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朱蘭居,四君子
(1)梅
雪舞悠悠寒,千山裹冬。
梅枝迎風綻放,美若天仙,競相爭艷。
(2)蘭花
山川生谷,青天紫。
質清新,清純淡雅,清芬我落塵埃。
(3)菊花
九月,東裏三徑露,枝葉茂密。
無意中,我認識了春風,我為寒冷而自豪。
(4)竹子
直望蒼穹,盛夏傲寒,青翠枝葉簇高。
春天,地破身強,身不破。
中國人對梅菊、花中四君子的贊美由來已久,自然也就達成了* * *認識。它雍容華貴,性格清高,並不是壹種風騷的狀態;洗人臟腸,清其骨,使人的心性和風度在高尚的品格中引人入勝,深受博世人的喜愛。
“蘭生在幽谷,無人香。”據說孔子稱之為王者之香。我沒嘗過蘭花的幽香,所以它的香味自然沁人心脾。但其自戀隱喻,應是聖人、士的高標準;而“美人香草”這個名字或多或少透露著不為世人所知的有誌之士的心酸和抑郁。
然而竹子在我小時候很常見。雖然地處北方壹個冷颼颼的地方,但也是幾株高遠清高的植物,並非沒有輕敘和靜謐。至於竹香和竹笑的屬,我真的不太了解。是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滿圖只有幾片葉子,剛強挺拔,充滿節操和豪情,卻讓我明白了竹子的堅貞和高貴的象征意義。
說到傲霜的菊花,當然要看陶淵明的喜好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閑適寫意。但是,我覺得陶淵明采的菊花不是園丁種的,是普通的野菊花;對清華無動於衷,雙靈沾沾自喜,也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自然為現代菊花鑒賞家所不屑。
我只見過壹個梅,削冰雪,耐寒,傲嬌。深黃色,張開的嘴,幾乎晶瑩剔透,老莖和幼枝之間有壹些小花;薄膜瀟灑,冷香四溢,清澈高潔,讓人脫俗,有壹顆妻心。這其中的利害,不是追名逐利的人,也不是不甘寂寞的人。
梅蘭四君子,朱菊,以其清雅淡泊的特質,千百年來受到世人的喜愛,成為壹種人格的文化符號,雖然這是由於他們自身的天性;但也與歷代文人和隱逸君子的欣賞和推崇有關。四君子這個名字的由來,我想,大概是源於古代的聖賢君子,他們常常以梅蘭、朱菊作為自己的條件,而梅蘭、朱菊足以用來形容他們的德行。基於這種內在的道德隱喻,“四君子”這個名字確實是恰當的。國畫四君子是以梅朱蘭居為題材的中國傳統繪畫作品的總稱,象征著君子的高尚品格。
中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之德
傲雪清高的梅;蘭花,孤獨而安靜;竹也是貴人;菊花,隱居在傲霜。
中國人贊美的四君子——梅劇歷史悠久。四君子不諂媚,雍容華貴,雍容華貴,正氣凜然,幹凈整潔,光明磊落;它使人心胸開闊,雍容華貴,高雅有趣,深受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喜愛。
中國畫四君子
欣賞中國的繪畫,就要了解和研究中國畫中著名的“四君子”。
“四君子”指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中國古代繪畫中有相當多的作品,尤其是花鳥畫,經常被文人用來表達自己崇高而不落俗套的情趣:正直、謙虛、思想感情純潔。因此,他們被稱為“紳士”。
先說五月。我們知道,梅花耐寒,開花很早,早春可以盛開。與松、竹並稱“老寒三友”。人們畫梅花主要是為了表現它不怕冷,霜後以雪為榮的獨特個性。那麽,梅花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畫的呢?
