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中畫幅相機畫質更好,全畫幅相機卻壹直是主流設備?

為什麽中畫幅相機畫質更好,全畫幅相機卻壹直是主流設備?

中畫幅畫質好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中畫幅也有壹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太大太輕,移動起來不是很方便。

因為畫幅大,鏡頭光圈也相當大,所以配套鏡頭的成本也高且貴。

135全畫幅之所以受眾廣泛,是因為早在電影時代,135系統就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攝影系統。

35 mm膠片與膠片大小相同,便於工廠批量生產。顯影設備也與膠片顯影過程完全相同。

所以它的鏡頭從8 mm魚眼到1200 mm長焦距,還有各種固定焦距鏡頭和變焦鏡頭等等。,再加上外部接收聲音顯示設備、潛水防水設備、外部閃光燈、閃光器等類似兔籠的照明系統,形成壹個完整的135攝影系統。這是其應用價值的體現。

數碼時代也是如此,膠片時代的大量鏡頭可以與相應品牌的機身對接,從而復制生產數碼鏡頭,可以節省大量成本,所以現在數碼攝影時代也有了完整的135攝影系統。

最初由於CCD或CMOS成本較高,我們從小尺寸感光元件入手,現在全畫幅已經很成熟,所以如果做中畫幅,成本會更高,所以135系統相當於經濟適用房,是新聞攝影、體育攝影或壹般商業攝影的首選。

現在的攝影可以用壹句話來形容:劣幣驅逐良幣。

當今沒有主流攝影。

主流是什麽?現代人急於求成,沒人紮紮實實練功夫。他們都期待壹把槍,壹把能壹舉殺人的武器,能解決壹切問題。每天都有微單相機代替單反,相機評價攝影器材。不參加比賽的人評論比賽,而不是嘲笑協會的協會。攝影沒有主流,所以器材也沒有主流。

中畫幅相機屬於專業設備。

中畫幅數碼相機壹開始並不是為普通大眾設計的,而是為專業攝影師和工作室的壹些發燒友設計的,所以受眾群體較小。

中文格式對普通人來說有點貴。我很喜歡中畫幅相機,打算買壹臺富士中畫幅。我算了壹下,壹個帶幾個鏡頭的中文畫幅機身,加上壹個大容量的卡和電腦硬件設施,想玩中文畫幅的人得花6.5438+萬元,比全畫幅的5萬元多壹倍,於是就放棄了中文畫幅的想法。

中畫幅的應用領域比較窄,不像全畫幅萬金油拍天文地理,所以用的人很少。

對於非發燒友來說,中畫幅幀數太多,手機只能拍壹張紀念照。沒有必要放上又大又難操作的中畫幅。對於攝影師來說,相機是壹種工具。越詳細,功能越好。對於普通人來說,越密集,功能越好。普通人沒啥技術,操作的越傻逼越吃香。

必須清楚地看到,擁有相機的普通人數量遠遠超過攝影師。

商品的銷量壹定大於同類藝術品,陶瓷日用品的銷量大於文物,菜刀的銷量大於龍泉劍,勞斯萊斯的銷量永遠趕不上桑塔納。普通人手中的玩具銷量要比中畫幅的專業工具銷量大很多。

大家都知道中畫幅相機好,但是為什麽買的人少?因為中畫幅相機價格貴,鏡頭更貴,體積也比較大,出門拍攝不方便,同時超高的像素在普通電腦後期很難處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價格太高。壹個中號格式很容易就要幾十萬甚至幾十萬元。聽說壹個鏡頭能達到上百萬元。想想看,對於大多數攝影師來說,哪壹個買得起,除非妳是億萬富翁。

普通的C畫幅和全畫幅都比較貴,但是對於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幾萬到幾萬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畢竟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正常像素對於後期很多人來說可以得心應手,不考慮電腦的配置。壹個大眾化的東西,當然有其生存基礎和巨大市場。這是妳說的。全畫幅相機壹直是攝影的主流設備。

(用尼康鏡頭1051.4拍攝的照片)

富士102萬像素中畫幅GFX100相機

中畫幅相機像素高,畫質更好,是各種專業商業攝影機構的首選,也是攝影師夢寐以求的高端裝備。但是中畫幅相機並不是相機市場的主流相機,使用中畫幅相機的電影朋友並不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價格問題

中畫幅相機的圖像傳感器,邊框面積幾乎是全畫幅的兩倍。圖像傳感器框架越大,制造成本越高。早期的中畫幅相機由於制作成本高,價格壹直居高不下,無法被大多數影友接受。2018之前,中畫幅相機的價格將近10萬元,甚至超過10萬元。如果加上鏡頭,如果要用中畫幅相機,至少要超過20萬元。這個價格不是壹般的片友和攝影機構能承受的。所以中畫幅相機壹直處於市場高端,愛好者多,買家少。

