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

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

第壹,楊善洲同誌的先進事跡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著大車,頭也不回。做官時兩手空空,功成身退,鉆山溝;20多年的綠色荒山,辛辛苦苦建了壹個林場,創造了上億的資產,不勞而獲...“這首流傳於雲南省西部保山市施甸縣的民歌,不僅唱出了當地人民對雲南省保山地委原書記楊善洲的敬意,也向世人生動地說明了壹個* * *制作人60年來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從1953任縣委副書記、書記,從1977任寶山區委書記,直到1988退休。他很少呆在辦公室,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跑。我們遇到壹頓飯,老百姓吃什麽,他就吃什麽,吃完了再結賬。

為了提高畝產量,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他親自嘗試和示範了“三叉九壟”移栽法。直到現在,保山當地人還在用這種方法插秧。他還推廣了“變坡為梯田”、變秈稻為粳稻等試驗田。從1978到1981,保山水稻產量居全省第壹,保山贏得了“滇西糧倉”的美譽,楊善洲被稱為“糧書記”。

他當上地委書記後,按照政策,組織部上交了他家“農民轉非農民”的報告,他聞訊後堅持撤回報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兒壹輩子都在農村。

他在各地州縣擔任領導幹部30多年,直到退休也沒能在農村為家人蓋壹棟像樣的房子。他的房子曾經是村裏最差的。

楊善洲退伍回到大涼山林場種樹。全家好不容易借了5萬塊錢,在施甸縣城附近買了塊地,勉強蓋了新房。他老婆找到他:妳能不能湊點錢幫孩子付賬?他只湊了9600元。為了不拖累孩子,楊善洲決定賣掉房子。

楊善洲1988年3月退休後,拒絕安排他去省城安享晚年,走進施甸縣大涼山,開始了和15職工壹起種樹的生活。

當時,40多個就地取材搭建的油氈棚就是大家的棲身之所。1992年,大涼山林場建了第壹座磚房,他給了壹個新來的技術員。老人在四面漏風的油氈棚裏住了九年。

楊善洲雖然是大涼山林場的主要創辦人,但他堅持不從林場領取報酬。前幾年林場每個月補貼70元的飯錢,後來調整到100元。林場多次給他500元起壹個月的補貼,他總是壹句話回答:“我上山來種樹。我要這麽多錢幹什麽?”

在過去的22個冬夏,大涼山林場人工林面積達5.6萬畝,經濟價值超過3億元。2009年,82歲的楊善洲將大涼山林場經營權無償上交國家,施甸縣政府決定獎勵楊善洲65438+萬元,他當場婉拒。經反復勸說,他接受了保山市委市政府獎勵的20萬元,捐出16萬元用於公益事業,只留下4萬元給愧疚壹生的妻子。

“楊善洲不僅是黨員的楷模,也是我們每個人做人做事的楷模。”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福全說。

二、宋同誌的先進事跡

宋,男,洞口縣公安消防大隊政治指導員。2月出生,1972,5月入黨,1992。2009年6月14日,因連續抗洪積勞成疾去世,年僅36歲。

在19的職業生涯中,宋始終忠於黨的事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冒著生命危險沖鋒在前,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先後參加滅火救援500余次,救助遇險群眾18人,帶出壹支“下到火海,上到刀山”的消防隊伍。他忠實履行消防監督職責,為洞口縣10年無重特大火災的消防工作積極貢獻力量。

他靠壹個人的工資養活了壹家七口人,全家擠在不到40平米的房子裏,卻把140平米的集資房指標給了新婚士官,還養活了兩個長期失學的孩子。2009年6月9日淩晨,洞口縣突發山洪。他帶領戰士奮戰近10小時,救出7人,疏散村民260余人。災難發生後,他帶領官兵與災區群眾壹起開展搶修保障工作,最終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犧牲在抗洪壹線。

宋三次榮立三等功。2009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愛民模範”榮譽稱號,被公安部追授壹等功。

第三,董存瑞

董存瑞(1933-1948)1945,青年民兵董存瑞加入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鬥中逐漸成為壹名足智多謀、勇敢無畏的戰士,加入了中國* * *生產黨。1948年,解放龍華戰役中,我軍被敵碉堡封鎖。董存瑞拿著炸藥包沖到橋上,卻找不到炸藥支撐。為了確保整個戰鬥的勝利,他毅然把炸藥包握在手中,炸毀了敵人的碉堡,英勇犧牲。

