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人物背景壹部分的山、獸、林、鳥,卻完整真實地結合在壹起。巖石開始以線條變化呈現不同面貌,以層次呈現不同山勢變化,以俯視呈現縱橫山川。以上是山水畫的基本表現手法。這種表現雖然還處於比較幼稚的階段,但卻為以後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顧愷之的名字不僅與中國人物畫的歷史發展聯系在壹起,也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顧愷之之後的南北朝時期,山水畫迅速崛起,出現了壹批會畫山水畫的畫家和第壹批專門研究山水畫的論文。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壹幅當時流傳下來的山水畫。我們只能根據當時有關山水畫的文獻來了解當時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水平。但此後,山水畫藝術以相對完整的表現手法和系統的理論進入中國畫壇。
中國山水畫在隋唐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隋代以詹子謙為代表的畫家的作品為我們研究這壹時期的山水畫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詹子謙是今山東人。他是北齊、北周、隋朝的大夫。他是繪畫方面的多面手。據說他精通人物、山水、界畫和車馬。被世人譽為“唐畫始祖”。但他最突出的貢獻還是在於山水畫,他唯壹流傳至今的作品是《遊春圖》,現保存於故宮博物院。
《遊春圖》是壹幅描繪自然風光的綠色山水畫卷,表現了人們在春天的郊遊。畫家以恰到好處的管理,細致的筆觸,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壹幅青山綠水,花木繁茂,山清水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壹艘艘華麗的高層遊艇隨著波浪蕩漾的春光。船上的三個女人環顧四周,陶醉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流連忘返。湖邊幾個人或騎馬,或漫步山間小道,或伸開雙手站在岸邊,興致盎然。畫家通過對各種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的生動描寫,成功地體現了遊春的主題,虔誠的遊春圖為唐代綠色山水畫派的形成開辟了道路。
唐代父子直接繼承了詹的山水畫風格。李思訓是唐朝的宗室,曾經擔任過“武威將軍”。他繼承了井,發展了詹子謙的畫法,用筆工整,用魚剛勁沈穩,畫面花紋瑰麗,氣勢磅礴,裝飾性強。他在李昭道繼承了他的畫風,被稱為“變父之勢,妙哉妙哉”,創作了海景和山水。
就這樣,從隋代的詹子謙到唐代的李思訓父子,中國形成了壹個頗具特色的青綠山水畫派。到了唐代,形成了山水畫派的另壹個源頭,那就是水墨山水畫。
水墨山水畫的創始人是王維。據說他擅長詩、書、畫、樂,還當過尚書右丞。王偉的畫有雪景、劍閣、棧道、遠足、釣魚等。他的畫的特點是筆觸細膩,渲染細膩,有“重”和“深”。王維山水畫的另壹個重要特點是詩畫有機結合。我們之前提到過,繪畫史壹般把他視為詩畫結合的奠基人。王維之後的中晚唐時期,山水畫發展出現了壹場“水墨畫運動”。這樣,中國山水畫在唐代發展成壹個自由的新世界。
五代至宋代,山水畫家輩出,山水畫流派重疊。這些畫家繼承和發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畫家的優秀傳統,將中國山水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北派、南派的山水畫,北宋的中原畫派、庭院山水畫,北宋後期的“米甸山水”、青綠山水,南宋的庭院山水畫。
五代時期,郝靜和他的學生管同是北方山水畫的代表。郝靜,北方人,曾隱居太行山,接觸過北方大山和太行山的雄偉風光。所繪山水“自峰而起,遠眺窮谷”,多為以規整布局為中心的全景布局的巨大山谷,而主峰為中心,白雲則用以襯托中間和前景的整體布局。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空間感很強。據說《匡廬圖》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弟子管同是長安人,師從郝靜,但有“照妳”之譽,自成壹家。他喜歡關和陜西周圍的風景,那裏的秋山寒冷,村莊荒涼。他的代表作《關山行旅圖》代代相傳,群峰高聳,神韻深遠。畫出來的樹,枝繁葉茂,無所事事,給人的感覺是“淩亂而整體,簡單而有趣”。
