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書籍裝幀的論文選題最好是什麽,題目應該怎麽寫?

關於書籍裝幀的論文選題最好是什麽,題目應該怎麽寫?

書籍裝幀的 論文

可以從歷史角度、文化角度、寫寫國內的和國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間書籍裝幀的發展過程。

壹、對古典文學書籍裝幀的理解和設計思想

古典文學書籍裝幀的設計,需要對被裝幀書籍內容的理解和提煉。我國的古典書籍中的線裝書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隨意,但從總體上考察,並非隨意為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的,從色彩調賦、材料應用,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韻。而現代裝幀設計,因為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未免能夠達到這種效果。那麽,我們現在對古典書籍進行裝幀設計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味道呢? 壹味地追求古典, 將使整個設計缺乏現代的審美情趣; 壹味地追求現代, 又將使古典文學書籍的裝幀缺少古典文學的“氣韻”, 也會偏離現代人對古典文學作品裝幀美的需要。當今對古典文學書籍進行裝幀設計,應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對書籍裝幀設計的精華,使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氣韻, 與現代的美學要求有機地融合。在整個總體設計上, 既不失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含蘊和意境,又能融合現代人對書籍裝幀的審美要求。古今裝幀審美學方式的統壹,是當代對中國古典文學書籍進行裝幀設計的需要。

書籍從人類文明產生至今,作為壹種大眾媒介的傳播工具,越來越發揮著它自身的作用。人類從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記事,到現代印刷技術、書籍的裝幀,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並形成了專門的學科。壹個國家對書籍裝幀水平的高低,書籍品種的多少,出版發行量的大小,已成為衡量社會進步和發達的壹個標誌。書籍裝幀走過了壹個漫長而曲折的道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它由簡單到復雜,從單純的書籍加工到當今藝術創作。現在,書籍裝幀已不再只是簡單地壹頁頁紙的裝訂,而是裝幀設計者對書籍的二度藝術創作,是裝幀藝術家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書籍裝幀設計發展至今,已成為壹門綜合的藝術門類,它是繪畫、攝影、書法、金石等藝術形式的綜合應用, 需要設計者具備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識, 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對書籍的裝幀設計,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 還應賦予裝幀設計的商業性。書籍是放在書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時,還應有吸引讀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要能刺激讀者閱讀書。

二、中國古代書籍裝幀的幾種形式和演變過程

1、繩串聯

中國的書籍出版有著悠久的歷史,書籍的裝幀形制,也是隨著書籍的生產工藝和所用材料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演變著。

壹般認為,中國最早的書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龜甲或獸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當時,為了便於保存,將內容相關的幾片甲骨用繩串聯起來,這就是早期書籍的裝幀形式。

從商代後期開始,出現了青銅器銘文,統治者將重要文書鑄於青銅器上。特別是到了西周,銘文可以容載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銘文達500字,因人們多把古代這種鑄之銅器上的銘文看作古代“原始書籍”形式之壹,故多數書史家認為,它也是古代書籍裝幀的壹種形制。

2、竹簡

竹簡是紙發明前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形制。它可以根據文章的長短,任意確定簡數,壹簡書字壹行,最後用上下兩道繩編串起來,卷捆後保存,還有葦編和絲編兩種,考究者用織物縫袋裝入。竹簡約起源於西周後期,壹直延用到公元4世紀。竹簡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稱木簡。與竹簡

並行的還有木牘,制成長方形木片,用於書寫短文。

3、帛書

帛書是略晚於竹簡的壹種書籍形式,它是將文字書寫於絲織品上,其裝幀形制是縫邊後成卷存放,由於材料昂貴,多為統治者書寫公文或作繪畫用,壹般書籍使用較少。

4、石經(石碑)

石經也是古代書籍的壹種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經》,它開刻於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將儒家七經刻於46塊石碑上,總字數20多萬字。它立於洛陽太學門前,供人們閱讀、傳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過了壹般書籍。其形制是雙面刻字,文字豎向閱讀行列整齊,碑呈U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開刻的房山雲居寺佛教石經,雖年代晚於《熹平石經》,但其影響更大,價值亦高。

5、拓印(卷軸)

