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個人隱私被偷窺違法嗎?

個人隱私被偷窺違法嗎?

他的行為完全違法。我摘錄了壹些這方面的知識給妳自己看看。

我勸妳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

隱私權是人格權中的壹項重要權利,屬於民事權利和私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隱私權的保護和研究。許多國家將隱私權納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護。有些國家壹般是保護的,當隱私權受到侵犯時,根據判例和法規直接保護。我國民法發展緩慢,對人格權的研究更是落後。由於民法中沒有保護隱私權的規定,侵犯隱私權的行為非常普遍。司法實踐中,侵犯隱私權的案件呈上升趨勢。為了順應世界民法發展的趨勢和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民法研究近年來受到重視。但是,由於法律的滯後,隱私權的保護問題更加突出。筆者只能用壹點粗淺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經驗,來思考我國隱私權保護的不足,完善法律保護體系。

壹.導言

民事權利保護是指運用民事保護手段,防止或減少對民事權利的侵害或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1)。公民權利保護的方式分為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隱私權作為壹項重要的人格權,在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私力救濟來保護。但由於我國長期強調公力救濟,即公力幹預,私力救濟的發展有限,沒有系統化,大部分是公力救濟保護,即國家公權保護自己的權利。目前我國關於人格權保護的法律比較完善,但仍沒有壹個價值取向明確的制度。特別是,沒有保護隱私權的明確規定。只需參照相關人格權中的相關名譽權來保護即可。侵犯隱私的行為相當嚴重、普遍且難以遏制。根據我國隱私權保護的現狀,借鑒國外的成果,筆者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論和審判實踐,在隱私權保護的範圍、措施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作為人格權的隱私權保護法律制度。

二、隱私權的含義及歷史沿革

(壹)隱私權的內容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私人生活的安寧,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幹擾、知曉、收集、使用和公開的人身權(2)。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結合國外相關理論研究成果,隱私權的內容主要包括:(1)公民享有姓名權、肖像權、住址權、家庭電話權和身體、皮膚形態秘密權,未經許可不得窺探、披露、傳播。(二)公民的個人活動,特別是在住宅內的活動,除依法被監視居住的以外,不受監視、偷窺、攝影、錄像。(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窺視或騷擾。(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幹涉、幹預、窺視、調查或公開。(五)公民的儲蓄和財產狀況,除依法需要公布的以外,不得非法調查和公布。(6)公民的通信、日記等私人文件不受窺探或非法披露,公民的個人數據不受非法收集、傳輸、處理和利用。(7)公民的社會關系不受非法調查或宣傳。(八)公民檔案材料不得非法泄露或者擴大。(9)公民過去或現在的純個人情況,如多次失戀、強奸等,不得非法向公眾披露,不得收集或公開。(10)其他任何屬於公民私人內容的個人數據,不得非法收集、傳輸、處理和利用(3)。以上內容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即與私生活有關、與和平有關、與形象有關、與名字有關。隱私權具有以下特征:(1)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是自然人的私權,不包括法人,尤其是公司法人,實際上是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備與公共利益、團體利益無關的隱私權的本質屬性;(2)隱私權的客體包括私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3)隱私權的保護範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對隱私的保護不是無限的。應當受到公眾利益的制約,當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根據公眾利益的要求進行調整。根據隱私權的特征,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隱私權有以下四種權利:(1)隱瞞隱私權。隱私權隱瞞權是指權利主體隱瞞自己的隱私而不被他人知道的權利。(2)隱私權。自然人不僅享有隱瞞自己隱私的消極權利,也享有利用這種權利的積極權利。隱私權是指自然人積極利用自己的隱私滿足精神和物質需求的權利。(3)維護隱私的權利。隱私權是指隱私主體享有的維護自身隱私不受侵犯的權利。當他受到非法侵害時,可以采取公力和私力的救濟方式來維護隱私權的不可侵犯性。(4)隱私控制。隱私權控制權是指自然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控制自己的隱私。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隱私,其實質是自己的隱私使用權的轉讓,未經權利人的承諾而使用,屬於嚴重侵權(4)。

