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遼寧衛視春節聯歡晚會》是遼寧衛視制作播出的春節晚會,於2023年1月20日19:30在遼寧衛視播出。
背景:《遼寧衛視春節聯歡晚會》通過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生活和感人故事,傳遞出新時代、新征程中蓬勃向上的社會風貌與昂揚奮發的國人精神,以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將大美遼寧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特產好物推介出去,讓觀眾透過這臺晚會看到壹個全面振興的新遼寧。
編排:在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的背景下,晚會緊扣時代脈搏,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東北籍新老朋友齊聚舞臺,喚醒觀眾記憶深處的歡樂與溫暖;全新組合在舞臺上唱響家國情懷;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深度碰撞,融合創新,展現北方人的豪情。
主題:2023遼視春晚的主題為“新時代·合家歡”。晚會從回家過年、家人團聚、家和萬事興、家旺國旺幾個角度切入,用深入淺出的節目內容和令人耳目壹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奏響家人、家庭、家鄉、家國在新時代的幸福樂章。
遼寧衛視晚會海報寓意:
2023遼視春晚概念海報以紅梅傲雪、福兔迎春為主要元素,傳遞了新春賀喜、迎福納祥的節日祝福。俏麗的梅花淩雪綻放。“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梅花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千百年來,梅花傲雪都象征著華夏兒女不屈不撓、樂觀奮進的高潔品格。
2023的春節手抄報怎麽畫2023的春節手抄報這麽畫:
1、首先在手抄報的左上角畫兩個燈籠,裏面寫上標題“春節”二字,在旁邊畫上紅包、元寶等裝飾物。
2、接著在手抄報的左下角畫上寫有福字的鞭炮,在右下角畫壹只抱著元寶的兔子。
3、在中間畫上矩形文字框,周圍畫許多圓圓的銅錢作為裝飾,底部畫上雲朵。
4、然後把標題塗上黃色,燈籠是紅色的,元寶是黃色的,裝飾物是彩色的。
5、把雲朵塗上藍色,紅包和鞭炮都是紅黃相間的顏色,銅錢是金色的,小兔子的衣服是粉色的。
6、最後把文字邊框塗上藍色,手抄報背景是淡粉色的,在文字框內畫上格子線,這幅手抄報就完成了。
春節手抄報的文字資料
畫完了春節手抄報,記得在上面填寫文字內容,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許多有關春節的資料,有春節的習俗,春節的象征意義和有關春節的古詩,大家可以選擇喜歡的內容填寫在文字框當中。
壹、迎春節習俗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壹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歲旦、大年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是漢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壹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
1、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竈王爺上天”之日。
2、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除日。
3、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5、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8、大年三十:壹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
9、大年初壹: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
10、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女兒回娘家拜年。
12、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竈神回民間。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二、春節的象征意義
1、春節象征著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
2、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3、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壹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壹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壹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壹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不僅僅是壹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壹年壹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2023年的元旦聯歡會海報怎麽畫2023年的元旦聯歡會畫報畫法如下。
先畫些煙火,再畫大標題“過年”,然後畫燈籠,鞭炮和禮物,還有壹個小雪人。再畫壹個可愛的小男孩,然後填充其他背景。
給背景塗上黃色和藍色,給“元旦”壹詞塗上紅色。給鞭炮、煙花和燈籠塗上紅色。最後加上小男孩的顏色和其他裝飾,壹張2021年元旦海報就完成了。
元旦,即陽歷的1月1日,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被俗稱為“新年”。元是“開始”的意思,每個數的開頭都叫“元”;丹的意思是“日”;“元旦”的意思是“之壹天”。“元旦”通常是指日歷中之壹個月的之壹天。
在中國,“過年”壹詞自古就有,最早見於文學作品中的《晉書》。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初壹”。“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以前非常不壹致,各個朝代的元旦(正月初壹)日期也不壹致。
辛亥革命後,為了“順農時、順西歷、順數”,民國元年采用公歷(實際使用時間為1912年),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但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采用公歷1月1日作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公歷年”、“新歷年”或“公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