紙張發明後,出現了壹種拓印形式。它可以將各種石刻文字復制在紙上,經裱裝成卷後便於保存和閱讀。後來這種方法又用於青銅銘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從南北朝到隋代的宮廷藏書中,各種拓印件是壹個重要的類別。

紙發明於公元前二世紀;從公元二世紀起,紙才較多地用於書寫;公元二世紀,紙的使用才更為普遍,成為書籍載體的主要材料,紙質寫本書籍的裝幀形制有多種變化,最早的寫本書延用了簡策和帛書的形式,即卷軸裝。唐代初期,在卷軸裝的基礎上,又出現壹種旋風裝,過去,由於只見記載,未見實物,因而對旋風裝的形制眾說不壹。宋代張邦基稱這種裝幀為“逐頁翻飛,展卷至末,仍合為壹卷”;清代葉德輝稱其為“鱗次相積”;也有人認為是將經折裝首尾相連即為旋風裝。後來發現了唐代《唐韻》寫本,是將所寫書頁逐張依次錯開貼於卷軸底紙上,閱讀時打開逐頁翻閱,讀畢仍卷為壹軸,其外觀與卷軸相同,從而證明前兩種說法是正確的。

6、經折裝、旋風裝和蝴蝶裝(印刷術發明初期、遼金時代的書籍裝幀)

經折裝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將所寫書頁按順序裱貼在壹起,再壹正壹反連續折疊,再裱以前後護封。

印刷術發明前,書籍的裝幀形制,壹般只有上述幾種。印刷術發明後,卷軸裝、經折裝仍在繼續使用,但在使用材料,開本的大小,裝潢工藝等 方面,仍不斷有新的發展。並且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新的書籍裝幀形式也不斷出現,先後有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

印刷術的發明,標誌著書籍的出版進入了新的時期。由於生產手段的改變,使書籍能夠快速大量地生產,使更多人能有讀書機會;書籍需求量的增加,又促使了出版印刷業的繁榮和發展。出版者對書籍的裝幀形制則越來越重視,從開本的選用、版芯的大小、字體和行格、裝幀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體現了完整的古代書籍裝幀藝術。

印刷術發明於隋未唐初,現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刻印於公元704年前後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刻印於公元868年,都為卷軸裝。由此可知,卷軸裝為印刷術發明初期最常用的壹種裝幀形式。最早印刷的壹般書籍是《唐韻》,其裝幀形式可能是旋風裝,約印於唐晚期。

從唐到五代,印刷還不普及,只有西安、四川、淮南、汴京、吳越等地有印刷記載。到宋代,出版印刷業才逐漸普及,政府印書、民間印書、學校印書、寺院印書都發展起來,印書的地域也更為廣闊。與此同時,北京也出現了出版印刷業。過去對遼代北京印刷的書籍,多數只見於記載,實物留傳的很少。例如:遼統和十五年(公元997年)燕京僧行均編的《龍龕手鏡》,乾統年

間(公元1101~1110年)刻印的醫書《時後方》、《百壹方》,以及遼代刻印工程浩大的佛經總集《契丹藏》。1974年在山西應縣木塔四層佛像胸中,發現了壹批遼代印刷品,大部分為北京所刻印,其中刻印年代最早的是遼統和八年(公元990年)“燕京仰山寺前楊家印造”的《土生經疏科文》壹卷,最晚的為天慶年(公元1111~1121年)刻印的《菩薩戒壇所牘》壹書。其他書籍有《契丹藏》及遼代刻印經卷47件,遼刻書籍8件,雕印著彩佛像6件,其刻印年代為公元990~1121年之間。從這些印刷品的題記中,我們還知道了壹批遼南京(今北京)的刻印單位,其中有“燕京仰山寺前楊家”、“燕京檀州街顯忠坊南頰住馮家”、“大吳天寺福慧樓下成家”、 “燕京憫忠寺”、“燕京聖壽寺”等。由此可以看出,遼代北京的印刷業已十分興盛。

北宋最早刻印的書為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的《尚書》和《經典釋文》,《開寶藏》則刻印於開寶四午《公元971年》至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而北京最早刻印的書籍,比北宋只晚18年,由此可見北京出版印刷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

  • 上一篇:有哪些免費又好看的動畫電影?
  • 下一篇:關於欣賞作品的詩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