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作文郵票大理風光崇聖寺三塔背景簡介

作文郵票大理風光崇聖寺三塔背景簡介

朋友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理三塔,這就是舉世無雙的崇對寺三塔,他們是大理的名片和象征,大理人民的圖騰崇拜。我們大理人把塔稱作文筆,妳們看這三支巨筆,是不是在藍天白雲間揮毫潑墨、大書特寫呢!有人用“倒寫青天紙壹張”的詩句來形容還是挺親貼切的。他們西傍巍峨蒼山,東臨秀麗洱海傲立千年大理壩子中部。因寺立塔,故塔以寺得名。崇聖寺,也就是我國明代在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在《滇遊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的天龍寺,。崇聖寺的壯觀廟宇在鹹同年間燒毀,只有在這三座塔完好地保留,至今巍然屹立。請大家往西看,不遠處山腳目前在修建之中的崇聖寺,想必能恢復當年鼎盛時期的規模和壯觀。歡迎大家在它建成後再來故在重遊。

崇聖寺三塔,由這壹大二小組成。大塔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千尋塔高度是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壹***有16級,屬於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塔身內壁垂直貫通上下,沒有木質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了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的全貌。據說塔頂可容納四個人,從接近塔頂的塔沿可搭梯子爬上頂端,但那要有很高的技藝和超凡的膽量。過去附近的年青人還常常爬上塔頂去吹簫唱調子,真夠瀟灑的。不瞞各位,我曾有幸登上過尋千塔,當然沒有上到塔頂。在塔中西望蒼山瑞雪,東瞰玉洱碧波,近觀蒼洱沃野千疇田園風光,遠眺雞足雄姿玉龍倩影……那種登高望遠瞻高遠矚的感覺確實是不壹般就是不壹般。而今由於保護文物古跡等原因,各位來賓是不可能有這種機緣了,不過正在建設中的崇聖寺的古建群中,想必會有類似的的制高點能補償這樣的遺憾。千尋塔矗立在這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大家所見的“永鎮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字高1.7米,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大理地區歷史上因惡龍作怪,水患較多,因此只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和畏懼大鵬。因此只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不就敢作惡,水患自然也就減少了,據說這三座塔下壓著九條龍,大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在1925年的大地震中震落後就不知去向,1978年至1981年對三塔進行維修與加固時發現的珍貴的文物中有其模型,如今下關西洱河畔州博物館門口的塑造的大鵬金翅鳥便是其復制品。另壹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已成為其版圖,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題字刻碑”可以說是寓意深遠、再恰當不過。

千尋塔開始修建於的時間壹般認為是南詔勸豐佑時期(公元823年~859年)。修建千尋塔的方法傳說有多種,其中壹種叫“土層掩埋法”,也就是塔基開始,每修好壹級塔,就用土層掩埋壹級,並把土堆壓成壹個斜坡形的土臺子,這樣就大方便了運送建築材料和修建上壹級塔,等到大塔封頂時,土臺的斜坡已延伸數裏遠,據說延伸到銀橋壹帶,接下來又壹層壹層地挖去埋塔的土層,直到完全顯露出整座塔。我小時候聽說當年造塔的時候是用山羊來馱磚頭、因為山羊體輕靈巧、能爬高,壹只羊壹次馱兩塊,想來壹定有道理。

三塔中,南北兩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級,是壹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為空心。外觀輪廓線象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根據相關資料推斷,南北小塔造於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年~1172年)。現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偏離了垂直線,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狀態,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傾斜了四百多年。這可以說是我們大理的“斜塔” 奇觀。如果仔細仰望三塔,我們不難發現,千尋塔篆級四面都有拱形龕;也就是常說的供俸神佛的小閣子。相對的兩龕內都有佛像,另外兩龕則作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級的八方都有形形狀各異的的塔形龕,各層塔身都有浮雕作為裝飾。崇聖寺三塔的級數都為偶數,而其[經地方佛塔的級數壹般都是倚數。

