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各大戲曲劇種的特色是什麽?

中國各大戲曲劇種的特色是什麽?

京劇是中國戲曲曲種之壹,發源於十九世紀中期的都城北平,並於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其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壹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壹些連臺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醜四大行。

豫劇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 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評劇

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國十二年(1923),創建該劇種的警世戲社在天津演出時,因其上演劇多有“懲惡揚善”、“警世化人”、“評古論今”之新意,納名宿呂海寰建議,改稱“評劇”;民國二十五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紅》,新聞界將評劇之稱謂載於《大公報》,從此評劇的名字廣泛傳播於全國。 評劇源於冀東民間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間農歷新正花會活動中的主要形式之壹,由雙人彩扮,對歌對舞,群體伴唱伴舞,鑼鼓擊節,嗩吶或絲竹配樂伴奏,以歌唱民間生活故事、歷史人物、四季風光為主要內容。

越劇

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壹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劇在上海蓬勃發展,在藝術上吸取了昆劇、話劇的營養,逐漸成熟。以尹桂芳、徐玉蘭、王文娟、袁雪芬為代表的老壹輩藝術家,較早地受到了中國***(蟹)產(蟹)黨的關懷,在體制和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編越劇《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劇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正是這批老藝術家的勇於改革、積極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博采眾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莆仙戲

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壹,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於古稱興化的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龍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的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的藝術特點,用方言演唱,具有濃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潮劇

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戲、潮曲,主要流行於潮州方言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壹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距今已有44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被稱為戲曲活化石。潮劇在國內主要流布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區,泰國曾經是潮劇在全球的發展中心,現還有泰語潮劇,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音。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重,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淮劇

又名江淮戲,流行於江蘇、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淮劇是距今已在二百余年的老劇種,早在清代中葉,江蘇鹽阜(鹽城和阜寧)、清淮寶(淮安和寶應)壹帶流行著壹種由家民號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壹人單唱或二人對唱,僅以竹板擊節。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稱為江北小戲。之後,又受徽劇和京劇的影響,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淮劇。淮劇語言是以今建湖縣的方言為基調,經過戲曲化而形成的壹種舞臺語言。淮劇語言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20個韻部。淮劇的唱腔音樂屬板腔體,以[淮調]、[拉調]、[自由調]為三大主調。[淮調]高亢激越,訴說性強,大多用於敘事。拉調委婉細膩,線條清新,適用於抒情性的場景;[自由調]旋律流暢,可塑性大,具有綜合性的表現性能。圍繞三大主調而派生出來的壹些曲調,如壹字腔、葉字調、穿十字、南昌調、下河調、淮悲調、大悲調等。  淮劇《壹江春水向東流》

昆曲

昆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約在元末明初形成於江蘇昆山壹帶,又稱“昆山腔”。明代嘉靖時期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昆山腔進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諸種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間小曲等多種藝術成分,創造出壹種輕柔委婉的“水磨腔”。

秦腔

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壹,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其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得名,陜西話發音尤為妙),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秦腔創造了中國戲曲音樂中板式變化的結構方法,是最早的板腔體聲腔,也是梆子腔(亂彈)系統的母體。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同的特征。

蘇州評彈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壹帶,用蘇州方言演唱。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

  • 上一篇:情書告白
  • 下一篇:宮心計劇情分集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