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禮法?,是傳統中國法律體系的基本特征,等級觀念和綱常名教是其兩大支柱,全部社會成員的社會生活行為,都被納入禮法規範。禮法的設計、宣傳者是社會精英,禮法施行的客體是全體社會成員,禮法的推行者則是政府的行政和司法官員。
中國?禮法?興起於先秦荀子時期,終於清末。1910年底,清廷頒布的《大清新刑律》更是標誌著傳統禮法制度的消亡和近代法律制度的產生。
高祖劉邦建立漢統之後之所以復興禮法,原因有二:
壹是朝臣叔孫通的建議;
二是漢代秦而立,汲取了秦朝覆滅的前車之鑒。
之所以復興了禮法,漢朝得以獲得?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稱號,亦使中華禮儀奠基。
不過,雖然漢朝復興了禮法,卻並不能說漢朝是壹個絕對文明的時代,畢竟,在這數百年時間裏依舊發生了許多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荒唐事。身為活在現代社會自詡文明的老百姓,?活人殉葬?這件事似乎離我們遠之又遠,誰都沒想過這壹畸形的習俗竟是周禮的壹部分。
何曾想到,壹度被後世譽為禮儀之邦的大漢王朝竟有數位皇帝采用過活殉,這些皇帝中還不乏被後人譽為?賢帝?的統治者!
由此可見,不論是出身於哪個朝代的封建皇帝,他們都無法避免痼弊自私的劣根性。
在我國關於盜墓的歷史中,無數盜墓賊曾有感於漢墓之殘忍。幾乎每壹座漢墓之中,都是壹片屍橫遍野之象,以至於,這些以盜墓為生計的?行家裏手?都覺得壹陣膽寒。
活人殉葬,是始於商周時期的壹種喪葬風俗。據人文學家推測,這種習俗最早可追溯都復習社會之初,當時的父權家族將族中的所有女性全部視作私人財產,對這些?私人財產?有絕對的支配權,對其進行生殺予奪實屬家常便飯。
既然,金銀財寶這種資產能夠殉葬,那麽,這種有生命的?資產?當然不在話下。所以,在我國古代的父權貴族過世後,往往會進行活人殉葬。作為位於封建貴族之巔的統治者,自然更是少不了這種情況,而且,不論是規模還是殘忍程度都比壹般的貴族高得多。
雖說如此,但自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這種情況逐漸減弱(至少相較於秦朝來說)。為什麽漢初的皇帝減弱了活殉的風氣呢?
目前史學界大量觀點認為,這壹切都與秦朝對後世造成的不良影響有關。
嬴政壹統中原以後,在中原地區施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暴權統治,這種統治風格壹直持續到秦二世時期。隨著秦末起義的爆發,中原陷入戰亂之中,人口數量驟減。劉邦在起義之前擔任過家鄉的亭長,對於當地的風土民情自然有壹定體會,所以,當他成為統治者以後,便開始逐步廢除這種於民生無益的統治方案。
值得壹提的是,雖然,劉邦有心廢除活殉這種剝削民眾的風俗,但並不是每個漢朝皇帝都抱著這種態度,漢朝時期不主張活殉的統治者著實有限。漢武帝劉徹時期,就有朝臣上書建議皇室廢除這種殘忍的禮法。《漢書》中對該事件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大臣董仲舒上奏劉徹,稱:?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這份奏章裏?除專殺之威?的主張,說的就是廢除活人殉葬這種陋俗。漢武帝英明神武,自然對這種陋俗對民間造成的惡劣影響心知肚明,所以,在漢武帝的主張下這壹陋俗得以短暫廢除。
還有壹個皇帝與劉邦、劉徹壹樣,堅決反對活殉這種陋俗,他就是漢宣帝劉洵。
劉洵對活殉的反對意向是非常堅定的。根據《漢書》的記載,漢宣帝在位期間,身為繆王的劉元上書請求皇帝允許讓他的侍女為其活殉,朝中的大鴻臚堅決反對此事,並向劉洵檢舉揭發了劉元曾經犯下的惡行:
元前以刃賊殺奴婢,子男殺謁者,為刺史所舉奏,罪名明白。病先令,令能為樂奴婢從死,迫脅自殺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故《春秋》之義,誅君之子不宜立。元雖未伏誅,不宜立嗣。?至此,劉洵非但沒有準許劉元的侍女殉葬,還廢掉了他的諸侯之位。然而,雖說這幾位皇帝行走在廢除活殉的路上,但是,這種現象在漢朝並未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勢頭。
《漢書》中收錄了這樣壹樁荒誕的事:
