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青花瓷的歷史是什麽

青花瓷的歷史是什麽

壹)青花瓷器的出現

青花瓷器產生於何時?眾說紛紜,莫衷壹是。還是從事實出發吧。本世紀四十年代,人們發現了壹件書有"至正十壹年"紀年銘款的元代青花瓷瓶。從此以後,國內外研究我國古瓷器的人,便根據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色與紋飾方面的特征,把許多傳世的、或出土的和這件瓷器的工藝與裝飾風格相近的青花瓷器,確定為元代的青花。這只帶有年款的瓶子公諸於世以後,中外研究古陶瓷的作為元代創始青花的依據。但是這些青花瓷器紋飾精美,料色濃艷,氣勢宏偉,無論是裝飾還是工藝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在元代已普遍出現,而風格固定趨於成熟,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樣成熟的青花瓷器,不可能是突然出現的,它壹定經歷了壹個草創的階段而逐步達到這樣的水平。所以,青花瓷器的創始時期,近年來有些人根據元代作品本身給人的感覺,宋代的青白瓷盛傳江湖,造成景德鎮瓷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推定青花瓷萌芽於當時已具有質地優良、能清晰以發顯青花藍色透明釉的景德鎮宋窯場。

解放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國文物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大量的考古發掘資料,為我們弄清早期青花的面貌,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元大都遺址時,和景德鎮陶瓷館試掘湖田古瓷窯遺址中,都出土了有確切地層關系的青花瓷器。如景德鎮陶瓷館在試掘湖田古瓷窯 遺址時,發現有青黑釉下彩繪的影青碗底心殘片壹塊,及影青釉下加褐斑點黑彩的虎形枕等遺物,對研究景德鎮瓷器釉下彩繪的起源和青花瓷器的萌芽問題,提供了壹些實物資料。由於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鎮生產的,而景德鎮湖田古瓷窯遺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與國內外傳世出土的這壹時期的青花瓷器基本壹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現。最晚在我國元代(十三世紀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紀六十年代),並為我國的陶工所制作。

二)元代的青化瓷

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發展的需要,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從湖田古瓷遺址所遺存的大量窯具及瓷器碎片中,可以發現當時印有"樞府"字樣的印花器和青花瓷片。在這些瓷片中,有壹種青花的紋飾呈灰青色調、瓷質較差,是用土料畫成的;而另壹種則用筆工整、構圖繁復、發色鮮藍、瓷質細膩,是當時的精致作品。我們推測,這種用土料畫成的青花瓷器可能是當時民間用瓷,而發色鮮藍的精致青花瓷器應該是價格昂貴而遠銷海外的"人間瑰寶"。

由於元青花近年才被人們認識的,因此隨著對元青花的了解,扭轉了過去人們認為元瓷粗率的錯誤看法。實際上元代瓷器隨著青花釉裏紅彩繪碗、盤的出現,無是料色、器型、花紋圖案都已相當考究。從國內外傳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來看,其料色有所謂"蘇泥勃青"型的,即藍裏有黑色斑點,線條有暈散現象;有呈鮮艷的藍紫色的,它非常接近於現代用很純粹的氧化鈷所配制的青料色調;也有呈灰青色的,它可能是使用土料繪成的。就這些情況來看,當時的青料來源比較廣闊。