與以郝靜、管同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相對應,南方有以董源及其弟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又稱“南方山水畫派”。董源和巨然都是公元10世紀下半葉活躍在南方的畫家。他們生活在長江中下遊,不同於孤獨、富饒、寒冷的北方,而是生活在壹個溫和、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地區。他們觀察自然,用獨特的藝術語言描述自然。在董源的作品中,很難看到險峻陡峭的山峰。他看到的,是平緩連綿的群山,是樹腳下壹望無際的溪流,是山村裏的漁舍,都是江南山川中動人的風景。董源的代表作有描繪瀟湘地區風光的《瀟湘圖》和描繪夏季江南風光的《夏山圖》。董源的弟子巨然成為其畫風的最佳繼承者,代表作有《秋山吐溫》。在這幅畫中,三個隱士正在深谷叢林中壹條小溪旁的草屋裏談論佛經,周圍是高爽的秋景,這也可以反映出畫家的身份和意圖。
北宋時期,出現了中原畫派和書院山水畫。中原畫派以李成、範寬為代表。李創世紀生活在山東省應丘縣,所以他經常以齊魯大地和原野的自然環境為描寫對象。範寬長期生活在鐘南山和大華山,他的畫山富,石突兀,樹蔥郁,氣勢磅礴。繼李成、範寬之後,山水畫家接踵而至。在李、範的影響下,出現了“齊魯之民只仿李成,關山之地只仿範寬”的傾向。
北宋統壹後,江南畫家紛紛北上,受到北宋畫院的待遇,沖擊了以中原畫派為主流的北宋山水畫,南北畫派開始融合,形成了以郭為代表的庭院山水畫。
在北宋山水畫中,還應該提到“米甸山水”和青綠山水這兩個畫派。“米甸景觀”的創始人是米菲。他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壹。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襄陽、鎮江等地。他受到長江沿岸經常可以看到的雲山煙樹的煙雨景象的啟發,於是在山水畫技法上進行新的創造,用水墨來畫山水,充分發揮了水墨的融合性。水墨暈染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靈的韻味趣味。
然後就是青山綠水。如前所述,這壹畫派從隋代的詹子謙到唐代的李思訓父子已經形成。但在五代宋初,這種形式在士大夫和畫家中並不流行,被視為職業畫家的作品,在北宋壹度受到壓抑。北宋中期,壹些畫家擠過人群,重新投身於青綠山水,創作出適合宮廷欣賞的精美青綠山水畫。綠松石山水畫進入成熟期,著名代表畫家有王希蒙、趙伯駒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朝南遷,稱為南宋。南宋畫院在新都臨安成立。由於政治的變化和畫家生活區域的北移,南宋的繪畫藝術在內容和風格上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以唐力、劉松年、馬援、夏圭為代表的南宋庭院山水畫。
南宋的庭院山水畫明顯不同於北宋的庭院山水畫。他們摒棄了北宋以來以主峰為中心的高山激流構圖和精細繁復的筆墨,以簡單樸素的形式進行創新。對角線構圖往往是通過比較兩條對角線的距離,使畫面的重心偏離中心,位於壹半的角上。被譽為“壹角半”的藝術境界。
五代兩宋是畫家輩出,畫派眾多的時代,但我們還是要說壹說另壹種付費的畫風——文人畫。文人畫興起於北宋初期。蘇軾最早提到了“文人畫”這個概念,文人畫是指不同於民間畫家和宮廷畫家風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它的主要特點是主張表達作者的主觀興趣。取材於花鳥、竹石、水波、煙雲,借物暗示,避實就虛;在創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縛,在藝術形式上強調詩、書、畫、印的結合。文人畫的興起促進了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發展。在山水畫領域,通過“元四家”的藝術追求和實踐,這種畫風成為宋以後的主導畫風。
“元四家”是指元代最著名的四位山水畫家:黃、王蒙、倪瓚和真武。四家都擅長詩書,詩、書、印的結合成為他們采用的壹種藝術形式。都是強調表現個性,強調繪畫的娛樂性,強調筆墨的趣味性。但四家的經歷、藝術偏好、審美理想各有不同,各有鮮明的個性。黃的畫只用兩種規格,淡絳和水墨。筆法多變穩定,用筆輕盈蒼勁,減少刺激,追求平和和諧。
而王蒙的畫,則是品相豐富,有的善寫,有的以墨取勝,有的比拼色彩。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三家都很簡單,唯獨王蒙眾多。倪瓚呢?他的山水畫的突出特點是質樸、幹爽、清淡,即構圖、筆墨、意象簡單、筆墨幹澀。然後是真武,最突出的是其他三家公司都很重視筆,而真武很重視墨,喜歡用濕筆。畫面的效果陰郁而濕潤,卻保留了更多人的遺風。
