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雲南古生物化石是解開生物進化之謎的“鑰匙”

雲南古生物化石是解開生物進化之謎的“鑰匙”

渤海的鳥類化石。圖片提供

近日,考古人員在陸豐市金山鎮大黃田村發現壹具8米長、保存完整度超過70%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的後人、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遊海璐博士也回到了“恐龍化石之鄉”。

古生物化石作為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的科學依據,是壹把珍貴的“鑰匙”。在雲南,從元古代到新生代的所有地質年代都有地層。“從寒武紀澄江動物化石群到泥盆紀曲靖古魚、三疊紀羅平生物群,再到侏羅紀祿豐恐龍、人類始祖喇嘛仙、第四紀元謀猿人,雲南古生物化石保存時間線完整、多樣、規模大、多樣性豐富。”尤海璐認為,雲南是研究古生物的寶庫和天堂。“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揭示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意義重大。了解過去是了解現在的基礎。了解地球生命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對待當下,把握未來。”

澄江化石地

見證565,438+08百萬年前的生命進化。

2065438年7月1,澄江化石地申遺成功。澄江市九村鎮龍潭村委會蘆溪哨村村民蘇平剛剛結束壹天的工作,回到家就得到這個消息。蘆溪哨村位於茅田山腳下。這裏特殊的地層不僅含有518萬年前的海相化石,還含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在化石地保護之前,村民只需要把土地租給礦上開采,就能獲得不菲的收入。

7月1984,1,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在毛天山西坡發現壹具長尾尼祿化石,這把錘子敲開了壹扇洞察早寒武世生活的大門。

據介紹,澄江化石地是中國第壹處化石自然遺產,亞洲唯壹,世界僅有三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評價“澄江化石地的眾多地質證據代表了化石保存的最高質量,展示了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群落的完整記錄,是51800萬年前寒武紀早期地球上生命快速輻射演化的見證,是復雜海洋生態系統的最早記錄之壹”。

“侯先光發現化石後,就去村裏找人幫他收集。那年我剛滿20歲。”面對巖石,面對天空,許多“挖石頭的人”無法忍受艱苦的工作,紛紛辭職。只有蘇平堅持了下來。“地層裏有各種各樣被挖出來的蟲子,專家教我在地下辨別。”由於她工作認真嚴謹,還被陳教授安排到工作室配合化石的修復工作。

目前,澄江化石遺址發現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分屬20大類280余種,其中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存動物的祖先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在蘇平等人的保護下,澄江化石的種類還在不斷被發現和補充。“磷礦有價,化石無價。澄江化石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應該保護它,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據。”蘇平說。

距離毛天山不遠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太民自豪地介紹鎮館之寶——鳳嬌昆明魚。“就生物多樣性而言,澄江化石遺址是無與倫比的。這裏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脊椎動物。我是誰?我來自哪裏?我要去哪裏?人類的終極哲學命題將從這條化石魚中得到解答。”

羅平生物群

重現2.44億年前的生物多樣性

在羅平縣羅雄鎮大窪子村附近的壹個岔路口,山的壹側是上石坎的羅平生物群剖面,另壹側是湘東坡的羅平生物群剖面。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建在兩山相間的山谷裏,火熱施工的場景塵土飛揚。

5438年6月至2007年10月,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第二研究所張啟月和地質調查項目組在大窪子村附近的中三疊統關嶺組二段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魚類化石,隨後又發現了大量爬行動物和其他動植物化石。“羅平生物群化石種類豐富,規模巨大,保存完好。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化石分化程度最高的三疊紀海相化石庫之壹,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價值。”據章啟月介紹,羅平生物群是壹個由許多類群組成的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目前已鑒定出8個分類群,40個屬,113種(包括55個新種)。

雲南龍魚,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雲南圓蟹和其他節肢動物,如雙翅目白暨豚,羅平海膽,羅平千足蟲...隨著埋藏在羅平生物群中的化石被壹壹發掘和命名,壹個屬於2.44億年前的生物多樣性“宏圖”在這裏被拼湊起來,用無聲卻生動的方式向人們講述著三疊紀的羅平故事。

羅平生物群可以回答哪些問題?“對生態學、埋藏學、古地理學、古氣候學、油氣地質學,包括揭示三疊紀時期羅平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以及現在這裏形成峰叢盆地窪地形態的原因,都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價值。”章啟月對探索羅平生物群的“答卷”充滿熱情。

2009年至2014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羅平生物群研究團隊進行了三次化石保護性開采,挖掘後留下的采場構成了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部分和主要景觀。沿著山路爬上臺階,每走幾步就能發現嵌在巖層中的化石。上到“壹號采場”,壹塊塊碳酸鹽巖夾雜著化石,形成壯觀的景觀。大窪子村委會久光村64歲的村民方在這裏守著12。“我們以前挖的石頭上有魚,我們不知道它們是什麽。蓋房子很漂亮。現在我們知道它們被稱為化石,具有很高的價值。”

