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妳的人生目標總是遙不可及?因為妳沒有看到目標的真面目。

妳的人生目標總是遙不可及?因為妳沒有看到目標的真面目。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在說減肥,但幾年後依然保持原來的高體重。跑步機除了吃過壹次灰,沒用過。職場員工每年年初都會制定計劃,但是制定計劃的時候都結束了,很少有人能真正執行;很多家長和學校老師在學生每次開學的時候都會要求他們列出自己的學期目標。他們的分數是多少?妳在哪裏進的班?但是很少有學生能真正做到。

事實上,我們都覺得生活中至少有壹個方面需要改善或改變。無論是為了打動老板,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還是提高自己在某壹方面的能力,我們都想做得更好,甚至嘗試,但為什麽總是做不到位呢?更讓人無語和沮喪的是,我們有時會反復失敗。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壹個消息:“為什麽我想要的人生目標總是遙不可及?”壹個特別無奈的問題,於是下面有人回答:“定壹個小目標,最後定壹個大目標。堅持不懈是關鍵。”

這個回復幾乎是大家心中的標準答案,但也是最正確的廢話!

為什麽?妳不知道他是什麽樣的思維方式,他的目標是什麽,他為什麽要設定目標,他處在什麽樣的環境中。妳憑什麽知道他應該做什麽?

妳壹定會問:實現目標甚至成功的正確答案是什麽?

最近看了壹本叫《成功、動力和目標》的書,我在裏面找到了答案。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所有關於目標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學科學研究和實驗基礎上的,理順了很多與目標的來龍去脈有關的東西,幫助我們理解目標是怎麽回事。應該如何有針對性的設定目標?如何讓壹個目標有效落地從而實現?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的博士生。她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動機科學中心的副主任。多次在權威學術雜誌、BBC、哈佛商業評論等重量級媒體發表學術成果。這本書是基於她對動機和目標的最新心理學研究成果。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精髓。

首先,妳是積極思考還是防禦性思考?

《成功、動力和目標》這本書裏說: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把妳引向完全不同的道路,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標需求。即使是同壹個目標,目標的視角、思維方式和實現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包括攻擊性思維和防禦性思維。

那麽這兩種思維有什麽區別呢?

什麽是進取思維?

進取型思維是壹種理想狀態,目標的理解是以成就為重點的。這個目標的本質是“收入最大化”,避免錯過壹切成長的機會。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她1歲的兒子學走路的例子。她的丈夫是典型的有事業心的人。對於丈夫來說,幫助兒子學會走路是壹種成就,也是他通過走路進壹步成長、獲得新能力的必要條件。比如在學走路的過程中,老公會讓孩子爬高爬低,包括征服樓梯。他的目標是長大。

什麽是防禦性思維?

防禦性思維是壹種保守的狀態。這個目標的本質是“損失最小化”和保本,重點是以“我該怎麽辦”為目標。在幫助兒子學會走路的問題上,作者是典型的防禦性思維。對她來說,幫助兒子學會走路的第壹件事就是保證安全。在學走路的過程中,她要遠離壹切可能的危險,不要讓兒子因為磕碰摔傷。她的目標是避免損失,而不是關註自己是否獲得了成長。

雖然作者和她的丈夫在幫助兒子學習走路方面有著相同的目標,但幫助兒子的方式和結果卻完全不同,因為他們以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理解這個目標。

我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同時具有攻擊性和防禦性的思維方式,只是每個人都有壹個支配性目標,有些人專註於攻擊性目標,有些人專註於防禦性目標。

那麽有人會問,攻擊性目標和防禦性目標是怎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需求的不同。

書中提出了“進取”和“保衛”的目標都來自於人的壹般需要,即被愛和安全的需要的理論,因為人天生就有養育和安全的需要。

“進取”的目標重在追求成就。為了得到愛,目標是成為理想的自己,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獲得愛和歸屬感。

“防禦”的目標是避免犯錯。為了安全,目標是成為妳應該成為的人。不要讓別人對自己生氣和失望,平靜安穩的生活。

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們對父母獎勵和懲罰方式的不同。

比如妳小時候,拿著95分的試卷回家,有事業心的父母會表揚妳,表現出驕傲和親密。當妳的分數是59的時候,妳的父母會覺得有點遺憾,不會表現出親密,所以妳會明白,只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妳才會得到妳需要的愛,所以妳學會了不斷提升自己。