這三座大塔,從修建至今,除歷經上千年日曬風吹雨淋外,還經歷過30多次強烈地震的嚴峻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後竟奇跡般自行復合如初。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鄉民房倒塌達99%,可千尋塔,只震落了頂上的定寶剎。這對於沒有石基礎而直接修建的三塔來說的確是壹個奇跡。崇聖寺以及三塔建成後直至明代,寺院壹直保存完好。史料記載其規模達方圓七裏,有三閣七樓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間,有佛壹萬壹千四百蹲。大理國時曾有九個國王禪位為僧,任崇聖寺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國時期,百姓不論貧富,家家戶戶都有佛堂;不論男女老少,都手不釋數珠,因此大理國有“佛國”之稱。而崇聖寺又有“佛都”之譽,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山洱水之勝在崇壹寺”,而寺中的三塔,鴻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聖金像,被視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寶物。當年元代名僧念庵就題寫出於崇聖寺這樣壹幅名聯:“偉哉!具蒼洱大觀,到此邦才知此地;果然!是古南名勝,非斯塔莫稱斯樓。”佚名題寫的“成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壹樓鐘。”均絕妙地道出了崇聖寺的的名塔、名樓大觀。直到明代李元陽組織重修崇聖寺時,寺中五寶還保存完好。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鑄造的寺內鴻鐘,徐霞客曾在《滇遊日記》中這樣寫到:“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裏。”因而“鐘震佛都”,曾成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壹。有人題寫於原鐘樓的“大叩大鳴,小叩小鳴,普覺夢中之夢;壹聲壹佛,千聲千佛,遙聞天外之天”的名聯佳句描述的就是這壹景觀,而清代周之烈題寫的“樓勢欲空天地我;鐘聲喚醒去來今。”同樣有異曲同工之妙。原寺內的雨銅觀音,莊嚴靜美,細腰赤足,造型精妙。相傳當年在殿內鑄造高三丈的觀音,鑄到壹半時銅已有完,這時天上下了壹場銅雨,人們便收集這些如珠銅雨才鑄完了觀音,故名雨銅觀音,我童年時曾多次拜謁過。寺內的巨鐘後來毀於清鹹豐同治年間,而雨銅觀音毀於文革初期、證道歌碑和佛都匾毀壞時間不得而知。現在寺內的鐘樓和雨銅觀音殿都是前幾年才重新修建的。重鑄的建極大鐘,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 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雲南省第壹大鐘。

崇聖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1年,國家又撥款對三塔進行了歷時三年維修加固。在這次維修加固中,有兩項重要發現:壹是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寫本佛經等珍貴文物680余件,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的、最重要的壹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成為研究南詔和大理國歷史的歷史資料。在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藏傳佛教、印度密教和禪宗(中原地區)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匯和融合。因此大理被社會學家稱作“亞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遊覽了三塔,我們應該去遊覽壹下三塔倒影公園。

我們正在遊覽的三塔倒影公園。是上個世紀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躍進時修建的水庫即積水潭衍生而來。公園占地27畝,有水面積十余畝。公園坐北向南,背靠壹公裏外的崇聖寺三塔,以園內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為剛勁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鑲嵌、制作了壹面能壹展倩影芳容的的晶瑩透亮的明鏡,讓屹立於蒼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許多秀麗與優美,園內建築有體現白族民居的楹聯照壁,有題詩刻賦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搖水中的漾波亭。園內種植有各種茶花、緬桂、桂鵑等眾多異草奇花。是遊人吟誦詩詞楹聯,或觀賞百草花卉,或與水中三塔美景攝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連忘返的絕佳之地。它不僅妙在陽光燦爛的白天,而且還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絕佳美景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三塔倒影以其將大理的標誌性象征——三塔與藍天白雲,日月星辰和蒼山雪景及四時鮮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絕佳美景,令世界稱奇贊嘆、為大理增色添彩和揚名爭光的亮麗風光,吸引來數不勝數的中外來賓到此遊覽觀光和攝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畫報、書籍的封面和郵票及明信片,多年來為大理贏得很大的名知度,為大理乃至雲南和中國都贏得不少的聲譽……崇聖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園相輔相成相互映襯而相得益彰,相與增色互為添輝,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觀和美麗象征

  • 上一篇:西湖遊記敘事
  • 下一篇:宜昌春節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詳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