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有什麽國外的嗎?

中國有什麽國外的嗎?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有5000年的歷史。雖然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卻壹脈相承,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然而,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其間無數文物被掠奪和破壞,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所謂文物“流失”,是指那些通過非法渠道走私到國外的文物。中國文物的“流失”當然不包括歷年來國家間正常文化交流贈送的禮品,也不包括過去歐洲多國大量進口的中國瓷器。

中國的文物是如何流失海外的?

中國古代文物在海外的大規模流失,要追溯到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他們先是洗劫,然後燒了圓明園這個“圓地方”。圓明園是滿清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的皇家樂園。經過1.50多年的修建和修繕,是明清時期園林建築的傑作,其中不乏西方建築風格。它已成為大清帝國的壹顆明珠,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著名的大型宮殿式皇家園林。圓明園內50多個殿堂裏的紅木家具不計其數,有織錦、地毯、商周青銅器、陶瓷、漆器、牙雕、瑪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寶石、字畫、鐘表、古籍等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火三天沒滅。附近的清漪園、景明園、景逸園、長春園、海澱鎮都被燒成了壹片廢墟。清朝收藏的稀世珍寶遭到了破壞和搶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奪了大量文物,數量無法統計。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中國所有的聖母院的地方加在壹起,也比不上這座宏偉壯麗的東方博物館。”圓明園被洗劫後,大量稀世珍寶流散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是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美國、日本和西歐的博物館也收藏了大量圓明園的珍貴文物。目前,大英博物館中有3萬多件中國珍稀物品,包括中國古代卷軸畫的稀世珍品——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圖》,以及英國倫敦另壹著名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巴特博物館收藏的多件圓明園藝術作品。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是由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王後歐也妮建造的,目的是存放從中國圓明園掠奪的文物。目前,中國有3萬多幅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皿。在現在的國外文物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壹些中國皇家的器具,比如官窯。這些皇家的東西,有相當壹部分是當時從圓明園搶過來的。

八國聯軍1900入侵北京。盟軍三天為所欲為,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無論是禁宮還是居民的房屋、店鋪都無壹幸免。故宮被洗劫後,壹半以上的藏品丟失,貴重物品被洗劫壹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被劫後,藏品所剩無幾;皇宮和頤和園裏陳列的珍寶幾乎被洗劫壹空,皇宮裏無數珍貴的文物和古籍,包括《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都被列名列強洗劫壹空。經過這場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的積蓄,從法規文物到珍寶珍寶,壹掃而空”,全國流失文物“數十萬”。現在已經無法統計了。當時那些入侵者在北京設立了壹個臨時拍賣行,拍賣他們的贓物,然後回國,因為他們掠奪的太多了。大部分寶藏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中國,而壹些士兵將其他文物賣給私人收藏家和喜歡中國藝術的人。

20世紀20年代前後,壹些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來到中國。這些來華的外國探險家精通人文地理知識,對文物有很高的鑒賞能力。因此,通過他們流失的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無數中國文物被帶回國,導致中國古代文物在海外大規模流失。據統計,從1865年到1932年,來自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瑞典等國的探險家潛入中國西北多達66次。

1900年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5月20日),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地洞北壁後沈睡了數百年的藏經洞(現編號為17窟),被主持人王道士無意中發現,壹座震驚世界的寶庫豁然開啟。

俄國人奧布魯切夫第壹個拿走了敦煌遺書。1905,10年6月,他只用了六包劣質石蠟做誘餌,從王道長那裏得到了兩包珍貴的手抄本。

然後,最著名的敦煌掠奪者馬克·奧勒爾·斯坦來到了敦煌。他用四錠馬蹄銀(約200兩白銀),盜走了數千件精美的佛經和帛畫,還動用了龐大的馬幫。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來到敦煌,用500兩銀子從王道人手中買下了570余幅價值不菲的手卷。由於他的特殊“貢獻”,斯坦因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騎士爵位,在世界考古界獲得了巨大榮譽。他掠奪的中國文物有的收藏在大英博物館,有的收藏在大英圖書館,有的收藏在印度事務圖書館。

繼斯坦因之後是法國人伯希和。年輕的漢學家伯希和精通中文。在敦煌,他瀏覽了整整三個星期,以500兩白銀的價格盜走了藏經的全部精華,共6000多卷,包括壹些卷軸,現在主要收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