隱私權的歷史演變

法律意義上的隱私權是1890,由美國法學家、大法官在《哈佛法律評論》中首次提及,使隱私權成為壹個法律問題。隨後,美國對隱私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法院就有了隱私權的判例。1940 sidis訴F.R .出版公司等。,法官對隱私權的承認被美國法學理論界稱為,是法律對法庭審判影響的突出例子。後來出現了專門的聯邦隱私法,各州也出現了類似的規定。20世紀60年代以後,著名法學家威廉·普羅瑟在其《美國侵權法》(重述二)中將隱私權分為四部分,即與私人生活、平靜生活、形象和姓名有關的部分(5)。英國對隱私權的研究不發達,隱私立法支離破碎。目前,英國正致力於將隱私保護系統化和專業化。在大陸法系國家,德國的大部分案例和法學家認為,德國民法典第823條第1節對“私權”的列舉較為詳盡,名譽權和個人秘密權將受到法律條文的保護。法學家和法官拒絕將這些特殊的“人身權”作為絕對權利,應當受到《民法典》第823條的保護。二戰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1954聯邦法院通過了“公民壹般人格權,保護隱私和名譽”的司法解釋。法國保護隱私權的1970+01年7月第70-643號法律補充了《民法典》第九條,規定了對隱私的保護,即“任何人都有使其個人生活不受侵犯的權利”。1978通過了保護個人數據的法律,還有瑞士等國家。中國的鄰國日本在其民法中沒有關於隱私權的具體規定。但二戰後修改民法典,確立“人格尊嚴和性別本質”為民法解釋的最高標準,人格尊嚴包括隱私權。1988日本也出臺了相關規定。臺灣省也在1995進行了相關立法,保護隱私權。我國沒有明確的保護隱私的法律規定,但在1988《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幹問題的意見》和1993《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幹問題的解答》中規定,公開他人隱私,損害他人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最早見於成文法,但問題是間接保護,不是直接保護。2001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確定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幹問題的解釋》。雖然隱私權不被認為是壹項獨立的人格權,其利益受到司法保護,但該解釋隱含了侵犯隱私權的內容,這仍是立法和法學研究的壹個進步。但是,關於隱私權保護的立法明顯不足,使得我國在隱私權保護方面存在缺陷。

第三,我國隱私權保護的現狀

(壹)隱私權保護的方式

隨著隱私權保護的發展,隱私權的保護越來越受到各國法律界的重視。許多國家對隱私保護采取各種保護方式,歸納起來有三種:壹是直接保護。法律承認隱私權是壹項獨立的人格權,但當公民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將侵犯隱私或隱私權作為獨立的案由,訴諸法律,請求法律保護和救濟。二是間接保護。法律不承認隱私權是壹項獨立的人格權。當公民的個人隱私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能將侵犯隱私或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而請求法律保護和救濟,而只能將這種損害附加到其他訴因上請求法律保護和救濟。三是總結保護。在民法或相關法律、判例中,壹般規定了對人身權或人格尊嚴的保護,實踐中仍保護公民的隱私而未列舉具體內容,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對隱私保護作了零星規定。我國對隱私的保護實際上是壹種間接保護方式,和日本壹樣,只是保護的程度和力度不同,沒有這個國家的法律制度那麽完善。

