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日光巖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龍頭山,聳峙於鼓浪嶼中南部,與廈門的虎頭山隔鷺江相望,史稱“龍虎守江”。龍頭山又稱日光巖,海拔92.7米,是鼓浪嶼的最高峰,成為廈門的象征。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擁有“壹片瓦”、“鷺江龍窟”、“古避暑洞”、“龍頭山寨”、“水操臺”、“百米高臺”勝景。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為名巖增添古風異彩。與日光巖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今與古的有機結合。山間蹬道盤旋,迂回曲折。隨處有詩聯題刻,以明萬歷元年(1573年)丁壹中所題“鼓浪洞天”為最早,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日光巖頂就是天風臺,是鼓浪嶼的最佳觀景點。放眼四顧,廈門市區、鼓浪嶼全島、環鼓的大海,廈門大學、海滄大橋,九龍江入海口、南太武嶼仔尾漳州港,海滄投資區、湖裏集美東渡港,或遠或近,盡入眼底。遊廈門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曾屯兵於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日光巖上有民族英雄鄭成功水師的“龍頭山寨”。寨門、搭架軍帳的梁洞和指揮水師操練的水操臺遺址,今均完好。還有“鄭成功紀念館”,藏有鄭成功及其水師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眾多珍貴文物。
日光巖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處,有張瑞圖、何紹基、鄭成功、丁壹中、許世英、蔡元培、蔡廷鍇、蔣鼎文等人的詩文題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鷺江第壹”、“天風海濤”、“閩海雄風”、“腳力盡時山更好”等,或筆力雄健,或意蘊精深,是日光巖上的壹大文化景觀。
[夢琴島溫馨提示]日光巖門票60元/人(含百鳥園),當天有效。聯票80元/人(包括日光巖60元、菽莊花園30元、皓月園15元、風琴博物館20元、刻字館10元,***五個景點)也是當天有效,建議要進景點的朋友從早晨就應該出發,因為大概要花壹天的時間(喜歡走馬觀花者除外,)先參觀日光巖---百鳥園---菽莊花園---刻字館(就在菽莊花園的大門口處不遠的地方)---皓月園---風琴博物館。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50年代氣辟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 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頗有特色的海濱公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可臺灣軍民拒絕割臺,總兵劉永福等帶領“黑旗軍”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臺官兵回大陸。時任臺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龍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臺灣淡水墾殖發家,在臺北建有“板橋別墅”即林家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裏,別墅的壹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臺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壹面坡,仿造臺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莊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臺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莊”園匾。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布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臺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致。他利用壹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致,自成壹格。 菽莊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壹園,是很難得的。
第壹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壹堵黃墻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
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臺風吹倒後壹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莊花園後說:“我 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裏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壹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壹個城市,任何壹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莊花園最秀人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看到洶湧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巖,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壹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壹片假山,按地支分裂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臥,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具!還有林爾嘉把臺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采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墻,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壹體。組成了風格統壹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真是:片片帆影日邊來,成群鷗鷺乘風去;“世外桃源君小隱,袖中東海我來遊”!近幾年菽莊花園的後山新建了“聽濤軒”,設鋼琴博物館,展出世界古鋼琴30臺,最名貴的是1810年出品的。他們是鼓浪嶼華僑收藏家胡友義的稀世珍藏。“蛇嶺花苑”展出盆景增添了菽莊的內涵。最後告訴大家林爾嘉的情況吧。林爾嘉,1874年生於廈門,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事業。清末捐巨款晉升為侍郎。1941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部局“華董”14年。抗戰時從廬山出了香港,抗戰勝利後回臺灣定居,1951年去世,終年77歲。
鋼琴博物館 :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莊花園的"聽濤軒",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博物館裏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壹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無論是普通的遊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的啟迪都是無盡的。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傑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說,"我以我的朋友為榮,他把壹份最特殊的禮物獻給了中國。"為慶祝開館,傑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後說:我希望有壹天能夠在此舉辦壹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節。"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
風琴博物館 :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壹、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壹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壹臺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壹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裏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西北部的八卦樓,是目前國內惟壹、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與在東南部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交相輝映,讓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都能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座有著無以倫比的美麗的音樂之島。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 ……
還有很多很多……,妳進那個“夢琴島”看看,裏面吃喝住行玩還有像這種景點的具體介紹都有。本想要發幾張圖片給妳看看。可是發現我不會傳圖片哈。不好意思。。。夢琴島裏面有個網站,妳點進去看下吧。裏面很多資料。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