元代青花不但料色豐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紋裝飾上也相當工整細致,有其壹定的特色。這壹時期比較常見的器物為大盤、瓶和罐。大盤壹般折沿,有圓口和棱花口兩種形式,這種大盤是當時輸出國外的主要品種之壹,現在留存在伊朗、土耳其及印度尼西亞的為數頗多。據韓槐準氏《南洋遺留的中國古外銷瓷》壹書稱:"當時馬來亞人習慣,凡遇宴會,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食之大盤"。馬歡著《瀛涯勝覽》壹書亦有"國人……用盤滿盛其飯,澆酥油湯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的記載,因此元代的大盤可能專為外銷燒制的。大盤常采用的青花紋飾在花卉方面有菊、蓮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竹子和芭蕉壹般是和石頭畫在壹起。禽鳥有飛鳳、鷺鶿、鴨和鴛鴦。獸類有麒麟和鹿。龍的運用也較多,具有特色,如故宮博物院藏瓷中的元代青花雲龍紋梅瓶(見圖15)瓶的造型是小口、短頸、豐肩、瘦足,所裝飾的龍與十五世紀以後明代龍的形狀不同,它的特點是細頸三爪,龍總是和雲或海水畫在壹起。瓶身紋飾多為三組,肩上常為下垂的如意頭紋、紋內畫花卉;中部畫花卉或雲龍紋;下部多為蓮瓣紋,紋內畫蓮瓣或八寶。罐的造型多為直口、短頸、闊肩、瘦足,肩上突起雙獸面耳,口部、頸部、肩上和足上均裝飾得工整細致。如1960年在北京德勝門外出土的青花大蓋罐,小口廣腹、器身通體作十三瓣瓜棱形,上覆荷葉式蓋,蓋紐上畫垂雲紋。蓋面主題為折枝花卉,蓋邊環以卷草花紋。器身口沿以回紋圖案作邊,下飾如意重雲紋。器身主體部分以各種不同種類的花卉作圖案,花卉根部襯以山石。器身下部飾仰復蓮,仰復蓮內分別填以朵花及四葉菊花,兩蓮中間以回紋帶相隔。底足周圍環以卷草紋。象這種在壹件器物上,蓋畫七層,器身畫十層不同紋飾的大型青花產品,比明清兩代考究的工細的青花作品也毫不遜色。又如1970年在北京元大都發掘的青花鳳首扁壺,青花托盞及青花大碗,其中青花鳳首扁壺是壹件空前希世的佳作。它的造型是發晉唐發來的天雞壺發展過來的。景德鎮的五代及宋代仍有雞頭壺的制作。而元代的陶工們巧妙地繼承了這壹傳統造型手法,配合青花對鳳的形象的彩繪裝飾,而與壺體結合得十分自然而貼切。使整個鳳壺的形象更加生動而富有裝飾性。同時吸收了北方民族馬蹬壺的扁體造型,這顯然與使用對象的生活愛好有關的。它的青花呈色鮮藍蒼翠,用的是當時上等好料,所畫筆法工整細膩,也出自繪瓷能手。這樣的作品是當時經過精心設計制作的少量奢侈品,從這些精工的元代裝飾樣上,可以看出與宋代景德鎮影青刻花和定窯印花紋樣的淵源關系,如盤上的回紋邊,及菊花、牡丹、蓮花、雲龍、飛鳳等紋樣造型都從影青刻花和定窯印花紋樣脫胎而出。而新出現在壺肩部的大如意加花紋的紋飾則是受蒙古族的文化影響。這種紋樣以後壹直在明清的陶瓷上出現,成為我國陶瓷裝飾上的特有樣式。其他如1962年北京市新街口北城墻下出土的青花瓶;1964河北保定出土的元代青花加紫開光鏤空大蓋罐、青花八棱執壺;北京市文物管理處1954年入藏的元青花玉壺春瓶;1962年山西博物館入藏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罐;1966年江蘇金坑出土的青花雲龍罐,以及景德鎮陶瓷館最近幾年來在湖田古瓷窯址發掘到的大量元代青花瓷器碎片來看,無論從器型、料色、 釉水、花紋等方面,足可證明元代青花瓷器的質量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完全是壹種成熟定型的產品。

