲,著名音樂家、1930年代曾在世界交響樂比賽中獲得冠軍的蔡繼琨,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永玉;社會科學界有李純青、陳乃昌;文教界有林采居、梁披雲、姚寶酋,體育界有吳再興、林紹洲、黃柏齡;航運界有曾任世界上最大最豪華客輪伊麗莎白皇後號船長、上海救助打撈局總船長鄭秋墨等。另有革命先驅者羅明、李覺民、羅揚才、郭滴人、朱積壘,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等。 陳嘉庚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 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壹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壹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臺灣省全圖”。
李林
在延平樓右邊有壹座手持快槍躍馬飛奔的銅雕像,那是歸僑集美校友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李林原是壹棄嬰, 被華僑收養, 4歲赴印尼探親,後又回到集美求學,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再到上海入中學, 北平國民大學參加抗日愛國鬥爭,並參加中國***產黨。受黨的派遣到山西雁北建敵後根據地,任雁北遊擊隊政委,騎兵營教導員專署秘書主任等職,1940年4月, 在反圍攻中陷入重圍,壯烈殉國,犧牲時不滿30歲。李林領導山西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