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位於黃埔長洲。那是中蘇第壹次合作時期。在中蘇的幫助下,孫中山於1924年6月創辦,培養軍事幹部。軍校學員多次參加革命戰爭,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舊址被炸。1964進行了壹次大改造,基本恢復原貌。1984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成立。目前,軍校舊址的紀念性建築有軍校正門、孫中山紀念碑、孫中山故居、俱樂部、遊泳池、十字軍墓等。黃埔軍校舊址和歷史生動地展示了兩國第壹次合作時期兩黨反帝反軍閥鬥爭的歷史。黃埔軍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中國創辦的第壹所新式軍事幹部學校。6月開學1924。因學校位於長洲島(又稱黃埔島),故俗稱“黃埔軍校”。前身為廣東省政府於1912年創辦的廣東水陸師範學院、陸軍小學、廣東海軍學校。
黃埔軍校誕生於中美第壹次合作時期。軍校成立後,中美雙方都派了重要幹部到學校任職。蔣介石任校長,廖任國民黨黨代表,《中國》制片人任政治部主任。軍校以孫中山提出的“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危亡”為宗旨,以“親誠”為校訓,采取軍政並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政人才。國民黨方面,近40名黃埔師生被授予上將軍銜。* * *產黨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有5位來自黃埔,10將軍中有3位來自黃埔,1955授予的57位將軍中有8位來自黃埔。
1924-1930黃埔軍校在長洲舉辦了七期,在廣州、潮州、南寧、長沙、武漢開設了分校。1930年,軍校遷至南京,後遷至成都。到1949,黃埔軍校* * *招生23人,畢業生3萬余人。
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黃埔師生在平定商團叛亂和東征北伐戰爭中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立下了不朽功勛。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埔師生再次攜手,為民族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
碼頭:黃埔老人告訴晚輩:“從踏上這個碼頭的那壹刻起,我的人生就徹底改變了。”
2004年夏天,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並稱“四大軍校”、“中國軍事家搖籃”的黃埔軍校迎來了80周年校慶。在廣州長洲島上的軍校碼頭,壹群群從世界各地奔赴“世紀之約”的黃埔老人久久佇立在河邊,昔日的戰友和敵人相對無言,熱淚盈眶;壹位老人顫抖著彎下腰,深情地摸著碼頭上的木樁,告訴晚輩:“從踏上這個碼頭的那壹刻起,我的人生就徹底改變了。”
80年前,對於面積只有9平方公裏、矗立在江中央的長洲島來說,這個碼頭壹直是軍校與外界溝通的唯壹通道。對於各地有誌青年來說,踏上這個碼頭,意味著放棄經商、務農、考試、做官等前途。,登上革命征程的第壹個終點站,翻開命運新的壹頁。
這個碼頭曾經定格了黃埔軍校誕生之初的許多經典場景:1924年6月的壹個淩晨,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乘坐“顧江”艦在這裏登陸,主持軍校開學典禮;同年165438+10月13日,孫中山北上出差,乘坐“永豐”艦返回校園,與師生告別。“去黃埔!”口號受到全世界的好評,萬裏之外的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成千上萬的青年在這裏登陸,經受鐵與血的磨煉;滿載支援武器、飄揚著斧鐮旗幟的蘇軍艦艇,壹次次駛入老朋友的舊夢。
