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文講的是 壹個叫清兵衛的小學生熱衷於葫蘆,並且對鑒賞和收藏葫蘆有特別的天賦,但最終在老師、父親的壓力下被迫放棄愛好的故事。下面是我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壹、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追求個性自由發展的期望和個性解放、人道主義的精神追求。
2、結合單元話題,仔細體會本篇小說情節發生的特點及其妙處,如本小說中的搖擺處理,矛盾沖突對情節的推動作用等。
3、在體味文章結構藝術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細節描寫、搖擺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小說情節發生的特點及其妙處。
2、把握作品主題,理解“搖擺”等小說中常用的方法與技巧。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
誌賀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同創辦《白樺》雜誌。圍繞於這個刊物的壹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誌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壹派。誌賀直哉是“白樺派“代表作家之壹。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誌於文學創作與父親發生沖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相繼問世。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壹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於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誌賀直哉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誌賀直哉於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初讀課文,把握作品情節運行模式
1.回顧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其中小說能夠吸引人最關鍵的要素:情節。
2.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總體把握故事。
壹個叫清兵衛的小學生熱衷於葫蘆,並且對鑒賞和收藏葫蘆有特別的天賦,但最終在老師、父親的壓力下被迫放棄愛好的故事。
3.回顧小說情節的運行模式:
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4.本文的情節運行模式
發生:清兵衛癡迷於葫蘆。
發展:清兵衛發現獨特葫蘆。
高潮:教員沒收葫蘆,父親砸碎葫蘆。第二高潮:葫蘆輾轉賣到高價。
結局:清兵衛改變愛好。
(三)賞析文本
1.文章開頭交代故事的結局,有何好處?
這種寫法稱為倒敘。作者開篇設置了壹個懸念:“這件事到底是什麽事呢?清兵衛“過去”又是如何“熱衷於葫蘆”呢?
懸念的作用:引起讀者的關註,激發讀者的興趣;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
2.讀課文 2-6 段,從哪裏看出清兵衛是熱衷於葫蘆的?
概括:常常買葫蘆,處理葫蘆;把壹老頭兒的腦袋錯看成葫蘆;總是呆呆的望葫蘆;常常上街看葫蘆;喜歡收拾葫蘆;看葫蘆,大概所有的葫蘆,都被他壹壹看過了。
小結細節描寫的作用:
第壹,使情節更豐滿。生動的說明了清兵衛特別喜愛葫蘆,到了癡迷的程度,葫蘆於他是壹種很重要的樂趣,絕不是三分鐘的熱度使然。
第二,推動情節發展。清兵衛看過了很多葫蘆,這為下文表現他對葫蘆的高超鑒賞力作了鋪墊,不會讓讀者覺得後文安排突兀。
3.學生分角色朗讀父親與客人的談話部分,思考:為什麽寫到父親與客人的談話? 清兵衛喜歡什麽樣的葫蘆?客人又喜歡什麽樣的葫蘆?父親怎麽看清兵衛的.愛好?
展示了兩大矛盾沖突展示了兩大矛盾沖突:清兵衛的愛好和父親的不支持的矛盾;清兵衛的獨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為下文矛盾的爆發做鋪墊。
4.教員發現了清兵衛的小動作,作者為什麽不直接寫如何處理這件事, 轉而寫教員的愛好?
作者這樣寫,使時間暫停,情節的推進被“吊”了壹“吊”,是運用了“搖擺”的處理方式,使時間暫停,情節的推進被“ 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張有弛,曲折有致。
5.引入搖擺的概念
搖擺: 小說在運行時不是毅然決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絕大部分時間裏出現了猶豫不決的狀態。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並不呈現壹條直線,作家不會讓人物選擇捷徑壹口氣跑到底,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麽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
6.閱讀課文的高潮部分 還有哪些情節體現了搖擺?
(1)教員家訪,父親恰好不在。
(2)清兵衛“心頭別別地跳著”,擔心他會註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蘆,結果教員沈醉於自己的訓斥,並未註意到僅在咫尺的那些葫蘆,清兵衛終於松了壹口氣,我們也和他壹樣松了壹口氣。
(3)剛剛松了壹口氣,可父親很快回來了,知道了教員的來訪,不僅把清兵衛暴打了壹頓, 並且非常粗暴地將剩下的葫蘆“壹個壹個地砸碎”。
7.小結“搖擺“的作用:
通過這幾處的搖擺,我們可以發現,“搖擺”是小說情節設置的壹個很重要的技巧,它讓小說的情節波浪起伏,是小說運行的動力之壹。 通過語言、 情節性格、 主題的搖擺,小說才得以如河流壹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說的運行過程,其實就是搖擺的過程。我們抽去小說的內容去看純粹的結構時,將會發現,那是壹個經過若幹次搖擺之後留下的曲折、回繞、反反復復的圖形。那麽大家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也可以試著采用“搖擺”這種方式,使妳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復,從而增添藝術的魅力。
8.至此,矛盾沖突達到了高潮,為什麽不直接交代結局,而是宕開壹筆寫那個用壹毛錢買來的葫蘆會賣到 600 塊錢的0.1=50=600?
體現了情節上的搖擺。照應前文,說明清兵衛眼光獨特,很識貨和前文形成對比,父親訓斥清兵衛的話,“妳懂得什麽,也來插嘴。”也說明大人們對清兵衛不理解,增強悲劇色彩,加大諷刺力度。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9.對於清兵衛的新愛好,父親是何態度?
對於清兵衛的新愛好“又開始嘀咕了”。暗示讀者,清兵衛對繪畫的愛好會在家長粗暴地幹涉下又壹次放棄,就結構而言,照應開頭。 就內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題,清兵衛又有了新的愛好,但這新的愛好也仍然是為父親所不喜歡的。這就蘊含了新的矛盾。小說再次戛然而止,無限的後續故事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也許又是葫蘆故事的重演,這就使得悲劇意味加重。試想,如果不斷地重演這樣的故事,會對清兵衛造成什麽影響?清兵衛會變成什麽樣的人?
五、總結本文主題
本文通過清兵衛對葫蘆的愛好被老師和家長扼殺的故事,表現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情況下,對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的粗暴扼殺,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批評,同時呼籲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個性健康發展。
六、拓展延伸:
閱讀下列材料,談談妳的感想。
老達爾文支持兒子的興趣和愛好
世界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幼年時期和其他孩子壹樣,看不出有什麽“天才”的靈感。 但從7歲開始,他就很有興趣地搜集許多風幹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他還搜集硬幣、圖章、貝殼和化石等許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可是,達爾文的父親老達爾文卻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把花園裏的壹間小棚子交給孩子,用來做化學實驗。為了使他寫的東西更流暢,老達爾文幫助他讀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父親幫助下, 達爾文從小養成了搜集動植物標本的愛好,並富有幻想,學會了做嚴格科學的記錄,也學會了用優美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而這壹切,正是他在日後作出成就所必需的東西。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壹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壹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表達訓練: 如果妳是清兵衛,妳會如何與父親溝通?如果妳是清兵衛的父親,妳會怎樣對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妳是清兵衛的老師,妳會怎麽對待違反紀律的清兵衛? 妳們有沒有類似清兵衛的遭遇?妳們想對家長老師說什麽呢?
七、結語
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應該相信夢想的價值,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個性,相信,“每壹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八、作業
小說的結尾意猶未盡,清兵衛對葫蘆的愛好被扼殺後,又熱衷於繪畫了,他的這壹新的愛好能守住嗎?後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續寫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