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龍輝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西贛縣季布鄉韓石村
出生日期:1960
職業:風水師
代表作品:《天後宮年鑒》、《楹聯選編》、《舟楫聽雨》。
輪廓
龍輝(1960-2012 . 2 . 23 . 10:42)男,江西贛縣季布鎮韓石村人。曾任贛南旅遊總公司總經理的龍輝,從小酷愛風水,研究祖父龍(華山1896-1971)留下的《楊公造化秘笈》、《魔術師張天驅邪治病法術秘笈》、《娛樂寶典》等古籍。65438年至0996年師從楊《李傳》、禦池堂三世和贛州著名風水老師學習風水,成就斐然。後又聯系香港《豐地》雜誌出版人趙善奇,協助於1997年4月出版《中國指南針第四十九層詳解》(第壹、二卷)。2006年底,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王興康推薦,並協助李定信於2007年6月+00年正式出版《四庫全書刊語經典研究》。為贛州正統風水走向世界,將世界風水大師引入贛州做出了巨大貢獻。2065438+於2002年2月23日去世。著有《天後宮年鑒》、《楹聯選》、《舟楫聽雨》等。
相關報告
隆回:在深圳傳播贛南客家文化
文/曾翔宇
“是贛南濃郁的客家文化給了我堅韌和堅持。”說起自己在贛州的生活經歷,龍輝很激動。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贛州文壇嶄露頭角的龍輝,雖然工作地點和工作崗位幾經變動,但始終不忘在贛南傳播客家文化。
聽說贛州美術館在建,隆回特意送來了10的書畫作品。這個穿著唐裝,面色紅潤,儒雅的中年男人,說話慢條斯理。如今,他憑借優秀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在人才濟濟的深圳自由經營著壹片文化天地,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民俗文化學家。崇尚文化的血液貫穿我的全身。
“駿馬匆匆出中原,到處立法。歲月深了,我的國還在我的國,我的鄉是我久了的鄉。早晚不忘親命,早晚必薦祖宗。願蒼天庇護我,願三七男女永興旺。”龍輝小時候在農村住過壹段時間。掛在家鄉祠堂裏用樟木雕刻的祖訓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裏。
“聽父母說,我的祖先是為了躲避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戰火,從中原遷徙到山野角落定居的。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龍輝是贛縣季布鎮人。他的家在粵北贛南之間的南嶺山麓,那裏風景優美。或許是受祖上教誨的影響,他在晚年總是安於現狀,但又不甘平庸,總是在沈默中積累知識和能量。
16歲的龍輝,從贛州壹中畢業後,加入了“知青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洪流中,和他熱情的同學們壹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讓他受到了客家人勤勞進取精神的熏陶和熏陶,他的身體裏流淌著客家人崇尚文化的血液。
他在農村的時候,經常徜徉於書山之間,熟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等經典著作,認真閱讀《康熙字典》、《中國成語詞典》,做與這些字典壹樣厚度的讀書筆記,摘抄壹些好詞好句。這些資料至今還在他身邊,寫作時翻來翻去給他靈感。閑暇之余,他還深入農戶家中,用好奇的眼光仔細觀察客家文化,到處搜集客家山歌。
“壹個人最富有的財產應該是精神享受。”愛書愛讀,讓龍輝知識豐富。他承認自己在深圳有車有房,但不足以炫耀。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家裏收藏有名家字畫,藏書數萬冊。"書籍是在黑暗中駛向光明的導航燈."書中先賢的教誨,使他不斷調整自己人生的奮鬥航向,在驚濤駭浪中,像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的漁夫壹樣永不放棄,直到駛向成功的彼岸。
現在,龍輝已經接近他的命運了。他感嘆早年在贛州的生活磨煉了他的意誌,也慶幸對客家文化的興趣陪伴他走過了下放農村的難忘歲月。別忘了在贛南傳播客家文化
"生活中的苦難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經歷."龍輝總是對苦難微笑。他涉足過工人、農民、商科學生、軍人等行業,他的人生歷程帶有強烈的時代印記。“上山下鄉、扛槍、當領導、做生意”的特殊經歷,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也為他提供了壹個難得的多角度觀察社會的機會。
