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毫州的詩句古文

關於毫州的詩句古文

1.亳州市高壹上冊語文古詩

必修壹

沁園春*長沙[小考總考,高考不考]

戴望舒的雨巷[小考總考,高考不考]

燭之武退秦師 [小考總考,高考不考]

荊軻刺秦王[註意"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二

詩經:氓 采薇 氓 [重點] 采薇[不是重點]

離騷 [重中之重,百考不膩]

古詩十九首之壹:涉江采芙蓉

曹操的短歌行[重點]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重點]

蘭亭集序 [重點在壹些對偶的句子]

赤壁賦 [重點]

2.讓別人後悔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1.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東漢曹操。

2. 船到江心補漏遲。《救風塵》元關漢卿。

3. 壹失足成千古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明良記》楊儀。

4.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唐顏真卿。

5.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長恨歌》唐白居易。

6.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唐白居易。

7.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全文》唐李商隱。

8.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七絕·閨怨》唐王昌齡。

1.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全詩內容: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 譯文: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幹,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慷慨激昂地唱著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麽來消除憂愁?只有那美酒杜康。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托著我悠長思慕之心。就是因為渴慕賢才,焦慮吟沈直到如今,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清明如約的博學賢才,什麽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著舊日的恩情。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托向南而飛。繞著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樹枝?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壹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3.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壹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壹了中國北方,並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壹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壹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3.文言文:《崔樞》的閱讀答案

簡答題:

海外商人對崔樞提出什麽要求?

為什麽崔樞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為什麽到毫州來追捕崔樞?

汴京的長官為什麽想委任崔樞為官署中的佐助人員?

選擇題:

選出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與“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中“見”意義、用法相同的壹項

A.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B.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C.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

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項是

A. 客居汴半歲,與海賈同止//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

B. 寶之至寶也,敢以奉君//王必無人,臣願奉壁往使

C. 今疾勢不起,番人重土殯//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D. 伺無人,置於柩中//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並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義相同的壹項

A.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D. 蓋余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壹

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汴帥王彥謨奇其節”中“奇”字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D. 斫其正,養其旁條

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當的壹項是 A. 崔樞安貧樂道,我行我素

B. 崔樞重信守諾,自律守法

C. 崔樞重義輕利,品德高潔

D. 崔樞不吝金玉,誌行高尚 選擇題:

A

B D

A

C

譯文:

崔樞應舉進士,在汴京寄居半年,與壹位行商同住那裏。那個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經很重。他對崔樞說:“感激您照顧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輕視我。現在我的病看來是好不了啦,我們外族人重視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嗎?”崔樞答應了他的請求。(這時)行商說:我有壹顆寶珠價值萬錢。得到它,即使是滾燙的水、熾熱的火,也敢去踐踏。它是寶物中最珍貴的寶物,請允許我冒昧地把它贈送給您。”崔樞接受了寶珠,(心裏) 說:“我不過是壹個進士上,奔走於州邑間來養活自己,怎麽能忽然收藏這樣的奇異的寶物呢?”等到沒人的時侯,崔樞就把寶珠放在棺材中,連同商人的遺體埋葬在田野裏。

之後過了壹年,崔樞行於毫州,聽說有個外族人從南方來尋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時查問那顆寶珠的下落,向官府陳述,並且說寶珠壹定被當時那個秀才崔樞所占有。於是官府派人到毫州來追捕崔樞。崔樞說:“假如墓穴不被盜墓人挖掘,寶珠壹定不會落到別人手裏。”於是打開棺材,得到了那顆寶珠。

汴京長官王彥謨對崔樞高潔的節操感到驚奇,想讓他做為官署中佐助人員,崔樞不同意。第二年科舉考試崔樞被錄取,最終掌管選取文士的大權,並有為官清廉的美名。

4.關於《宋史 江萬裏傳》的文言文答案

關於宋史江萬裏發的文言文答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朱敬則,字少連,亳州永城人。以孝義世被旌顯,壹門六闕①相望。敬則誌尚恢博,好學,重節義然諾,善與人交,振其急難,不責報於人。與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鹹亨中,高宗聞其名,召見,異之。為中書令李敬玄所毀,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補闕。

