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除了叫中國,還有很多別稱。今天,讓我們通過詩人精妙的詩句,了解壹下祖國的別稱。
九州:
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九州,相傳治水後,中國分為九州、河北、兗州、青島、荊、楊、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學還表明,中國古代有九個州:深州、子洲、榮州、耀州、冀州、泰州、濟州、亳州、揚州。此後九州泛指中國。同樣來源於九州意思的還有九城、九遊、九圖、九曲。在宋朝,中國的地圖被繪制出來。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遊覽江蘇鎮江時曾寫道:“九州生氣服風雷,千軍萬馬齊讀書悲。我勸上帝再握手言和,不拘壹格降人才。”毛澤東總統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這句話,並廣為傳播。在詩中,“九州”的意思是中國。
中國的古名
商朝時期因為富民政治,政治文化都比以前好了,所以生活在中原的華夏人和南方北方的壹些少數民族都投降了商朝。華夏是當時的主體民族,後來人們以華夏為中國的名稱。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說:“作極枯人貴在三事,謗夏夫人在興化”(《全唐詩》卷五二六-卷六,《文開江宋》兩卷),詩中“華夏”二字為中國。
中國的舊稱
古書《史記》?《孟子·勾踐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閆妍的人。他說:“中國被命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是分開用的比較多,或者池仙,或者神舟。唐代劉禹錫說“此外菊香新酒熟,中國司馬狂”(《全唐詩》卷361-32,《賞皇甫十少年陰久秋雨幸福陽光》)。詩中的“神州”是中國的別稱。
中國
秦朝以前,華夏人把自己的祖國稱為中國。秦朝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壹個多民族國家,因此被稱為“中華民族”。“中”是中國的意思,“華”是華夏民族的簡稱。唐代詩人賈島說:“東海隔數年,中國今猶在。”(《唐詩》卷五七三——八四《送人赴日》)詩人稱中國為“中國”。
此外,中國還被稱為“玉宇”、“盛夏”、“中州”、“四海”。
除了九州,對中國古代還有十二個別稱和五個意思。
在周代文獻中,中國壹詞有五種不同的含義:壹是指首都,即都城。第二個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領土。三指中原。四指國內。夏五指還是漢族人生活和建立的國家。自漢代以來,人們常把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在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中國,而北朝被稱為“盧梭”。北朝也自稱中國,反過來稱南朝為“島民”。遼與北宋、金與南宋處於對立狀態,所以都自稱中國,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嚴格來說,歷史上的中國並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沒有以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比如漢朝姓韓,唐朝姓唐。建立了後來的朝代封號,包括宋、遼、金、元、明等。清朝對外簽訂賣國條約時,國名是清朝。直到辛亥革命後,中國才被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壹詞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而且,世界上只有壹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當然,由於歷史悠久,中國有許多綽號。
(1)赤縣、深州最早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被命名,戰國時鄒衍的言論被提及。他說中國叫赤縣神州,後來人們把中國叫赤縣神州,但都是分開用的,或赤縣或神州。
(2)中國與古代同為“花”,意為美麗輝煌。對中國的壹種解釋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生活在壹個衣冠楚楚、富麗堂皇的文明地區,所以稱自己為中國。另壹種說法是:周人喜歡鮮紅的顏色,視紅色為吉祥的象征,故自稱華;還有壹種說法:古代中國省略了中國。
(3)朱華,因為周朝的人自稱中國,所以周朝分封的中原諸侯國很多都叫朱華,晉代的杜預在《春秋左傳》註中說朱珠是中國。"
(四)中國,秦朝以前,華夏人把自己的國家稱為中國。秦統壹六國後,疆域包括除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於是有了中華民族的說法。既然漢語是“中國”,那麽中國就是華夏民族的簡稱。唐代韓沃寫道:“中華之地歸邊城,外國之雲自島來。”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人這個時候已經利用了中外。(5)夏在古代有“大”的意思。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奴隸制王朝是大禹之子建立的夏朝。《史記·夏本紀》中記載“虞封夏為國”後來,人們常常稱中國為“夏”。
(6)華夏,商朝時期國力強盛,人口眾多,商賈使居住在中原的華夏人和南方北方的壹些少數民族對商賈唯命是從。商朝原本屬於東夷部落,東夷部落驅逐了王霞,贏得了天下。當時華夏民族的人口還是占大多數的。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名詞。
(7)夏天和花相似。
仲夏、方下和夏寒都是中國的代名詞。仲夏,《後漢書》解釋:“望夏而不得,望四代而抗邊。”從此,“仲夏”既指“中國”。給夏的信,《後漢書》解釋說,“用給夏偉人的信,他做過什麽事?”
