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平凡歲月裏的往事散文

平凡歲月裏的往事散文

又到年底了。每年都不壹樣。有些事變化很大,有些事變化很小,更多的事不知不覺就變得不壹樣了。壹個人,除了活了幾十年,還有自己的感受,聽老人講他們和老人過年的故事,往往是年中的壹大“穿越”點。正因為如此,過年儀式就像壹場在跑輪平臺上演的戲劇,從中人們可以體會到社會的變遷與演變,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新年報紙

幾十年、幾百年前,村民們在春節期間進城買年貨,這種年貨叫過年紙。我老家所在的縣城和我們老家周邊的村子的人都這麽叫,這麽做。

春節期間,農村的人們會去城裏買年貨。現在人們可以理解農村經濟落後,尤其是商業。沒有日常使用的商店。通常小販可以買到針、線和針以及頭繩。於是,村裏壹個小販停下來,把撥浪鼓弄得嘎嘎響,村裏所有的姑娘和小媳婦都圍過來挑貨,不買的也來湊熱鬧。在農村,冬天壹天兩餐壹睡,沒有活動。《小販的負擔》是壹個難得的好節目。怎麽能錯過開開眼開心的機會呢?然而,小販攜帶的貨物對於中國新年來說太有限了。所以,要去城裏辦年貨。

我們村離縣城挺遠的,就早早坐長途汽車上路了,還要在縣城住壹晚,第二天晚上才能到家。所以去城裏辦年貨是個大動作。

我說我們家過得挺好的,就是我爺爺還活著,還管事,還有在那之前的幾年,9月18號,所有的卷子都送到縣裏了。手頭不寬裕的去村子附近的鎮上辦年貨,雖然東西沒那麽全。總之,農村人很重視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壹張過年紙。錢多了就做大壹點的,錢少了就做小壹點的。不管他們有多窮,他們都應該努力做壹個。至少,他們應該給竈神買副對聯。

為什麽做年貨要叫“年貨紙”?是因為年貨,尤其是小零碎,都是用紙包的。

妳見過過去月餅的包裝嗎?壹斤兩斤的月餅用土黃色的包裝紙包好,蓋上同樣大小的紅色紙封皮,就是廠家的月餅海報,然後四面用紙繩綁好,再系上便攜扣。有些零食也是這樣包裝的。年紙袋也差不多,只是大壹點。這張紙很特別。

用來做紙的紙是羊毛紙,之所以叫羊毛紙,是因為賣的時候沒有經過修剪和羊毛,打成紙的時候還保持著外觀。韌性,通常商家也用它來做包裝。這種紙也叫夠紙,因為在農村是用來貼窗戶的。當年農村的房子窗戶玻璃少,糊紙多,所以只有大戶人家的主房是全玻璃窗或者玻璃四邊中間糊紙,其他大部分窗戶都只是糊紙。這種紙其實很結實,紙漿裏有大量的麻纖維,但畢竟是紙,還是可以戳洞的。有句話叫“捅破足夠的紙”,指的就是這樣壹扇窗。有壹個電視鏡頭:窗外的人用手指蘸著口水在嘴裏,然後戳窗紙,紙濕的部分無聲地破了壹個洞,剛好壹只眼睛能看到室內。但這種紙如果用油(香油、桐油)貼在窗戶上,不僅結實,而且更透亮。熱愛生活的人的南窗經常這樣做。

壹般縣城的百貨公司商品都是齊全的。幾天前,他們買了人們過年用的各種物品。所以農村人去城裏壹兩家店就能拿到所有的年貨。這種店也很會討好鄉下人。壹般在廳內設桌椅,擺放熱茶招待顧客。大部分大家庭去城市買年貨,找熟悉的店鋪,以為少上當受騙,還得照顧。