最後,我們來看看明清山水畫。
明清山水畫除少數畫家外,大多以摹仿古代為主,突出筆墨趣味。比如明初畫壇主要提倡南宋畫院和浙派的院體風格。但之後在繪畫上還是有所突破。他們強調主觀的美感。
結合各派之長,技法靈活多變,構圖不再遵循傳統的從屬格式,自由編排,強調生活趣味。明代中期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在山水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什麽叫烏蒙?因為他們四個都是蘇州人,所以蘇州被昵稱為“吳門”,因此得名。
沈周結合了董源、巨然、米芾、真武、王蒙等前輩大師的長處,創造了多種風格的山水畫,有的精細,有的古樸,有的瑰麗,有的清麗雅致。有全景山川,小而田園的風景。簡單的手法,充滿生活意義。他的山水畫代代相傳,如《廬山高圖》、《滄州趣圖卷》等。文徵明是沈陽的學生,當然也是他的老鄉。師從沈周,擅長詩詞書畫。他的山水畫有工筆和寫意兩種規格,水墨山水的寫意,寫意和潑墨。工筆山水,但不刻板,有典型的書卷氣和“文人”趣味。唐寅的畫,取李成、範寬、南宋之法,也取元人之法,自成壹體。作品場景宏大,手法嚴謹,既陰郁閑適,又詭異婉約,既豐富大方。仇英是畫家出身,不是“文人”,但他在藝術上既受文人畫家的影響,又受民間畫家的影響,所以他的畫融合了這兩個方面,也為文人所欣賞,有壹種雅俗共賞的藝術趣味。
吳門四家之後,明代山水畫界開始派系林立,熱鬧程度不亞於宋代畫壇。較大的派別是華亭派、宿松和雲劍,其中華亭派的影響最大。因為這三個流派同屬壹個地區(松江),審美理念和繪畫風格基本相同,所以人們統稱之為“松江派”。
明末派系眾多的山水畫壇在清代也很有特色。出現了所謂的“正統派”和“革新派”,他們壹直影響著整個清代畫壇的風氣。
清代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文人系統內部的藝術思想、創作態度、藝術風格都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也伴隨著當時政治思想文化的變化。由於清朝統治者的閉關鎖國政策和文化專制,極力鞏固小農經濟,壓制商品生產,使得資本主義因素自明中葉以來不斷滋長,在藝術上突破了傳統的解放思潮,失去了發展的溫床,全面復古主義和禁欲主義盛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繪畫領域開始出現了倒退和變異。這以“清初六大家”為代表,他們在藝術上強調“逐日臨摹古人”、“形似古人”,脫離實際,執著於前人的筆墨技巧之線。師法古人已成為他們山水畫創作的壹大傾向。這種藝術見解和風格能迎合清朝的思想克制政策和當時文人的審美趣味,很受官方的支持和欣賞,被視為所謂的“正統”。
清六日,大家以王時敏為首,其余有王鑒、王毅、王、、雲,似乎都與余時敏有關。王逸、和雲都是王時敏的學生,王建是他的同鄉和親戚,王是他的孫子。也許是這種家庭關系造成的。與此同時,王時敏、王鑒、王逸、王並稱為畫壇“四大天王”。都主張臨摹古代,多以臨摹所得創作。他們的筆法不凡,功力極深,使山水畫在技法上前進了壹大步。但後來,雲放棄山川,另辟蹊徑,專攻花卉,壹時名聲大噪。
當以六大為代表的“正統”走上復古主義的道路時,壹批具有強烈民族意識和創造精神的漢族知識分子畫家開始承接明中葉以後突破傳統的解放思潮,在藝術上敢於突破和挺身而出,強調個性解放,主張“借古開今”,反對固步自封,運用和改造傳統繪畫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在繪畫史上,這些人壹般被稱為“革新派”,這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初著名的“四大名僧”和“金陵八派”。
“四大名僧”指的是石濤(元吉)、西施(坤燦)、弘仁和八大山人。他們四人的特點是,都是因為痛恨滿清統治而出家,用繪畫來避開山林,表達憤怒。他們都反對照搬過去,提倡自然創造。流露真情。但他們的畫各有特色:石濤的畫奇幻、超然;西施的畫古樸典雅;洪仁的畫古樸幽靜;八大山人的畫簡潔明了。他們的繪畫風格對花鳥畫中的“揚州八怪”影響很大。
龔賢是“金陵八家”的首領,與樊圻、高岑、鄒喆、吳紅、葉欣、胡帽、謝遜並列。因為他們都在南京長大,所以得名。他們的特點是不受師古之風的影響,而是從真實的生活體驗和自然中獲取靈感,作品更加寫實。他們大多隱居,遊走於江淮之間,以賣畫為生。同時,他們也經常聚在壹起,唱關於酒的歌,以詩書畫唱。“四大和尚”和“金陵八子”的繪畫風格對後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