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很多關於劍等武器的歷史記載,但陳壽的《三國演義》和關羽的《列傳》中沒有壹個關於劍的字,《三國演義》全文也沒有提到關雲長制造青龍偃月刀的事實。除了裴松之的筆記和正史之外,其他雜史筆記都沒有這樣的記載。直到隋唐才出現這種東西。
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在漢代它只是作為壹種短武器使用。壹般長度在1米左右,重量只有幾公斤。根據《三國誌》、《劍錄》及相關資料,直到三國時期才出現長柄大刀。雙手長刀直到隋唐才出現,並有禮儀儀式,而類似關雲長使用的長柄寬刃青龍偃月刀直到宋代才出現。所以說三國時關羽用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做武器完全是假的。
那麽關羽用的是什麽武器呢?據南梁陶弘景《古今刀劍誌》記載:“關羽受其先主器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以五獨山鐵為第二劍,據說萬人之中。且羽敗,惜刀投水。”這個比較可信。因為此時短刀作為武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成為軍隊中的主要武器,三國鑄造了大量。
關羽使龍吞月大刀的說法始於宋代。嶽飛曾經畫過關羽身披鎧甲,刀跨馬背,回首望去,胡須飄飄,仿佛在戰場上打了壹場勝仗,緩緩回營。有人把這幅畫刻在石頭上,現在存放在龍門文物研究所。元朝的《三國誌》中,關羽在戰場上用大刀沖鋒陷陣。到了明代,經過文學家羅貫中的藝術加工,《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變成了壹個雙腿騎著赤兔馬,手裏拿著月牙刀,英俊威嚴,傲氣十足的英雄。羅貫中還根據這把豆大刀發明了關雲長“單刀赴會”、“刀挑錦袍”等感人事跡,更加凸顯了關羽的威名和勇猛。
1.關羽用刀嗎?
這是幾百年來被談論最多的。估計很多人都能背出來:歷史上關羽使用的武器不是刀,自然也不會是所謂的青龍偃月刀。陳壽的《三國誌》沒有提到關羽用的是什麽武器。倒影?《關羽傳》中只有壹段記載:“邵派大將(軍)顏良攻打東郡太守,曹公令張遼、於為先鋒。於見蓋好,騎上馬,在人群中刺之。他將它斬首並歸還。他讓將軍們看到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情,於是他解決了白馬尾的問題。”通過“刺”字,很多人認為關羽的兵器屬於矛、戟等直刺兵器。有專家考證,漢代“戟制最盛,矛次之”。三國時期沒有青龍偃月刀這樣的長柄大刀。這種月牙刀出現在唐宋時期,主要用於訓練,以展示其軍事實力,而不是用於實戰。通過專家的講解,關刀的神話終於可以被證實了。不僅如此,綜合專家對各個時期兵器起源、發展、使用的考證,小說中黃忠、魏延的大刀,黃旭的斧頭,黃蓋的鐵鞭,武安國的錘子,呂布的田方畫戟,都是虛構的。這樣的考證有利於回歸歷史淵源,也可以讓愛好者對古代兵器有更多的了解。偏偏最近有些作者做了壹件標新立異的事,試圖在小說中描述的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上下功夫,實際上是研究82斤的青龍偃月刀打在馬上需要多大的力氣,試圖證明青龍偃月刀的神話,結果鬧了個大笑話。有些作者根本不了解東漢時期的天平和現代的天平是不同的。當時壹斤只相當於今天的222.72克。以此計算,青龍偃月刀現在也是36公斤。這些人方向很好,但是犯了兩個錯誤:壹是知識不夠,胡亂猜測;第二,即使有結果,對三國歷史、歷史人物、小說藝術、小說人物、作者的研究也沒有作用。這種非常規的做法既費時又徒勞,還不如不做。但這種錯誤不只是發生在普通人身上。上世紀80年代,父親參加完壹個古典文學會議,帶回壹個真實的笑話:會上,壹位專家拿出了自己的論文,主要內容居然是證明《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是個胖子!二十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父親說這話時的表情。這個意思,不妨請讀者想壹想。
2.青龍偃月刀是怎麽進化出來的?