(二)隱私保護的缺失和現狀

從我國目前隱私保護的立法來看,主要有憲法、刑法、訴訟法、行政法和民法。隱私權作為壹項民事私權,理應受到其基本法和民法的保護。由於我國民法學研究起步較晚,對人格權的研究相對薄弱。人格權中的隱私權壹直與隱私權混為壹談,同時又受到中國獨特文化的影響。其保護的程度和方法並未受到立法者的重視。在我國私法領域的成文法中,沒有壹部法律有明確的隱私保護內容。只是在司法實踐中,遇到隱私問題時,司法解釋規定是以名譽權的名義保護隱私。因此,我國隱私權保護的立法缺失是顯而易見的。由於隱私權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權,公眾對隱私權的內容以及是否被侵害的認識比較模糊,侵犯隱私權的問題在我國相當突出。不僅公民和企業侵犯了隱私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也侵犯了隱私權。具體違規行為有:(1)入侵。侵入、搜查或以其他方式擾亂他人住所的安寧,是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例如,延安村村民張和他的妻子在他們居住的診所觀看了黃碟事件。(2)監控。對他人的行蹤、住所、居所等進行監視、監控,是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並安裝竊聽裝置或攝像設備。如合資企業廈門東龍陶瓷有限公司在廁所安裝攝像頭,深圳寶安區西鄉鎮港資李湘手表廠在男廁所安裝探頭等。又如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妻子雇人偷拍丈夫婚外情,誤拍其他家人洗澡(6)。(3)窺視。故意偷窺他人生活,用雙筒望遠鏡或者其他設備偷窺其私生活,或者未經許可對其室內私生活進行拍照或者錄像,應當視為侵犯其隱私權的行為。在城市裏,人們通常住在樓房裏,兩層樓之間的距離很小。人們經常用望遠鏡窺探他人的室內活動,尤其是他們的性活動。(4)刺探。故意調查、刺探他人通信或者其他私人文件的內容,非法刺探他人的性生活,非法刺探他人的財產狀況等私人信息,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隱私。(5)搜索。在公共場所或者工作場所非法搜查他人身體或者財物的行為,屬於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比如上海壹名女大學生在超市購物後出門時被壹名男保安攔下。她認為女學生偷東西,強行對她搜身。(6)幹擾。非法幹涉其他夫妻的性生活,電話騷擾他人,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如果有的人以電話騷擾別人為樂,經常半夜打電話騷擾別人,別人生活的平靜就被打破了。(7)披露、公開或宣傳。非法披露、公開或公開他人的隱私信息,如他人的個人資料、婚姻史、被害人記錄、病史、財產狀況等屬於被害人隱私的過去和現在的數據和信息,都屬於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披露、公開或公開都是將受害人的隱私數據或信息傳播給第三方,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或者是通過現代通訊技術(如傳真、互聯網)以及其他可以讓第三方知道的方式。比如湖南外貿學院就因為違反校紀,開除了兩次睡在女生宿舍的6名男女同學。再比如孕婦去醫院做人流手術。新疆石河子市女青年簡某到石河子醫學院附屬醫院做人流手術。當她脫褲子準備接受檢查時,外科醫生在門外招了20多名男女實習生觀看實習。年輕女子立即要求實習生回避,但外科醫生仍堅持讓實習生邊看邊講解(7)。這些行為嚴重侵犯了公眾的隱私權,給受害者造成了精神和人身上的痛苦,且長期無法恢復。

第四,完善隱私權保護的思考

鑒於我國隱私權保護的缺失,為理清隱私權保護的思路,筆者認為應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隱私權保護的經驗和成果,對我國隱私權保護進行立法,明確隱私權保護的價值取向和具體的法律方法。下面說壹些不成熟的想法。

(1)隱私權應作為壹項獨立的人格權受到保護。

現有的立法,包括刑法和行政法,都包含隱私權。而憲法和民法作為根本法和基本法,並沒有將隱私權規定為壹項獨立的人格權,削弱了對隱私權的保護。比如刑法會懲罰民事部分,特別是侵犯隱私權造成的精神損害。就民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來說,雖然規定了保護,但是刑法和民法的規定相互沖突,法院沒有辦法解決。這必然會發人深省。作為私權的重要人格權,當權利受到侵害時,人們得不到救濟,是對法律的踐踏,是對法律的不信任。因此,為了充分保護隱私權,如果有法律救濟,受害者可以保護自己的權利。因此,應當將隱私權規定為壹項獨立的人格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幹問題的解釋》先行壹步,但仍未明確。只是擴大了名譽權的解釋範圍,將隱私作為壹項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在制定,這是壹個很大的安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研究中心提出的兩個草案,都將隱私權作為壹項獨立的人格權進行立法,對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內容和制裁作出具體規定,使隱私權得到法律保護和法律尊重。