防禦性的父母,考得不好會被懲罰,考得好不會被懲罰,這樣妳就會明白,做好事情就能獲得安全和保障,進而學會如何避免失敗。

由於目標需求的不同,攻擊性目標和防禦性目標在面對正反饋和負反饋時的動機也呈現出相反的趨勢。

積極進取的目標,試圖取得成功,是由對成功的渴望推動的,所以當妳得到積極的反饋,比如得到表揚和贊美的時候,妳對成功的渴望越強烈,妳就越有動力,而當妳得到消極的反饋和自我懷疑的時候,妳的期望和動力就會下降很多。

試圖尋找安全的防禦性目標的動機是警惕,這是壹種避免危險的願望。負面反饋越多,自我懷疑越多,他們越感到危險,警惕性越高,但力量急劇增加。

所以如何根據對目標的不同思考方式給予反饋是有很大區別的,否則會適得其反。

通過對以上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分析,我們明白,妳在設定目標時,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壹種攻擊性還是防禦性的思維方式。妳可以試著從“得到”或“失去”的角度來區分妳是否理解了目標。

因為,只有正確識別兩種思維方式,才能給自己設定最合適的目標,增加實現的概率。

第二,制定目標要做到三種“取舍”。

壹個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妳如何定位目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壹個人選擇什麽樣的目標,會影響他對目標實施的興趣和興趣,也就是說,不同的目標不僅決定了妳的動力有多強,還會影響妳的心情,最終決定了妳在困難面前能堅持多久。

因此,要實現目標,必須制定正確合理的目標,做到三種“取舍”。

第壹個:權衡妳的理想目標是業績目標還是擅長目標。

壹個人的理想目標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績效導向型目標,註重具體的結果和表現,目的是體現自我價值,即證明自己聰明、有才華、有能力、優於他人;

另壹種是專註成長的目標,叫做精於目標。這個目標著眼於長期的表現、進步和成長,目的是提高能力,通過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學到知識和技能來判斷自己。

績效目標往往會更加努力,取得最顯著的結果,因為他們想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結果。所以如果妳的目標很簡單,關註“績效”來設定目標是有益的。

但是,當妳追求業績目標時,很容易成為“自我實現預言”的犧牲品,即面對困難,妳可能在壹次失敗後覺得自己做不到,於是就會停止嘗試。

擅長的目標是專註於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所以他專註於盡最大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會輕易放棄。所以,如果妳的目標很復雜,很難,需要堅持,那麽專註於“進步”來設定目標是有益的。

例如,妳在公司贏得了壹項新業務。如果妳把這份工作當成壹個學習技能、積累經驗的機會,妳會享受這個過程,妳會渴望尋求別人的幫助來成長,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妳會少壹些沮喪,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

如果妳把它當成獲得領導認可和提拔的機會,妳可能不會主動求助,因為妳羞於啟齒,害怕別人批評妳的聰明和能力。

績效目標和擅長目標沒有絕對的區別,但是請盡量把績效目標改成進度目標。當妳把關註點從妳能證明什麽變成妳能學到什麽,妳會有更多的收獲和快樂。

第二:妳是真的要掂量目標,還是外來的?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說,人類最強的動力和最大的滿足感來自於自己的選擇。妳所渴望的目標會帶來壹種特殊的動力——內在動力,是壹種為了事情本身的價值而去做事情的欲望。

所以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問自己壹個問題:這個目標是妳真正想要達到的,還是別人的價值評價體系或者外界強加給妳的?

要知道壹個目標能不能實現,首先要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壹個在乎外界肯定的目標,不僅不會讓妳快樂,還會幹擾妳追求真正有益的目標,從而降低妳的幸福感。

最近聽到這樣壹個故事。壹個男孩非常聰明。他從小就喜歡組裝組裝設備。他家裏的機械物品都被他拆過,學習成績很好。所以高考誌願的時候,他告訴父母他想報考汽修專業學院,壹想到別人開著自己的改裝車在路上,心裏就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但是我爸媽說:壹個學霸去讀大專或者修車,太丟人了!於是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愛好,考上了清華的另壹個專業。但大學畢業後,他再次參加高考,再次選擇報考汽修學院。後來他專攻汽車裝配行業,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正確的人生,除非是妳想要的。目標也是。

那麽如何判斷壹個目標是否正確,也就是妳真正渴望的是什麽,需要滿足人的三個基本需求:關聯感、勝任感和自主性。

聯系感,愛和渴望被愛。當妳的目標是建立或鞏固人際關系,回歸社會時,妳會從這種聯系感中獲得對愛和歸屬感的需求。

例如,如果我們加入壹個社區,與人們討論和交流,我們可以從新的關系中受益。

能力,提高新技能。當妳追求的目標與個人成長、從經驗中學習和提升新技能相關時,妳的好奇心、與生俱來的學習欲望和克服困難的動力就會增強。

自主是內在動力的源泉。當妳追求的目標是自我選擇的,比如從自己的興趣、理想或專長出發,而不是被強制執行或被獎勵所控制,當人們覺得自己掌握了命運時,他們會更有動力和成功。

因此,“內化”只有在我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支持時才會生效。如果壹個目標被“內化”了,妳會獲得更強的創造力,更深入的分析能力,以及更強的工作欲望,這些都是內部動機的增強所帶來的。

第三種:權衡目標是否有效?