(9)虞城、虞姬、虞店是大禹治水家喻戶曉的名字。相傳大禹為了盡快控制洪水,三次不進家門。所以,為了銘記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後人把中國稱為虞城、虞姬(大禹治水足跡遍布全國)、禹殿(殿意為“治”)
(10)九州,這個詞壹定是大家最熟悉的。相傳禹治水後,根據山川情況界定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荊州、揚州、涼州、永州、徐州、禹州。所以後人將中國稱為九州。《淮南子》也記載了中國古代建立了九個州:深州、子洲、榮州、燕、冀州、泰州、濟州、亳州、揚州。後來九州這個詞衍生出了很多詞:九幽、九遊、九土、九曲、九牧。因此,宋代繪制的九域圖指的是中國。
(11)巴州,《漢書·徐皇後傳》說“風俗不同,八州為懷德”。
(12)海內,詞源註“四海”壹詞: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稱中國為海內,外國為海外。
當然,此時中國人對自己的稱呼。世界上與中國朝代同時存在的還有其他不同的朝代。如古印度稱中國為“震旦紀”,即“東方為地震,日出於東,故雲為極光。”漢朝時,匈奴稱漢朝為“漢”,因為他們與匈奴交戰多年。同時,漢武帝開辟河西走廊後,大陸絲綢等商品在羅馬廣泛傳播,所以羅馬人也稱中國為“塞裏斯”,意為“絲綢之國”。
公元907年契丹建國時,中國還被稱為“契丹”,因為契丹作為壹個強大的遊牧部落與西方有著頻繁的接觸。現在中國在俄語中的稱呼是從“契丹”這個詞音譯過來的。近代,中國被這個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裏、常年地震的島國稱為“支那”。
“中國”壹詞本義考辨
華夏族人稱自己的四個民族為蠻夷、夷、戎、狄,而自稱“中華”。“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代文獻中,後來隨著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總的來說,有以下六個概念:壹是指首都(首都),如《詩經》註:“中國也是首都”。二是指天帝直接統治的地區。比如諸葛亮對孫權說:“如果能以吳越之民與中國抗衡,不如趁早收兵。”。三是指中原,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邀全國為華弟子”。四是指大陸和中國,如《史記·武帝》:“天下八大名山,蠻夷三,中國五”。第五,是指夏人居住的地區,如《論語》:“在夏,華也”。六指的是中國或漢族建立的國家,這個稱謂經常出現在《史記》和《漢書》中。因此,自漢代以來,人們常把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如此,少數民族進入中原時,自稱“中國”。比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南朝稱為“島夷”。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中原,但仍自稱“中國”,稱北朝為“盧梭”,北魏為“蘆偉”。再比如,宋朝、遼朝、北宋、金、南宋都自稱“中國”,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中國”壹詞區域概念的演變
“中國”壹詞所指的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壹個由小到大的擴大過程。《尚書》中出現“中國”時,只是西周時期人們用來稱呼所居住的關中、河洛地區的名稱。到了東周時期,周的所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中國”的含義延伸到黃河中下遊,包括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領土的擴張,“中國”成為所有國家的稱謂。自秦漢以來,不屬於黃河流域而屬於中原政權管轄範圍內的地區稱為“中國”,“中國”這壹名稱最終成為中國的通用名稱。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成為壹個專門術語,泛指我國所有的領土。
其實“中國”這個名稱雖然有3000年的文字歷史,但它只是壹個地域概念。從夏商周到清末,沒有壹個朝代或政權以“中國”為官方國名。“中國”作為壹個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之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稱為中華民國(“中國”)。至此,“中國”這個名稱成為帶有現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中國”的概念完善並豐富到今天的含義。
“中國”別名考
除了上面提到的“華夏”,中國還被稱為“中華”、“九州”、“四海”、“神州”。“中國”原指黃河流域,“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三國誌》裴註中。隨著疆域的擴大,中原王朝管轄的所有地方統稱為“中國”,泛指全國。唐代韓的詩說“中國去邊城,外國雲自島來”,已將“中國”與“外國”相提並論。因此,“中國”也簡稱“中國”,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稱為“華僑”。
“九州”這個名稱起源於戰國中期。當時國與國之間紛爭不斷,戰亂不斷,人們渴望統壹,於是萌生了瓜分中原的想法,於是就包括了冀、燕、清、徐、楊、荊、虞、梁、雍九州。其他古籍,如《爾雅迪什》、《李周紙坊》、《呂氏春秋遊石蘭》等,也記載了“九州”。雖然具體州名不同,但都記載了9個州。“周”正式成為行政區是在東漢時期。後世的州越分越細,管轄範圍越小,但中心區域大致相當於戰國時期九州的範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名字,壹直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曾有“四海”之稱,因周圍有海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受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大九州”說。他認為“龔宇”九州只能算作壹州,稱為“池縣神州”;同樣大小的九個州,卻只是壹個被大海包圍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 * *,有九個,組成了大九州;九州被大英縣包圍。所以“神舟”只占全球的81%。雖然後世的事實證明這只是壹個假設,但“神州”這個名字壹直沿用至今。
世界文化中的“中國”名稱考辨
在古印度、希臘、羅馬等國家,中國被尊稱為Cina、薄和西奈。很多發達國家幾乎都是用與其接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音譯為:支那、支那、支那、希尼、斯年等。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詞,或者認為來源於“絲”的讀音,也有人認為來源於閩南語的“中國”或“茶”。
中國被俄國人稱為“契丹”,顯然另有出處。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勢力強大,控制了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鐵騎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當時剛剛在東歐平原嶄露頭角的俄羅斯人,第壹次聽說東方只有契丹,就把中國稱為“契丹”,壹直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成立於1949 65438+10 1,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表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徽由國旗、天安門廣場、齒輪和麥穗組成,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和標準漢字。首都北京是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組成的統壹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公裏,內海和邊海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公裏。海地區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省島最大,面積為35798平方公裏。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8國之海為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壹,擁有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世界遺產數量領先世界。1949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文化大革命”後,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並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2020年經濟總量將超過100萬億元[71]。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的超級大國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