元代,由於青花瓷器的普遍出現和趨於成熟,其產銷情況,元人蔣祁著《陶紀略》(記元代景德鎮瓷業情況的唯壹的書籍)中記述?quot;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揀窯。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由於生產的發展,元代統治階級對景德鎮瓷業的剝削也更為加緊。對瓷窯課稅榨取,是極其殘酷的,關防也極嚴密。在窯座方面,則是"窯之長短,率有相數,官藉丈尺,以第其稅"。"興燒之際,按藉納金"。在關防方面,則"窯有尺籍,私之者刑,釉有三色,冒之者罰。凡利於官者,壹涉欺瞞,則牙商擔夫,壹例坐罪。"這樣,就使當時"巨商,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官之利羨,乃有倍蓰之虧時耶"。同時,元統治者濫發元基金的紙幣--中統鈔、至元鈔,這種紙幣給景德鎮瓷業工人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當時民謠"壹裏窯,五裏焦",即當時真實的寫照。景德鎮的勞動人民在元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的環境裏,為景德鎮瓷器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明代的青花瓷

明代,景德鎮瓷業生產出現了新的局面。自明以來,景德鎮壓倒了歷史上壹切著名窯場,壹躍而為全國造瓷事業的中心。如果說元代的青花瓷器曾動搖了青釉瓷器的地位,那麽從明代起,景德鎮的白地青花瓷器,開始壓倒了歷史上的青瓷。以後,青花瓷器的制作日多,青瓷的制作便逐漸減少了。青瓷的商業市場上甚至下降到這樣的程度,據《明會要》記載:當年壹個處州青瓷碗在海外的價值壹百五十貫,壹個青花白瓷碗就要值三百貫,壹個青花白瓷碗的價格比青釉瓷碗高壹倍,而青花瓷器卻又比青釉器更容易燒成。所以青花瓷器打敗了處州青瓷。景德鎮能夠在十四世紀以後發展成我國瓷業中心,這就毫不奇怪了。

隨著青花瓷器的發展,明代景德鎮瓷業生產進入空前發展的程度。據記載,當時景德鎮被稱為"江南雄鎮。"後人記述這裏的繁華情況是:"轂擊肩摩,四方雲集,巷連鱗接,萬戶星稠,誠江右壹大都會也。"據說當時官窯和民窯將近三百所之多,年產瓷器數十萬件。生產情況是?quot;晝間白煙蔽空,夜間紅焰熏天""終歲煙火相望。"產品則是:"器成天下走。"商市爭售,並遠銷世界各國。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壹書中說:"若夫中華器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之產也。"明代景德鎮的瓷器最主要的就是"青花",從這些情況來看,明代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峰。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封建社會中:"只有農民和手工業工人才是創造財富和創造文化的基本階級。"景德鎮的陶工,正是明代的豐富多彩的青花陶瓷藝術的創造者。明代所制作的青花瓷器,各個不同時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按照它的不同時期的青花瓷器的不同時代特征加以區分的話,那麽,可以把明代的青花瓷器分為:壹、明早期(永樂至宣德);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明中後期(嘉靖至萬歷);四、明末期(天啟、祟禎)。這四個時期的青花用料來源不同,呈色有顯著的區別。

明早期

入明以後,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洪武二年,在鎮設立禦廠。其所制瓷,只求精工,不計成本,專供宮庭貴族享用,這種制度壹直沿襲至清末。青花瓷器是明代瓷器的主流,這時景德鎮的制瓷技術已日臻精美。明初的青花瓷器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宣德時期的作品上,永樂、宣德時期是明代瓷器生產鼎盛時期,而《景德鎮陶錄》雲?quot;宣窯青花最貴。"可知明瓷第壹種的"宣德窯"是以"青花"為代表作的。"宣德青花"的特征為發色深藍蒼翠,明艷渾厚,料色透入釉骨,線條往往有散暈現象及深色暈點(即使用所謂"蘇泥勃青"型的青料)。很象中國畫在宣紙上所形成的墨暈壹樣,加上錯落有致的暈點,筆線自然渾化,別具風趣。的描繪技法上,是采用畫筆描線與塗染,畫面上表現深淺關系是用筆拓出來的,這是宣德及以前的青花繪瓷技術上的特征,因當時還沒有發明運用渾染(分水)法。所繪內容多纏枝花卉瓜果,也有畫壹些人物、園景、魚禽、走獸、海濤雲龍等圖樣,配以壹定的邊腳圖案,在盤碗上又往往裏外都畫,使整個瓷器裝飾得比較豐滿而莊重。又多作大缸、坐墩、大盤、大花瓶等大件器皿,加上濃重渾厚的青花裝飾,更顯得氣勢磅礴,創青花藝術壹代之奇。如故宮博物院藏瓷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天球瓶(見圖16),其造型堅實硬朗,端莊舒展,裝飾以青花纏枝,用筆流暢,用料有濃淡,墨色渾然而莊重,使整體顯得豐盛而又秀麗,是壹件較具代表性的作品。