初,武後稱制,天下頗流言,遂開告密羅織之路,興大獄,誅將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寧。敬則諫曰:“臣聞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門,張公室,棄無用之費,損不急之官,惜日愛功,亟戰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諸侯。此救弊之術也。故曰:刻薄可施於進趨,變詐可陳於攻戰。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寬簡,潤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陸賈、叔孫通事漢祖,當滎陽、成臯間,糧餉窮,智勇困,未嘗敢開壹說,效壹奇,唯進豪猾貪暴之人。及區宇適定,乃陳《詩》《書》,說禮、樂,開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馬上得之,安事《詩》《書》?’對曰:‘馬上得之,可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賈著《新語》,通定禮儀。此知變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詩》《書》,重攻戰,尊首級,則復道爭功,拔劍擊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義者,聖人之蘧廬;禮者,先王之陳跡。祠祝畢,芻狗②捐;淳精流,糟粕棄。仁義尚爾,況其輕乎?”

後善其言,遷正諫大夫,兼修國史。以老疾還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繪武三思、李嶠、蘇味道、李迥秀、王紹宗等十八人像以為圖,欲引敬則,固辭不與,世潔其為人。出為鄭州刺史,遂致仕。侍禦史冉祖雍誣奏與王同皎善,貶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廬州。代還③,無淮南壹物,所乘止壹馬,子曹步從以歸。卒年七十五。

註釋①闕:仕宦之家門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築物。②芻狗:祭祀時用的用草紮成的狗。③代還: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

小題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以孝義世被旌顯被:受到

B.為中書令李敬玄所毀毀:誹謗

C.故可易之以寬簡易:代替

D.祠祝畢,芻狗捐捐:捐獻

小題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朱敬則誌向遠大,品行高潔。鹹亨年間,高宗聽說了他的名聲,召見他,覺得他很非同壹般。

B.武後執政之初為了穩定政權鼓勵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權穩定之後,朱敬則便提出應當用仁厚平和的政策來潤澤百姓。

C.朱敬則認為,李斯為相,嚴刑峻法,使秦國得以壹統天下,但此後秦國沒有及時調整國策,最終導致亡國。

D.朱敬則為人正直,與壹些有名望的學者壹起參與了《三教珠英》的編撰工作,受到世人的稱贊。

小題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善與人交,振其急難,不責報於人。(3分)

譯: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3分)

譯:

(3)仁義尚爾,況其輕乎?(3分)

譯:

5.古文 翻譯

1.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壹時工作文詞者——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鮮能過也——很少有能超過他的。

提供原文、譯文及題目:)原文: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

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佑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①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裏,而食有余。

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

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於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誌。

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壹日,自出首。

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

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

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裏不知。徙明、亳、滄三州。

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壹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

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壹出其力。

為文章,上下馳騁,壹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遊,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誌,遂與之異。

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

帝然之。(節選自《宋史》卷三壹九)〔註〕①常平:官倉名。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A.甫冠,名聞四方 甫:剛剛B.賊良民,力能動權豪 賊:殘害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7.下列句子中,全部屬於曾鞏仁政措施的壹組是(3分)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裏,而食有余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悉儲藥待求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⑥鞏先期區處猝集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壹些晚生後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誌後,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 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誇徇四境。

(2) 壹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3) 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

6.D(輕:以……為輕,輕視。 )7.C(①③是仁政帶來的結果)8.D(應是曾鞏和王安石疏遠。)

9.(1) 曾鞏就招待他吃飯,送給他帽子和衣服,借給他車馬和騎從,在齊州四境誇示炫耀。(3分,每小句1分。)