有打年報的打算。如果家裏有識字的人,就列壹個購物清單,叫年度紙質清單。不識字的人也要反復討論買什麽。進城壹次不容易。不要留下任何東西,這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過年進城印紙買什麽?更多的,其實是壹家男女老少的生活用品,從頭繩腿,煙棍鍋,布布;福字春聯、門神、竈王爺等年貨;蠟燭,紙馬,還有其他祭祖用的東西,甚至鹽,米,面,油。鄉下人習慣自己磨面粉、米、油吃,馬上就要過年了。畢竟他們自己當地的方法做出來的食物比較粗糙。在城裏買些洋大米和洋面調調口味嘗嘗。

買主正坐在正房的椅子上喝茶取暖。商店的店主親自根據清單拿貨。有定價的算盤珠在響,同時數字在他嘴裏唱,也很清脆動聽。

我們那裏流行壹句話:竈神不要錢,加兩毛錢!這是新年紙留下的笑話。

我之前說過,農村的人去城市買年貨,壹般都是去熟悉的店鋪買,但是人與人熟悉了,生意就是生意。大部分店主和店家拿到貨都會稍微騙壹下鄉下人。比如頭繩、腿帶之類的小東西,比單子多拿壹些。雖然多了,但是以後總可以用,多花點錢也不算太浪費。另外就是把壹些實在沒用的東西送人,說是禮物,不要錢,但是錢已經包含在裏面了。

鄉下人豪爽,往往不會太在意這些東西,就當沒這回事了。但是,回家的時候,主婦們都很聰明,所以抱怨她們沒心沒肺,被忽悠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兩個以上的家庭,所以男人就用這個笑話來調侃自己,自嘲,壹笑置之。

年貨裏少不了的東西,現在已經不用了,比如絨花、頭繩、腿帶、鴨蛋粉、香胰子等。,讓人深深感受到時代的變遷。紅色斑點絨花和絹花是大姑娘和年輕妻子在新的壹年裏不可缺少的裝飾品。這個東西可能歷史悠久。即使在《紅樓夢》中,也有人們給大觀園裏的小姐們送頭飾的描寫。50年代還很流行,連城的女生都用。頭繩通常是羊毛繩。在《白毛女》中,Xi兒的父親沒錢給她買花,他還可以給她買壹根兩尺長的紅頭繩。大部分頭繩是紅色的。

腿綁帶現在不用了,因為人們不再穿有打底褲的褲子了。原來人們穿的褲子腰粗腿肥,走路不方便,就用專門的帶子把褲子紮起來。把褲腿紮起來的人看起來很整潔漂亮。民國劇中穿便服的老板、間諜、農民男都紮褲腿,女的有,沒有。其實這個腿帶當時是男女老少都綁的。這條腿帶很精致。姑娘媳婦織的花有的很鮮艷,老太太大多是黑的。男士的標準著裝是白夾克、黑褲子、黑腰帶、白襪子、黑圓口、白鞋子。我見過奶奶綁腿帶。奶奶的腿帶大概兩寸寬,黑色梭織面料,壹頭平齊,壹頭有壹根長長的針織長釘。將褲腿提起至腳踝,將綁帶在褲腿上繞兩圈,然後將道釘塞入環中。沒有借口是不會打結的。看起來系腰帶需要壹些技巧。傳說有個牌坊是給壹個貞節女子建的,但是這戶人家的牌坊立不住,村裏人都知道她是個真正的貞節女子。於是,村民們幫她找到了原因。她記得有壹次她走得很匆忙,腿上的綁帶沒有及時系好,很不雅。於是,她點了壹柱香告白,牌坊立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腿帶還是女人的面子之壹,馬虎不得。

甜胰子,也就是肥皂,現在是最普通的日常用品,已經不是原來的成分和樣子了。鴨蛋粉俗稱,因為粉盒是鴨蛋形,胭脂。過去,大多數農村婦女只能在春節期間購買新化妝品,但現在已經被淘汰了。