明中期

到了十五世紀六十年代成化時期,青花瓷的制作有壹個新的轉變。在選料、成坯、燒制上都比較講究。制瓷技術也更加熟練,瓷胎做得細膩輕薄,有所?quot;青花紙薄灑盞之制。"器型趨鉛輕靈秀巧,在繪瓷技法上從單壹的畫筆,發展為用細筆畫線,另用大筆分水的肴痙ā6運?攣錚?諳咼璧幕?∩霞由掀皆鵲納?媯?夠?姹硐值酶?由?鋼攏?⒃黽由? 淺不同的色調,更接近於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效果。在青花色料上,改用平等青料,相傳為景德鎮鄰縣樂平的坡塘青。其呈色秀雅,成為壹種淡描青花,雖無宣青的明艷凝重,亦清麗可愛。《飲流齋說瓷》說:"成化五彩,青花,均極工致,青花藍色深入釉骨,畫筆老橫,康熙猶當卻步也。"這可成化"青花"雖不及宣德,便也有其勝人之處。正德時期出現了壹些青色比較濃艷,裝飾比較豐滿的作品,據《窺天外乘》等文獻記載:正德時已從雲南得到西域"回青",但從裝飾風格上來說,大致上與成化相同。成化以後,中等器物的花紋普遍使用渲染(景德鎮今稱"混水"與古文獻同),那時候的青花碗盤壹式"動累百千",為了要"畫款相同,"不致"參差互異"(《陶冶圖編次》),故把彩繪青花的手藝分割成"畫者只學畫而不學染,染者只學染而不學畫。"(同前註)隨著技術上的精進,專業分工上更為精細,據《天工開物》中說:"***計壹壞工力經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過手七十二",可見分工之細達到何等程度。明代景德鎮陶工曾以其特有的"分工",為人類制造出多少精美的青花器。

明中後期

到了十六世紀二十所代以後嘉靖、萬歷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海外貿易的發達,當時青花器的生產量空前擴大。青花藝術的格調也更顯得華麗繁縟,這表現在官窯瓷器上的大量龍鳳圖案。器形也變得更加復雜,除了制作大件瓷器外,還增加各種形狀的鑲器。更創富麗華貴的青花五彩瓷器,艷極壹時。所用青料是回青。經過淘煉的回青,並加以江西所產的石子青,所青花色調極濃艷,有的呈堇青色有的帶紫紅色,與宣(德)、成(化)時期的青花迥乎不同。其造型與紋樣,也都以繁復異於前代。

明代景德鎮的民窯青花非常發達,畫風豪放雄偉,制作渾厚樸實,是官窯瓷器莫及的。明代中葉以前的民窯瓷器,有許多不寫款,在還可以查考得出來的明代著名的民窯,有明中葉嘉靖、隆慶所間的崔公窯,制品精好。

到明代末期,政治腐敗,國勢動亂,官窯生產幾乎停頓,重工精致的瓷器很少出現。相反,當時民窯的青花瓷器有許多精彩作品,所繪花鳥草蟲、山水人物小品,構圖簡潔清麗,寥寥數筆,生趣盎然。青花色調也很凈麗青翠,另有壹番民間簡樸清新的情趣。