多年來,在宣傳和科普下,方和村裏很多人逐漸明白了羅平生物群的重要性,他們加入了化石保護協會,成為了這裏的“守護者”。“我壹天要巡山好幾次,發現新化石也要及時上報。”方的日常生活中就夾雜著化石。

陸豐恐龍谷

讓侏羅紀時代“活起來”

“恐龍去哪裏了?為什麽我們看不到他們?”在魏初陸豐的恐龍谷,參觀的孩子們不時向大人提問。恐龍化石研究者壹生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中國恐龍之鄉陸豐成為了最理想的探索之地。

大窪村距離陸豐市區只有十分鐘的車程。這裏四周山巒縱橫,原地有兩個恐龍化石展廳:徐氏陸鳳龍存放在壹號展廳,方正的坑內地面上“爬行”著壹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巨型祿豐龍存放在第二展廳,化石保存程度只有50%,但其側臥的原始真實姿勢再現了654.38+0.9億年前的死亡場景。

“1938年,卞美年發現祿豐恐龍化石後,楊教授在抗戰期間,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發掘、修復和研究,其中包括我國第壹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也就是後來的‘許氏祿豐龍’。”陸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和古生物化石打交道,幾乎參與了雲南所有的重大恐龍化石發現,包括巨型陸豐龍、阿那川界龍等上百只恐龍的發掘。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總局發行了壹套三枚古生物紀念郵票,其中壹枚是陸鳳龍骨骼復原圖,這也是世界上發行的第壹枚恐龍郵票。後來,新瓦金山龍、陸豐盤古海盜龍、石成暴龍、孫氏益州龍等恐龍化石在陸豐出土,“中國恐龍之鄉”的美名就此傳開。自楊於1941年命名許氏祿豐龍以來,祿豐及其周邊地區已有25種恐龍被命名。“陸豐地區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更重要的是還產出恐龍胚胎、恐龍遺骸、鱷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早期哺乳動物等化石,對研究恐龍、鱷魚和早期哺乳動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王濤介紹。

為了讓恐龍化石更好地實現科普價值,祿豐世界恐龍谷應運而生。主要在祿豐,楚雄出土了100多只恐龍和70多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公園內的主博物館向外界展示了壹個從654.38+0.9億年前到654.38+0.4億年前的真實“《侏羅紀世界》”,有早、中、晚侏羅世的恐龍化石和伴生動物群。博物館的壹側是壹個90年代挖掘的側面遺址,有大約30個恐龍化石保存在原地。

元謀古人類化石

中國對人類起源的定義也隨之改變。

從昆明站坐復興號,壹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元謀西站。因此,壹些有更多閑暇時間的人有了另壹個“菜市場”:魏初元謀縣。壹年四季蔬果飄香,西紅柿、洋蔥、牛蒡、甜玉米、葡萄、青棗等綠色食品在這片熱土上“野蠻”生長,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壹。

“適應果蔬種植的環境和氣候,也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和繁衍。”元謀博物館負責人段梅認為,元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僅孕育了有競爭力的冬季蔬菜,而且是生產和保存1.7萬年前“元謀人”化石的客觀條件。

5月1965,1,原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所錢芳在元謀盆地大巫娜村進行地質調查,發現兩顆牙齒化石,呈淺灰色。經研究,認為他們與上中切牙化石屬於同壹成年男性,命名為直立人元謀人的壹個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從此,中國對人類起源的定義因為“元謀人”而改變。“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提前了654.38+0萬年以上,表明雲南是人類起源的關鍵和核心地區,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多中心理論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持。”段梅介紹,“元謀人”作為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端,被寫進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首頁。

跟隨“元謀人”的遊客絡繹不絕。元謀人博物館每年接待30萬遊客,其中包括約3000名外國客人。“有的遊客會問,來元謀看這兩顆牙齒化石?”段梅解釋說,“其實元謀出土的化石和文物是壹個完整的生存鏈,生物的進化鏈環環相扣。出土了大量三個不同時代的遺址、遺物和器物:恐龍654.38+0.5億年前、元謀古猿800萬-600萬年前、元謀人654.38+0.7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為全面展示元謀在人類起源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發現和研究成果,了解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艱辛歷程,元謀博物館設置了元謀古猿和元謀人及其文化、元謀古猿和元謀人生活場景生態修復、元謀史前文化舊石器、元謀新石器時代和大墩子文化、元謀恐龍化石展示等7個基礎展廳。目前,館內有近4000件珍貴化石標本。展出各類圖片標本和模型1200余件,珍貴文物包括壹個完整的元謀猿下頜骨和壹個元代青花繩紋火化罐。

“自展覽全面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我們采取了許多措施來保護化石和文物。然而,在這裏,我們沒有采用任何化學手段來保存化石。至今沒有腐蝕腐爛,完全歸功於元謀的氣候。”段梅說。

  • 上一篇:銅錢生銹怎麽辦
  • 下一篇:內蒙古畢業遊去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