時又有開周世冢,得殉葬女子,數日而有氣,數月而不能言,郭太後愛養之。?與此同時,在東晉學者張華的作品《博物誌》中,同樣收錄了這則在漢朝時期被填入地宮活殉的女子,因盜墓賊挖掘地宮僥幸?復活?的怪談。
從這壹則描述中,我們能認清壹個事實,那就是?活人殉葬?這種現象在漢代並不罕見。在考古學發現中,同樣有關於漢朝活殉的證據出土。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廣西省某鎮出土了?羅泊灣漢墓?。雖然,我國考古人員對這處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然而,遺憾的是在考古人員發現這處墓葬以前,羅泊灣漢墓已遭到多夥盜墓賊光顧。
考古人員雖然沒在地宮中找到有價值的文物,但卻發現了若幹具被活殉的遺體。廣西省博物館館長蔣廷瑜表示,這些遺體上沒有出現任何物理性損傷,據此推測他們有可能死於毒殺。從他們入殮時的狀態來看,這些死者均穿著非常講究的喪服,且保持著平躺的姿勢,是典型的活殉姿勢。
接下來這個例子,難免會顛覆壹些朋友的?三觀?。因為,最能證明漢朝活殉風俗的證據,便出自漢景帝的?萬人陪葬坑?。
熟悉漢代史的朋友,自然會對漢景帝這位明君的生平如數家珍,因為,他是歷史上不多見的有為之君。漢景帝及其父親的統治期,被並稱為?文景之治?,此美譽足見漢景帝是後人心目中的好皇帝。漢景帝壹生做過的貢獻無數,在位期間承襲了父親的?輕徭薄賦?的政策,極大程度緩解了農民階級的負擔,讓漢朝經濟急速發展。
可以說,漢景帝是歷史上最能彰顯?仁政?的皇帝之壹,將?休養生息?這壹政策貫徹到極致,使漢朝進入到壹段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所以,絕大多數史料中描寫的漢景帝,都是個仁慈恭謙,以民為天的好皇帝。甚至於,很多史學家稱漢景帝為中國帶來了史上首個盛世,為漢朝後期的文治武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這壹點,從司馬遷先生?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八字中就能得到充分驗證。
試想,哪個朝代出現過這種國庫中的糧食太多,堆積到壹起放到發黴的情況呢?雖說,這種說法有可能是司馬遷先生誇張的描寫,但漢景帝時期富足的物質基礎絕對是不容辯駁的。書歸正傳,誰能想到,就是這樣壹位充滿著統治才華,政績流芳百世的好皇帝,竟在臨死之前?晚節不保?,讓上萬人為他的死亡買單,成為陪葬坑中的壹縷縷冤魂呢?
單陪葬者就用了上萬人,漢景帝陵墓的規格自是不言而喻。據悉,漢景帝的漢陽陵的占地面積約為二十平方公裏,修建工期約為三十年。這座陵墓中總***出現了八十六座?從葬坑?,占地面積約為六萬平方米。漢陽陵中最令人震撼的結構,就是位於地宮西北側占地面積約為八萬平方米的?刑徒墓地?,我們前文中提到的?萬人坑?正是這座刑徒墓地。
我國歷史上出現過數個輝煌的朝代,自然不乏規模龐大的帝王陵墓。漢景帝的漢陽陵之所以在所有帝陵中顯得如此突出,就是因為這座?刑徒墓地?。這裏埋葬著壹萬多名慘遭活殉的無辜者,他們的遺體散亂地排列在坑中,雜亂無序,且均無陪葬品。在每壹具遺骨上,我們都能看到?鉗?、?鈦?等漢景帝時期的刑具,壹些遺骨上還有明顯的刀砍斧劈的傷痕。
從這些刑具和傷痕上,我們大體可以預想都當時這裏所發生的情況。
漢景帝死後,在自己的地宮附近設置了壹座刑場,處決了許多死刑犯。這樣做的目的,也許是希望自己死後不太孤單,且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刑犯給監獄系統造成的負擔。然而,雖然漢景帝的這壹舉動解決了多個實際問題,卻仍讓人難以釋懷。
可以說,人類的歷史,無疑是壹部自野蠻邁向文明的發展史。
活人殉葬這種現象,在原始社會中屢見不鮮,如果當人類發展的進程邁入到封建社會時,社會上還會出現這種陋俗的話,誰能否認這不是壹場歷史的倒退呢?
在人類未開化的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將無法處理的戰俘、奴隸、女人集中在壹起,充當殉葬者。這種現象多見於商朝時期,但在周朝乃至秦漢還能見到這種現象,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大敗筆。縱使數個漢朝皇帝都曾頒布詔書,禁止活人殉葬這種陋俗,但是,終漢壹朝,仍無法讓這種殘忍的風俗退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