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內古詩、文言文在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中我為大家整理了初壹上冊所有的古詩文言文,有需要的小夥伴趕快收藏吧!
背誦目錄
《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論語》十二章、《峨眉山月歌》《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江南逢李龜年》《夜上受降城聞笛》《誡子書》《秋詞》《夜雨寄北》《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潼關》
原文1、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6、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9、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0、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1、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
12、誡子書
作者: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
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
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3、秋詞(其壹)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4、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5、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6、潼關
作者: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所有需要背誦的古詩文言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