(2)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過他的。 (3分,前壹小句2分,後壹小句1分。)

(3)我所說的吝嗇,是指他勇於作為,而吝嗇於改正過錯啊!(3分,每小句1分。)附參考譯文: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

他從小就機智敏銳,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

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驚異。嘉佑二年考中進士,出任越州通判。

這壹年發生了饑荒,他估計常平倉儲存的糧食不足以用來救濟,而鄉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裏來購糧。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壹點後賣給百姓。

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而且糧食有余。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壹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

任齊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惡、迅速嚴厲地打擊盜賊作為根本。曲堤有個姓周的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

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章邱有百姓在鄉村裏聚眾結夥,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劫奪囚徒,沒有壹件不能如願的。

曾鞏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有壹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壹天,他到官府自首。

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讓他四處誇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

6.安徽古代的名詩人有哪些

有曹操、曹植、張籍、劉長卿、李紳等。

1、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 [1-2]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壹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觀滄海》、《龜雖壽》、《讓縣自明本誌令》、《蒿裏行》、《孟德新書》等。

2、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壹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壹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

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3、張籍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

4、劉長卿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

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壹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代表作品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靈澈上人》等。

5、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三十五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

百度百科——曹操

百度百科——張籍

百度百科——劉長卿

百度百科——李紳

百度百科——曹植

7.文言文:《崔樞》的閱讀答案

簡答題:海外商人對崔樞提出什麽要求?為什麽崔樞把珍珠放入棺材中?官差為什麽到毫州來追捕崔樞?汴京的長官為什麽想委任崔樞為官署中的佐助人員?選擇題:選出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與“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中“見”意義、用法相同的壹項A.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B.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C.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D.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項是 A. 客居汴半歲,與海賈同止//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

B. 寶之至寶也,敢以奉君//王必無人,臣願奉壁往使C. 今疾勢不起,番人重土殯//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D. 伺無人,置於柩中//成益驚喜,掇置籠中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並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義相同的壹項 A.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C.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D. 蓋余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壹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汴帥王彥謨奇其節”中“奇”字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A. 成以其小,劣之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D. 斫其正,養其旁條 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當的壹項是 A. 崔樞安貧樂道,我行我素B. 崔樞重信守諾,自律守法C. 崔樞重義輕利,品德高潔D. 崔樞不吝金玉,誌行高尚 選擇題:AB DAC譯文:崔樞應舉進士,在汴京寄居半年,與壹位行商同住那裏。

那個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經很重。他對崔樞說:“感激您照顧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輕視我。

現在我的病看來是好不了啦,我們外族人重視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嗎?”崔樞答應了他的請求。(這時)行商說:我有壹顆寶珠價值萬錢。

得到它,即使是滾燙的水、熾熱的火,也敢去踐踏。它是寶物中最珍貴的寶物,請允許我冒昧地把它贈送給您。”

崔樞接受了寶珠,(心裏) 說:“我不過是壹個進士上,奔走於州邑間來養活自己,怎麽能忽然收藏這樣的奇異的寶物呢?”等到沒人的時侯,崔樞就把寶珠放在棺材中,連同商人的遺體埋葬在田野裏。之後過了壹年,崔樞行於毫州,聽說有個外族人從南方來尋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時查問那顆寶珠的下落,向官府陳述,並且說寶珠壹定被當時那個秀才崔樞所占有。

於是官府派人到毫州來追捕崔樞。崔樞說:“假如墓穴不被盜墓人挖掘,寶珠壹定不會落到別人手裏。”

於是打開棺材,得到了那顆寶珠。汴京長官王彥謨對崔樞高潔的節操感到驚奇,想讓他做為官署中佐助人員,崔樞不同意。

第二年科舉考試崔樞被錄取,最終掌管選取文士的大權,並有為官清廉的美名。

  • 上一篇:西安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怎樣鑒別古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