四)清代的青花瓷器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卓越成就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和提高。特別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繪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成就。據《景德鎮陶錄》說:"陶至今日(清朝)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鹹月異歲不同矣。而禦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卷五),青花瓷器以康熙時期的作品最為突出。康熙十九年清朝政府在景德鎮設立禦窯廠,器型大小不壹,式樣繁鑫,青花瓷器的料色,似今雲南珠明料的色調,具有鮮麗明爽之感,青花器物的紋飾,山水、人物、花鳥無壹不齋,稱為清代三冠。其器物樣式,壹變明代風貌。造型多為挺拔硬朗的形式。如棒錘、芭蕉、鳳尾、花觚等式樣,多硬直及方體器型。與當時清麗、明朗的青花裝飾名副其風格能取得相互協調統壹。青花的色調鮮藍青翠,明艷凈麗,嬌翠欲滴。畫法精細挺秀,分色層次增加,甚至在壹筆中分出深淺濃淡的筆韻,表達出純熟的繪瓷技巧和豐富的表現力。如故宮博物院藏瓷青花錦雞牡丹鳳尾尊(見圖19)和青花人物山水紋蓋罐(見圖20),都是康熙時的典型作品。在裝飾風格上,更多地吸取了民間木刻版畫的表現手法,對所表現的形象作概括、誇張的加工,用剛勁、細致的筆法勾線,再以多種深淺料色。渲染,看上去爽朗明快。康熙的青花成就使它壹直都有深遠的影響,它的料色成為後來模仿的標準。《陶雅》說:"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熙)窯,然則青花壹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濃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卷上),《飲流齋說瓷》也說:"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說彩色第四),可見康熙青花是獨步清朝的,《陶冶圖說》中有兩條說到"青料",第八條采取青料說:"瓷器無分園琢其青花者,有宣成嘉萬之別,悉藉青料為繪畫之需而霽青大釉,亦賴青料配合,料出浙江紹興、金華兩郡所屬諸山。………其江西、廣東諸山間有產者色澤淡薄不耐煆煉,止可畫染市賣粗器。"第九條揀選青料說:"用青之法,畫於生坯罩以釉水,入窯燒出,具成青翠。若不罩釉,其色仍是黑色,窯火稍過,則所畫青花多致散漫…?quot;。

到了雍正、乾隆時期,瓷器生產上著重於釉上五彩、粉彩的制作,並得到高度發展,青花的生產受到壹定影響,已失去以前的優勢。但仍有壹部分制作得非常精細的作品。如故宮藏瓷雍正青花團菊紋蓋罐(見圖21),造型勻稱,團菊圖案紋樣格式布局勻整而靈秀。乾隆青花梅鵲紋表果瓶(見圖22),其造型系乾隆時的典型風格,壹變康熙時的挺硬格調,而運用柔和線條,使器物造型雋秀。其紋飾梅鵲出自康熙而較細膩寫實,趨於自然寫生,也為乾隆繪畫裝飾的風格特點。當時盛行仿古之風,多仿明代宣成作品,雖有仿得極精者,但終究缺乏新意和原來自然流暢的筆調。有許多民間窯的青花瓷器,也往往在底款寫上大明或成化所制字樣。這時的青花色調變化比較多,大致上雍正比較輕淡沈著,乾隆時比較鮮藍濃艷。

乾隆後期,由於封建制度已面臨末日,景德鎮的瓷業生產也相應的衰落下來,除了當時的民用青花瓷器還保持著清新、樸素的風格之外,官窯青花瓷器,追求自然主義,紋樣繁瑣,反映了統治階級腐朽、低級的審美趣味。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我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國內反動派的摧殘,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壹蹶不振,久負盛譽的青花瓷器,也失掉了往日的光輝,到解放夕,景德鎮青花瓷的生產,幾乎到了停產地步。

