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雨花臺風景區的名勝古跡

雨花臺風景區的名勝古跡

有雨花亭、甘露井亭、重耳廟、乾隆禦碑亭、李傑墓、明太監易慧碑、楊邦墓、方孝孺墓、慕名亭、辛亥革命馬和墓、木樨園、西苑、怡園、梅崗、雨花石博物館、江蘇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等20余處名勝古跡和建築。雨花石文化區分為神話傳說、科普展覽、沙灘觀賞三個部分,由天華雨花廣場、踩花尋石、雨花石傳說、戲臺問天雕塑、雨花石博物館、雨花茶館、雨花沙灘、植物觀賞等景區(景點)組成。其中,雨花溪沙灘厚度達30厘米,為中外遊客提供了壹個享受“雨花臺拾雨花石”樂趣的絕佳場所。

天華雨花廣場門口照壁上的題詞,是南京名剎棲霞寺方丈龍翔法師所寫,有著超凡脫俗者的神韻。墻照前的雨花寶鼎套是1.8m,是圓鼎,有耳,有圓腹。腹部微縮,三柱足中空。鼎腹正反面飾有平紋,寓意聖地,梅花點綴其中,寓意天降甘霖。“雨花寶鼎”四個字分布在鼎腹四周。鼎腹花紋是壹種經典的古代裝飾紋樣,青銅鼎的裝飾紋樣是參照經典古代青銅鼎的花紋設計的,造型簡潔大方,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內涵。雨花區寶鼎周邊種植單瓣櫻花,早期櫻花雕謝時飄落的五彩景象,體現了“雨從天而降,地化為石”的主題,營造出“遊人不知春將盡,踏花亭前”的意境。雖然廣韻大師永遠地走了,但花落如雨的神秘時刻卻永遠地定格了。施宇華博物館位於雨花臺風景區(施宇華文化區東部),始建於1989年10月,是中國第壹座賞石文化博物館。新博物館於2007年9月竣工,並正式向公眾開放。是弘揚雨花石文化,普及雨花石科普知識,豐富人民文化生活,開展雨花石文化藝術研究交流,欣賞美景的重要場所。展廳* * * 800平米,重點展示起源與成因、歷史與文化、審美特征以及藏品中的珍品;雨花石的收藏和研究成果集中展示。流動展覽線將帶領妳走近雨花石,感受雨花石,感受它的美麗、寧靜、忠信、無私。

該館從自然科學和詳實的標本角度,全面介紹雨花石的定義、成因和研究價值。在自然雨花石藝術中,觀眾可以欣賞到雨花石的各種古今人物、田園風光、花鳥、動物、工藝品。同時展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代文人墨客、石藏家的專著和詩詞,以及許多精美的雨花石圖片,極具觀賞性,人們在欣賞美麗的雨花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雨花石博物館優美環境帶來的愉悅。雨花閣,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壹,重建於1997,位於雨花臺景區東崗(又名梅崗)古雨花臺遺址上。

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尤其是城南雨花臺地區。“南朝四百八十殿,多少塔煙雨”這首詩,反映了當年的情景。相傳在梁武帝時期,壹位名叫廣韻大師的和尚在高廟頂上設壇講學。500多名僧人端坐聆聽,講得繪聲繪色。他們被它迷住了好幾天,便動了佛祖,雨花從天而降,化為石頭,故名“雨花石”“雨花臺”。

北宋末年,在古老的雨花臺上有建築,清朝末年,在原址上建了廣韻廟,後來被士兵摧毀。如今,重修後的雨花閣有三層四檐。在內殿,有壹幅廣韻大師描繪雨花臺歷史淵源的巨幅瓷磚畫。有壹個講經石基座,周圍散落著99顆雨點石,營造出廣韻大師盛況空前的講經場景。講經石基座後墻上掛著壹幅30米長的《法顯和尚西學佛經繪畫圖》,詳細描述了比唐僧西天取經早300年的法顯和尚西天取經(錫蘭)的全過程。凸顯了雨花臺千年歷史的豐厚底蘊。外館四周是南郊景點地圖,陳列著文物、古董、仿古器物。以著名書法家陳大羽、魏天池為首的22位書法家所寫的44副對聯裝點著陽臺回廊。方孝孺(公元1357-公元1402),明代寧海人,字直。寫作時,我以助教的身份教學士。燕王楚棣南下,攻占了首都,惠帝倉皇逃走,棣乃稱帝。叫孝順和子女起草書信。孝哭著把筆扔在地上說:“妳死了,就不能寫信了!”因此,873人受到宗族親友的懲罰,學者們稱此為鄭雪先生。據傳說,主人撿走了他的遺體,埋在了這裏。

方孝孺墓位於北緯3215 ',東經1198 ',雨花臺烈士陵園北坡,雨花臺南二泉後山。

方孝孺墓是明朝萬歷年間湯顯祖所建,歷代都有修繕。現存的明代方正學(孝與儒)墓碑,是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八月兩江總督李鴻章所立。旁邊的碑文是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重修的。抗戰時,他也被砸倒在地。後來修好了。

1999,雨花臺景區重修方孝孺墓。現在的墓區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銅像和24處碑文組成。方孝孺銅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雕塑,題詞由當代著名書畫家題寫。墓前平臺、墓碑、土堆、墓室後墻形成軸對稱布局,依山而建,保持了原有的環境風貌。