許多人未能實現他們的目標。首先,他們把願望和目標混為壹談。欲望,壹般指內心希望實現的想法,是壹種願望,比如“我要做得更好”“我要減肥”。

目標是指通過努力和步驟要達到的情況或標準,如“我要減到100斤”。

很多人覺得自己定了很多目標,卻沒有把願望變成真正的目標。沒有這種轉變,他們的願望只會停留在“我要去南方旅遊”的層面。如果計劃只停留在“想”的層面,最後妳哪裏也去不了。顯然,這個目標是沒有用的。

什麽是有效的目標?

心理學研究發現,具體而困難的目標比模糊或簡單化的目標更能激發優秀的表現,差距尤為明顯。因此,壹個有效的目標有兩個條件:

首先是具體化。

比如“我要減肥”“做得更好”,這顯然是扯淡。這個聲明太含糊了。如果目標不具體,不數字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設定具體的目標可以讓妳清楚地知道成功是什麽樣子,讓妳從頭到尾都有動力。

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壹郎在《請用數據說話》壹書中說,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年完成200次安打,而不是以命中率為目標,他把安打次數定為目標是為了消除自己的逃避。因為安達率是可以通過減少安達次數來達到的,比如妳壹個賽季只打壹次就成功了,那麽命中率就是100%,但是壹個賽季只有壹次,這對於壹個職業棒球運動員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目標不明確,我們很容易向疲勞和厭倦妥協,但我們不能用具體的目標來欺騙自己。

第二是難度。

也就是任務艱巨。《成功、動機和目標》指出,在壹項對近3000名聯邦雇員的調查中,那些認為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戰性、自己和同事被高標準要求的雇員在年底表現最佳。

所以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要盡量高壹點,努力壹點,盡量超過自己目前的能力。為什麽?因為只有有了壹定的壓力,人才會有動力去真正提升自己,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去面對新事物。

第三,學會這“三招”,有效實現目標。

很多人認為目標實現不了。最常見的錯誤是我們不知道正確的行為,但問題往往出在實施的步驟上。比如我們可能會用不正當的方法,經不起誘惑,拖延,沒有信心。以下三招幫助我們讓目標有效落地。

第壹招:制定簡單有效的計劃。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如果妳不準備,妳就是在為失敗做準備。動機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沒有什麽比計劃更能戰勝破壞目標的因素。像目標壹樣,不是所有的計劃都同樣有效。那麽什麽是有效的計劃呢?

壹個有效的計劃是“建立執行意圖”,實際上是壹種“如果………”的計劃方法,包括行動的細節、時間、地點、方法。

比如我要減肥,就要在計劃裏列出細節:第壹步,把“少吃”改成“壹天吃不超過1500卡路裏”;第二步,“多運動”要改成“每周壹、三、五上班前去健身房鍛煉壹小時”。

換個說法:如果我已經吃了1500卡路裏,我就不能再吃了;如果是周壹早上,我會在上班前去鍛煉。

再比如,為了防止自己每周忘記給我爸打電話,我做了如下計劃:如果是周六午飯後,我就給我爸打電話。每當周六吃完午飯,我都記得給父親打電話,通過電話在吃午飯的必然事件和目標事件之間建立聯系。

為什麽“如果……”的計劃方法有效?有三個功能:

第壹,當我們決定了行動的細節,比如時間、地點、行為,計劃就會把情境或暗示(如果)和既定的行為(剛剛)聯系起來,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系。

第二,這種情境或暗示(周壹早晨)在我們的大腦中建立後很容易被激活,所以大腦會下意識地搜索任何與環境有關的情境。

第三,久而久之,這種計劃會在大腦中被下意識地啟動,成為自動化的程序,不再消耗我們的力量資源——自制力。就像我們每天坐車下班,都會發動車子,然後開回家。即使不用有意識地思考,妳也會知道回家的路,甚至可以邊開車邊和別人聊天。這種自動程序成為潛意識行為後,這就是習慣成為自然的魔力,達到目的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二招:註意環境中觸發點的創造。