五)結語

綜觀元、明、清三朝六百多年的青花瓷發展的歷史,使我們清楚地看到,青花瓷器是景德鎮勞動人民的血淚和智慧的結晶,也是統治階級殘酷壓榨的罪證。歷代統治者均在景德鎮設立專為統治階級燒造奢侈品的禦器廠,並設有督陶官吏駐廠造辦。它是當時勞動人民壹項沈重的負擔,據邑誌記載:"大小工匠約有五百,奔走之力不下千計,"以致"民以陶病久矣。"可見禦器廠每年要役使壹千余人替皇家賣力,沈重壓榨人民。督陶官吏"借上供之名,分外苛索",對景德鎮的勞動人民橫征暴斂,百般壓榨。元代著名民謠:"壹裏窯,五裏焦",就是勞動人民深受災難的真實寫照。明嘉靖末期,地方上加派隨糧帶征的銀兩,弄得"公私苦匱",民窮財盡,成為擾民的苛政。萬歷十九年壹次就加派瓷器二十三萬九千多套、件。萬歷二十七所宦官潘相來鎮督理陶務,潘相和他的爪牙王四到處濫征商稅,盤剝窯工,因燒造青花龍缸,致逼陶工童賓赴火而死。萬歷時期有個叫王敬民的官員曾上疏皇帝"奏罷燒造奇器淫巧。"(《浮梁縣誌》)"陶政篇")這種疏奏,並沒有使統治階級減輕對景德鎮勞動人員的壓榨,反而變本加厲,僅在嘉靖二十五年所燒造"禦器"追加的費用就高達十二萬兩白銀,合大米205,480石,相當於當時貧苦農民的壹十三萬七千人壹年多的口糧。明定陵出土的青花龍缸,就是當時景德鎮陶工燒造的,燒造這口龍缸,需銀五十兩,等於當時壹個陶工六年的工資。

清代順治八年,江西道額造龍碗,官書上說:"得旨方與民休息。龍碗解京,動用人夫,苦累驛遞,造此何益,以後永行停止。"這是清初入關收買人心的冠冕話,其實北京雍和宮佛座前之青花雲龍香爐,上楷書"順治八年江西監察奉政敬造,"又有青龍大碗數件,都是順治八年額造的東西,並非名勝官書所說:"與民休息"了。

皇家的禦窯廠,勞動人民的地獄。禦窯廠的成就,是建築在殘酷的剝削制度基礎上的,《浮梁縣誌》沈懷?"窯民行",對當時景德鎮陶工生活的寫照是:陶工們吃的是"糲食克苦腸,不敢問齏韭",而工作方面則還是"心向主人傾,力不辭抖擻"。到了老、病,毫元元保障,他們有的"服務二十年,病老逢陽九。飦粥先誰供,死況思槥車卯。棄我青山陽,青磷照我旁,死生不自覺,顯晦竟微茫。狼狽於此極,速願歸異鄉"。清代民謠:"坯房佬,坯房佬,淘泥作坯雙手攏,彎腰駝背受壓榨,死了不如壹根草。"這些都是景德鎮陶工生活的血淚寫照。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統治階級加緊對勞動人民的掠奪,也激發了人民的反抗。明、清兩代中,幾乎年年都有規模大小不等反抗發生。如從明萬歷二十七年由燒造龍缸逼死陶工童賓而激起民變起,景德鎮勞動人民就堅持了四年之久的反封建專制鬥爭,至到萬歷三年,陶工壹萬余人包圍了禦窯廠,火燒禦窯廠,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鬥爭。清嘉慶期間禦窯廠青花畫坯工人王子真領導?毛銀改紋銀"運動,清乾隆間茭草工人的"白圍裙運動"嘉道間的"知四肉"運動等,都顯示了景德鎮陶工們鬥爭的頑強性。

歷史事實清楚的告訴我們,是誰發明創造了青花瓷器?是誰使青花瓷器得到發展?發明它的不是某壹個人,而是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人;不是那個督陶官史,而是千百個勞動的陶工。青花瓷器是幾個世紀以來景德鎮的勞動人民勞動、發明與堅強鬥爭的產物。當我們了解青花瓷器的歷史時,絕不能為這些名稱所拘泥,誤認是統治階級、督陶官吏、禦窯廠的成就。

  • 上一篇:除了蹴鞠、騎射,中國古人還玩什麽“時尚”運動?
  • 下一篇:餐飲活動營銷策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