妳想想,農村婦女穿上新衣新褲,穿上新腿帶,穿上繡花鞋,戴上花,抹上胭脂粉。它是新的,多彩的,美味的。多漂亮啊!這是壹個快樂的新年。

蒸壹年生幹糧

過年有句話,28,送面子;二十九、饅頭。其實那時候農村過年蒸的幹糧,從臘月就開始準備了。我這裏統稱幹糧,因為除了饅頭,還有更多的粘豆包、年糕、粘火。當地有句話:不要拿豆包當幹糧。潘長江的小品把這句話解釋為“不要把村長當不當幹部”。意思很貼切。也就是說,豆腐在農村飲食中是極其常見和平常的,往往被忽視和低估。如今粘豆包在年貨大聚會中依然處於顯眼位置,有品牌產品。有壹年,我很仰慕這個品牌,買了壹個包。回來就趁熱吃了壹口。我管不住我的嘴。太糟糕了,餡料裏有沙子。被忽悠。

北方尤其是黑龍江的黏稠幹糧,是冬季的主要食物,對抵抗饑餓有好處。而且因為土地適合種植,所以大部分的粘幹糧都是小米粉,學名粘小米。粘豆包有兩種方法:水磨濕磨,盆中沈澱過濾晾幹;壹種掛面和水。紅小豆多用於豆餡,煮熟的全豆似乎很少用豆瓣醬(白豆包多為豆瓣醬和精制皮)。生粘米粉不粘,只是比玉米粉更稀更軟。但是蒸出來的粘豆包很粘很黏。戴假牙的人吃飯要小心。蒸豆包很有意思。先把包好的豆包放在帶抽屜的簾子上,壹個壹個像桂林山水,如細柱,中間有壹定距離,鍋上放開水。在蒸的過程中,它們逐漸變軟,變成小山,連在壹起。需要冷卻,然後用鍋鏟切成三串四串冷凍,這樣吃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帶回來三串兩串。要特別註意。再次加熱時,不能直接放在窗簾上,要放在盤子上。不然鍋的粘性還是很麻煩的。盤子裏的熱豆腐非常粘,所以如果妳想用筷子夾壹整塊,妳必須有耐心,慢慢來。

年糕和粘火大多是小米粉做的。粘火是油餅,有小豆餡,沒餡。熱的時候又粘又甜,冷了就會褪色。我知道我家怎麽做年糕。鍋裏放抽屜,鋪布。可以撒布大小的幹面,用水淋透,撒壹層煮熟的米豆,再撒壹層幹面,淋透。可以是兩層米豆,也可以是三層米豆。蒸熟切塊吃。有意思的是,刀壹定要冷卻,不然粘粘的刀是切不掉的。而粘幹糧,除了黃米粉,還有江米粉,做法也差不多,黃小麥是粗糧,江米粉是面粉加大米。