最近由於數碼相機技術的成熟,圖像傳感器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中畫幅相機的價格也越來越親民。目前中畫幅在全畫幅已經接近價格,富士1億像素中畫幅機價格不到7萬元,未來還有更大的下降空間。

哈蘇中畫幅相機

第二,實際問題

雖然中框像素很高,但有的已經超過1億像素。但是這麽高的像素有壹個實際問題。數碼攝影超過1000萬像素就能超過膠片拍攝的效果,能滿足高畫質的要求。而且目前全畫幅圖像傳感器有5000多萬像素,APS畫幅有3000多萬像素。全畫幅和APS框架相機可以滿足和適應數碼攝影的所有需求。此外,中畫幅的高像素給後期處理設備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匹配計算能力更高的電腦。

此外,中畫幅還存在體積大、攜帶不方便等問題,與當前相機小型化、輕量化的發展背道而馳。同時,中畫幅的鏡組小、鏡頭體積大、價格高也是中畫幅普及的障礙。

總結:

雖然中畫幅相機的價格已經進入了市場可以接受的階段,但是在實用性和便攜性上還不能完全達到取代全畫幅和普及的水平。但會促進專業和高端中畫幅攝影集團的擴張,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占據全畫幅的發展空間。

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註“寫真攝影”!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

很多人抽Y吧?

我拿的是22的X團,這個Y味道確實不錯,愛不釋手,但是味道肯定比不上40多的陽光X團和近百的休閑X團。

大多數人和我壹樣,都買得起這個。再好的東西,他們也只能看著,而不能成為他們每天都能買到的必備品。

所以,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全畫幅。

價格不低,質量夠用,壹般人買得起。這是市場的主流。

很多時候,不是最貴最賺錢,而是最大的受眾群體可以轉化為利益。

所以廠商的研發重點和大家的消費方向都在這裏。

還有壹點就是前面老師提到的技術瓶頸。總的來說,全畫幅是相對平衡的。

這個問題其實只是兩個不同系列的框架混在壹起造成的誤解。

全畫幅指的是膠片機時代135相機的“底部尺寸”,24 x 36mm;中畫幅是指膠片機時代120相機的“底尺寸”,即60X60mm或60 x 45 mm。

膠片機時代,相機的系列很多,最常見的是對應135,120,620膠片的。135系列是徠卡和康泰仕。這些相機往往配有高質量鏡頭或可更換鏡頭,壹般價格較高。120基本是旁軸相機,大部分都是折疊腔類型。鏡頭結構通常比較簡單,因為他們拍出來的照片俗稱“2寸”,不用放大就能看到,所以普通用戶大多選擇這種類型。早期柯達方盒用的是620,焦距10.5cm,拍出來的照片接近4寸。

在中國,120的Lulai相機在上世紀50年代還很流行,而徠卡和康泰更貴,很少有人用。後來到了70年代,單反逐漸到位。後來Digital出來了,因為開發傳感器的成本與面積有關,當然也與產品的價格有關,所以最初的傳感器尺寸小至1/2.7英寸,其對角線長度只有24X36mm的壹半;和24X36mm的傳感器放在壹起顯示,只能縮小壹角。所以很長壹段時間,攝影愛好者都向往傳感器尺寸能趕上膠片機時代135膠片的畫幅。所以這種大小的傳感器叫做全畫幅。在這個過程中,鏡片制造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為鏡頭的材質和工藝有了很大的突破,可換鏡頭也逐漸成為普通用戶能買得起的東西。於是,原本只有高端用戶才有的可換鏡頭機型,成為了市場上廣受歡迎的主流品種。

120膠片的機器60X60mm還沒到最大,還有壹個60X90mm,只能叫中畫幅。既然做中畫幅的成本要高很多,那就幹脆走專業高端的道路,機身結構和鏡頭質量也會相應向高端靠攏。所以中畫幅機是高價精品,非專業用戶不必在意。

全畫幅的“全”和中間格式的“中”不是壹家,所以不談壹家。

我剛剛完成了壹個全中全幀循環。我來分享壹下我個人的感受。

1,全畫幅中畫幅換幅體驗:

前幾天被富士中畫幅的畫質迷住了。我把索尼a73打死了,放進富士中畫幅gfx50r。用了大概兩個月,終於擺脫了富士中畫幅,然後放進了索尼a7r3。

2.中等格式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畫質真的很好,層次感豐富,質感細膩,全畫幅機也只有它能比,尤其是用原裝鏡頭,真的很香。