(二)規範隱私保護的內容和範圍。

許多國家對隱私保護的內容和範圍都有規定,是對隱私是否受到侵害的界定,以幫助公民了解和理解隱私的內容和範圍,減少對隱私的侵害。同時,具體的內容和範圍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為被侵權人采取救濟措施,充分保護其權利。由於科技的不斷進步,隱私的內容越來越多,侵權的類型也越來越多。但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規定其內容和範圍,在隱私權的法律規定中單獨列出壹項,即“導致侵犯隱私權的其他行為”。從而使隱私權的保護有了明確的內容。也將我國目前的間接保護轉變為直接保護,使隱私權與其他人身權壹樣受到重視和尊重。但在確定隱私權的範圍和內容時,還應註意侵權程度的確定,應明確界定隱私權與其他權利,即辯護權。如果是隱私權利人先侵害了對方的合法權益,而對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侵害了隱私權利人的隱私,根據自助原則,可以免除或減輕對方的責任。侵犯隱私的抗辯應符合以下條件(1):隱私所有人先侵犯他人權益;(2)他人侵犯隱私的目的是為了救濟他人被侵害的權益;(3)對方沒有其他救濟途徑(這是自助擴展解釋的本質要求);(4)侵犯隱私不得超過維護他人權益的必要限度(8)。根據這些條件,如果“捉奸”的拍攝者想要免責,還應該滿足以下條件,否則就構成了對對方隱私的侵犯:(1)隱私持有人確實先有了婚外情;(2)偷拍的目的僅為獲取配偶婚外情的證據,被偷拍的配偶與“第三者”的不當行為不得傳播和公開;(3)拍攝者確實無法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充分證據證明配偶婚外情的;(4)不超過必要的限度。在上海南匯區法院審理的壹起人格權案件中,妻子正與丈夫進行離婚訴訟。在此期間,妻子帶親戚到丈夫租住的房子裏,偷拍丈夫與“第三者”睡在同壹張床上(妻子維護自身權益的行為應止於此)。但妻子還是不死心,和親戚壹起脫光了“第三者”的內衣,然後拍照,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妻子收集丈夫不忠的證據並非沒有道理,但隨後的侮辱侵害了“第三者”的人格權,妻子及其親屬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對隱私權的保護還應確立壹項責任原則,使當事人能夠正確行使權利。

(3)規範隱私權與知情權的關系。

知情權是壹項公共權利,是指公民有權知道自己應該知道的信息,包括對政權的知情權、對社會的知情權和對個人信息的知情權。其中,了解政權包括了解國家官員的個人信息,如出生、家庭、履歷、經營、業績等。當國家授權他們管理公共事務,謀求公共利益時,有必要對他們的品行、才能、價值觀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官員有義務公開個人隱私信息。社會知情權包括對涉及公眾人物的各類信息和社會新聞事件的了解。公眾人物,他們從公眾那裏獲得的物質和精神利益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犧牲壹些隱私權益,就是這種物質和精神利益的交換。這涉及到公眾人物的隱私,有人稱之為公眾形象,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廣為人知的社會成員,如歌手、電影明星、科學家、作家、國家官員等。公眾人物的隱私包括陽光隱私和有限隱私。陽光隱私是個人隱私中與公民有有益或有害聯系的部分。有限隱私是指公眾人物的個人隱私不與公民形成有益或有害聯系的部分。(8)陽光隱私權不受法律保護,是公眾人物為了獲得回報而主動放棄的部分,主要是為了獲得社會尊重,實現抱負,有成就感,獲得物質待遇。但公眾人物的隱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保護:①其住宅不受非法侵入或騷擾;2私生活不受監控;③交往秘密和身體原因;④夫妻性生活不受他人幹涉或調查;⑤與社會政治和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事。除了國家官員,社會知情權還包括公眾對社會新聞的知情權,它還延伸了媒體出於正當目的采訪和報道社會事務的權利。所以隱私和新聞報道是有沖突的。如何解決兩個敵人之間的沖突,筆者認為應遵循三個原則:壹是社會政治和公共利益原則;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比較,公共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公共利益涉及社會時,個人利益應服從公共利益,以公共利益為最高利益標準。第二,權利協調原則;當權利發生沖突時,雙方都可以選擇犧牲最小利益。當知情權的行使必須以犧牲隱私為代價時,應該盡量減少對隱私的損害,即縮小披露和公開的範圍。當知情權是壹種財產利益時,知情權應當與維護隱私的人身權利相抗衡。第三是人格尊嚴原則(9)。當隱私涉及到個人尊嚴時,比如當他人妻子與第三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或者有疾病時,知情權應該讓位於隱私權,否則將損害當事人終身利益。因此,應根據三大原則解決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通過利益最大化來保護個人的隱私權。

(1)魏振勝民法2001。9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41頁。

(2)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1997年4月人民出版社第21頁。

(3)張新寶《侵權法》第29課隱私權,中國民商法網2003年4月。

(4)楊立新《人格權保護》2003年4月,中國民商法網。

(5)張新寶《侵權法》第29課隱私權,中國民商法網2003年4月。

(6)許·《論涉及隱私權的權利沖突的司法公正》,載於《民商法理論與審判實踐研究》壹書,第27頁。

(7)中國民商法網。“判斷力研究”

(8)許·《論涉及隱私權的權利沖突的司法公正》,載於《民商法理論與審判實踐研究》壹書,第29頁。

(8)關於公眾人物的有限隱私權。

(9)楊立新《人格權保護》2003年4月,中國民商法網。

  • 上一篇:烹飪書集
  • 下一篇:2020即將結束的說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