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記者乘車來到辛棄疾故居姚強鎮四風閘村。辛棄疾於1140(宋高宗紹興十年)出生於此。在四風紮村的東南側,有壹座宏偉雄偉的仿宋建築群,在周圍壹大片麥田裏格外顯眼。從村頭的馬路上遠遠望去,真的感覺像是宋代的大房子。這個建築群是新建成的辛棄疾故居。在鎮文化站站長張的帶領下,記者沿著村東公路前行,5分鐘後來到了朝南的樓群。
張告訴記者,辛棄疾故居占地29.3畝,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采用宋代建築風格,古樸凝重。建築布局為三個院落,每個院落內的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與院內景觀相得益彰。
記者看到,這組仿宋代建築的大門是雄偉的四柱三門石坊,有中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五個大字。整個牌樓雄偉壯觀。穿過石廣場,是壹座六角形的碑亭。石碑正面刻有賈的遺像,下面的碑文是“辛公嘉宣,本名,字佑安,生於濟南歷城縣四豐閘村,毛時五月11,宋高宗紹興人。”背面刻有“宋兵部侍郎贈紫金魚袋稼軒始末”。默念碑文,詩人壹生的悲壯歷程就會歷歷在目。
亭子後面是第壹個庭院的中心,那裏矗立著雄偉的辛棄疾雕像,高2.8米,由以辛棄疾家鄉歷城特產“秀川綠”為特色的花崗巖雕塑而成。綠樹鮮花環繞中,只見雕像中的辛棄疾頭戴儒巾,身披戰袍,手持寶刀,昂首凝望遠方,壹代詩人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呼之欲出。
第二進院:義、勇、忠的代名詞
進入二院,首先看到的是《稼軒故裏》碑,高約3米,鐫刻著著名書法家歐陽鐘石題寫的稼軒故裏四個鎏金大字。紀念碑的底座是壹個高高的平臺,平臺的外圍是精雕細刻的石柱。
繞過稼軒故裏的紀念碑,宏偉的主展廳映入眼簾。主展廳由中、東、西三個展廳組成,均為雕梁畫棟的木質建築,古色古香。展室裏掛著“辛棄疾紀念廟”的牌匾,柱子上掛著對聯:“鐵甲琵琶唱東坡後不歸河,美琴悲南宋,雁陣南飛”。牌匾和對聯是郭沫若先生在1959年寫的。步入展覽室,入口處的辛棄疾半身像令人肅然起敬。展覽室周圍集中了書法、繪畫、攝影、木刻、雕塑等藝術手段,形成62米長的展覽帶,生動展現了辛棄疾豪放悲壯的壹生。記者和其他遊客停下來觀看,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辛棄疾是濟南老鄉!”張對記者說。辛棄疾,濟南歷城人。他出生在金占領區。紹興三十壹年(1161),參加耿靜領導的起義軍,任掌書記。第二年,他受耿靜之命前往建康與南宋政權接觸。他在回北方的路上,聽說漢奸張安國殺了耿靜,降了金,就帶領五十騎進入金英,活捉了張安國,帶領百姓去了宋朝。繼杜南之後,先後擔任建康府法官、江西階下囚、湖北轉運使、湘贛閩使等職。他多次下鄉,竭力策劃北伐。因與主和派意見不合而兩度辭職,在上饒、鉛山生活了近20年。寧宗嘉泰四年(1204),漢?準備北伐的周,曾經做過鎮江知府,不久就被免職了。他因焦慮而生病,於1207年去世。
按照“文吳棟Xi”的傳統定位,東西展廳由雕像和壁畫組成。其中西展室“義忠魂”。在房間的中央,有壹組辛棄疾的雕像,他穿著戰袍,視察敵情。形象地刻畫了儒者將領們在鞍馬上征討軍隊,與遊牧民族作戰,英勇善戰的風采,再現了詩人“酒後看劍”的夢境。八百裏下總管,五十弦過長城”的軍營生活。壁畫《從醫之教》到《活捉叛賊》,描繪了辛棄疾策馬渡江,突入軍營,活捉漢奸的生動場景,形神兼備,令人嘆為觀止。
東展室為“壹代詞族”,展室正中為辛棄疾塑像,氣勢逼人,緊鎖眉宇,再現了抗金英雄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沮喪與憂郁。壁畫,從《梅琴十論》到《報國無門》,展現了愛國詩人報國的赤子之心。
三、進院:善舉難得。
“辛棄疾不僅是民族英雄,也是壹代文學大師!”張指著壁畫說,他的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他的愛國詞多是抒發報國之誌,揭露投降派的可恥行徑,抒發悲憤之情,意境深遠,氣勢磅礴,風格豪邁悲壯。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歌,贊美了祖國的河山,也用山川的傲氣和纏綿的詩情酒意來排解自己的精神壓抑。風景如畫,格調清淡,格調清秀淡泊。
東展室東側,壹片竹林的陰影下,壹扇木門輕輕推開,來到後院——第三個院子。後院是仿宋代民居的院落,再現了詩人生活的時代氣息。水池、藏書閣、討論亭等仿古建築緩緩來到眼前,記者仿佛在800年前的時代漫步而過。記者註意到,所有院落都是花園環繞,花木環繞,幽靜雅致。
山東大學教授劉乃昌認為,辛棄疾是壹個兼具文風和武藝的英雄。盡管他在詞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影響也很大,但僅僅把他當作壹位傑出的愛國詩人是不夠全面的。他現存的600多首詩中,有許多是著名的,如《念奴嬌》、《水龍隱》和鄧健康的《宴亭記》中的《菩薩滿》,都是他在軍事和政治職位上的作品。所以辛棄疾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英雄好漢之言。“辛稼軒,字裏的龍。”
歷史上,辛棄疾是壹位為祖國統壹而獻身的民族英雄,也是壹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家。其詩文在宋末頗有影響,但遺憾的是賈在明後已散佚。本版只有120首詩,遠非全豹。賈萱的創作以詞為最高成就。有吉谷鸚哥宋版《賈玄詞》四卷,元版《賈玄長短句》12卷。鄧廣明今編《稼軒詞年譜註》620余字,是最全的。
作為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和南宋初愛國詞人的傳統,擴大了詞的表現範圍,境界更廣,技法更多樣,並融入了詩歌、散文、辭賦和歷史上的數百種成語。他的語言豐富多彩,是豪放詞的集大成者,促進了詞風的轉變,在詞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的詞中也有大量優美婉約的作品,從多方面反映了作者的精神生活和藝術造詣。可以說,辛棄疾的功勛和文學貢獻在古代歷史人物中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