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這個被世人玩了2000年的玩具,傳承了中國人快樂的童年。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手裏放的五顏六色的風箏嗎?童年的美好回憶總是難以忘懷。還記得我們默默許下的奇怪願望嗎?青春的多彩夢想,總是令人激動。為了豐富“紫金花城·浪漫金昌”的城市內涵,提升金昌風箏的品牌,在這個春意盎然的三月,來自山東濰坊的全國專業放飛員和國內風箏團隊齊聚中國尼渡和西花城,邀您壹起享受春天的快樂。
風箏的發源地在山東濰坊,濰坊也被稱為杜威和風箏都。濰坊風箏經過兩千多年的歷練,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都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國際風箏界獨樹壹幟。濰坊風箏也成為壹種獨特的符號,記錄著歷史的延續。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春秋戰國時期翟墨用木頭制作的“木風箏”。花了三年,飛起來只花了壹天。這足以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有制作風箏的思想和實踐,而翟墨嘗試制作風箏的地方就在廬山(今濰坊)。後來,翟墨的學生魯班遵循了他的想法和設想。他把竹子砍成木頭,劈開,用火烤,彎曲,做成喜鵲的樣子,叫做“木雀”。在空中飛了三天。直到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才有了以紙為主要材料的“紙風箏”。當時的風箏主要用作軍事工具。“四面楚歌”這個成語和風箏有著不解之緣。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做風箏,放上竹笛,風就響了。漢軍配合笛子,唱楚歌,從而分散楚軍的註意力,形成風箏求援的四面楚歌局面。風箏真正在民間流傳,成為壹種娛樂玩具,不過是在明朝。到清代中葉,濰坊已有專門制作風箏的民間藝人,為濰坊風箏的發展和傳承奠定了基礎。65438-0984在濰坊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了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風箏為龍頭,讓濰坊風箏走向世界。2006年,濰坊風箏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濰坊風箏在文化產業園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濰坊風箏歷史悠久,造型美觀。它們以工藝精湛、繪圖精細、飛行流暢、起飛容易而聞名。他們富有當地的生活和生動的魅力,他們學習別人的長處。特別是在風箏的造型結構和繪畫色彩上,將木刻年畫的制作技術移植到風箏上,將國畫的傳統技法運用到風箏繪畫中,分為線類、板類、立體類、軟翅類等。傳統的濰坊風箏主要由竹子制成,並用紙或絹絲包裹。以人物、動物、花鳥、吉祥文字為圖案,融合了人們的欣賞習慣,表達了吉祥、喜慶、祝福的寓意。創作題材多取自人們的日常生活積累和心理訴求。通過“系、拉、貼、放”四藝完成風箏制作過程。濰坊風箏以手繪為主。根據主題要求,底樣要先畫在紙上或絲綢上。線條要流暢自然,粗細要均勻。畫的時候不能留下底線痕跡。畫完圖案後,進入顏色設置流程。色彩設置時,色彩風格要鮮明,色塊對比要鮮明,層次感要突出,飛起來後才能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絹絲制作的風箏是高檔產品,都要用手工繪制,人物還要粉、頰、畫,以增強藝術性。相比傳統的風箏彩繪工藝,現代風箏更多的註入了機械印刷和拼接。這是壹款與時代脈搏合拍的具有敏捷性、觀賞性和娛樂性的現代風箏。
本次風箏節以筒、板、硬翼、軟翼、線五大類300余只精美風箏以及300余只細節風箏為主,全面客觀地反映了濰坊風箏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畫精細、色彩絢麗的獨特風格。活動現場,山東省濰坊風箏協會群藝風箏制作中心的風箏師傅也前來助陣。群藝風箏制作中心是在濰坊市風箏協會指導下成立的壹支實力雄厚的風箏團隊。其成員多為往屆風箏明星,是活躍在濰坊風箏界舉足輕重的中堅力量。在全國各地舉辦過多次大型風箏展覽,受邀參加過多次大型風箏放飛表演。自成立以來,在濰坊歷屆風箏大賽中取得了無數輝煌的成績。自首屆世界風箏錦標賽以來,已連續五次代表中國隊參賽,獲得金牌和銀牌,戰績不俗。群益風箏制作中心的風箏制作工藝沿襲傳統,重在繪畫。此次,為發展西部花城金昌的風箏文化,特別制作了壹系列大型軟式風箏和便攜式組合巨型傳統風箏,展示了構思大方、造型誇張、色彩鮮艷、註重飛翔表現的優秀風箏作品。
