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過壹個紮心的段子。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曾經的那個少年被時間的洪流淹沒。
人到中年,我們不再仰望星空,而是學會了低下頭與現實的雞零狗碎戰鬥。
我們不斷地被這個世界同化,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就連崩潰也要悄無聲息。
時刻被提醒著,要努力做壹個成熟懂事的成年人。
可是還有壹些人,縱使歲月老去,他們依舊如少年般幹凈純粹,輕盈新鮮。
任何苦難都不能將他們打倒,前路的荊棘也不能使他們退縮。
他們身上的那份“少年氣”,總是能讓他們滿血復活,與生活再戰幾個回合。
人生最珍貴的,莫過於這份“少年氣”了。
有了這份“少年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得瀟灑,玩得盡興。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漸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哪怕是受了委屈,也要躲到沒人的角落裏,生怕被家人或者朋友看見我們的脆弱。
可是誰沒有脆弱的時候呢,偶爾放縱的做壹回真實的自己,也挺好的。
已耄耋之年的沈老笑著回答道:
在場的人都懵了,最後還是夫人張兆和出來圓場,又是拍打又是安慰,哄了半天,老人才慢慢安靜下來。
有人說,好歹也是壹代文學大家,怎麽能當眾哭鼻子呢?
可我反而覺得,這恰恰是沈老的至情至性,是不加偽飾的真實和“自我”。
所謂少年氣,恰恰是真性情。
年少時,我們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可以笑得最張揚,哭得最肆意。
長大後,我們漸漸收斂了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委屈都默默吞進肚子裏。
可是要記住,妳就是妳自己的鎧甲,妳可以堅強,也可以柔軟。
開心了就放肆地笑壹笑,難過了就大哭壹場。
做最真實、最自在的自己,才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看張岱的《陶庵夢憶》,有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意思是如果人沒有點小癖好,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眼前空無壹物,那該是多麽無聊啊。這樣的人不值得與他深交。
這讓我想起了酷愛吃甜食的魯迅先生。
壹次朋友給他帶了河南的柿霜糖,他壹口氣吃了大半。
夫人許廣平告訴他,柿霜性涼,如果上火嘴上生小瘡,壹搽便好。魯迅趕忙把剩下的收起來留著備用。
結果夜裏念念不忘,以至於輾轉難眠,竟偷偷爬起來把剩下的全吃了。
邊吃還邊安慰自己:
魯迅壹生寫了太多犀利又深刻的文字,沒想到內心卻是如孩童壹般,真是印證了那句話:
所謂少年氣,往往是有壹小癖好。
因為執著和熱愛,需要壹顆火熱且有趣的靈魂。
無論我們年紀到多大,遇到喜愛的事物,還是會如少年般雀躍。
不管是愛吃糖,愛玩小賽車,還是愛收藏,愛打 遊戲 。
這些小小的叛逆,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發現無窮的趣味。
年少時,我們“天不怕、地不怕”,常常有壹身的力氣,好像渾身都是膽。
人到中年,那壹身的膽氣好像都被時光磨平了,常常會瞻前顧後,畏手畏腳。
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需要壹腔孤勇的熱血,和無畏無懼的風雨兼程。
五代後梁時期,有壹位畫家叫 歷 歸真。
他非常喜歡畫虎,但因為老虎屬於深山猛獸,歷歸真並沒有見過真的,所以他的畫總是差那麽點意思。
為了能把老虎畫活,他帶著幹糧和畫筆,決定獨自去深山見壹見真正的老虎。
他用了三天三夜,做了萬全的準備,問到了老虎會出沒的地方,並托人在樹上搭了壹個棚子,自己躲在裏面,暗自觀察老虎的動靜。
深山裏的氣候非常惡劣,時而狂風暴雨,時而又閃電冰雹。壹般人早就嚇到腿軟了,可 歷 歸真硬是扛住了這些。
歸來後, 歷 歸真的畫技果然突飛猛進,他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甚至以假亂真,後來終成壹代繪畫巨匠。
所謂少年氣,正是壹種源自心底的無畏。
在遇到坎坷時,它給我們不懼前行的勇氣。
在困難來臨時,它給我們抵抗風雨的力量。
哪怕前路荊棘叢生,也要為了心中的理想義無反顧。
縱使生活刻意為難,也不要向後退,而是大踏步地走下去。
達爾文曾說過:
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是我們能轉換心情。
我們不能改變現狀,那麽我們就積極應對。
法國知名劇作家巴爾紮克,在成名前壹直窮困潦倒。
他本是學法律的,但是卻偏偏想當作家。
父親不同意他的想法,便斷掉了他的生活費用。當時,他寫的文章又都被報社退了回來,正負債累累,窮得叮當響。
最艱難的時候,他甚至只能吃點幹面包和水。
每次吃飯的時候,他就在桌子上畫壹只盤子,寫上“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後看著它們,在想象中開心地大口咀嚼起來。
面對生活的窘迫,他依然保持著壹顆樂觀積極的心,最終成為法國文壇最偉大的作家之壹。
所謂少年氣,就是壹種樂觀的心態。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但是焦慮和悲觀並不能使我們度過難關。
“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凡事往好的方向去想,宇宙也會為妳指引正確的路。
只有保持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壹切就都會越來越好。
每個人手裏的牌未必都是最好的,但只有玩家的心態才能笑到最後。
人生這場 遊戲 ,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還記得小時候,鄰裏之間的關系都特別近,誰家做飯了就壹起叫過來吃。
小孩子和小孩子很快就能玩到壹塊,就算是吵架了也很快就和好。
人過中年,各自成家,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鋼筋水泥墻也把我們的熱情沖散。
俄國作家萊蒙托夫在《英雄》中寫道: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生活,只有充滿熱情,才能讓我們感受到最原始單純的快樂。
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就是這樣壹個人。
他經常早上起來就出去找人聊天,不管是賣早點的阿姨,還是砍柴的樵夫,他都能拉著聊上幾句,有時候人家聊不下去了,他就讓人家給他講鬼故事。
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山野村夫,是僧人、道士,還是酒監、藥師他都能交上朋友。
人人都知道蘇軾是個 美食 家,可鮮有人知他還是壹位出色的釀酒專家。
為了能釀出有特色的美酒,他經常興致勃勃地向農夫請教,並親身去實踐。
他釀的“桂酒”,加生姜、肉桂做配料,他講此酒可“溫中利肝,輕身健骨”。
他用白面、糯米、清水釀成“真壹酒”,“溫和解渴不易醉”,為此還寫了《真壹酒歌》來“打廣告”。
詩人烏爾曼曾說過:
所謂少年氣,就是對生活的熱情。
那些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永遠能看到萬物的美妙之處。
壹碟菜,壹壺酒,仨倆朋友,自是熱氣騰騰的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少年》壹書中寫道:
正是因為這股“少年氣”,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回那份最初的熾熱的心。
願妳如少年般,永遠好奇,永遠新鮮,永遠熱情。
任歲月漫長,時光蹉跎,依舊輕笛長歌,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