缺點:①對焦壹般,快照基本會糊,適合風景或靜態人像。如果轉向手動雲臺,峰值對焦精度不夠,需要小心放大。富士的對焦是中框最好的。②防抖壹般,機身不防抖,暗光下容易糊。③機身太大,gfx50r是最小的中框,但Bisogni a7系列還是大了壹圈。不重,但是是個大腫塊。看個人喜好了。(4)鏡頭少,這是最重要的。鏡頭群並不豐富。鏡頭是攝影創作的核心工具。沒有鏡頭,妳就是拍不出壹些主體。中畫幅的鏡頭,原廠沒那麽貴,鏡頭組也不豐富。首先原廠價高,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千。新入門級50/3.5原價近八千,特價降到4500。其他鏡頭都在8000-20000之間,這麽貴的鏡頭最大光圈只能2.8。除此之外,子工廠很少。我和國內某眼鏡廠的研發人員溝通過,希望他們能研發壹些不壹樣的中畫幅鏡頭,但是他們告訴我中畫幅市場太小,富士可能不到壹萬套。工廠設計壹個模具生產銷售,貴了就沒市場,便宜了就虧本。所以從市場角度來說,開發市場巨大的全畫幅鏡頭更好。

3.親身經歷

每個攝影師心裏都會想到:更大的畫幅,更好的鏡頭。中文格式應該是每個攝影師都想體驗的。我用了兩個月的中文格式,期間各種調研,各種購買配件,各種題材,給我帶來了很多震撼和喜悅,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煩惱。發現自己陷入了器材的誤區,無法舒服安靜的拍照。在經歷了痛苦之後,我做了壹個艱難的決定,扔下幾乎全新的機器鏡頭,回到全畫幅的懷抱,選擇了市場份額。於是回到索尼後,我入手了國內第壹批70-180的龍騰f2.8鏡頭,真香。

不糾結器材的意義在於,妳可以把更多的體驗投入到攝影本身。

俗話說,底層壓人。中框的邊框尺寸為43.8mm*32.9mm,而35mm的全畫幅只有36mm*24mm,尺寸要大很多。在畫質方面,自然介質格式有先天優勢。但是制約中畫幅普及的因素有三個,壹是價格,二是便攜性,三是綜合性能。

先說價格吧

因為成像單元大,所以成本高。另外,對配鏡的要求也很高。基本上會配壹整套,其價格會是35mm相機的好幾倍。

除了便攜性

因為邊框大,機身尺寸大,重量就更不用說了,而且因為鏡頭要蓋住邊框,像場大,所以鏡頭的體積也會大很多。所以整個系統在可移植性上差很多。

最後說說綜合表現

在每英寸像素相同的情況下,中框的總像素肯定要高很多。比如富士,總像素5000萬+,必然導致以下後果:連拍速度降低,高感差。從單反時代的高像素機5DS可以看出,像素越高,對圖像處理器的要求就越高,如果連拍速度太快,可能無法處理這麽大的數據量;每英寸像素雖大,但其高感光度能力自然較低。另外,高像素也會帶來大文件容量,壹張raw估計要小100m,這對電腦和存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上所述,有幾點制約了中畫幅的普及。目前愛好者或專業人士使用的還是中畫幅。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可能會下降,技術瓶頸會得到解決。那麽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介質格式也會進入普通人的手中!

我覺得還是錢的問題。如果不能用完太多人民幣,足夠有錢,我還是想買壹臺高畫質大畫質的中畫幅數碼相機。為什麽不呢?

熱愛攝影,喜歡攝影,誰不想擁有更先進的工具呢?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多的攝影師沒有錢或者有閑錢。不然他們肯定會買壹套中畫幅器材,追求攝影。徠卡,熱愛攝影的人壹定想擁有它,但他們只是因為錢而買不起。另外,中畫幅設備的配套鏡頭組不是很豐富,很難滿足攝影愛好者的很多要求,這是壹個短板。

因為貴,因為有缺點,中畫幅設備的研發和銷售滯後,更多的人買不起,所以望而卻步。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換其他門。

另壹方面,佳能、尼康、索尼等全畫幅135mm數碼相機大行其道,成為主流市場和攝影大軍。65438+10萬但不到3萬的相機,普通大眾基本買得起,尤其是佳能,鏡頭群豐富,高中低檔都有,為喜歡攝影的人打開了壹個很大的市場,至少占了全國壹半的份額。其次是尼康和索尼分享攝影市場。未來,攝影的主流市場仍將是全畫幅。它的畫質、像素和各項性能都比較成熟,服務於普通大眾,設備的研發和銷售也會越來越完善。

百年來,中畫幅相機壹直以貴族的身份投入攝影市場,普通人買不起,所以它遠離市場,脫離了更多攝影愛好者的視線,成為攝影愛好者沒有記憶的好產品——永恒的貴族。

事實上,每個人都已經心照不宣地意識到中國格式和全畫幅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選擇時要考慮的是:個人喜好、創作、畫質、經濟條件、身體狀況。

  • 上一篇:中國近期錢幣收藏價值表
  • 下一篇:鄉村恐怖真實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