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民(公元1592-1680),本名荀之,人稱“煙鬼西麓老人”。太倉(今江蘇)人。他的祖父王希爵和父親王恒都是高官。因有太常寺邵青之稱,又被稱為“王鳳昌”。王府收藏,每遇名家遺物,必不惜重金尋訪。他參觀了莫家收藏的宋元原著。王逸、和他的孫子王都曾師從他學習繪畫。他與王鑒並稱為“二王”,王與王並稱為“四王”。
王世民的作品在立意、布局、筆法、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巔峰。他們是中國畫海洋中的壹朵奇葩,永不雕謝。同時,以他為首的婁東畫派聲勢浩大,影響藝林。王世民少年時期學畫很方便。"每當我得到壹個秘密的軸,我關閉我的內閣和冥想."黃對山水,有意臨摹。入清後隱居做官,作詩、書、畫。擅長山水,收藏豐富。深入研究宋元名家作品,又受董其昌影響,不遺余力地摹仿古代,鉆研傳統畫法,稱“此必由之路”。是王世民把古人的筆墨技巧融為壹體,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說,“古代的法律逐漸消失,許多人想出了新的想法,歪理邪說蔓延,然後惡不可救。”
王建(1598-1677),本名,後改名為元昭,名項弼,項。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蘇太倉人。崇禎六年(龔王鑒仿子九山水原1633)舉人,後赴連州府,故稱“王連州”。王建出生於書香門第,是明代著名學者王世貞的曾孫。他的家藏中有豐富的古今名家作品,為王鑒學習臨摹歷代名畫原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臨摹古作深,筆法不凡,擅長山水。與王世民、王逸、王、雲、齊名,並稱為清初四王吳雲或六,成為正宗畫壇。是“清初六家”之壹。
代表作有《昌松仙堂圖》、《仿巨然山水圖》、《仿王猛秋山圖》等。著有《染仙庵集》、《染仙庵畫後記》。傳世畫作有《玉山十景》、《夢圖》等。
王逸(1632—1717),字石谷,號庚寅三任、劍門、五畝山人、清輝老任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譽為清初畫聖。祖父王在石和父親王啟龍都擅長繪畫。王逸自幼愛好繪畫,繼承家業,師從在黃學畫的同鄉學畫。他很早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
王逸師從王世民、王鑒。但他所畫的山水並不局限於壹家,而且廣集眾家,是唐、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來各派的成果,融南北畫派於壹爐。王力在王時敏、王鑒發展南畫派的基礎上,借鑒了北方畫派的壹些技法,對山水畫傳統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形成了全面的、概括的規律。王逸將黃、王蒙的筆墨與、範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在壹起,創造了壹種氣勢磅礴的山水畫風格。所以他畫的江南小景,往往是趣味盎然,寧靜靈動。王藝在繪畫中既喜歡用幹筆,也喜歡用濕筆,而且經常用細筆搓,所以畫面效果更濃。曾有人說“用元人的筆墨運宋人的山川山谷,用唐人的神韻,是壹大成就。”早期他的畫風清麗秀麗,晚年則趨於寬廣蒼勁。構圖豐富多樣,水墨和淡絳渲染得很好。也有評論家指出,王藝的用筆過於成熟,但有些畫顯得暴露,用墨方法很少變化,構圖有點充血。
王被譽為第壹腳架,第壹石主。生於1642,卒於1715,享年74歲。清代著名畫家,江蘇太倉人。是著名畫家王世民之孫,其山水可循祖法。與王世民、王堅、王毅並稱“四大天王”。王康熙九年(1670)進士,戶部官佐,號王思農。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書畫館館長,與孫月發、宋、王全等人共同編撰大型書畫書籍《裴文齋書畫館》100冊,歷時三年完成。為書畫愛好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全面信息。這幅畫譜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第壹件珍品。王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所以他有很多學生,並逐漸形成了壹個獨立的畫派。
繪畫方面,師從祖父、王鑒,喜臨摹五代至元代(907-1368)名畫。他的繪畫風格主要受元代黃的影響。在技法上,他作畫時喜歡用幹筆,先用鋼筆,後用墨水,由淡到濃,由疏到密,反復揉搓,幹濕交替,畫面看起來渾然壹體。除了畫畫,他還寫了繪畫理論,其中最著名的是《雨窗漫步》和《腳步畫》。王還擅長作詩,著有《畫樓集》三卷。
