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知識1。世界遺產知識
《世界遺產公約》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第十七屆大會於2007年10月6日至6日在巴黎舉行,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註意到,世界各國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正日益受到破壞的威脅。壹方面是多年來變質造成的;另壹方面,社會和經濟條件使情況惡化,導致更難以處理的損害或破壞。文化或自然遺產的任何破壞或損失都會耗盡世界遺產。考慮到壹些國家對這類遺產的保護並不完善,因為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壹些國家並不具備足夠的經濟、科技實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有必要為此以公約的形式通過新的規定,以建立壹個基於現代科學方法的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進行集體保護的永久有效的制度。這些全人類的世界遺產才能得以保存,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06年6月5438+0972+016年10月16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世界遺產的評價世界遺產的評價標準主要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壹條和第二條。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項目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
世界遺產委員會年會對申請列入名錄的遺產項目進行審批,主要依據是委員會委托有關專家對各國提名的遺產地進行實地考察後提出的評估報告。對各國提名的遺產地的考察,主要是由委員會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O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組織的專家進行的。
總部位於巴黎,前者成立於1965。是唯壹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方法和科學技術應用與推廣的國際性非* *國際組織,擁有80多個國家會員和4500多個個人會員。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後者成立於1948,前身為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其目的是促進和鼓勵人類保護和永久利用自然資源。其成員包括分布在120個國家的富裕機構、非政府組織、科研和保護機構。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托,他們分別考察了提名列入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並提交了評估報告。
世界遺產的標準有兩個前提:①真實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護和管理(制定法律法規,相關管理機構提供資金)。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屬於以下類別之壹的可被歸類為文化遺產: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建築、雕塑和繪畫。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其建築形式、身份和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和普遍的價值。3.遺址:從歷史學、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傑作以及考古遺址。世界文化遺產的具體評價標準有六條,其中任何壹條(第六條除外,不能單獨存在)都可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a代表創造性的天才傑作,如金字塔和長城。
B.在壹定時期或世界的某個文化區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凡爾賽宮(歐洲最早也是最大的,它的布局和規格影響了歐洲兩三個世紀)c .壹種文化的特殊證明,比如伊朗的波斯鮑裏斯宮是波斯帝國遺留下來的,墻上的雕刻反映了當時波斯的情況,各國的貢品就是文化證明。在復活節島上,只剩下巨大的石像,沒有留下其他古物。只有石像被用來研究當時的歷史。
D.壹個歷史時期的模型。與第二條不同,model指的是更多的影響,比如梵蒂岡,影響了6、7世紀。壹切都是本質。e .是難以保存的突出例子,如印第安人保留地;f .與某些重大事件或先前的傳統觀念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性的聯系。
該條款不能獨立成立。例如,《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耶路撒冷和自由女神像的自然遺產定義為以下條款之壹:1。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是地質、生物構造或此類構造群組成的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自然面貌;2.從科學或保護的角度來看,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界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3.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的角度來看,只有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自然場所或明確界定的自然區。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滿足以下壹項或多項標準並獲得批準:1,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階段的突出範例;2.它是代表重要地質過程、生物進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傑出範例;3.獨特、罕見或奇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區;4、現存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文化景觀等文化景觀的概念是2月在美國聖達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上提出的,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樣,世界遺產就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混合體(即雙重遺產,中國的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和文化景觀。文化景觀代表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壹條所表述的“自然和人類的作品”。
壹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幾種類型:1,人類有意設計建造的景觀。包括出於審美原因而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往往是(但不總是)。
2.世界遺產常識
世界遺產有四種: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歐洲
歐洲有47個締約國。其中,39個國家共有287個世界遺產項目,包括259個文化遺產項目、20個自然遺產項目和8個雙遺產項目。世界遺產項目數量最多的前三個國家分別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31個,法國有26個。
美國
美國* * *有31個締約國。其中,世界遺產117個,分布在24個國家,其中文化遺產74個,自然遺產40個,雙遺產3個。世界遺產項目最多的四個國家是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和巴西。墨西哥21世界遺產,美國18,加拿大11,巴西11。
非洲和* * *地區
非洲有50個國家,其中34個國家有99個世界遺產項目,包括65個文化遺產項目,31個自然遺產項目,3個雙遺產項目。突尼斯有八個,阿爾及利亞和埃塞俄比亞有七個,摩洛哥有六個。
亞洲和泛太平洋區域
到2000年6月5日至10月38日,亞洲和泛太平洋區域有32個締約方。其中,世界遺產項目124個,分布在20個國家,其中文化遺產項目82個,自然遺產項目33個,雙遺產項目9個。世界遺產項目數量最多的前三個國家是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其中中國23個,印度23個,澳大利亞13。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6年6月1972+065438+10月16日在第17屆大會上正式通過。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世界遺產名錄建立。中國於1985 12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19910 10月29日,中國當選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中國從1986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從1987到2005年7月,中國共有31處世界遺產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將成為世界級景區,可以獲得世界遺產基金的援助,相關單位也可以吸引和組織國際遊客進行觀光活動。