現在生活好了,白面幹糧多了,但傳統的黏糊糊的幹糧還是在家裏做,在市場上賣,在餐桌上吃。過年壹定要有黏糊糊的食物。

歡迎祖先回家過年。

二十三掃塵送竈王爺上天(貼三十個竈王爺新像),三十個人上墳祭祀,晚上給祖先畫像貼春聯、祈福,午夜接祖先回家過年。(大部分人習慣在初五把祖先送回原地,有的在初十,有的在十五之後。帶回家除了供奉供品,還要每天三香。這是過年期間的壹系列節目,作為告白的我很忙。把竈神送上天,真的說明人很有組織紀律性。即使他們設立了壹個神的寶座,他從上面掌管,從下面掌管,這是壹整套的組織。竈神由玉皇大帝掌管,所以他在人間辛苦了壹年,做了很多工作。玉帝雖然能透過雲層直視下界,但他只有兩只眼睛,下界全是螞蟻。他365天都在幹什麽,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我怕他看不清楚。於是到了年底,掌管各行各業的神仙只好在天上聚會,直接上司玉帝做了具體匯報。就這樣,神仙們也在忙碌著,辛苦著。有時候人家體諒這份辛苦,有時候搞點貓膩,搞得這麽差,也算是開個玩笑親近壹下。就是這樣送爐子的。廚王雖然是壹家之主,但是這個官太平民了。人家求他就敬他,平日裏大概覺得他就是個哥們兒,大哥。在大哥面前,小弟調皮搗蛋,惹禍上身。我本來沒太多顧忌,但是大哥要上報天庭就麻煩了不是嗎?所以送竈臺的時候,小弟會把皮挑好,把老竈王去掉,放在竈臺前燒,燒之前在竈王嘴上粘壹塊竈糖。這叫半嘴貼,只說好話,不說壞話。送爐子的時候,我經常嘻嘻哈哈,嘴裏說著什麽,叫大哥不要看小弟的怪,大度壹點,多包容我壹點,這也是壹種真假博弈。但是送和回都很認真,每年都按時過節。就這樣,廚王每年都有些開心又無奈的說好話,下界平安。小孩子最喜歡送竈臺,因為竈王爺只消耗那幾塊竈糖中的壹小塊,剩下的都會放進孩子們的肚子裏。廚房糖果現在也有賣。我們稱之為大糖果,這是人們在過去壹年中經常制作的糖果產品之壹。這種糖果可以是鄉下人自己煮的,做的時候凍著,凍著很脆。如果它融化了,它就不會粘在壹起。

自從我家離開家鄉後,就再也沒有送竈請竈的節目了,因為我壹直租房住,房子小,沒地方貼竈王爺的雕像,父親是國家幹部,破除了迷信。

供奉祖先雕像、牌位,帶回家過年,很有意思。祖先雕像和祖先牌位壹般都是收藏起來的,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像掛在壹個房間的墻上,下面放壹張桌子,靠墻放壹個牌位,前面放供品和高蠟燭。農村的人口習慣了,過年的時候時不時就憋不住了。據說有壹個人站在桌子上,在墻上釘了壹顆釘子,用來掛祖先畫像。釘釘子的時候,他找不到祖宗畫像,就問站在旁邊的媳婦,祖宗畫像呢?給我就是。我掛了。女人瞥了他壹眼,指了指他的大腿。原來她壹手拿著釘子,壹手拿著祖宗畫像,手都抽不開,就順手把祖宗畫像夾在兩腿之間。男人壹看,就是。在這裏。所以很容易說,媽的,真的是騎驢。好吧,現在我們的祖先真的成了我們子孫的驢了。

把先人接回家過年是壹件很中肯的精神活動,人們不忘先人,想著讓他們回家過年,享受祭品,體會晚輩的孝心。但是沒有人見過祖先的靈體,所以經常把活動搞得半假半鬧。帶著孩子的男人提著燈籠站在村裏的十字路口或村頭的路上,齊聲高喊:某某家的祖宗,我們來帶妳們回家過年了!然後,就像有祖先來了壹樣,人們在前面帶路,來到庭院前,來到門前,把祖先徑直領到祭壇前,鞠躬讓他坐在牌位前欣賞。

我們都長大了,父親的幼稚叛逆依然很重。所以給我們講講拾祖拾大白兔精的故事吧。據說壹家人走到十字路口,喊著祖先回家過年,走回去。感覺真的有人跟著。有點害怕,感覺隱形,讓人感到害怕;也有壹些喜悅。如果先人真的回家了,壹定會保佑壹家人的。這位祖先被他的家人帶到祭壇上,並享受它。誰知桌上擺著供品,還有兩個兩踢的鞭炮,壹會兒再放。這個老祖宗沒見過這個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麽好吃的,就拿起來在燭光前擺弄。不小心讓蠟燭點燃了鞭炮,鞭炮在祖宗手裏爆炸了。受傷的祖先露出了本來面目,原來是壹只大白兔變成了精子。

父親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奶奶半生氣半奇怪,給了句:那是妳的祖宗!大家都笑了,氣氛壹下子活躍起來。

  • 上一篇:仙劍二遊戲攻略
  • 下一篇:關於QQ仙俠傳的背景故事,要詳細壹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