除了群藝風箏制作中心的風箏,我們還邀請了金昌的風箏師傅。在花城金昌,流傳至今的民間風箏藝人寥寥無幾。黃星宇老師,81歲,金昌著名風箏藝術家。黃先生,1937,甘肅省永昌縣人,退休幹部,從事文化館工作15年。任職期間從事攝影、美術、文物調查與保護,致力於弘揚永昌民族文化。愛好廣泛,性格開朗樂觀,業余時間喜歡放風箏,養魚,養花,養鳥,拍照。1972年,黃先生因維修永昌鐘鼓樓到北京故宮參觀時,在廣場看到曹雪芹的系燕風箏,便拍照仔細研究,從此迷上了曹石風箏。“曹氏風箏工藝”是壹門綜合藝術,融合了南北民間文化和風箏制作技術的精華。制作工藝為:紮、貼、畫、放,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是俗與雅制作的結晶。黃先生1997年退休後,開始制作自己的“曹氏風箏”。黃老師的風箏以竹子為骨架,卷為糊面,國畫為顏料和墨水筆。每壹只風箏都是壹件精美的藝術品,可以在藍天上成功放飛。有鷹,孔雀,魚,蝙蝠,人物,蝴蝶,各種燕子等等。其中黃老師最拿手的是燕子風箏,燕子比喻深刻。古往今來,燕子在人們心中壹直是春天的使者。它們外形俊朗,輕盈飛翔,開朗勤奮,是春天的使者。黃老師的燕子風箏分為硬翼和軟翼;外觀分類包括平面和立體;這圖案顏色鮮艷。很有觀賞和收藏價值!黃先生有壹套自己的風箏制作技藝,在《曹氏》的風箏設計上有所創新。他對風箏文化30年的堅持,也讓我們體會到了金昌人的“工匠精神”。他希望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被更多的年輕人傳承下去,這也是黃老師的心願。
風箏和我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壹樣,起源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壹種承載著人們理想和願望的娛樂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濰坊風箏模仿自然事物、社會生活和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都寄托著“吉祥”“吉祥喜慶”、利益和理想。繽紛的色彩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風箏是壹項簡單易行、低成本、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動。在陽光明媚的春天前後跑步,可以鍛煉手臂和腿部的肌肉,放松眼睛,使血液暢通。
此刻,風箏準備好了,和親人壹起拉著線,靜靜地享受著早春放飛的樂趣!
1.巨型立體風箏“龍鳳”是濰坊風箏大賽和世界風箏錦標賽的金牌作品。由於體型巨大,需要5人以上壹起乘坐,非常震撼。龍鳳舞,祥雲翻騰。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龍鳳代表好運。風箏上,龍和鳳各住壹半。龍是上升的龍,張開嘴轉過身,回望鳳凰;鳳凰是壹只祥峰,展翅揚尾,仰頭望著龍。周圍雲很多,壹片祥和的氣氛。
2.軟龍:濰坊風箏大賽壹等獎,這是壹種雙軌風箏,特點是能上下左右盤旋,形象生動,就像壹條真龍在空中漫遊。留著小胡子的大胡子,張牙舞爪的龍頭造型,在浩瀚藍天的映襯下,氣勢磅礴,氣勢磅礴,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傲然在天空中翺翔。
3.龍頭蜈蚣:長約60米,屬於濰坊風箏的代表作品。是壹種對滾線技巧和飛行技術要求很高的風箏。壹旦下水,就像壹條飛天蜈蚣,長約60米,屬於濰坊風箏的代表作品。是壹種對滾技術和飛技術要求很高的風箏。壹旦推出,看上去就像壹條飛天蜈蚣,視覺沖擊力很強。由於龍的形狀和蜈蚣的圖案,放置人們的良好祝願,它幾乎生動地描繪了祝福,祈禱和吉祥的畫面。“龍在飛,百哲吉祥。”讓龍的蜈蚣風箏,承載著陸元民藝術家的夢想,相約花城。
4.軟章魚:整體造型誇張但生動。因為是軟軟的風箏,很符合章魚軟軟的姿態。風箏80平米左右,放飛效果好,觀賞價值大。在空中,壹只搖頭擺尾的章魚風箏最引人註目,迎風飛翔,天真爛漫,在風箏的海洋中獨樹壹幟。
5.五彩魚:屬於板風箏,約15平米。裝飾畫寄托著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好祝願,象征著“年年有余,歲歲平安,五谷豐登”的寓意。它是壹個美麗的文化符號,也是中國傳統吉祥和祝福最具代表性的圖案。天空是藍色的海洋。擡頭望去,五顏六色的魚兒時而低飛,時而盤旋,穿梭在浪與花的白雲之間。6.軟紅串燈:串起的小紅燈籠不絕於耳,都晶瑩透亮,紅色誘人,十分喜慶。整體造型完整,色彩濃烈,寓意串起的大紅燈籠不絕於耳,個個晶瑩透亮,紅色誘人,十分喜慶。整體造型完整,色彩強烈,寓意吉祥,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在天空中飛舞,像壹串串糖葫蘆,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甜爽口,誘惑著地上的人。