李悟,本名齊力,江蘇常熟人,卒於1632+0718。他壹生衣食無憂,少年時家道中落。他靠賣畫謀生。中年信仰天主教,50歲去澳門,51歲成為天主教神父,晚年生活貧困,病逝於上海。與“四大天王”和雲並稱為“清初六大家”。
藝術特色李悟早年隨王建學習繪畫,也是王世民的學生。所以早期的作品很像王健的風格,做工精細,幹凈漂亮。到了中年,他在遍訪宋元諸子的基礎上,吸收了王蒙、吳鎮的長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作品的布局更加寫實,放置得當,富有距離感。用筆沈穩細致,重墨積墨。巖石富有立體感,風格簡潔流暢。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胡彩畫軸》創作於45歲,是他中年時期的代表作。平原風光中,近、中、遠三處柳樹漸消,李悟也擅長畫竹石,以真武為例,也有自己的特色。如《竹石畫軸》中的竹枝相當粗壯,枝葉均以濃墨,不采取交替畫法,更顯蒼勁有力。他仿古而不拘泥於古人,能融會各家之長,推陳出新,並在壹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的方法,如布局、明暗等。,所以歷史告訴他:“妳每次用西方的方法作畫,雲都是縹緲的,和平時不壹樣。”他的山水畫註重自然,這使他的作品充滿了真實感。正如他所說:“不要把粉筆書當規矩,自然會順著他的筆。”這些都與“四大天王”不同。與“四大天王”更不同的是,吳燦畫人物,這不同於其他任何風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人物故事圖》,造型厚重,房屋寬敞,技藝高超,是繪畫史上從未涉及的。李悟有許多傳世作品。僅上海博物館就收藏了32幅書畫,其中包括五六幅優秀作品,如《天雨圖》、《阿沁浦溪音樂會圖》、《懷策堂圖》等。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豐富的藏品。如43歲時的畫作《宋河秦明圖舟》取自王蒙,景物蔥郁,布局深遠,繪畫精細,積墨厚重,負壹面重墨,受光部分“揚邊”,增強了巖石的立體感,體現了畫家成熟後的典型風格。75歲的“黃山清·艾圖卷”是孟,更是愁雲慘霧。巖石用幹筆編織,壹層壹層地塗上墨水,用焦墨擦拭。陰陽分明,郁郁蔥蔥,潤物細無聲。75歲《春聲松彩圖軸》仿黃作,筆法密集,筆力渾厚。這些名家晚年用筆的仿制品,都具有渾厚凝重的特點。
雲歌(1633-1690),本名壽平,本名正書,別號南天,白雲狀元,雲溪秀才,東原客,豐巢客,曹壹聲學生,衡山樵客。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家。他們與“四王”、李悟並稱為“清初六大家”。他的父親雲日初是壹位傑出的詩人,是“復社”的中間人。雲翔叔叔(道生)是著名的山水畫家,自創學派。受書香門第的影響。少年雲·壽平因戰爭而流離失所。他和父親初出寺為僧,後回到家鄉隱居,過著布衣終身的生活。雲是“清初六大家”之壹。他青少年時期的喜怒哀樂經歷對他成年後的繪畫成就起著重要作用。不像石濤和八大二朱後裔,他的性格淡泊誌,畫中飄逸。在藝術上,雲先師其父作詩,後師其叔作畫,山水畫方面則師從明代王蒙、倪瓚、沈周、、唐寅等。花鳥學黃泉、徐希;書法是褚遂良和米芾的結合,有自己的風格。雲是清初最著名的花鳥畫家。他的畫多為速寫,稱之為“像樣的速寫”;以許崇思為宗,取各家之長,大大發展了無骨畫。畫出來的花很少用水墨寫生、上色、渲染,筆法精妙,畫得工整,明快簡單,趣味十足。雲的藝術創作有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他在《南天畫跋》中宣稱:“人談畫,易設色。妳知道渲染是極其困難的嗎?”他還說,“對宋的描寫並沒有改變,但描寫的妙處在於互相關聯,之所以視之為異,乃使天下失……”。這就意味著宋畫工整,元畫寫意,兩者要相關聯才精彩。他還說:“壹水十天,壹石五天,自然之理。安靜而深沈.....畫必入古人法度,使時光失而洗頭新。”雲不僅繪畫出眾,風格獨特,而且作詩書,語句優美流暢,詩風脫俗,是“昆淩六淫”之冠。雲的詩清新,他的書法英俊,他的畫筆生動。他被稱為“三絕”,名噪壹時。因為雲之前洗課,找到了新的路子,創造了新的面貌,所以他競相學習四海南苑的畫風、詩詞、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因為他被譽為“常州派”。代表作有《武宣圖》、《郭婷漁棗圖》、《林石圖》等。,以及《南天詩草》、《歐香閣集》、《南天真跡》、《南天集》。雲取了黃的山水畫筆法,發現其美在荒率。他32年的《靈巖山圖冊》尖厲歪歪,濃墨重樹,高淡山水,浸潤宋元,吸收王蒙等人之長,40年左右的作品最為精彩,如43年的《山水花鳥圖冊》,技法靈活。57歲的《牡丹扇》是他去世前壹年寫的,筆法蒼勁。和陳淳類似,對文人畫的水墨戲更有興趣。他強調人格與繪畫的關系,要求畫家“出入風雨,卷得舒,卷得舒”,然後“去筆終”。同時,他也強調畫家的主觀感受鑄造了繪畫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