瑞典人斯文·赫定和斯坦在中國西域也有發掘活動,帶走了大量珍寶,包括失傳的西文和珍貴的竹簡;德國人格林威德爾和勒科克在新疆調查發掘,盜走了基齊爾和白子溪石窟的大量壁畫。日本居瑞超從敦煌石窟騙取了壹批文字文獻,導致中國古代文物在海外大規模流失。

壹些境外文物販子與國內古玩奸商和軍閥勾結,偷、騙或低價收購文物,致使我國大量文物流失。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野蠻地從太原天龍山石窟盜走300尊佛頭,並指使中國古董商賄賂當地軍閥,將龍門石窟的佛頭敲落,運回日本。在龍門石窟,佛頭被偷到哪裏就偷到哪裏。龍門石窟著名的“慈禧太後禮佛像”是北魏時期的藝術瑰寶。當時,壹個叫嶽斌的文物販子買通軍閥,把石雕砸碎,運到美國。現在,這尊佛像被收藏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從宮中盜走1200多幅精美書畫,其中大部分已流失海外。

1928年,清東陵慈禧太後的陵墓被軍閥孫殿英野蠻挖掘,墓中的東西全部被洗劫壹空,大部分因為買賣軍火而丟失。

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從中國掠奪了300萬冊圖書和15245件重要文物。安陽小屯出土甲骨多達26700塊,流失海外,僅日本就有12443塊。65438年至0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其占領區進行大規模發掘,大量文物被劫。在此期間,美國人利用中國的社會動蕩購買中國文物。

150年來,包括大量國寶在內的無數文物流失海外,流失了多少文物永遠是個謎。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指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有163萬件文物,均為優秀文物。中國散落在全世界人民中間的珍貴文物,應該是中國在博物館裏的文物的十倍。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我國流失的珍貴文物高達幾百萬件,達到國家壹、二級文物標準的有654.38+0萬多件。流失海外的文物數量之多、品位之高,讓人瞠目結舌,深感痛惜。

中國的文物走私

文物走私導致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文物走私是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中國壹度告別文物外流的歷史。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國內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結,掀起了壹股盜竊和走私文物的熱潮。在過去的20年裏,光是從香港走私出去的文物就有難以想象的數量。每年從中國走私出境的文物不計其數,而中國香港成為文物走私的中轉站。20世紀80年代後,香港憑借大量內地走私文物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中心。走私的背後是盜墓的盛行,在中國壹度達到瘋狂的程度。據報道,大約65,438+0,000座古墓被Xi安郊區的當地農民洗劫壹空。1986年,河南農民非法挖掘500座公元前1-4世紀古墓。從2月1990到2月165438+10月,壹個團夥盜竊了46座古墓。“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海關經常截獲文物,有多少文物被走私出中國大陸無法統計,但從文物市場出現的文物來看,這個數字無疑是驚人的。”

中國流失文物的價值幾何

文物是壹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其價值不可估量。中國文物具有極其獨特的價值和極高的聲譽。2005年7月12日,在英國倫敦佳士得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元代青花壺《鬼谷下山》以15688000英鎊拍出,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新高。

2002年北京中貿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拍,故宮博物院以2999萬元買下宋代米芾書寫的精美文物《顏明山》。有人計算過,如果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有200萬件,平均要花654.38+05萬元才能買回壹件,那麽200萬件就要花30萬億之多。2005年中國的GDP應該是15萬億人民幣,所以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價值相當於2005年中國的兩倍。

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超過百萬件。就繪畫而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畫最多,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畫最精。最早的壹本顧愷之的《壹幅婦女史》就在這裏。

1900年,八國聯軍掠奪了無數朝廷收藏的珍貴文物和古籍,包括《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甲骨近20萬片,流失海外2.67萬片,涵蓋日、美、英等12個國家。其中日本數量最多,達到12443片。辛亥革命後(1911),內憂外患,文物如潮水般湧出國門。1922年,貪奢的末代皇帝溥儀“內盜”,將1200多件精品書畫的六箱大部分流失海外。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宮廷書畫丟失案”。1928年期間,清朝乾隆皇帝陵墓和慈禧太後陵墓被軍閥孫殿英野蠻挖掘,聚集在陵墓中的各國珍寶被洗劫壹空。大部分因為被孫殿英用來購買軍火而流散在國外,損失巨大,至今無法估計。

敦煌有數不清的寶藏。如今,中國僅存2萬冊敦煌遺書,13700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書寫總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6000件;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近2000件藏在英國印度事務部的圖書館裏;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有敦煌文物收藏,數字不可估量。

  • 上一篇:2014陜西中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
  • 下一篇:2020安全月海報-以國家安全為主題,手抄報,國家安全手抄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