從繪畫史來看,南北朝時期就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時期,畫梅花已經成為壹種潮流。最著名的和尚是鐘仁,他創作了墨梅,畫梅花沒有色彩,只用墨色濃淡來表現。據說他有壹次在窗戶紙上看到月光反射的梅花影子,受到啟發,於是創作了用濃墨和水墨畫暈染的墨梅。此後,另壹位畫家楊在此基礎上進壹步發展了這種繪畫方法。創造雙鉤法畫梅花,讓梅花純凈優雅,充滿野趣。元明以來,畫梅花的多了起來。元代最偉大的梅花畫大師王冕應該是第壹個。他自稱是梅花的主人。他的水墨梅花畫改變了宋人疏冷的習慣,變成了繁密的花朵,給人壹種溫潤蒼勁的感覺。王冕的代表作是他的傳世之作之壹,生動地傳達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的孤傲情懷。
明清兩代畫家不計其數,如劉、石濤、金農、王等。從風格上看,他們大體上繼承了宋元兩大畫風。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畫好梅花。梅花畫家也要有畫梅花的性格。有人稱之為“梅子精神”,壹種高尚的情操,壹種清正廉潔的品格。俗話說“畫梅花須有梅花精神,人如梅花清。”
再看蘭花。人們在畫蘭花的時候,通常會在蘭花上寄托壹種細膩高貴的情操。
如楚國詩人屈原用“秋蘭清,綠葉紫莖,人人美”的詩句詠蘭。但蘭花入畫晚於梅花,大概始於唐代。到了宋代,畫蘭花的人更多了。據說蘇軾曾經畫過蘭花,花裏夾雜著刺,意思是君子可以包容小人。南宋初,人們常畫蘭花,以表達壹種宋亡後不隨天下興亡的氣節。當時,趙和都被稱為墨蘭大師。
元代鄭鎖南畫蘭花,最有名,寓意最明確。據說他會坐南,以示對第壹王朝的懷念和身為元朝第二大臣的恥辱;他畫的蘭花從來不畫根,就像飄在空中壹樣。出於人的原因,他回答說:“我的土地被人民拿走了,我還能土地嗎?”所以欣賞繪畫,也要了解歷史背景。“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是清代最著名的畫家。鄭板橋是壹個註重向大自然學習的人。他畫了壹盆蘭花。不過他特別喜歡畫山裏的野蘭花。為此,他自己種了幾十盆蘭花,並經常在第三個春天後移植到野山石的陰涼處,讓它們在第二年長大,看著它們直立的狀態,聞著它們濃郁而純凈的香味,從而獲得山裏野蘭花的美麗精華。
竹畫,大致相當於蘭花,也始於唐代。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都喜歡畫竹子。據說在五代時,李夫人還創造了墨家的竹法。據說她晚上經常坐在床上,看到窗紙上映出的竹影,是窗紙臨摹的。宋代蘇軾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以往畫家的雙鉤設色法,用墨汁畫枝葉,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元明清時期,著名的竹畫家輩出。只要是山水或者花鳥畫家,都不畫竹子,開始強調竹子的整體氣勢。然而,在眾多畫家中,鄭板橋的竹畫也是壹絕。
對於畫竹子,鄭板橋曾寫下自己的體會:“江中亭秋色清,晨見竹,煙光影露,皆浮於疏枝密葉之間。我滿腦子都是畫。其實胸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所以磨墨鋪紙,落筆是變相的,手中的竹不是胸中的竹。簡而言之,意為先寫,規為也;如果妳有興趣置身於法律之外,這臺機器也是可用的。獨自畫雲!”因此,我們可以從竹子的各種自然景物中獲得靈感,激發情感,經過“目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用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即“畫中之竹”。鄭板橋的作品多次流傳下來,廣為流傳。從清朝開始,它們就被世界各地的行家們所感嘆,成為“眾人爭寶”的珍品。
菊花進入畫面的時間稍晚,大概從五代開始。與梅相比,表現菊花的作品相對較少。據繪畫史記載,五代時徐希、黃泉畫過菊花,宋代很少有人畫菊花。元代蘇明遠、柯也有菊花作品。明清時期畫菊花的人不多。目前首都博物館藏有明代吳派最著名畫家陳淳的壹幅《菊花石》,是壹幅不可多得的菊花作品。
梅蘭、朱菊的引入豐富了美術題材,拓展了審美領域。它們既富有形式美,又能使人聯想到人的性格,既便於文人發揮對筆墨的興趣,又便於文人借物達意。所以描寫“四君子”的風從來沒有停止過。祝好運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