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幾種方法
1,責任落實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把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制和問責制。
建立全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大問題。文化遺產保護的統壹協調。地方各級人民也要建立相應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構。
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定期通報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和公眾輿論監督機制,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化、民主化。應當充分發揮相關學術機構、高校、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臺。抓緊制定和起草與文物保護法相配套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抓緊研究制定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規定。必須嚴格按照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行政法規辦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作出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其他行政執法機關有權依法* *和制止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決定和行為。
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追究因決策失誤、失職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充實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確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執法不力造成文化遺產損毀的,要追究相關執法機關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3.團隊建設
各級人民* * *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證重點文化遺產經費的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4.加大宣傳力度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各級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覽、論壇、講座等活動,讓公眾更多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遊學,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大力宣傳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和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
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解決自然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自然遺產保護。
擴展數據
基本方針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當貫徹“保護第壹、搶救第壹、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當貫徹“保護第壹、搶救第壹、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堅持保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堅持依法科學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總體目標
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全面加強。到2010,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文化遺產保護狀況明顯改善。
到2015,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得到充分有效保護;保護文化遺產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百度百科-文化遺產保護
4.如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如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1.深入挖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文化遺產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訴說著我們民族的偉大和文明的輝煌,凝聚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意誌。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當代中國社會來說,它是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現代化的重要思想文化支撐。
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博物館壹樣,是利用文化遺產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文化、歷史、藝術和科學知識教育的重要場所。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為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是我們文化遺產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職責。
中國的大部分世界文化遺產都擁有非常厚重且富有表現力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總的來說,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宣傳、展示和服務也是比較好的。
但如果以“世界級遺產、世界級保護、管理、服務”為標準,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目前,壹些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宣傳展示往往缺乏歷史深度和科學嚴謹性、生動細節和藝術表現力;或者隨意編造來吸引遊客,簡直就是兒戲。表面上看,比揭示和闡釋遺產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更讓人興奮。或者說,妳看到東西看不到人,或者說妳看到人看不到他們的精神,或者說妳看不到人和事。
它既不能感動人,也不能取悅人,更不可能教育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和對宣傳展示工作的忽視最為重要。有的同誌不了解,如果只重視物質文化遺產物質層面的保護,而忽視對其精神層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評價、展示和推廣;如果我們只能讓人們看到遺產的表面和外在形式,而不能看到其內在的精神實質和寶貴價值,這不僅是我們的失職和無能,而且會影響我們文化遺產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影響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我們當代文明文化的建設。
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壹問題,正確對待尊重歷史與服務現實的關系,正確處理加強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堅定不移地當好歷史長河的守護者,努力成為新文化的建設者。為此,我們必須進壹步解放思想,以創新思維開拓新局面。
既要看到當前工作的差距,也要看到自己的巨大潛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文化遺產的研究、宣傳、展示中去,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務。總之,我們要善於利用我們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為建設符合時代需要的和諧文化做出貢獻。
2.遵守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國際標準,履行作為成員國的義務和承諾,積極探索和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利用的法律、標準、措施和方法,為豐富和推動全球世界遺產事業做出我們的貢獻。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事業,圍繞世界遺產保護形成的壹些思想、觀點、技術乃至法規和傳統,是世界各國文化遺產工作者智慧的結晶,不僅具有較為完善的體系和較強的先進性,而且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普遍的指導意義。