既然上面已經提到關刀是虛構的,那麽它是如何在小說《步步驚心》中出現的呢?筆者查了相關資料,並不完整。從倒影裏?關羽傳:關羽用的是矛還是戟。到了唐宋時期,這把關刀好像是壹把劍(我這方面的資料不夠,恐怕已經錯過了。如果哪位網友有詳細信息,請指教。非常感謝!)。唐代郎君毅《莊廟別為友》詩中有這樣壹句話:“將軍持自然之姿,勇冠今朝與未來。百戰百勝,壹劍萬人敵。”宋代詩人黃茂才在《吳贊》中寫道:“我勇敢堅強。民中,刺閻良。”明的《王武成廟從祭頌》中說:“淩雲的劍氣其實是虎臣。勇加壹國,敵數壹萬。”到了元代,關羽用刀的說法開始出現在不同的作品中。元朝人郝靜在重修寺廟時說:“妳壹躍上馬,就在百姓中間,後尹給妳錢。橫刀去曹公拜書,萬世國風。”後來元雜劇中,關羽也用刀。在《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參考著作《三國誌》中,關羽也帶刀參加了“三英反呂布之戰”:“第三日,呂布再戰,群臣出迎平步。張飛拿著槍出去了。張飛與呂布交戰二十次,不分勝敗。關羽大怒,策馬翻刀,二將與呂布交戰。先主不忍,與呂布雙劍並騎三次,大敗而去西北虎牢關。”從這些資料分析,關羽使用的武器從矛(戟)到劍,最後正式定型在刀上。青龍偃月刀是否是《三國演義》中的首創,目前還不清楚,但通過《三國演義》,青龍偃月刀和關羽已經融為壹體,密不可分。
這個計算的作用是什麽?眾所周知,關於《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壹直有很多爭論,出現了四種觀點:宋朝甚至更早;中元論;明初說;明代中期的理論。如果以上關於關刀的計算是正確的,或許有助於解決《三國演義》成書日期之爭。為什麽?請見下壹節。
3.關廟的青龍偃月刀是怎麽來的?
如前所述,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青龍偃月刀理論的產生和最終定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看到這裏,我們可能又多了壹個猜想:如果青龍偃月刀的理論沒有定論,受影響最大的會是什麽?三國演義?不是,是關帝廟。眾所周知,在關羽死後的幾千年裏,隨著人們對關羽這個“千年忠臣”的記憶和歷代統治者的政治需要,為關羽建廟成為壹種潮流,關帝廟基本遍布全國各地。試想:如果青龍偃月刀沒有定型,關帝廟的關羽雕像旁邊是不可能出現青龍偃月刀的。修建關帝廟的工匠不可能因為自己的壹時興起,無緣無故給關勝加壹刀,還必須得到所有關帝廟的響應,使之遍布全國,成為關羽的特產。為了得到所有關帝廟的響應,我們不妨做三個假設:壹是統治者的指定,二是民間傳說,三是文學作品。第壹種可能性不存在;第二種可能性很小。中國的民間故事又多又亂,而且流傳不廣,缺乏統壹性,不太可能有這麽大的影響力。第三種文學作品可能性最大。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詩歌、散曲、元雜劇並沒有那麽大的影響力,而且這些作品中也沒有對關羽所用武器的統壹描述,所以剩下的唯壹可能就是出現了壹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只能是《三國演義》,也只有這部文學巨著能做到這壹點。隨著《三國演義》的流行,青龍偃月刀定型並被人們接受,關帝廟出現了青龍偃月刀。這將更容易處理。我們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對關帝廟做壹個大概的調查,通過地方誌和相關的詩詞、祭祀、祭奠記錄,看看青龍偃月刀出現在那裏的大概時間,然後根據《三國演義》成名的時間做壹個大概的判斷,也許就可以得出《三國演義》成書的大概時間。同時,通過確定《三國演義》成書的時間,作者的問題也就很容易確定了。(當然,這是壹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費力的事情。首先,《三國演義》成名的時間很難確定。有很多不準確的因素,但至少是收刀之後出來的小說的可能性肯定是不成立的,可以減少壹些爭議。)
4.為什麽是刀而不是其他武器?
既然青龍偃月刀是虛構的,那麽就會帶來另壹種聯想:為什麽是青龍偃月刀而不是其他武器?從《三國演義》中可以大致分析壹下:首先,作者圍繞這把青龍偃月刀設計了很多精彩的情節:帶刀選袍,單刀赴會,丟刀奪刀,這把青龍偃月刀出現在小說中的時間比關羽還要長;其次,正如邱震生先生所說,“在中國的古典文藝中,人們非常註重手中的東西。雖然是壹刀壹槍,但它們往往成為人物的鮮明符號。這種人與物和諧統壹的傳統方法,是中國古代優秀作家的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鑒意義。”(之所以要說這個小話題,是怕有壹天會有人寫出“為什麽關羽不用狼牙棒”這樣奇怪的文章,比論證曹雪芹胖還要恐怖。)