第四,邱

邱,1952 10,所在部隊負責進攻金華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了縮短攻擊距離,便於突然襲擊,11當晚,部隊組織500余人潛伏在敵陣前沿的草叢中。大約12時,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壹枚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邱身後是壹條溝。他只要後退幾步,就能翻身把泥地裏的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所有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了自救,咬緊牙關,讓大火燒焦了他的頭發和皮肉,持續了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上寫的:“為了世界革命和戰鬥的勝利,我願意付出壹切!”鋼鐵誓言。

動詞 (verb的縮寫)王瑩同誌的先進事跡

王瑩在擔任四川南江縣紀委書記的幾年間,直接牽頭查處了50多起疑難典型案件,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多萬元。王贏曾經不止壹次說過:“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從來沒有當過紀委書記!”

1961年,王瑩出生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壹個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的艱苦生活使她對人民有壹種樸素的愛。從65438到0982,從西南民族大學畢業後,王瑩被分配到巴中工作。在這片沾滿紅軍鮮血的革命熱土上,她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王瑩就任南江縣紀委書記後不久,就遇到了壹起棘手的案件。2003年3月,南江壹名在“掃黃”中被拘留審問的年輕女子在派出所自殺。壹個月後,壹封舉報信送到了縣紀委,信中舉報派出所壹名民警玩忽職守,致人死亡,但他卻逍遙法外。

由於有關部門已對此案作出結論,有同誌建議在紀委內部的案情分析會上處理,但王瑩堅決不同意。

由於涉案人員多為反偵查能力較強的政法幹警,取證工作壹度陷入僵局。但是,王瑩和他的同事們日夜奮戰,連續五晝夜不睡覺,與主要涉案人員反復談話,得到了大量第壹手材料。

其間,各種反抗接踵而至,有指責,有謾罵,有威脅,但王瑩始終保持冷靜,鼓勵壹線辦案人員。在上級紀委的支持下,真相終於浮出水面,10多名涉案人員全部受到法律和紀律處分。

在紀委書記的崗位上,王瑩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她常說:“懲罰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教育挽救幹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她提出了紀委工作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五個零”工作法,改善了南江的投資軟環境。她提出了建立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制度的設想,大大降低了全縣村級信訪案件的比例。

王瑩壹直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她曾經為譚洋村的村民們建造了壹座鐵索橋,他們的房子和耕地被河流隔開,每天只能赤腳過河到對岸種田。她曾用自己獲得的“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勞動模範”的2萬元獎金,資助貧困農村孩子讀書;她還為南江的“後二哥”建起了旅館和飯店,讓這些可憐的苦力不再風餐露宿。

王瑩經常對同為幹部的丈夫說:“我們手中的權力都是公權力,是人民賦予我們的。如果以權謀私,那就是對人民的背叛!”她在南江擔任縣級領導多年。她壹向老實巴交,多次拒絕送禮,甚至拒絕哥哥要求特殊照顧。

2006年7月,王瑩暈倒在抗旱前線。同事送她去醫院,發現她已經是肺癌晚期,醫生診斷她最多只能活半年。但是,王瑩坦然面對自己的疾病和不幸,拒絕了上級組織要求調換工作的好意,以加倍的真誠和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接下來的兩年零四個月裏,除了10多次化療,她都在工作第壹線,有194天在抗洪、抗震救災、案件偵查現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正在重慶接受化療的王瑩中斷治療,顛簸500多公裏趕回南江。他立即帶領縣紀委幹部奔赴救災壹線,確保國家救災款物發放到位。

2008年6月5日至10月,王贏因過度勞累,病情惡化,在送往醫院治療的途中不幸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多認識她的幹部群眾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為她送行,哀悼的人群在巴中市殯儀館外排起了長隊。

王瑩同誌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感動了中國大地。王瑩被中央組織部追授“優秀黨員”稱號,全黨和全社會開始向王瑩同誌學習。王瑩“鐵骨柔情”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新時期黨員幹部的楷模。

參考資料:

楊善洲同誌先進事跡-* *宋同誌先進事跡-* *生產黨網

董存瑞-百度百科?秋邵雲-百度百科

王瑩同誌的先進事跡-* *生產黨網

  • 上一篇:作品的範疇是什麽?
  • 下一篇:動物篇 龍騰虎躍大吉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