中國的世界遺產離不開國際規範的規範和引導。我們每壹個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都必須根據國際準則來考慮,必須經得起國際社會的考驗,必須符合國際規則的要求。
同時,我們要虛心學習其他國家在遺產保護、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經驗、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我們的管理和保護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遺產單位都要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具有樣板和示範作用的首善之區。
眾所周知,世界遺產事業的最初設計和提出主要是在總結西方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的,其發展和完善也壹度主要由西方國家主導和推動。然而,隨著世界遺產在全球的推廣,情況正在逐漸改變。
今天的世界遺產是壹個與時俱進的全球性、開放性、綜合性的體系。基本思想、觀點、技術等。世界遺產不是壹成不變的;它們是在豐富的實踐中產生的,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環境、不同技術傳統、不同遺產類型的應用過程中不斷得到檢驗、證明、修正和豐富,從而衍生和改變出更具時代性和地域性、更有針對性、更具現實性的新內容。
中國是世界遺產國家。在尊重國際公認的規則和標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自己的歷史和實踐。我們的經驗包括兩部分。第壹,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被證明是正確的。雖然不符合壹些國際標準,但也不應該輕易拋棄,照搬國外的。第二,我們的壹些做法具有普遍意義,應該積極向國際社會介紹。
比如2004年,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們通過了《蘇州宣言》,旨在呼籲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青少年在世界遺產保護中的作用,加強對青少年的世界遺產保護教育。今年夏天,安陽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殷墟等重要歷史考古遺址的入選突破了刻板印象,豐富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要善於發現和把握世界遺產發展的規律,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穩步發展而努力。
5.世界遺產:如何保護它;愛情,300字
眾所周知,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以世界文化遺產最為著名。二戰結束後,快速的現代化進程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文物古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
1946 165438+10月由各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作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正式成立。同年2月,它成為聯合國的壹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其宗旨是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國家間的合作,並為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
為了使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倡導並於1972年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主要認為壹些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壹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威脅這種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締約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由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進行考察和評估,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後由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類型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稱為世界文化遺產。截至2007年5月,中國有35處世界文化遺產被* *選中。
其中,世界自然遺產23項,世界文化遺產5項,世界文化景觀1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意大利和西班牙。
目前,我已經參觀了祖國十多處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各有特色,每個地方都是中國文化和美景的集大成者。
當然,在遊覽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感觸。看到長城上的雕花城磚,故宮裏斑駁的城墻,峨眉山頂的垃圾,九寨溝沿途流失的黃土,我感到壹陣心酸。
當然,這些不全是中國人做的,也不全是當代人做的。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連續性、長期性和普遍性,是長久的積累,是長久的傳統,是長久的守護。
下面,結合個人感受,從以下十個方面闡述對身邊文化遺產的保護:1。從思想上理解文化遺產的意義,具有貫通古今、傳承文化、整合歷史的意義。因此,文化遺產不僅是壹個地方的財富、壹個省份的名稱和壹個國家的繁榮,也是整個世界的遺產和全人類的財富。
因此,首先要從思想上引導民眾認識文化遺產的意義,認識文化遺產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民族、對世界乃至對子孫後代的獨特價值。因此,我們對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有壹個整體的把握,並關心、愛護和尊重它。
第二,從意識上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在旅途中,我有時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遊客采摘樹葉、花草作為紀念品,有的商販拿當地的珍稀動植物、礦物作為紀念品,甚至到了“掠奪式”銷售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葉蝴蝶是稀有品種,但有些工藝品卻用了幾十只蝴蝶。
畢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也不可能全靠自己。在這裏,需要打破部分遊客狹隘的“家天下”價值觀。
另外,妳不必在景區留下痕跡來代表妳的“此行”。紀念旅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景點拍照,買有特色的紀念品,地方特產,明信片,繪本,收門票和門票。
第三,多途徑學習文化遺產知識。如果公民對文化遺產有更多的了解,對文化遺產的合理保護也有積極的意義。這裏提倡的多渠道是,可以從書上學習,看很多旅遊、地理、文物保護、遺產介紹方面的書;可以從課堂上學習,通過語文、歷史、地理、政治補充關於文化傳承的常識和故事。可以向傳統媒體學習,通過電視專題報道、新聞、VCD、DVD紀錄片、報紙專刊、旅遊專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收集和記錄,如旅遊網站、旅遊日記、BBS論壇、博客日記等。當然最直觀的還是親身體驗文化底蘊的魅力,身臨其境會有更多收獲。
第四,多角度體驗美好的文化底蘊。文化遺產是壹個國家的精髓。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和非物質遺產都有視覺效果,有的可以通過聽覺、嗅覺、味覺傳播。比如當地的傳統小吃,文化遺產旅遊景點的花鳥,壹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聲、色、光、電。
文化遺產的多角度體驗帶來全方位、“立體”的感受,讓妳對遺產的諸多美好界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五、從實踐中審視自己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有“君子獨善其身”、“壹日三省”等多種解釋。
現在從價值觀的角度,要不斷審視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態度、言行。在謹慎的同時,也可以盡可能的幫助別人,制止壹些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維護良好的旅遊秩序和保護模式。
6.克制自己從行為到個人觀點。約束自己的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層面來說,要強調“慎獨”,避免在獨處時采取壹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
其次,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某個景區、文化遺產出現大量不文明行為時,如果不及時制止和根除,往往會產生“從眾效應”。也就是後來的遊客不會受到很多前任或者當事人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