校門:校門兩邊的柱子上貼了壹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到別處去,怕死不要進大門。”
泛黃的老照片中,國民黨老兵譚艷_題寫的“陸軍軍官學校”的木牌匾掛在黃埔軍校正門的尖頂大門上,看上去簡陋得近乎荒涼。然而,在這扇重建的歐式大門背後,卻有壹個關於理想、忠誠、奇跡、陰謀、躁動和殺戮的傳說。中國兩大政黨之間的糾葛充滿變數,就像歷史基因鏈的雙螺旋。任何壹個小小的突變,都可能徹底改變今天中國的面貌和中國人的命運。
從前,學校大門兩邊的柱子上貼著壹副對聯,上面寫著:“升官發財請到別處去,怕死不要進大門。”事實上,幾乎所有影響中國革命的偉人都曾在這個大門進出——孫中山、蔣介石、汪精衛、何、、葉劍英、陳賡和林彪。在學校門口穿著蘇式黃制服,爭著看孫中山夫婦的洶湧人群中,有多少新鮮面孔應該被時代記住?參加開幕式並聆聽孫中山“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危亡”演講的人員花名冊上有多少人的名字?彈指壹揮間,誰決定了漲跌,漲跌沒有原因。
孫中山逝世後,在大門的東西兩面墻上寫有“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遺言。孫中山參觀軍校時,原廣東海關黃埔分署,後被稱為“孫中山故居”。1930年,中山陵在軍校後面的八卦山山頂落成。從山腳向上望去,攀登的臺階相互交叉,與觀景臺和紀念碑形成壹個“文”字,寓意悼念之意。
尋找的那天,我們偶遇壹位來自四川成都的84歲黃埔老人。他站在紀念碑前,輕輕吟誦著《總理頌》:君子之道,天下為公;先生之誌,天下壹國,是“只是同窗少年,風華正茂”,而今三月而逝,滿室寂靜。
總部:學員名單中對陳賡的評價是:“外表柔弱,但性格穩重,吃苦耐勞,能帶兵。”
黃埔軍校有很多分校,長洲島的校舍叫本部,以示區別。校舍為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分左、中、右三路,共兩層,各層走廊相連。深四個入口,每個入口由天井隔開,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全校設有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個系,共約40個機構,猶如壹個孤立而嚴密的王國。
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是蔣介石政治軍事生涯的裏程碑。在走馬樓二樓西邊的壹個角落裏,我們見到了江主席的辦公室。房間裏全是滿清窗格,木門和地板,花紋地毯,地上風琴形書桌,相當有美感。史料顯示,蔣介石在建校初期下了很大功夫,每天早上起床鈴壹響就開始巡視全校宿舍。他親自教唱校歌,狠抓軍紀,為軍校寫下“親愛真誠”的校訓,要求學員絕對服從,不怕犧牲。平日裏,他視三民主義、曾國藩家書、俾斯麥傳為至寶。蔣介石非常重視視察學生。校長辦公室的墻上貼著第壹期的學生名單。“常勝將軍”陳賡的評論欄寫著:“外表柔弱,但性格穩重,能吃苦,能帶兵。”但就是這個校長眼中“看起來很弱”的學生,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在被戰敗和絕望圍困的時候,脫險保住了性命。
在校長辦公室裏,蔣介石與從法國留學歸來並擔任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在周恩來的主持下,軍校參照蘇聯紅軍的經驗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形成了壹套軍事政治工作的理論和制度。軍校成立初期,允許不同黨派、不同流派的理論傳播,既強調三民主義,又強調* * *生產主義。政治課最多26門,包括中國近代史、社會科學概論、政治學、蘇聯研究等。除必修課外,政治部還通過講座、研討會、文藝演出、出版刊物等方式進行政治教育。劉少奇、何香凝、魯迅等。我被政治部邀請到我們學校作報告,毛澤東被邀請作關於農民運動的報告。