7.掛風箏:誇張的卡通造型源於國外,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最受孩子們的喜愛。受春天的啟發,吊墜風箏以明亮的色彩和清晰的輪廓在空中展示其迷人的魅力。地上的孩子是無辜的。壹年又壹年,孩子們在壹次次放飛夢想的體驗中成長,年輕的心永遠屬於飛翔。風箏越飛越高,向他們展示了世界充滿陽光。
8.地滾龍:是濰坊風箏展近幾年的新產品。因其顏色鮮艷,能在風中翻滾,故稱地滾龍。常用於盛大慶典場景中烘托氣氛,觀賞性和娛樂性極強。我們在龍的國度,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有龍的信仰。如今,地滾龍騰,浮沈沈,驚艷鎳都。它那雄偉、矯健的身軀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勇氣和氣質是我們偉大國家的風采。
9.長串風箏:“牽牛花”和“企鵝”串在壹起,壹片片無限連接,小風就能飛。雖然在風箏家族中並不出眾,但它那無窮無盡的長度卻令人驚嘆。壹串串長長的風箏,像放飛的思緒,飄在清脆的藍天上,溫柔自然,如期抵達風箏節的春風,為金昌這片熱土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10.巨型軟件《仙花散盡》:“壹個五彩繽紛的春天,把仙花帶到人間,國家美輪美奐,無法用神韻來畫。誰管天上的花,不如送給戀人。”天女手捧花籃,行雲流水,來到地上低頭壹看,散落壹地的鮮花。體裁內容熟悉,畫面效果非常唯美,飛行效果穩定。散花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壹,寓意春天無處不在,好運常在。它含蓄地表達了壹種和諧的美,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
11.軟件西遊記:畫面取材於唐僧師徒取經途中的場景,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手繪的畫把唐僧的堅韌,孫悟空的聰明,豬八戒的圓滑,沙僧的老實都放在了風箏上,風箏沖破了西天的阻力,最終把四個人帶到了壹起。
12.軟虎嘯風箏:這種風箏屬於中大型,手工彩繪。圖為壹只威武的老虎昂首咆哮,空中效果極佳。“吼虎吼天,吉祥安泰”的感覺油然而生,翺翔天際既能娛樂身心,又有放飛夢想的豪情。這也是濰坊風箏技藝的具體體現。掛在天上有年畫的意思,在空中飛則表現出風箏的樣子。
13.軟宮燈:這個風箏屬於中型軟件,顏色鮮紅,很醒目。它的特點是容易飛,三級風力最好。用的面料是浙江的絹絲,清澈輕盈,飄逸細致。經過藝術家的手繪,壹個生動有趣的傳統宮燈躍然於絲綢之上,成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宮燈風箏。
14.立體《鵲橋會》:畫面內容以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場景為背景。這個故事很感人,婦孺皆知。這只風箏是手繪的,多次參加濰坊風箏大賽,多次獲獎。牛郎織女永恒忠貞的愛情故事,吸引了無數才子佳人。九重天,愛情在這裏冰封,愛情在這裏纏綿,銀河在這裏升起。微風會送妳到鵲橋。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永不分離。
15.三葉蟲:是壹種軟式風箏,造型幽默誇張,容易放飛。它的新開發和新設計絕對是民間藝術家的傑作。從綁貼到繪畫,三葉蟲的每壹個褶皺,每壹個彎曲,每壹幅畫都是藝術家們的心血。
16.巨型立體風箏“八仙過海”約40平方米。傳說中的八仙各有法寶,表情各異,色彩鮮艷,波濤洶湧,都是用傳統的工筆技法表現出來的。是2008年八仙過海之後的二代作品。相傳,八仙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上喝醉了酒離開,途經東海。然而,看到白浪洶湧,呂洞賓建議八仙每人扔壹個東西在東海遊泳,顯示神仙的技能。“仙山隔雲海,夏玲玉帶相連,八仙渡海助雲,地上凡人皆大歡喜。”?
趕走工作的疲憊,忘記生活的負擔,走進花城28區這個輕松的空間,讓妳的身心隨著天空中的風箏舒展,時光倒流,回憶倒流,找回童年的感覺,找回青春的輝煌!“陽春三月,閆妍漫步,濰坊風箏滿天飛。鎳比江南美,花城借紙風箏出名。”風箏漸行漸遠,只留下壹縷內心的微風與天空重合,仿佛進入了壹個空靈的世界,遠離世俗的紛擾,與自然融為壹體,心會蕩漾。2017金昌首屆大型風箏文化節,讓萬千風箏在絲路花海中漫天飛舞,讓活力與健康傳遞到花城的每壹個角落!我期待妳的再次光臨!)
【90天寫作成長訓練營無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