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慧敏姐姐教給我的,慧敏姐,我愛妳!!!!!!!!!! 1;土地革命時期。
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債務和剝削。 (1931年春毛爺爺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戰爭時期。
內容: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解放戰爭時期。
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建國初期。 內容: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保護富農經濟。
三大改造時期。 內容: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改革開放新時期。 內容:在全國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廢除“壹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舊體制。
2;三次 1,文家市會議;由城市轉向農村。 2,1949七屆二中全會;由鄉村轉向城市。
3,1978十壹屆三中全會;由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 3;革命中心通過長征由南方轉向北方。
*** 中央所在地:1921——1927上海,1931——1935江西瑞金,1936——1947延安,1947——1949西柏坡,1949,10,1——NOW北京 4;這題我也不懂 5;我只知道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把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 建設道路不知道 6;這些書上都有 7;1,1894年7月-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2,1900年6月初,八國聯軍侵華有小日本。 3,1914年秋小日本侵入中國山東,又提出 *** 的“二十壹條" 4,1931.9.18.九壹八事變後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局部抗戰開始) 5,1935年,華北事變,簽訂何梅協定,策劃華北五省自治。 6,1937.7.7.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全面抗戰開始,抗日戰爭爆發) 8;1九壹八事變後, *** 及時發表宣言,通電,提出“發動群眾鬥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打擊”的號召。 2華北事變後, *** 發表“八壹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壹致對外。
3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方針。 4毛爺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奠定了 *** 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理論基礎。
5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誌著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初步形成。 6七七事變爆發後全面抗戰開始,第二天, *** 發表抗日通電。
7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日的方針。 8八壹三事變後,國民 *** 也發表自衛宣言。
9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新四軍和八路軍。 101937.9. *** 公布了 *** 中央提交的國***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正式形成。
9 背景:1國內階級矛盾為主 2中日民族矛盾為主 內容:1打倒軍閥和列強 2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方式:1黨內合作 2黨外合作 影響:1I don not know 2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0 1,合理調整工商業 2,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主義就over掉了。 11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好的,結合了國家的實際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是壞的,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 12 洋務派 頑固派 維新派 革命派 保皇派 立憲派 激進派 13 1,辛亥革命 2,建國 3,改革開放 14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業的 *** 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下產生。
2發展:20世紀初,辛醜條約後。列強加大對華投資的 *** ;清末新政獎勵實業;人民反帝鬥爭的推動。
3進壹步發展(民資的短暫春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民資的發展掃除了壹些障礙;歐帝國主義忙於壹戰無暇東顧;群眾性反帝愛國鬥爭高漲。
4合理調整工商業 5社會主義改造,民資over。
2.高壹歷史必修壹目錄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壹第壹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第2課 大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第6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課 古羅馬的政制與治律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第8課 英國的制度創新 第9課 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 第11課 *綜合探究:伏爾泰對英國政體的評論 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第12課 鴉片戰爭 第13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14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第15課 辛亥革命 第16課 五四愛國運動 第17課 *綜合探索:中國近代政體變化的艱難歷程 第五單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義革命: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第20課 新民主義革命與中國 *** 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 第21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第22課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23課 祖國統壹的歷史潮流 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第26課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第28課 跨世紀的世界格局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壹課本目錄、前言、附錄目 錄專題壹: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壹、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二、走向“大壹統”的秦漢政治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 *** 的鬥爭壹、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 *** 的鬥爭三、偉大的抗日戰爭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壹、太平天國運動二、辛亥革命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專題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壹壹、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二、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三、“壹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壹、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二、外交關系的突破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壹、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二、卓爾不群的雅典三、羅馬人的法律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壹、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二、美國1787年憲法三、民主政治的擴展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壹、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二、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三、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專題九: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壹、美蘇爭鋒二、新興力量的崛起三、走向多極化人教版高壹歷史目錄第壹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探究活動課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歷史素材閱讀與研討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第8課 美國聯邦 *** 的建立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 鴉片戰爭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12課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第13課 辛亥革命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第15課 國***的十年對峙 第16課 抗日戰爭 第17課 解放戰爭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壹 第20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第21課 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22課 祖國統壹大業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第24課 開創外交新局面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3.高中歷史人教版有幾本選修都是什麽高中人教版的歷史書壹***有六本巡修,分別是: 選修壹: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選修四: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選修五: 探索歷史的奧秘、選修六: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高中歷史書壹***有九本書,必修書有三本,選修書有六本 歷史人教版必修書分別是: 1、必修壹,政治史 2、必修二,經濟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擴展資料 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考試特點是史論結合、知識點多而交叉,這也使得高中歷史不光靠背壹背就可以了。
1、聽課方法 高中歷史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壹位,必須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聽課效率往往決定妳對基礎知識掌握效果。
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 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包括: 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
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內容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壹些補充性的內容。 2、閱讀歷史資料方法 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
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之壹。閱讀高中歷史書以外的課外閱讀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知識印象。
比如壹些資料中的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建築等形象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 在閱讀課外書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而且要能夠與課本上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3、建立知識系統方法 每壹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壹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鞏固、繁榮、衰敗等記錄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記錄為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