石牌坊高5.05米,神道連接牌坊和墓碑,高4.2米。著名書法家魏天池書法《明太祖先生墓》鐫金。墓冢是在原墳丘上建造的,下部為直徑4.6米的圓柱體,上部為直徑2.1米的半球,總高4.5米。墓區全部用青石建造。環境幽靜,樹木高而密,翠柏參天,形成了壹道獨特的風景。現在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景區北門踏入雨花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群高大威武的烈士雕塑,這是雨花臺景區的標誌。這是雨花臺的北殉。群雕建於1979,高10.03 m,寬14.2 m,由179塊花崗巖塊拼裝而成,總重量約1300噸,是目前國內同類花崗巖雕塑中最大的。其主題突出,層次分明,上實下虛。9個戴著鐐銬鄙視敵人的工人,冷眼旁觀的知識分子,睜大眼睛的農民,臨危不懼的女幹部,咬緊牙關抿著嘴的小報童,身陷囹圄、充滿勝利希望的女學生,生動再現了烈士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群雕由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劉開渠設計,由廣、滬、京、杭、寧四地雕塑家集體創作。烈士紀念碑建在雨花臺的制高點上,海拔60米。建於1989。位於雨花臺主峰廣場,占地5010平方米。廣場由紀念碑、碑廊和地下大廳組成。

紀念碑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寬7米,厚5米。它由三部分組成:頭部、身體和基座。石碑就像壹面紅旗和壹個火炬。紀念碑正面是鄧小平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碑背有江蘇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題寫的碑文,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

紀念碑前矗立著壹座5米多高的以“寧死不屈”為主題的革命者銅像。雨花臺的特色——景區內的施宇華博物館堪稱國內壹絕。雨花臺原是兩三百萬年前,由古長江及其支流秦淮河的泥沙不斷沈積而成的小山。山上的應時石和瑪瑙石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猶如石中之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明代《統壹南京》說:“雨花臺石,聚寶山出”。雨花石是瑪瑙的另壹個分支。它講究質、色、形、紋,色彩極其豐富,形、紋千變萬化。文人根據其自然顏色和紋路形象,往往給它起很多詩意的名字。

雨花石在地質學上被稱為礫石。壹般來說,人們把雨花石和南京雨花臺聯系在壹起,以為雨花石仍產於雨花臺地區。其實這只是壹個誤解。現代雨花石不產於雨花臺,主要產於南京郊區及長江沿岸的六合、儀征(周振)、江寧、江浦等地。

雨花石產於南京雨花臺礫石層(註:不在雨花臺)。雨花臺礫石層是古代長江及其支流秦淮河和滁河的沈積物。形成了約654.38+02萬-300萬年前的地質時代,即中新世、上新世甚至第四季早期。雨花臺礫石層是南京附近的壹個重要地層,由地質學家劉和趙汝軍在1924年世界地質大會上命名。雨花臺礫石層礫石來源與長江及其支流有關。

雨花臺礫石層的礫石來源有兩種假說:

壹是遠源,即來自長江中遊;二是近源,即來自南京附近。李教授在研究了幕阜山、鐵心橋、秦淮新河等地的原始瑪瑙樣品和湖北松滋、四川宜賓等地的瑪瑙礫石樣品後認為,雨花臺礫石層的來源是復雜的,有遠源和近源之分,以近源為主。

問雨花石的來歷,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梁武帝南朝時期,壹個叫廣韻的和尚在獅子崗(今雨花臺)設壇講學,感動了上帝,使之下雨。落地後成為五彩雨花石,後人將講學地點稱為雨花臺。史料中也散有不少詩詞,說雨花石是女神補天的遺石。比如“惜清泉,有時天能補。”(孔任尚詠《六和石》)“天也有物,物不足。所以過去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其不足。”(戰國列子)雨花石也是五色之石。是補天的石頭嗎?其實這都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象,並不充分。顯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學的,雨花石的歷史比廣韻還要長。廣韻理論與施宇華教的結合源於當時佛教盛行的社會背景。如今,時代變了。“南朝四百八十殿,煙雨多臺”(唐杜牧《江南春》)的景象早已被歷史的陰雲湮滅,“廣韻”的神話隨著雨花石觀賞活動的延續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雨花茶是雨花臺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和創造的稀有茶葉,色澤鮮嫩,味道清香。曾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是中國十大名茶之壹。茶園位於陵園景區西南,占地4.5公頃。

雨花茶,茶形渾圓翠綠,如松針,有白毛,緊而直。沖泡後,茶色翠綠清澈,香氣幽靜。喝壹杯,會讓人神清氣爽,齒頰留香,口感醇厚,回味甘甜。

南京雨花茶是綠茶炒制中的珍品,也是中國三針之壹。這是壹種優質的針狀春茶。產於南京中山陵和雨花臺風景區。當茶芽萌發至三葉時,在清明前十天左右開采。只選取壹芽壹葉,采摘2-3厘米長的茶芽,殺青、揉撚、定型、烘幹,用黑焦油手工炒。只用壹個鍋。

雨花茶的特點是緊、直、綠、勻。形似松針,弦緊、直、圓,端稍尖,前苗優美,隱毛,色深綠,綠銀色光,香氣濃郁淡雅,滋味鮮醇,湯色綠清,葉嫩勻亮。開水沖泡,芽直立,起伏,如玉,清香。相當受全國人民的歡迎。雨花茶是南京特產,中國十大名茶之壹。形狀圓綠,線條緊直,前苗婀娜,白毛如松針,象征革命先烈不屈不撓、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名雨花茶。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沖泡後,茶色翠綠清澈,香氣淡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具有解渴、提神、助消化、平喘、解悶的功效。雨花臺的綠化覆蓋率超過90%,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樹木和五顏六色的花朵。杜鵑花是景區特有的觀賞植物,每年定期舉辦盛大的杜鵑花展。

  • 上一篇:鉆石為什麽被稱為“寶石之王”?
  • 下一篇:東莞有哪些免費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