壹項研究發現,當食品店播放法國音樂時,大多數人會購買法國紅酒;在播放德國音樂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買德國紅酒。改變背景音樂可以刺激消費者產生不同的聯想,從而影響銷售。

可見,環境因素可以引發對人們消費行為的潛意識影響。同樣,環境中與目標相關的文本或圖像也可以成為執行目標的觸發點。

首先,應該在環境中制定目標執行觸發點。比如為了減肥,我會在家裏貼很多比基尼美女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會想起我在減肥,拒絕美食誘惑的決心會堅定很多。比如在辦公環境裏,我們可以貼上印有“團隊精神”、“敬業愛崗”等字樣的勵誌海報,在臥室裏貼上妳喜歡的名人語錄。

妳可能認為妳不喜歡這些東西,妳視而不見,但是妳的潛意識已經被它們影響了。

除了文字、圖像等壹些工具之外,那些和妳很親近,想讓妳這麽做的人,也會成為我們目標形成的導火索。

比如,當壹個領導對妳的要求非常高,非常看重妳的時候,妳想到他或者看到他,就會把這個領導和妳的高成就聯系起來,讓妳更加努力。

在《成功、動機和目標》中指出,通過研究,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成為我們目標的觸發點。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目標感染”,榜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目標感染”來激勵我們的。

另外,我們生活的圈子也很重要。劉彤在《誰的青春不迷茫》裏說過:妳的朋友是什麽樣的人,妳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這個時代圈子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社群,或者更接地氣壹點的是微信群。我們要達到什麽樣的目標,就要接觸圈子裏頻率相同的人和目標相同的人。

如果妳想保持實現目標的動力,讓妳的環境充滿暗示和觸發點。通過這個觸發器,妳的潛意識可以努力實現妳的目標。

第三招:做好自我監督

在我們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總是拖延,並且受到各種事情的影響。我們想做的事情總會半途而成,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把失敗歸咎於錯誤的原因。其實要想成功實現目標,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我監督。

首先是進行進度反饋。

作者在書中指出:如果妳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那妳幾乎不可能實現目標。科學研究表明,沒有反饋,動力機制遲早會失靈。大腦在處理關於目標的信息時只需要壹個簡單的原則:減少差異。比如我的減肥計劃是每天瘦半斤,每天稱兩次體重,但是我已經五天沒稱體重了。這個時候,如果妳不及時監控自己的進度,妳的大腦就收不到任何關於進度差異的消息,就會認為壹切正常,這樣動力機制就會慢慢消失,我的減肥計劃很可能會半途而廢。

二是立即行動。

作者指出,妳對成功的信念只占成功因素的20%~30%。另壹方面,我們為目標而努力,卻有70%~80%的機會半途而廢成了。那麽問題出在哪裏?就是拖延行動。

比如我們早上起床,吃早點,送孩子上學,然後看看表還有20分鐘上班。妳如何安排時間?其實很多事情和目標都可以填滿這20分鐘。比如妳可以看書,打掃房間,或者寫日記,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給那件事分配時間,權衡半天,20分鐘已經過去了。所以,無論是碎片時間還是大時間,如果有相應的目標,請把握當下,立即行動。

第三是用自制力。

追求目標需要保護,即使動機很強。就像減肥的時候,看到壹塊巧克力蛋糕會同時觸發兩個目標——吃和不吃。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自制力,它的任務就是把無關的“流氓”拒之門外。心理學家將這種機制稱為“心理盾牌”。但是自制力和肌肉壹樣有限。用多了會累,需要休息恢復。當然,“自制肌肉”就像肌肉壹樣,我們可以通過運動來提高自己的極限。

此外,還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目標感染”法來增強自制力。比如壹個人舉著杠鈴,想到自制力強的朋友,比想到自制力弱的朋友,舉的時間更長。

但是減少對自我控制需求的最好方法是在開始前就停止。比如妳的目標是改掉壹直刷手機的習慣。最好的辦法是,除非有必要,手機不要放在妳的視線範圍內。

最後,無論妳設定什麽樣的目標。但是最好不要同時做兩件需要很強自制力的事情。

研究表明,戒煙時為了避免常見的體重增加而刻意減肥的人,吸煙和減肥都會失敗,壹次做壹件事更有效。

成功必有路,失敗必有因;成功很簡單,只要方法正確。

  • 上一篇:2022北京動畫周線下電影展映片單壹覽
  • 下一篇:值得收藏的民國老照片全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