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是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即統計年度內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這個指標是壹個相對的統計值,可以克服因發表在大小期刊上的論文不同而造成的偏差。壹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其學術影響力越大。影響因子查詢:1。要查詢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使用外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of Reports),其中JCR科學版用於查詢自然科學期刊,JCR社會科學版用於查詢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要查詢中文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使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中心聯合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文報告》(萬金侃主編,科學出版社)。
如果影響因子是什麽?
克服外力的難度系數。
影響因子與sci影響因子的區別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縮寫為IF)是指某壹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它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創始人尤金·加菲爾德在1960年代創立的,此後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壹系列重大創新。
計算方法是將報告年度(JCR年度)前兩年在某期刊發表的論文的總被引次數除以這兩年在該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由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於1957年創建,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 ISI)1961+0創建並發布的引文數據庫。
所以:
影響因子是評價期刊的指標之壹。SCI的影響因子是SCI收錄期刊的IF。
期刊影響因子N/A是什麽意思?
影響因子以年為單位計算。以某期刊在1992的影響因子為例,如果(1992) = A/B,
A =本刊所有文章在1990到1991在1992被引用的次數;
B =本刊從1990到1991的所有文章數。
影響
很多著名的學術期刊都會在其網站上註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顯示其在相應學科的影響力。比如美國化學會雜誌,癌基因等。中國大陸各大高校(如清華、哈工大、浙大)以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評判研究生畢業的主要標準。
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獲取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由E1 Garfield在1972中提出,並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指近兩年期刊的平均引用率,即評價年度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表示為:
影響因子=該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第三年被引用的次數/該刊第二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根據其定義,影響因素的三個決定因素分別是時間(2年)、論文總數(連續兩年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和被引次數(第三年被引論文總數)。
影響因子是壹個相對量化的指標,壹般認為它反映了被使用期刊的真實客觀情況,能夠公正地評價各類學術期刊。通常影響因子越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就越大!
論文中有哪些影響因素?
影響因子(IF)是美國ISI(科學信息研究所)JCR(期刊引用報告)中的壹個數據。即統計年度內某期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總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總次數。這是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擴大版的影響因素是什麽?
國內影響因子最新版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現有文獻數據的標準化、整理與加工,科技監測與評價基礎數據庫建設(2006BAH03B01)。
為了更科學地建立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更完整地統計期刊被引用情況
計量指標,更高效地計量和評價期刊文獻,使期刊統計分析的結果有
更大的影響力使核心期刊的評選更有說服力,促進了知識服務體系的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資源中心與萬芳數據有限公司合作,支持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
在配套項目的支持下,結合“現有文獻資料的標準化、整理、加工、科技監測和評價”
價格基礎數據庫建設(2006BAH03B01)”,並聯合編纂出版《中國期刊引文》
報告(擴展版)。
《中國期刊引文報告(擴展版)》基本包括了我國出版的學術技術類科學期刊和理論研究類社科期刊,是專門用於期刊引文分析與研究的重要檢查。
求評估工具。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的引用和被引用情況,以及引用效率和引用情況
網絡和期刊自引的統計分析。同時便於定量評價期刊的相互影響。
並正確評價壹個期刊在科學交流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確定高被引作品。
群等。
《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的出版是中國期刊界和知識界的壹件大事。
是《中國科技期刊引文報告(核心版)》的延伸和補充。中國期刊引文
報紙(擴大版)將提供全面完整的中文期刊評價數據,為國家優惠扶持期。
期刊評價,為國家期刊管理部門和地方省市期刊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包括
填補了我國期刊評價數據不完整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評價依據。
基礎工程建設。
2009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需要不斷完善和豐富,取得及時進展。
線路指標的補充和修訂。衷心希望《中國期刊引用報告(擴展版)》被廣泛閱讀。
搜索和查詢的友好助手和有效工具,熱切期待《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
可以作為社會評價期刊發展的參考。
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雖然我們力求嚴謹規範、細致準確、精益求精,但由於壹些
實際情況如期刊更名合並,高校學報重疊,期刊引用文獻記錄不規範,
期刊的不同簡稱或復雜類別給我們的編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大錯特錯
而且疏漏在所難免,真誠希望讀者給我們提意見,批評指正。
影響因子是指文章還是期刊?15點
這個0.4的影響因子指的是期刊。妳可以在知網上看到不同類型期刊的影響因子。
SCI區學術期刊是什麽?
根據美國信息研究所每年發布的JCR期刊影響因子分區,SCI被納入同壹主題。
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排序。學術影響因子前5%是An1地區的期刊,學術影響因子。
前20%為An2區期刊,前50%為An3區期刊。主題後影響因素
50%是An4區的期刊;EI收錄的核心期刊的來源是An5區的期刊,在上述分區的對應期刊中。
發表的論文分別叫An1,An2,An3,An4,An5。
學術期刊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因子由E1 Garfield在1972中提出,並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指近兩年期刊的平均引用率,即評價年度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表示為:
影響因子=該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次數/該刊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根據其定義,影響因素的三個決定因素分別是時間(2年)、論文總數(連續兩年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和被引次數(第三年被引論文總數)。
影響因子是壹個相對量化的指標,壹般認為它反映了被使用期刊的真實客觀情況,能夠公正地評價各類學術期刊。通常影響因子越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就越大!
我是潤棉紙業網的袁先生。以上信息是我了解到的。如有疑問,可隨時登陸我的網站進行詳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