政治部位於走馬樓壹樓西側,室內陳設簡單,只有作業本、文件筐、水杯等物品,幹凈如刷。
隔著學生宿舍和教室:吳曾感嘆自己的軍隊“不怕死”,而黃埔軍卻“沒有死亡意識”。“這就是勝利和失敗的區別。”
淺灰色軍帽都放在書桌的左上方;宿舍的木床上,白色的床單和軍用毛毯疊得方方正正;木地板上的制服、臉盆、杯子、涼鞋等物品並不雜亂。壹群剛進總部的小學生,立刻被當年黃埔同學的生活環境所吸引。當他們仔細看窗外時,沸騰的空氣突然安靜下來。
如今,黃埔軍校每年都要接待大量學生和連隊人員參觀和軍訓。尤其是每年夏天,總部的教室、宿舍、操場,都來來往往壹群群“黃埔軍人”。他們穿著舊軍裝,吃著雜糧,睡在壹人寬的木板床上,在訓練場整齊列隊,口號響亮,表情激昂。
時間是不可逆的。真正的軍校生活就像壹杯上好的香茶,有“鮮苦轉甜”的味道:學員的日常是“三練(三練)”和“兩講”(兩講),接受步兵、工兵、炮兵、輜重等科目的教育;在校園的大廳、走廊、報告廳、操場、餐廳甚至廁所裏,擡頭就能看到“春秋有約”、“臥薪嘗膽”等醒目的標語。除了下雨天,學生們每天圍著長洲島排隊跑10多裏的馬拉松,最冷的時候只穿襯衫;壹日三餐,限定10分鐘吃飯,後期物資貧乏時用蘿蔔苗充饑;飯後,學生們坐在操場上,邀請廣東學生唱粵劇,蘇南學生唱彈詞,山東人講評書,客家人唱民歌。周末,壹行10人8人乘坐交通船“大南洋”,直奔廣州書店,“氣喘籲籲”地問店員有沒有《中國青年》、《創作月刊》和郭沫若的新詩集、劇本。搜完書刊,吃壹盤“雞蛋牛肉炒米粉”;在街上發言支持省和港口罷工
黃埔健兒在實戰中立下軍威的故事,留給今天有軍旅夢的年輕人。在平息商團叛亂的戰鬥中,800名入伍不到半年的黃埔學生軍先試哭,三天內4000名敵人全部投降;兩次東征,黃埔師生奮勇浴血奮戰,消滅了陳炯明的造反派,不傷害人民,贏得了廣泛的支持。
棉湖之戰,學生軍以3000人的兵力擊敗了敵人的兩萬大軍,令人嘆為觀止。北伐時,黃埔出身的精兵僅用壹年時間,飲馬長江,橫掃中原,殲滅吳、孫數十萬大軍。黃埔的名字很受歡迎。吳曾感嘆,他的軍隊“不怕死”,而黃埔軍卻“不知道死”。“這就是勝利和失敗的區別。”
長洲島內有十字軍陣亡烈士墓和北伐紀念碑。墓地裏,那些曾經“互聞汗水,相視而笑”的靈魂,長眠在松柏深處。
社校中最著名的文藝社團是血花劇社,取“革命之血,主義之花”之意。
在軍校舊址中,1926建成的俱樂部是為數不多的沒有重建的設施。俱樂部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可容納4000人。它又高又寬敞。很多年前,禮堂裏掛著穿軍裝的孫中山,還有林則徐的《燒鴉片》、《沙集慘案》等油畫。每逢節日或慶典,這裏都是舉行文藝演出的地方。據說全校嘉賓和師生最多時達到6000人,氣勢壯觀。廣州大信公司著名女演員金曾演出過《空城計》、《棉紡》、《大棺材》等劇目,著名交際花紫羅蘭也應邀來校表演舞蹈。
在學校自己的文藝社團中,最著名的是“血花劇社”,取“革命之血,主義之花”之意。劇社演出的《給我自由》、《鴨綠江》、《黃花崗》等反帝反封建戲劇,在廣州、武漢乃至抗戰前線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漢口,劇社曾與世界著名的鄧肯舞蹈團同臺演出,觀眾擁擠。
俱樂部裏不僅充滿了軍校師生的歡歌笑語,還留下了令人震撼的血腥場面。1927”四。“壹二·壹二”政變後,黃埔軍校在社裏開展了壹次“黨員清洗”活動。200多名* * *黨員學生在這裏被捕,然後被帶到虎門和玉竹堡被殺。據說只有1/3的人跳水逃生。從此,黃埔軍校被白色恐怖籠罩,發生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