上世紀80年代末,他和很多大陸青年壹樣,不滿現狀,遠赴華南尋夢,先是海南海口,後是珠海平沙。壹個偶然的機會,朋友邀請他去深圳南山壹家企業工作。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壹個歷史學家對他說,去吧,去吧!深圳南山是個好地方,廣為人知的“福壽似東海,壽比南山”的悼詞由此而來。從那時起,龍輝就生活在這個陌生的南海。
剛到這裏的時候,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壹家中外合資企業當工人。在此之前,他曾是贛州壹家國企的黨委書記,贛州國際旅行社的老板。龍輝覺得有些失落:“別說我從官位到生活底線都是做工人的。那時候我還有大專文憑呢!”龍輝,工人,每天上班十幾個小時,上班打卡,不允許會客。幾個月後,龍輝親身感受到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的真正含義。
後來因為很累睡覺遲到了兩次,被老板炒了魷魚。他壹度抑郁,甚至想過失敗,但他不甘心。他失業後,白天找工作。晚上,他常常獨自漫步在蛇口六角灣的海邊,讓海浪卷走他的沮喪,讓海鷗帶走他對親人的思念。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壹天,龍輝得知南方旅行社想要壹名總經理助理。憑借在旅行社的工作經驗,他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不久後,由於工作出色,他擔任業務總監和分公司秘書,兩年後成為總經理。在努力開拓國內外旅遊市場的過程中,他去過很多名山大川和海外景點,也不忘傳播贛南客家文化。
龍輝深情地說,自己通過努力在深圳有了壹份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卻時常夢想在贛州當壹名導遊,帶領遊客遊覽通天巖。他常常想,在異鄉能為家鄉做些什麽?想到自己的文學創作技巧和在旅遊界結交的朋友,他拿起筆,年復壹年地寫了幾十篇介紹贛南客家文化的文章,發表在國內外各大報紙上,引起讀者對贛南客家旅遊景點的關註和興趣。此外,他還推薦了幾批來自美國、日本、葡萄牙等國家和港澳臺的客商來他的家鄉考察投資。
“只要對家鄉有利,我就百聽不厭。‘羊有下跪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何況人?”今年,他聽說贛南正在整合客家風水文化旅遊線路,就在深圳南山天後宮辦了壹個中國風水文化與李定信學術成果展。
深圳出名後,文海墨池很開心。
壹個城市生活的體現在於:壹是從這裏走出來的名人,二是這裏的文化底蘊。如果我們不能保護歷史和文化,城市將失去它的魅力,更不用說建立壹個新的文化。基於此,2003年龍輝出任深圳南山天後宮博物館館長後,以創新的理念發掘南山天後宮的文化內涵,並獲得知名度。
他為南山天後宮做了幾件重要的事:收藏書法,營造書法林;建設祥雲閣等標誌性建築;在天後宮舉行“天後生日”、“賜沙”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動,祭奠天後,贏得了海內外遊客的壹致好評。深圳人由此認識了來自贛南的新客家人龍輝,並通過他了解了更多的贛南客家文化。
如今,龍輝已經成為國內外民間文化知名人士,名利雙收卻不沾沾自喜。他說人生的成功在於機遇和個人的努力。“隨客舟聽雨而坐,觀看雲起的人生旅程,妳會在空虛的悲涼中獲得壹種豁然開朗的人生觀,明白壹切苦難,看淡身外之物,豁達瀟灑,無憂無慮,快樂無比。也許這是智明的冷漠!每天日出日落的時候,妳壹生能看到幾次這樣的風景?閑暇時,他坐在電腦前,把這些人生感悟敲成百萬字,宣傳媽祖文化和贛南客家文化。曾寫過《天後宮年鑒》、《舟楫聽雨》。
龍輝從小熱愛書法。在祖父的影響下,他在臨池學習書法。每次放學,他都根據家裏收藏的九成宮碑畫紅寶書,認識門下。逢年過節,爺爺給鄰居寫對聯,他也陪著,搶著和爺爺壹起寫。後師從贛州著名書法家李振亞、袁慶壹,書法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壹段時間,他身在政商兩界,無暇顧及舞蹈和寫作。上半年丙子重磨墨展紙,用筆自如,萬物在壹尺之內融為壹體。病去如抽絲的那壹天,正是陶醉於書法線條的循環運作,他才得以康復。
就像“功夫在詩詞之上”壹樣,書法藝術的提升在於體驗和審美的不斷增加。龍輝從事旅遊行業10多年。祖國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足跡,峨眉的煙雲變幻,華山的絕壁,三峽的驚濤駭浪,廟裏的對聯題字,都給了他無比的滋養。20年來,無論工作多忙,他都要做兩件事。壹個是記日記,壹個是自由寫作。書法藝術越來越成熟,他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為中國數十座古剎、名勝寫對聯、題字,同時與海內外書畫界朋友交流。許多書法作品被人們收藏。
“自樂平,多閑適,不求富貴,不做官。墨暈三千張紙,勝紫菱釣。”這首詩就像墨海中的龍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